生态园林范例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范文1

 

1引言   1997年中央为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下发中发[1997]17号文件,批准在农三师小海子垦区设立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图木舒克市。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02]82号《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图木舒克市的批复》,同意设立县级图木舒克市,市人民政府驻齐干却勒。2004年1月19日,图木舒克市正式挂牌成立。城市园林绿化,被誉为“活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公益事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今天,切实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营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档次品位;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对创造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园林建设原则   以打造“南疆绿色生态明珠,塞外宜居军垦新城”为理念;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服务广大百姓为出发点;以构建功能完备的城市生态屏障、营造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景观、建设特色鲜明的绿地系统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生态型、节约型、功能完善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紧紧围绕“绿化是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思路,实现“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这一目标。   (1)城市绿化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行。绿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依据。绿化规划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规划,只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才能较好地协调、平衡同整个城市的其它各类设施的协调发展、同步建设。   (2)彰显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气息,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园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绿化规划是解决城市风貌特色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城市园林绿化不是简单地仿效别人的风格和做法,只有重视和发展本地植物特色,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园林之路。   (3)生态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稳定城市生态系统。   (4)科技创新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建立在依靠科技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注重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研究,积极建设与城市相应的植物苗圃基地,创造独特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景观。   (5)建养并举、养管并重原则。如不进行科学合理管养,园林设计的意图、园林绿化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意义。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市民惜绿、护绿意识,激发绿化热情,巩固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3对策及建议   3.1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   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园林靓市”战略,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全市坚持城市发展、生态优先,始终把绿化建设定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副市长为副主任,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绿化工作格局。   3.2加强规划建设,提升绿化规划水平   (1)加强科学规划。按照“系统规划、相互衔接、城乡一体、稳步提升”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图木舒克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多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和统筹作用。同时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不断推进绿化工作向“规划建绿”方向转变与提升。   (2)全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以城区为重心,从规划设计入手,坚持大手笔、高品位、多元化的设计思路,注重绿化效果,力求精益求精,明确提出了“矮、绿、稀、宽、美”绿化风格,结合现有绿地分布特点以及城市大环境绿地,将城区的绿地布局结构划分为“一心一网加两环、两横三纵水相连、公园棋布建亮点”。   (3)按照园林城市标准,本着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的原则,不求“洋”,不求“奇”,只求自然、和谐。树种选择凸显“高中矮、针阔彩”,兼顾季相和色相变化,突出乡土气息,近自然特色。道路绿地采用不同品种的乡土树种集中打造宽绿地(城区道路附属绿地宽度近40米)、高密度、组团式、立体化的城市绿化风格,突出一路一树、一街一品、一街一景。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突出简洁、适用、明快、经济原则。   3.3立足大漠风情,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突出加强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目前城区已建成锦绣公园、南北湖公园等综合性公园绿地,即将规划建设滨河公园和胡杨风情带公园。狠抓城市景观道路建设,已经建成人民路、唐王城路、前海街、锦绣街等12条重要景观大道。大力推进城区单位绿化工作,积极探索垂直绿化、水体绿化新途径,丰富了景观效果,扩充了城市绿量,提升了绿化品质。城市框架拉开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延伸到哪里,建成区绿化美化建设实现全覆盖、零遗漏。“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城市与园林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家园已初步形成。   3.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图木舒克市政府将城市绿化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做到统一部署,优先发展。图木舒克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带头亲自组织和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投身城市绿化建设。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市绿化委组织召开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宣传倡导“多种树、种大树、优生态”主题,总结园林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安排部署当年园林绿化任务。协调组织城区单位及驻市武警官兵参加绿化活动。同时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使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尽责率达95%以上。人们绿化家园的责任意识、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由过去的“要我种树”转变成“我要种树”全民参与、共建家园的绿化氛围已经形成。#p#分页标题#e#   3.5依法治绿,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结合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图木舒克市城市园林绿化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建设环境保护局、绿化委、园林管理所、城管监察大队等部门联合执法,全面负责全市园林执法工作。加强绿化管理,在树木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加大力度。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严厉查处违法占绿、毁绿和任意改变绿地性质事件。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秩序,依法对工程项目从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监理等环节实施招投标管理。   4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图木舒克市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城市绿地面积达到绿地率39.47%,绿化覆盖率43.42%,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0m2,某些指标达到并超过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标准,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以环城防护绿地为依托,城区中心公园绿地为基础,道路景观绿地为骨架,广场、庭院绿地及其它绿地相交融,乔、灌、草、花搭配有致,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图木舒克市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势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共建美好绿色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力争建成一座西北南疆地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碧、景更优”的新型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范文2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济的发展却损害了环境,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损坏和干扰,这样难免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在优化园林的观赏性外,还要尤其重视园林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重视对园林设计的水平的提高,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生态效益。生态园林是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创造出唯美的自然景观,这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园林建设的力度得到的人们的广泛重视,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在当前的生态园林建设中,伴随着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对生态园林设计的观念和思路也贯穿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伴随着生态园林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要重视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此外,生态园林还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的表现。生态园林设计通过对生物和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有助于为人类的生活环境的改善作出有益的贡献和帮助。

