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反思

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反思

摘要:文章以山东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为例,挖掘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物质空间的特质和地域文化特色,从城市形象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既能健康黄河生态,又能讲好“黄河故事”的黄河沿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促进当下趋热的城市公共景观风貌规划发展。

关键词: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黄河沿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生态引领,文化传承”的开发理念,为黄河下游沿河景观塑造指明了方向。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同时对黄河下游沿河开发提出要求: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中下游是沿岸平原地区森林湿地的集中区,黄河流域山东下游段是山东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以自然资源保护培育、构建环渤海地区生态空间结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黄河下游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对标滨州“河宽滩大、风情秀美、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进行开发建设。

一、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项目概述

(一)项目现状分析

滨州黄河植物园位于滨州中心城区的南部,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南至南外环路,西至渤海十八路,北至长江五路,是黄河沿岸南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区规划范围面积约为794.0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为197.71公顷,农用地面积约为215.26公顷,林地面积约为189.56公顷。场地中湿地植物群落植被以莲、芦苇为主,沿水岸分布少量的杨树片林,风景林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南端新建的海棠园。

(二)项目规划理念

滨州黄河植物园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都市绿肺为规划愿景,以“开放融合、适地多样、自然生态”为规划理念,依托黄河和南海,利用场地优势资源,以现有地貌、植被为出发点,以植物景观为造景主体,传承场地自然与人文特质。项目规划进行了系统整合和贯通,串联起植物生境、河湖水系、生命生活、文化血脉、能量发展的脉络,打造滨州城市南部片区特色植物园。

(三)项目规划目标

滨州黄河植物园以“开放性、机遇性、有机性”为规划目标,浓缩滨州自然环境的特征、收集适宜滨州生长的植物资源、传承滨州地域文化、延续城市的自然命脉。首先,开放的城市公园是指开放性的自然生态空间,连续性的地形、地貌,将劣势转为优势,打造层次丰富、空间变化有致的生态城市公园。其次,机遇创造价值。不仅传承滨州浓郁的文化特色,还通过建设植物园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使植物园发挥更大的价值机遇。最后,有机的生态综合体是通过有机的科研、科普、景观、休憩的综合新模式和有机的文化特色载体方式,建立“城市绿肺”生态综合示范区。

二、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策略

(一)项目规划原则

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以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地、生态休闲胜地、科普教育原地为功能定位,遵循了以下四项设计原则:第一,差异互补原则。按照全市城市森林布局的要求,完善植物体系,与滨州植物园形成姐妹植物园关系,功能各异,特色不同,分工协作,差异互补,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黄河植物园设置温室、药物园等,其内容和形式与老园新老互补,各显特色。第二,原生态设计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先”,坚持走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珍惜、保护和利用滨洲市原有的河流、水系、植被等珍贵要素,以及部分值得保留的人文建筑,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稳定区域植物群落,加强生态保护,完善景观生态系统格局,形成河流、坡地等多样化的生态类型,确保植物品种多样化,形成生物类型各异、植物群类多样、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从而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佳的效益。第三,科学艺术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为内核,以艺术为外观,坚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其真正具有科学内涵,确立植物园的科研、科普功能。同时,设置上超越一般枯燥的科研机构和科普场所,建设具有精彩景观面貌的城市公园。第四,特色创新的原则。突出地区植被特色,建设华中地区植物群和城市物种多样性的展示中心和重要的生态基地。同时,在规划理念、建设内容、分区布局、规划特色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适应时代的需要,建设具有时代感、创新性的特色植物园,突出具有创意、互动性强的游赏、认知体验。

