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该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分析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入手,探讨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师资建设、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并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运城学院园林专业采用的是农林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偏向植物与生态,课程门类繁杂,设计类课程总体弱化,设计实践实习环节连贯性不强,这就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合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学时偏少,教学深度难以保障。园林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时数作为保障。而运城学院设计类课程目前的教学时数偏少,如果以现有的学时讲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所讲授的内容往往就只能关注其广度而难以顾及其深度。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考虑了知识的覆盖面,内容的深度解析只能靠课后辅导,而这种课后辅导往往不到位,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深度、设计能力、设计技巧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2.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缺少关联。受师资所限,运城学院的很多基础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讲授。兼职教师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了解,不明确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授课中没有对基础课的外延及其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关联、基础课在整个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做出明确解释,造成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使得学生因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而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3.教学手段单一。现阶段教师授课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即“教师+课本+PPT”的相对单向的“传输”式授课[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有大量图片加以说明,但学生仍难以从图片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园林设计的思想、技巧、实践能力。由于缺乏现场感,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迁移到设计实例中,对设计实例中所运用的原理也不能真切体会到。一些重要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的运用,需要学生仔细琢磨与体会,而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跳跃性强,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主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开展互动教学,同学生交流,但由于运城学院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大,教师不能同学生一一互动,因此他们在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4.缺少设计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运城学院招收的园林专业新生的美术基础薄弱,大一期间开设的园林美术课程对新生来讲比较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对后续的设计基础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而且有部分学生不适合做设计,对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难以形成。动力来源于兴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其学习动力,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践教学滞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运城学院的园林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其设计类实践教学从场地设施到教学计划与很多同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学院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条件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但是这个教学计划的实效性不强,其主体内容还不够明确,结构也不甚合理。园林专业的生源都是普通的理科生,其绘图功底较浅,虽然他们在大一系统学习过园林美术,但是由于其课时有限,大部分学生在强化训练这个环节做得不够。然而设计类课程对学生绘图技能的要求很高,园林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没有过硬的画图功夫就很难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这也是目前运城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是目前专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较大难题。2.园林设计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滞后,对实践。项目的研究与探索不够深入园林设计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滞后,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师不足,部分设计类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经过进修后兼职授课;由于授课任务重,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师进修、深造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专任教师引进力度不够。运城学院人才引进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而园林设计方向的博士资源特别紧缺,因此目前引进的多为植物方向的博士,设计方向教师的紧缺问题依然不好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设计方向教师在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完成授课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研究实践项目最佳的形式、实施办法、实施效果。3.较少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运城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有限,教学任务重,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参赛;二是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运城学院工作,缺乏行业历练,对于竞赛所提实际问题尚不能从容应对;三是向学生宣传得少,没有向学生讲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参赛的意愿不强烈。

二、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理论教学改革措施。1.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强化其与专业课的联系。基础课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基础课的内容较为广泛,可能对应着多个专业,因此本专业的授课内容要专注于园林实践,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同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该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专业课的前半部分内容与基础课内容重复,或者是几门相关课程的内容有重合的现象,因此要确保重合的内容在基础课授课时就给学生讲透,并明确告知学生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哪些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须牢牢掌握。此外还要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时数及教学质量。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教学外,还鼓励学生以个体和团队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做到活学活用。积极组织学生创建设计团队,带领学生参加设计竞赛,逐渐由“带领”学生参加竞赛转变为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设计竞赛,以增强学生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还应丰富互动教学的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竞标、方案汇报、教学论坛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3.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工作后,无论是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还是在施工现场指导时,都需要与甲方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要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办法。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及课程作业讲解外,还需带领学生去现场考察当地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在课堂上就方案的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互动式探讨,训练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2)严格抓好方案汇报过程,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的必备品质。这里的表达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图纸表达能力,即能绘制各种类型的图纸,翔实、准确地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设计进行阐述。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名成员对团队所做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对设计方案的内容、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图纸表现与语言表达等情况对设计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模式形式灵活、气氛活跃,学生容易融入其中,能较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3)注重学生设计的过程,创新设计思维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首先需要在学生团队内进行探讨,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修改,达到要求后才能作为正式的图纸上交,这样既能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又能锻炼学生对设计方案的修改完善能力。在方案的反复推敲中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指导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探讨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计习惯及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设计思想及表现形式。在设计方案的修改与讨论中,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这种形式对学生设计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很有作用。(4)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强学生学习设计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和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如果对其设计作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挑毛病,或者是提出问题时态度过于生硬,可能会使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时应多给予鼓励与肯定。对学生设计作品的风格、特点予以肯定,有利于学生设计风格的形成;对学生设计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对设计的缺点与不足进行指正,有利于提升学生作品质量和学生设计水平。具体方式除了口头激励,还可以通过展览定期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1.重视抓好实践教学的过程。园林设计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能力、空间形态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可根据各类园林景观的特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可采用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第一步,讲解理论。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园林景观的设计原理和规范,结合实例分析设计原理和规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设计原理和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步,下达设计任务书。改变以往利用虚拟场地进行设计的模式,选择一个真实的场地进行设计,带领学生现场勘查,了解场地现状,下达本次设计的任务书。第三步,分析设计方案。对每组学生的设计草案进行分析,肯定草案的优点,提出其缺点和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并指导其修改草案,正式确定设计方案。第四步,表现设计。指导学生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CAD进行平面图的绘制,用SketchUP进行立面尺度方面的推敲,用Lumion进行效果图及动画的制作,完成设计表现。第五步,汇报方案。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学生提交设计方案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同时解答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该设计方案提出的问题。教师最后根据方案设计内容、方案设计表现以及方案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本次设计进行综合评价。2.加强师资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以自身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内培外聘的培养模式[2],鼓励一线教师到企业兼职,分批次将现有承担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师送入企业一线进行双师锻炼,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3]。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缩短师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不断分析归纳,建立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效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此模式下,教师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并及时地反馈到各教学环节中,让教学形式新颖、内容实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比如我们以“运城学院园林·花艺研究中心”为平台,承接一定的工程项目及创建校内实训基地,提高了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3.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科竞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进行训练,极大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有意识地将学科竞赛内容嵌入到日常教学知识传授中,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学科竞赛的活动中[5]。将学科竞赛引入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每个竞赛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将学科竞赛内容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教学方式采用竞赛式,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5]。通过将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与学科竞赛的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已经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艾景奖”以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见,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三、结语

运城学院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精简了理论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优化了教学手段,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性,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还要运用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辅助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程朝霞 李光耀 单位: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