2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要根据植物的形状、色彩、质地、比例以及线条的差异和变化来展示其多样性,还需要保持这些植物和生物的相似性,要有统一的美感,既保持和谐统一又要体现出生动活泼。如果变化太多就会显得整体上杂乱无章,影响到美感,还会显得呆板和单调,所以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在统一中求变化,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2景观性原则。

要能够体现出群落的美感,使其凸显艺术性、和谐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在进行配置时要能够对各种材料能熟练的掌握,在整体上把握群落的配置效果。以美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要对人们的观赏要求加以重视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还要对所营造和设计出的整个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样能够在长期的周期中,使其保持群落的美感,使其观赏价值得以体现。

2.3均衡性原则。

要将质地和体量不同的种类以均衡的原则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植,这样可以使整体景观具有稳定性。不宜选择体量过于庞大、色彩过于浓厚、质地不细腻、数量过多和枝繁叶茂的种类,这会让人感觉过于沉重。可以选择一些体量小巧轻盈,色彩素净、质地轻柔、数量较少和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这会给人以轻盈的感受。还需要结合周围的环境来进行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的组合搭配。一般来说,对称性的多用在建筑比较规则的建筑物中,多见于皇家园林中。这种较为自然的环境中比较合适。在配置上比较讲究,一般在蜿蜒曲折的园林路旁,多会种植较大的雪松,在邻近的多选择数量较多和体量较小的花灌木,这样显得较为均衡。

3生态园林设计的配置方式

3.1观花和赏叶相结合的配置方式。

在观赏花木中有一些形状多变。叶色漂亮的槭树类,常见的有叶色紫红的红枫、红叶李以及秋季会树叶会变红的树叶,还有银杏会在秋季树叶变黄,这样的都会显得很漂亮。和观花的组合搭配可以延长植被的观赏期。这些观叶的树木还可以设计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上。一些常绿的树木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常见的有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树,暗绿色的油松、云杉以及草坪等等,这些植物的选择色度要进行对比再进行搭配会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3.2注意层次。

拼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进行分层配置和色彩搭配。不同种类的花色和叶色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搭配,能够使得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立体。比如说一米高的黄杨球,五米高的柏树,三米高的红叶李以及十米高的枫树进行相互搭配,四层排列,从低到高的配置,能够构成红、黄、绿灯多层树种和树类,根据花期的不同进行分层配置,能够延长观赏时间。

