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元素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运用

图形元素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基于图形元素的信息传达特性,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探索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解读与应用能力,拓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思路,为培养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元素应用分析平面设计通过平面载体结合设计形式实现视觉信息传达目标。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对图形元素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探索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技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引导作用,根据平面设计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对图形元素多维度探索,进而优化平面设计效果,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平面设计与图形元素

1.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又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平面承载信息为前提,遵照设计目标要求,在符合视觉认知规律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形式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进行设计版面空间布局,借此来准确传递信息。平面设计涵盖多个设计领域,如: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随着现代科技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在广告范围内平面设计的呈现形态也在不断创新,静态形式与动态技术的相互配合,让平面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平面设计产品兼具实用性与探索性,是促进高校平面专业课程不断改革的驱动力。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要遵循不同的目标要求,在市场需求范围内,平面设计产品以信息传达为目标要求,为实现产品推广与宣传开展设计教学分析;在受众心理需求范围内,平面设计应集中在如何提高观众对信息阅读的高效性与舒适性为目标开展分析。因此,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该从多视角开展设计教学探索,为社会培养专业平面设计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平面设计图形元素

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承载着关键性任务,是平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其存在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具有信息传达功能。传统意义上对图形的认识仅限于几何图形,从艺术设计角度看图形,已经超越了几何学范畴,是一种有效信息载体,更是一种视觉符号。图形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具有独特优势,能够跨越文字语言的局限性,实现信息传达目的。例如图1《反腐败倡廉》公益海报设计。其次,可以刺激观众视觉感官神经,活化版面布局,缓解观众视觉疲劳,塑造一种美的形式感,能够激发观众视觉愉悦感,拉近观众与产品之间距离,实现信息传达目的。图形用于公益性广告主题内容设计,可以充分调动观众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图形应用于商业广告,可以引导观众产生消费行为,为商业活动目的创造价值。再次,图形可以为色彩呈现提供广阔空间。随着现代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形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在色彩作用下,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呈现多元化并存格局。这种发展事态,为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探索与研究机会,从而活化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形式。

二、平面设计中图形元素应用的意义

1.突出平面设计信息传达

平面设计课程中图形元素的运用,是学生开展发散性创意思维的必要环节。图形的象征性、寓意性等深层含义的挖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阅大量相关图形文献资料来丰富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利于图形联想并形成多个创意点。不同角度的创意点,所涵盖的知识体系与受众目标有所不同,所以,都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源动力。图形创意过程需要对相关图形解构与重组,在解构与重组过程中,寻求二者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但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性。这种图形元素的不断提炼,离不开发散式思维的导向作用。学生参与平面设计实践活动,应该多种思维方式相互配合运用。要明确设计目标要求,就必须从多视角出发去解读图形的内涵与外延。创设一个目标线索,从而引导观众解读图形的可能性。这种线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心理认知。当这种心理认知规律符合观众的生活经验或认知水平,图形被正确解读;当这种心理认知规律不符合观众认知规律,观众偏离对图形的正确解读甚至会误解版面信息,将严重影响图形信息传达的准确定。例如图2《节约用水》海报设计。

2.强化平面设计形式感

设计形式感可以营造版面视觉氛围,可以让平面构成元素具备秩序性。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图形是一个多样统一的设计元素,既能够独立使用,也能够相互组合运用。因此,为设计形式感的形成提供了多种探索机会。才有了图形元素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图形发散性排列形成聚散视觉规律性,增强设计作品视觉冲击力,能达到主体突出,聚焦视线。这种排列规律常将能够代表主题的图形元素置于视觉焦点,让版面形成主次分明的视觉阅读规律,从而增强视觉信息传达目的。图形序列性排列规律可以构建视觉规律性,能形成视觉动线,通过图形对视觉信息进行分层呈现,主题图形元素占据较大面积,次要图形元素分布布置。这种排列的规律性可以让图形之间形成一个矩阵空间,从而增强版面信息传达。这种排列方式能起到逐渐引导观众将视线通往视觉中心。但这种布局容易受到颜色的干扰,人的阅读习惯常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强到弱的阅读习惯。当同等面积色彩的饱和度彼此相近,就会干扰观众对图形在认知过程中习惯性的阅读方式。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的色彩,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因此,在图形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色彩构成,通过色彩对比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布局关系,探索图形的布局形式。图形元素的局部应用,完整的图形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完形概念,残缺的图形会诱导观众深入联想。因此,打破常规图形表现形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看图形的存在方式,有利于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形态,增强图形视觉冲击力,为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开辟另一种独特视角。

