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师字体设计实践与应用

平面设计师字体设计实践与应用

摘要:字体设计是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元素当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文章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批优秀的深圳平面设计师的作品当中分析他们的字体设计的实践和思维思路,包括字体设计、海报设计、品牌设计、书籍设计等等。汉字字体设计是他们在寻找中国视觉设计的独立语言探索当中主要的对实践对象。

关键词:深圳平面设计师;字体设计;汉字字体设计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很多人都在深圳一片沃土上寻找自己的角色。在深圳,平面设计首先是有少数人和个别企业发展起来的,慢慢地其他同行也从不同方向参与到先行者的队伍之中,并接受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领域。可以说深圳成全了设计师,同时设计师也成全了深圳。深圳平面设计的发展力量是受全国各地的影响。[1]深圳设计师的字体设计是对汉字字体的延续和重新设计。在近三十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汉字表现形式和设计语言。设计师的故意犯规,从不同的出发点与理解,将汉字为我所用。在设计师们的手下,字体设计都是追求开放性的视觉感染力。如以多维度的视觉展开对字体结构语言的设计,对字体结构进行游戏手法拆解重构,使字体展现出更多的可变性。任何一种汉字字体不断地演化,并赋予当地文化、人文等成为本地化最大化的设计行为与结果。从采访这些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案例分析得出,对字体设计上的应用基本分成:

一、移植(借用)

对已形成固有的字体原型通过对点、线、面的现代性诠释,赋予新的含义和活力,使其符合现代设计的方向之一。现在许多设计采用移植的方式来重新诠释古汉字。设计师廖波峰的海报设计是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海报展创作的作品图,创作了三幅作品:《五福呈祥》《十囍临门》《蟠桃祝寿》。这一系列的作品借用中国传统喜庆装饰字体作为主体,中国传统“福”元素,如蝙蝠、寿桃、喜鹊等等元素,并以拼贴画的形式将汉字传统民间文焕观念、审美观念、吉祥观念和澳门的人文历史、地域等元素融合。字图形里面装饰等器物、建筑构件、民俗用品有着时代浓浓文化生活气息。“旧字”新用,用具有喜庆美好祝福寓意的汉字,结合现代元素和排版,使得汉字字体设计焕然一新。[2]同样是古汉字原型的借用,设计师张昊却是选取的汉字的合体字和对称字,既是异体字来做字体设计研究。个人名片“咒符”,符咒名片的设计其实是为了参与深港80+名片设计邀请展,用传统的迹象图案的合体字。张昊在对汉字设计遵循中国古代字形骨架规律,如合体字字形规律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同时进行大胆概括和重建,使之符合现代字体设计实用需求。例如在天诺对称字识别研究将字体作为字符/文字图形旋转对称成合体字,成为非常有现代感的字体。许多设计师也关注少数民族的字体,如东巴文、藏文、内蒙古文字。设计师王粤飞在做“香格里拉”葡萄酒的商标字体项目里,对藏文字的研究和再设计。设计师韩家英与《天涯》杂志合作长达十年之久,封面设计一直都是延续对汉字视觉可能性和载体的探索。有许多的汉字原型的语意再当代的语境中已经转换或者失效,只能采用重构的方式传达新的信息。[3]

二、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是在字体设计过程中,将基本的笔画都被视为创意的基本素材和灵感的源泉,打破原有字体解构规范,以全新的方式编排,创作出新的图形。设计师毕学峰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拆散的笔画和解构的字体。在深圳“六人展”的请柬上将六位设计师的名字笔画一一拆解解构。在创意设计过程中,他将汉字的基本笔画,“永”字八法视为点、线、面一样的基本设计元素。在这里基本的笔画、偏旁部首都成为基本的素材和灵感源泉。拆分“解构”的“六人”名字,使阅读者能通过翻阅的互动,可以体验感受将汉字“重组”的乐趣。而“深圳第六届国际水墨双年展”的设计中,“水墨”二字被已拆解过笔画,既是重构,对已有笔画、结构、字体进行打散重组,创作出新的文字图形形象。它打破原有字体结构规范,将字体基本笔画突破原有的结构的构成规律,似还存在结构规律里,也似已经脱离了。汉字解构不求形似,只求在散落、零乱的笔画和偏旁中,根据新的编排创造出新的图形或表现形式。还有在“字运动”主题海报“网”图,将字中的“x”进行解构和重复,如同汉字象形的图解,使得会意这个“网”字找到更准确的“切入点”。[4]还有设计师韩湛宁做的2003年展《深圳设计03展》推广海报图,解构的部首其实是“深圳”这两个字的偏旁。《汉字十二生肖》是设计师刘永清巧妙地将“解构”出来的汉字笔画作为设计元素,并重新重构这些汉字基本笔画组合成中国民间十二生肖的模样。移植、解构和重构往往综合一起的,再某种程度上提供是只是一种方法。