3.3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

生态园林范文3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部级生态园林城市和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广大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目标。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一般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但由于特殊需要,绿化工程有时要打破季节限制、时限要求,进行夏季施工。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影响着城市的景点质量与艺术效果。夏季生态园林绿化必须严把“五关”,即树种选择关、苗木购置关、土壤处理关、苗木栽植关、苗木管理关,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城市绿化率。   1落实规划,把好树种选择关   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护。绿化树种首先是要符合当地园林总体规划要求,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护。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希望引进外来树种,改变原有苗木结构,认为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城市生态绿化要尽量多用当地树种,当地植物,少用或者不用外来树种和植物,减少苗木种植风险。只要是容易种活养大的苗木,就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严格质量,把好苗木购置关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苗木易脱水等原因,给苗木种植和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对栽植的树种和苗木也提出较高要求,苗木要选择生长良好、根须较多、没有病害的苗。栽植条件具备时,苗木根部土球要大,夏季土球直径要达到苗木胸径的12倍~14倍,用稻草绳捆扎包装苗木使土球不散。尽量使用小苗、扦插苗或大苗,这类苗木根多根系丰盛、吸水力强,有利于栽植后苗木的成活。   3因地制宜,把好土壤处理关   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关系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在选择苗木和树种时,要先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质和水分情况。夏季挖坑后,土壤容易失水,在晴天条件下,要每天给树体、树坑喷水,保证土质松软透气,树坑大小适中。如果种植地的土壤存在不利于苗木生长的土壤,可以对树坑周边换土,并加入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   4抓住重点,把好苗木栽植关   苗木栽植前,首先是做好“三个”环节,即苗木的疏枝、起苗和运输。对确定栽植的苗木,要提前疏枝。疏枝的多少决定于树种、当地的气温和环境。温度越高,枝叶越少,温度较低,则可适当保留枝叶,一般要减掉全部枝叶的1/3~1/2,同时剪去枯枝和病虫枝,做到剪口平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留优势明显的苗木顶梢,使苗木的蒸腾作用能够保持通畅,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提高苗木成活率。适时起苗和合理运输,是苗木栽植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成活率,要在早晚两个时段进行,并在起苗之前对树冠喷1∶10的抗蒸腾剂,减少苗木水分损失。苗木在装车前,应先用草绳、麻布或草包将树干包好,长途运输时要对裸根苗木进行根部生长激素蘸浆处理。装车时要将树冠向车尾倾斜放置,在树与车辆接触的地方用柔软材料衬垫,防止树皮被磨伤。装车后及时遮阴,避免强光照射,以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蒸腾失水。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科学栽植是确保成活率的关键。苗木运到栽植地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种植。栽植过程中,要把苗木在坑中扶直,并注意确定树的生长方向性,树木栽植的深浅要以根、茎交接处与地面相平为宜,回填土要捣实,并做好拦水树盘。来不及栽种的苗木,应及时做好假植、遮阴处理,向树干喷水,减少阳光暴晒。栽好的苗木要立即浇水,高大树木还要做好支撑和固定。   5科学养护,抓好苗木管理关   我们一定要克服园林绿化中重栽植轻管理的缺点,做到科学养护。浇水和遮阴是反季节苗木施工的重要管理环节。栽植后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浇水时间要选择在早晚进行,因为中午气温高,蒸发量大,不利于苗木吸引。对低矮的苗木,可以搭建遮阴篷,或者是用大的树枝遮盖。同时,要对浇水后的树木及时扶正并踩实土地,否则根部容易受风吹干,影响苗木的成活。总之,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成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在推进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进程中,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栽植,选好绿化苗木,科学养护,开展苗木移植。对确实需要进行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项目,一定要认真抓好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生态园林范文4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与发展,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失衡,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探索和应用,根据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对生态园林培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本文从园林工程设计实践出发,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设计原则、生态园林设计对植物配置方法、方法探究等方面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建立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要使这个生态系统中草本、灌木、乔木等植物合理的生长,满足其最基本的保障,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配置,发挥其生态功能,以促进对生态园林建设。达到生态园林具有相宜的复合色彩、条理的层次,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做到真正的各取所需,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1生态园林的概述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个绿地系统。生态园林中的物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对这些植物的配置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配置。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生态园林系统,做到植物之间相互协调、富有层次、统一协调,让不同的植物能够各自发挥作用。因地制宜的对影响生态环境不利因素进行改造,从国土整治,到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全面提高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园林建设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培土、灌溉、载花、培草、植树等等。生态园林建设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科学的配置,根据科学的配置,建立一个具有合理完善的时间、空间结构的生态园林系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②生态功能,植物通过充分光合作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噪声,有效地调节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美化城市形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休闲、娱乐的生活场所。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工作,要按照基本的植物配置原则进行配置。总的来说植物配置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等,使植物景观统一和生态均衡不被破坏。

2.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不仅仅是进行植物堆积和返朴归真,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园林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中,设计者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征和配置艺术型原则,遵循基本的原则,如统一、协调、艺术、平衡等。设计者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植物的各种比例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植物配置效果整体进行调整,使植物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统一感,保证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才能提高其艺术观赏价值。

2.2景观性原则

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出生态园林中植物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的美感。设计者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整体植物配置效果进行调整,提高观赏价值,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儿童公园,要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配置,达到与儿童活泼的天性谐和。高速公路分隔带,为了达到防止眩光、保障司机的行车安全的目的,应该选择密度和高度的植物进行配置。

2.3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地位,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根据生态位原则能更直观的反映出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为了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全面、稳定性、安全性的生态园林系统。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生态特征,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产生直接竞争。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环境,对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的植物类型选择不同,要做到植物之间互相补充、相互协调,构建一个优美、良好的生态园林景观。比如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选择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附近,要选择有杀菌、保健等有益功能的植物种类;在城市土地绿化中,要选择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的植物种类;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抗洪,有利于山景的衬托的植物种类。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对于植物配置,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有效地反映了生物动态的平衡。不同生态环境下物种越丰富度越高,其稳定性就越高,能够大大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植物种类多样会造成群落稳定性的理论,为了保证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平衡的发展,就做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能提高园林观赏价值、保持生态的平衡、减少有害生物的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构建了丰富多彩生态园林景观,满足人们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要求。