(二)项目规划设计

滨州黄河植物园依据建设具有滨州特色的综合性植物园,打造具有滨水特色的滨水植物园,设置具有创意的互动体验式植物主题园,构建蓝绿空间协同发展的海绵生态园的规划策略塑造。第一,合理的功能分区。园区内设置了10个主要功能区域。其中,室内植物展销区:位于场地的西北角,温室包括热带雨林区、沙生植物室、热带兰花区、阴生植物区、经济植物区、奇异植物区、热带水生植物区等。除了特色温室植物展示外,还可进行交易,具备科普展示、科学教育、植物交易等多种功能。森林涵养带:位于新立河东侧与植物园交界处的条形地带,种植大量滨州本土植物,既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又使城市道路与植物园相隔开来,形成独立的游园空间。科研生产管理区:位于场地出让地块的南侧,包括科研区、配备温室、试验生产苗圃、检疫苗圃、标本馆、种子库、生产管理用房、专家公寓等。南海花溪景观区:位于南海东侧,是花海和大地景观观赏区,根据滨州四季的不同特点种植花卉,如春种油菜花、郁金香,夏种向日葵、薰衣草、百合,秋种波斯菊、月季、油葵,冬种羽衣甘蓝等。同时在此区域配建观景塔、教堂等特色建筑,创建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到此参观。湿地涵养观光区:核心为鸟岛湿地景观,包括原生态鸟岛、芦苇荡、滨水栈道、?望塔、观鸟台等。特色农业观光区:位于场地东北侧的几座特色“小岛”,包括桃花岛(民宿、商业)、竹林苑(可配建教堂、书屋等建筑,丰富岛上的业态)、碧水庄园(可配建私人会所、示范农庄、有机生活体验馆等)。植物核心展示区:包括特色花卉园(各种适宜在滨州种植的花卉)、月季博览园、中华草药园、濒危珍稀植物园、岩石园等,根据滨州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特点,筛选观赏性高并能适合露地生长的植物形成各专类园,是植物园的核心展示区。黄河沿岸彩叶带:建设大色块、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大堤景观带,形成“结构优、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多彩景观廊道,实现单一防护功能向生态、休闲、娱乐、生产复合功能的转变。植物主题游憩区:位于植物核心展示区的南侧,每个小园区有不同主题功能,包括儿童植物园、食用植物园、百果嘉实园、芳香疗养园、造型植物园、水生植物园、园艺体验园等,使人在观赏的同时,与植物互动,以植物为载体,利用室内、室外环境布置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植物游戏设施,吸引各年龄段的游客,加强游客认知和参与,成为一个了解植物知识的大课堂。最后,入口服务管理区则包括集散广场、停车场、办公管理区等,具备导游、服务接待、电瓶车租赁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导览、宣传咨询等服务。第二,科学的交通系统规划。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以人为本的组织景点,在突出交通功能的同时,兼顾旅游者的游憩需求,将景区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气氛轻松、游憩设施完备、景观视线优美的休闲、观光、游憩场所。滨州黄河植物园区道路体系共分为三级,分别为城市道路、园区主干路、园区支路。其中新立河绿道新建长度约为2200米,贯通周边各个园区的同时展现新立河滨水特色。滨黄河大坝漫步道规划在项目内沿黄河大堤,新建长度约为6000米的漫步绿道,这两条道路是上位规划中重要节点和园区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景区内的自然和文化环境,通过采用本地特有的材质铺装路面或按照本地独特的社会文化风情设计沿线景观。第三,结合片区原有湿地和水域,规划以“张肖堂干渠”和“南环河”为主要水脉,贯穿全园并与南海相连。张肖堂干渠构成北侧入口水体景观,适当地方扩宽水系。秦台干渠与点状水体相连,形成完整通达的“活水”系统,满足园内用水需求和观景需求。通过水系的连通形成若干湿地岛屿。原有点状水塘通过合并、扩大、相连等形式,形成“荷塘月色”等观赏性高的滨水景观。第四,特色的景观节点设计。景观节点是设计的亮点,滨州黄河植物园以现有地貌、植被为出发点,传承场地自然与人文特质,打造极富滨州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湿地涵养观光区以生态修复、自然涵养为原则,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植物核心展示区作为植物园中心大景观,以滨州“市花”月季为主要观赏对象,形成开敞的特色主题景观空间。室内植物展销区内设置两处玻璃温室,营造热带植物的生长环境。特色农业观光区以收集、展示不同类群的水生植物为主,营造出一个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植物主题游憩区以休闲农业为主题,民俗文化为依托,将“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南海花溪景观区则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黄河沿岸彩叶林带建设大色块、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大堤景观带,形成“结构优、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多彩景观廊道。

三、滨州黄河沿线景观规划展望

黄河沿线开发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策略,“河宽滩大、风情秀美、宜居宜游”的理想图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生态是旅游之基,文化是旅游之魂,景观是旅游之本。借助艺术的力量,在黄河风情带景观建设中塑造具有生态吸引、文化自信的景观形态,既体现了正当性,也体现了必要性。

作者:曹晓东 单位: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