三、形象叠加

形象叠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笔画或图形叠加而形成,这样给字体创意设计增加了表现的空间和层次。叠加不仅是不同的字体或图形重叠,更是喻义形象的转借。设计师张达利设计的华语传媒系列《加减乘除》、打喷海报系列、《黑白》海报设计和新文字时代系列,仅使用层层叠加的无数文字的独特形式,“玩”文字,文字形象叠加,阅读变成不再是主要的目的。这种设计语言构思源于参加平面设计在中国主题展“深圳设计设计深圳”时的《字非字图非图》系列作品图。当时他把道德经用丝网印刷方式一次次印在树皮编织的版面上,形成了“文字迷宫”的设计语言,后来被张达利在世博会深圳馆《深圳记事》的《城市档案文字墙》达到了高潮。他把文字用双重宣纸在手工丝网版上多次重叠印刷,使得设计文字形成视觉上的张力。[5]除了字与字之间,还可以是笔画或部首与字之间。设计师张昊和其他几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丝书设计邀请展中的视觉元素设计,利用丝书两字字体和汉字永字中的基本笔画重叠,与“丝”一起韵动,感觉整个图形都在飘动起来了。设计师韩家英《深圳三十周年》,把深圳这三十年的年份重复叠加成为大背景作为基调,勾画出时代空间感。同样是数字,汉字的“三十”就好像为众多的年份数字画上总结。

四、字体实验

它是一种对字体的字形的探索。字体设计师从不同的工具、载体、手法使字形的框架中跳出来,去寻找一种新鲜的造型模式。设计师黑一烊的《城市能量》和“07GDC展”的《X展》是在设计了新字款的基础上,先设定一种矩阵模式,然后继续进行拆解组合,其实是赋予了字体现实。设计师刘永清对汉字字体实验作品非常多,如《华思江南印象》,他借鉴江南水乡意韵设计出的一款创慢水乡灵动和雅致的字体;还有《枫桥夜泊》、吉祥字、骨骼字、岩画体和《苏州印象》等。在《华思字体》实验图重新用毛笔字写出这些草书,初衷是为了使汉字摆脱方块字的密不透风,汉字也可以是不是方块字的,有节奏感,美感更足。他对汉字的设计实验研究,是希望寻找给汉字“重生”的可能。设计师廖波峰设计的《300000》海报设计系列是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做了一个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报,更强调体验感。设计者一开始设想是用30000个“点”来纪念,但是这300000个“点”却不能代替到“人”这个本身空间上的概念和意义。300000个‘人’字,一撇一捺代表这一个完整的人。这里的“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不再是纸上单薄的一个汉字。它是民族集体痛苦回忆里受难的人,是每一个亡灵。它把我们带入到历史的现场。汉字既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传统图形。在中国视觉艺术与设计的DNA里,字体设计功不可没。汉字以及自身字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自身语言方面必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既需要尊重和发挥汉字自身图形的本质特征,更需要有时代精神,为本土平面设计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评点:“深圳平面设计”在中国[J].美术观察,2007(10):29.

[2]黄涛.深圳移民文化特征的理性反思[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04):49-51.

[3]张光祥.解读王序、王粤飞、陈绍华——探寻本土资源对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01):65-67.

[4]时旋.视觉·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5]关山月美术馆.设计-城市-生活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讲座文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曾丽英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