2.5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命体进化的结果。植物在长期的发育成长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植物对生存环境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很难改变。设计者在对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时一定要遵循植物不同的特性和客观规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避免物种之间直接竞争,避免不适合植物生存的土壤、气候条件。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式探讨

3.1呈自然式配置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要符合地域的土壤条件,需要讲究季节,讲究阳光的强度和气候条件。必须考虑当地的环境变化,根据季节的变化、阳光照射强度、北方南方差异,配置时植物的比例适当。植物配置过程中,阔叶树、草坪、乔木和灌木应该互相搭配,避免单调。群植,是指一种到两种乔木与灌丛之间结合搭配,形成较面积较大的植物群体。由于植物数量较多、种类多样化,一般群植既有种植的植物群,又有以组合原则的植物群。目前我国生态园林中最广泛的群植主要是以大规模栽种不同的乔木和灌形成丛带状形式。

3.2规则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规则式配置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行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栽植、长方形栽植、环植、带状种植等等。植物种类进行综合性栽培,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布局,形成以乔、灌、花、草相结合,以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生态园林系统,如图7所示。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系统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为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休闲、娱乐的生活场所等多方面的功能。在进行植物设计配置时,思路开阔、思维创新,避免千篇一律。要能从书中到实践中,学习前人的优点,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总结、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力。

4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效果分析

以某生态园林工程为例,该地处于北纬38°34′~45°10′,东经115°13′~119°05′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温度约为12.4℃。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主要采用规则配置,选取植物包括小叶黄杨、紫藤、合欢树、法国梧桐等树种,按层次配置。据实地测研,园林绿化区域相对湿度与非绿化区域相比要高15%,最大可增加30%,空气温度要比非绿化区域低3℃,最大可降低10℃,且可以对绿化区周围10倍范围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其中乔木的降温增湿效果最为明显,据研究,10m以上的大型乔木每天可蒸发450升水,可转移23万千卡的热量,相当于5个2匹柜式空调共同运作20个小时。

5结束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生态园林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生态园林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功能。生态园林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空气平衡;吸收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中的粉尘有重要的吸滞作用;有益的植物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能够减少噪音污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生态园林的绿地系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个绿化的美好的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保证园林设计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植物合理配置使物种的分布生长合理,最终达到生态园林生态环境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下去。

作者:王鸿雁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5):86-90.

生态园林范文5

1、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没有给予重视,重建设、轻养护思想严重。此外,园林的养护队伍大多数为农民组成,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低,即使是参加过相关培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养护技术要领,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又达不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伍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真正符合国家园林建设施工规范标准的队伍少之甚少,多数的施工队伍组成成员都不是科班出生,通常是技术差、素质低,不能很好地了解设计着的创意思想和图纸的内容标准。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多数采用粗放型管理,相关的标准规章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形同虚设,使得建设完工后的工程项目质量差、耗资大。

二、园林绿化施工措施探讨

1、从自身抓起,做好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

在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管理的是否规范,是整个工程取得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管理者身份,不断提高管理者文化素质修养。同时,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路,思想方面要做到统一。

(2)制定一套有据可依的管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奖惩制度,并要切实落实,使管理者有章可循,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各级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各级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给管理者一个创造发挥的空间。

2、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作为一名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考虑设计是否具有新意、景观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因为设计者对图纸设计的优与劣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设计者,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力,集思广益,做好沟通工作,使自己的设计具备一定的主体和构思,运用合理的方式在施工中得以体现。

(2)设计者要跟踪现场施工,使责任到位,不能局限于图纸,真正做到“化蓝图为现实”。3.2.3对于图纸会审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事先掌握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避免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

(3)为了使投资控制在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对于设计的变更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并确定具体的操作流程。

3、加强监理的选择和管理,提高监理积极性

(1)严格要求总监和现场监理的到位率。总监到位率必须达到80%以上,使管理质量在监理人员数目上得以保证。

(2)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监理考核制度。对监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及时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予以纠正,使监理人员在一个有章可循的环境下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以后选择监理的依据。

(3)将监理纳入立功竞赛的考核范围。通过竞赛的形式,增加监理的竞争意识,促进监理队伍的健康发展,提高施工单位素质,规范施工单位行为.

4、在施工单位中要有质量第一的观念,并把这种认识体现在工程管理中

(1)开展培训工作。因为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特别是管理高层方面层次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必须要通过培训的方式使整个参建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有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明确施工计划和要求.施工单位要通过交底、例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来确定建设单位的要求和计划,跟上建设单位的节奏,作到步令统一。

(3)制定考核细则和办法.通过对施工单位人员的考核,使施工单位对设备、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肥料管理中耕除草、修剪工作、植保工作、防台防汛、成活率、景观效果、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出科学规范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

三、结语

生态园林范文6

1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1.1将多样性与本土性相结合

生态园林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植物绿化与观赏地带,是一个独立的城市生态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生态园林的观赏性价值与生态价值,就应该尽量的增加生态园林系统的多样性,在生态园林中尽可能多的利用不同的植物。人们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加园林景观类型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生态园林中的植物多样性,而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园林也能很好地实现植物之间的优势互补,使生态园林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由于每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不同,因此,不同的城市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应该努力对城市的地方特色进行表现,使生态园林具有更高的品味与魅力。

1.2以人为本与按物所需相结合

植物对其自身的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都是有着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对城市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植物自身对环境的要求与植物相互之间的生长关系对植物进行配置,从而使生态园林系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而生态园林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要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设计,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与融入自然愿望的同时,还要使人们更加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2.1注意植物配置的层次

作为生态环境设计中植物拼花配置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方式,分层配置与色彩搭配是极为重要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叶色与花色的差异和植物高矮的不同对植物进行搭配,从而使生态园林景观的层次感与色彩感更加强烈和丰富,提高生态园林的观赏性。

2.2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相结合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由于种类不同,因此植物的颜色、形状、季节性的变化也各异,在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努力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按照其性状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提高生态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2.3注意植物配置的季节性

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期与休眠期都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的,再加上城市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的差异,因此,在对城市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因素,努力避免植物配置的重复与单调,提高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使生态园林的植物景观风光多彩而绚丽,形成让游人美不自胜的自然生态风光,让人们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生机与魅力。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该追求四季常青、三季多彩的配置效果。而在对树木进行配置时,要努力使常绿树木的配置比例保持在占树木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的数量,而树木枝叶茂盛的效果明显要好于枝叶稀疏的树木、阔叶树的效果好于针叶树。

2.4利用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的缺陷

在对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时由于本土花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人们利用草本花卉的长处来弥补本土花卉对园林景观塑造上的不足。努力使植物的色泽、花的形状和树冠的形状与高度、寿命上进行协调与搭配,并结合游客观赏的具体线路和植物的长势与构成对植物配置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设计。

3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城市生态园林都会呈现出各具差异与特色的生命形态与特征,因此在对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生态园林地域与环境的不同进行综合的考量,在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与气候需要的同时,努力提高生态园林中植物的观赏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生态园林设计时对植物种类的选择要依据园林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太阳的光照条件和园林的规模大小来选择植物树种,并且对生态园林的土地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是每一寸土地都能够被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生态园林的设计与建设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对城市环保的要求,努力发挥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抵抗环境污染的作用。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需要尽量多的栽种一些龙柏树和悬铃木等对粉尘的吸附能力较强的树木,改善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工业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则应该多种植一些广玉兰等能够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的作用。

4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是一项兼具审美功能、艺术功能和生态、环保等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还可以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促进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生态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者:熊忱忱 单位:西南大学

第二篇

1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1多样性

在生态园林中,倘若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势必会导致园林环境过于单调而显得无趣和乏味,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也缺乏必要支持。因而生态园林应具备丰富的植物种类,由此才能体现其生态性。一方面设计人员应增加各类植物种类和板块,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园林绿化中将地带性植被作为主体,通过野灌木﹑野草及其他野生植物构造出自然绿化区域,通过这一多样性设计促进微生态系统多样化,从而能够吸引鸟类﹑昆虫等筑巢或者活动,增添了园林的生趣。

1.2因地制宜

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对所栽培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有充分考虑,从植物生长有利因素以及其生态习性出发,选择与之相符的土壤用于种植。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土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人员应参考该区域土壤性质,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处置措施,通常来说应处理掉原有受损土层,移植新型土壤以增进植物生长,也可通过高新生态科技加以补救。

1.3审美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就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而言,设计人员首先应对环境因素予以充分考虑,重视栽培植物生长环境的营造,同时参考植物特性确保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互利共生的一些植物可以种植在一起,以此来创造更大效益。

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策略

2.1以季节性为参考配置植物种类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在对种类多样性予以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一步衡量植物价值,并根据植物的特点差异来营造各种景观,同时还应重视季节性因素,防止生态园林因季节变换而导致景观景象消失的情况。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各个季节的特点来种植植物,例如早春时节可以银翘﹑桃花为主;而紫葳﹑木槿等植物则适合盛夏观赏;银杏以及枫香可在秋季观叶;而油松和龙柏则在冬季较为茂盛。简而言之,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园林过程中应确保不同季节下都有可供观赏的植物美景。

2.2观花以及观叶植物并存

设计人员应合理搭配一部分观花以及观叶植物。不少花木叶色极其漂亮,例如枫树﹑银杏等,在一定季节里此类植物的叶子呈特殊形状,通过在附近设置观花类型的植物,二者能够互相映衬,从而延长观景时间。除此之外,单独放置同样可具有上佳的观景效果,例如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油松﹑淡绿色的草坪与细柳﹑深绿色的香樟树等等。

2.3层次化配置

在搭配植物种类时应对植物本身的艺术性予以考虑,以植物特色为依据来搭配层次和色彩,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花色以及叶色的不同组合,提高园林景色的艺术美以及层次感。例如黄杨球﹑红叶李﹑桧柏和枫树的高度分别为1m﹑3m﹑5m﹑10m,设计人员可根据其高度依次进行排列,从而使多层树种交叉,层次不同而颜色也有差异,提高了植物景观的欣赏性。

3结语

所谓生态园林设计,即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环境价值理念,在充分表现其艺术欣赏价值的前提下将植物生态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因此,对于国内园林设计而言,生态园林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方案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园林艺术,更是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设计的有机结合。本文探讨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作者:于立业 姜明山 李雪 单位: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第三篇

1生态园林设计的理论依据

1.1“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核心理论,即“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就意味着人类在采取积极的行动,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得到了大自然的良性回报。这种和谐是人与动物、植物、环境和气候的整体和谐,表现为遵从物质能量的循环规律、水循环规律、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等,“天人合一”思想至今还应是指导我们进行园林建设的理论基础。

1.2“近自然”的思想

1898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思想要求按照永恒互栖的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来建设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如择伐、异龄混交和天然更新等。对于大量水系支流的截断和萎缩,20世纪50年代德国又创立了“近自然”滨水整治工程,提出河流整治要植物化和生命化。日本在以上理论基础上提出“多自然型”河道改造技术,将河流水域、河滨空间及河畔居民社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河流管理对象应该包括河流水量、水质、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循环、河流水滨空间、河流与河畔居民社区的关系。“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法强调用自然法则治理河流环境、恢复水质、维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这两种理论是对前人盲目强调人工的力量改造自然的质疑和反思后的觉悟,对城市园林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生态园林的特点

2.1自然性

自然性是“生态”园林的本质属性,要尽量控制人为干扰强度,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减少城市园林的盲目性。这种任园林的原始动力自然力量做工的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2多样性

这里的多样性是多层次的,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景观的多样性。同时也包括功能的多样性。城市中人为干扰因素多,环境变化快速多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能使园林相对与环境及其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

2.3多效益性

生态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不仅是平衡生态系统的重要通道,还在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护土壤水循环,保护自然景观体现生态效益,同时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巨大的功能。

3生态园林设计与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3.1对原有环境最少的破坏和干预

园林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达到最小化,这里包含3个层次内容:建设和使用过程对环境系统的干扰最小化,资源消耗(包括自然资源、能量和材料),尤其是不可更新资源消耗最小化;废弃物产生和污染最小化。

3.2充分保护与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充分利用

场地原有资源,如场地资源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保护健康的表层土;保留场地机质,并坚持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场地的破坏。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动植物资源,植物是最有价值的场地特征,场地原有植物具有生态、经济、文化三重重要意义,保护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建立适宜的地域性植物群落。

3.3尽量营造地方特色

3.3.1不扩大非渗透区域。自然中的水系统是连续的。雨水落到地面,通过地表径流或被土壤吸收后,形成溪、泉、河等系统。水是多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是陆生动物饮水的水源,同时也构成了森林公园中极富有灵性和吸引力的元素,确保足够的水量,保持水域的净化功能,确保水质清洁,维护水循环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3.3.2营造水边良好的自然植被。对于河流岸边自然植被良好的区域,严格的保护是首要的。而对于水岸植被并不完善的区域,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是十分重要的。如河岸良好的树木及杂草可以吸引鸟类、昆虫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3.3.3驳岸处理。驳岸的平面线条应是缓变、弯曲的,要保持靠近河岸有多空隙的空间。驳岸断面处理为自然状态的驳岸,如选用草皮护坡、堆石护坡、近岸林等,可以使河岸恢复自然面貌,增加观赏价值。同时使河岸的水土保持能力加强;自然状态的水陆边界能够形成保护和繁殖的环境。

3.4创造多样性自然景观

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就是多样性。创造多样性景观就是物种多样性,空间组成、空间类型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自行生长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

3.4.1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首先保护原生态的植物环境,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减少对自然群落的干扰破坏。其次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形成与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生理习性,形成外观上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景观。这样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也最大。最后在营建新的植物群落时师法自然,配置多样性的园林植物群落。

3.4.2创建生态的园林景观和活动空间。生态园林景观就是要保证足够的绿地、洁净的水域、生物的多样性才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提供散步、体育、休闲娱乐、亲水活动的场地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植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栖息繁衍环境,各种生物生长的连续环境等。因此在近自然景观形成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保护原来的生态环境;②创造空间多样性;③恢复和创造生境的多样性,如疏林、密林、草地、缓坡、洲岛、浅滩等;④尽量采用天然建筑材料;⑤保持水、绿的连续性,形成生态网络。

3.5营造人性化空间,营造亲近自然的活动

园林设计的趋向之一是寻找关心人的需求,增强社区感和空间识别性的途径,即通过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满足人们使用方便上、心理平衡上、社会交往上和视觉舒适上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可能性和选择性。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场所,其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将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取得内在同构,从而使园林环境充满人性———邻里感、乡土感、归属感,提高城市生活的亲和度、宜人感、舒适感和人情味。人对自然是亲和的,自然的许多物质对人有亲近、亲和力的。城市园林是人的活动与自然的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尊重自然的同时,应充分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借鉴自然,努力营造人性空间。这也是近自然理论的内涵之一。

3.6采用“生态”的养护

生态园林范文7

 

大自然对人类的干扰和破坏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份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进行生产活动中疏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世界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严重,人们通过占地来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农业用地减少,森林面积减少,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灾害频繁;土地的丧失使沙漠化现象严重,大量的农田失去生产能力;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紧缺;大气污染使酸雨肆虐;臭氧层的破坏使人们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全球气候变暖,物种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都是自然给人类的警示。   园林设计是指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利用工程技术和园林艺术,把该地区的地形、植被、建筑布局、园路等进行一些改造,使该地区的环境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相契合,使其中的居民能够更深切的感受自然,具有舒适性、美观性、娱乐性的特点,生态园林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些人过于追求形象,频繁更换园林中的植被,造成一些植物生态入侵,比如水葫芦的泛滥。频繁的更换植被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破坏当地的土壤结构,不利于植被的生存。或者为了使园林设计更加标新立异,没有结合自身特点,直接抄袭国外的园林设计,使园林设计与我国的城市格局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体性。生态园林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资源,合理进行生态园林设计能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园林设计   (一)生态园林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   生态园林设计虽然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的一系列改造,但这种改造不是没有约束的,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积极探索规律、认识规律,使园林设计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尊重自然也会使人类得到长远发展。很多园林设计没有尊重自然规律,甚至破坏了自然规律,比如在本身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建立人工湖,在本地有很多珍贵植物的地区强行更换珍稀植被,这些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破坏了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园林设计要尊重人文环境   生态园林设计不仅要尊重自然规律,还应该尊重人文环境。园林设计是人类文化的成果,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底蕴都是不同的,因此园林设计也应该有不用的设计理论,不同的地域应该有不同的园林设计文化,不同的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园林设计风格和形式。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地域的人文环境,才能和城市融为一体,和谐存在,人们生活其中也更加舒适和满意,人们对园林设计感到满意,园林设计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三)生态园林设计要注重保护   生态园林设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确保园林设计不对地区的环境、文化、动植物带来破坏,不但要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保护,还要对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山石、植物、水体、土壤、道路是园林设计的要素,其中的水体和土壤是生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设计的重点。园林植物除了具有植物特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外,不同的植物的成层结构都是不同的,这关系到植物的多样性,湿地系统也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生态园林的设计要保护好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人类侵入带给动植物的伤害。   (四)生态园林设计要以整体协调为目标   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区别,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依赖于自然物质和能量,生态园林系统不仅依赖于自然物质和能量,还依赖于外界的生态系统,比如人才和资金的转出,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脆弱性,背负着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生态园林设计要以整体协调为目标,根据城市不同的位置、人文、环境、资源和发展前景的特点,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多利益主体、多经济效益、多学科观点的平衡,并且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使生态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形成城市稳定的生态系统。   总结:生态园林设计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园林设计应该着眼于未来,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丰富生态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生态园林范文8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作用

1.1提高格调,使园林景观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根据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将具有独特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入到现代化城市当中,按照植物生态群落的方式进行栽植,将会形成更加接近于自然的美丽景色,从而打造出舒心惬意、格调清新的人居环境。同时,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营造出错落有致、移步异景的生态园林景观,还能刺激人们的感官,使人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1.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植物的合理性配置对于促使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植物的合理性配置不仅能够使现有资源得到节约型利用,同时可促使局部的气候得到很好的改善,对自然温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净化水体,节约各方面资源,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从而成功地回归于建设生态园林的初衷。植物科学合理的配置可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大大提升绿化覆盖率,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促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3植物配置可让园林中的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为此,在植物配置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循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来进行,正确地处理植物间彼此依存的紧密联系。譬如:把一部分寄生植物配置在适合其生长的树木周围,从而达到植物共同生长的目的,促使生态园林得到更好的发展。

1.4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生态园林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环境质量,降低了人类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植物的科学合理性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城市园林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为我们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所具备的显著作用。

2生态园林科学设计原则

通常,生态园林设计涵盖很多方面的基本原则,唯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下才能够促使生态园林的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

2.1统一性原则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既要确保树木在形状、线条、色彩等方面达到协调的统一,又要彰显出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在此过程当中要促使植物景观中各类树种间在保持一定统一性的前提下,展露各自的特色。集变化于统一的景观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主题鲜明又富有韵律的感觉,不仅使园林设计显得更加生动多姿,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反之,缺乏统一性的园林景观即使再怎么丰富多彩、花样百出、变化多端,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凌乱、拼凑的感觉,不仅其自身的美观价值会完全丧失,还会给人带来一种混乱、没有任何头绪的繁杂感。为此,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做出合理性的调节。

2.2景观性原则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不仅仅要满足园林绿地实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绿”的效果,而且应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来选择植物种类和确定配置方式。生态园林设计需将植物的群落美完全呈现出来,如果想要达到最佳的景观设计成效则需要做好植物的合理性配置。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对植物材料的价值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掌握其所具备的植物学特性、观赏特性、最佳观赏期、适配植物及该种植物所营造出的独特的园林意境。此外,还要把握好植物群落的具体分布状况和美学成效,按照美学基本原理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观赏需求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设计师有一定的预见性,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生态园林的可观赏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2.3均衡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生态园林均衡性原则是指,园林当中相关的植物在类别及数量上要保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促使园林中种植的植物能够达到景观上的统一美观,给人们带来一种舒服的感觉。譬如:在植物颜色的挑选上,如果选择那些颜色较深的植物,在该类植物种植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则繁茂的植物枝叶的存在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非常沉重的心情。反之,园林中种植的植物颜色较浅,种植数量较少,这种植物配置方式就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的感受。在此过程当中,生态园林设计师要从园林周边的实际环境情况着手,挑选最为适合的植物种类,这样才能够实现植物的科学合理性配置。

3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观赏花木中,红叶李、红枫、银杏等一些随着季节的变换在颜色上会发生相应变化的花木与观花植物有效地组合在一起时,能够促使观赏期大大延长。与此同时,这些观叶植物可在整个景区中彰显出自身的显著特色。其中,常绿树木的观赏效果是不尽相同的,譬如:绿色的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树、暗绿色的云杉、油松树等,这些树木挑选过程中一定要在颜色配合上加以特别的注意。

3.2低、中、高多层次相结合

生态园林设计以自然为蓝本,效仿植物在原生态环境中的分布状态,设计方案通常会以分层配置、色彩搭配等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植物的叶色、花色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植物搭配高度不同,其所达到的配置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3.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有效地借助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季节更替后所产生的不同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独特有的气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是生态园林设计的基本准则,正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其中,在植物的配置设计过程当中,常绿植物所占比例要保持在1/4~1/3的最佳状态。茂盛的枝叶要比枝叶少的效果好很多、乔灌木搭配种植比只种乔木或灌木效果好、林下铺植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将多种植物合理地搭配在一起能够达到非常好的设计成效。每一种植物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量,而生物的类别不同其呈现出的实际形态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植物的配置需认真地挑选适合的植物类别,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一种植物的可观赏价值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呈现。

4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做好生态园林建设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生态园林建设而言,植物的配置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内容,而园林设计师唯有做到美学与生态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够设计出环保、美观的生态园林,给人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园林环境,让人们在舒心的生活环境下,感受到自然界带来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黄素梅.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现代园艺,2018(9):112-113.

[2]韩伟,冯蕴倩.浅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