3.提升平面设计表现力

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图形具有聚焦信息作用,能够引起观众短期注意,从而提高快速记忆能力。具象的图形元素,能够触发观众对信息认识的直观意识,降低观众解读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但具象图形元素常规化,便于观众快速解读图形蕴含的意思。抽象的图形元素以点、线、面方式呈现,丰富了画面构成形态,从而丰富版面构成。抽象元素高度概括性可以集中视线,引起注意的程度相对较高。图形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形成对比的方式具有多样性,面积上的差异,风格上的个性,色彩上的强弱,都是表现图形对比的重要因素。图形元素以独立形态呈现,可以起到定位视点作用,对观众认知形成一种高效引导作用;图形元素以组合形态呈现,为信息传播营造一种氛围,强化信息传播力度,通过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三、平面设计教学中图形元素的应用原则与情感传达

1.图形元素应用原则

为使平面设计信息直观高效传播,应该掌握图形元素的应用原则。这既能为平面设计教学提供探索思路,又能深层次挖掘图形元素应用价值。图形元素简洁化原则,简洁的图形元素促进了版面信息集中高效化,减少了信息干扰,为信息高效传达提供了可能性;图形元素平衡原则,视觉平衡可以营造一种安静的环境氛围,引发观众的心理认识平衡感,为版面营造美的愉悦性,从而向观众提供一种美的精神享受。图形元素留白原则,留白在中国画中间就是一种常用构图方法。计白当黑,即留白并不是无用的空白。空白也是一种形式,为图形在版面中的运用留有一定的空间尺度,保持了图形的独立性,让图形解读更加清晰化直观化。当图形与文字混合排列时。可以有效在图形与文字之间形成空间间隔关系。为信息布局营造独立空间序列。图形元素独创性原则,独创性,是平面设计价值所在。一个平面设计作品,就要坚持在设计中的独特性。如果同一个图形,出现在不同的版面,会引发观众对信息解读的准确性,因此也不具设计作品的独创性。独创性原则是设计师对一个作品的责任与态度,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必要条件。图形元素对比原则,对比可以产生视觉张力,强弱对比、明暗对比等不同的手段,使信息呈现主次关系。例如图3《保护环境》海报设计。图形元素对齐原则,当多个图形元素置于版面中时间,分散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一种混乱的空间氛围,对观众解读版面信息增加了阅读上的干扰。此时,图形元素应结合平面设计网格系统进行版面布局,对齐的排列方式对信息有序阅读提供了秩序性。一组对齐的图形元素,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网格系统,规则性的信息布局,为版面信息高效传达提供了前提条件。

2.图形元素情感表达

平面设计作品中注入情感意义,可以有效拉近观众之间的距离,塑造一种亲和力氛围。图形本身没有情感,图形的情感因素源于设计师主观赋予。目的在于能够准确表达平面设计主题思想被赋予情感的图形可以传递喜怒哀乐、也可以塑造悲欢离合的特殊氛围。这种被赋予情感意义的特殊性最能在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图形在塑造情感意义时,色彩是解读情感因素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同颜色传递出的思想情感,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通俗化认知规律。红色代表喜庆,但同时也具有暴力与血腥;黄色代表阳光也隐含着警示作用;例如图4《反对》海报设计。蓝色代表科技与未来,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冷酷;绿色代表活力,同时也具有一种宁静。当图形元素与色彩之间构建起一种联动关系时,色彩的情感意义将会被图形放大,图形因此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图形便具有表情达意的目的性。图形的明度变化对观众的视觉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作用。纯度高对比度强的图形,给人产生一种欢快的心理感受,纯度低对比度低的图形,容易产生一种低沉的心理效应。图形因此也具有了情感意义,有助于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四、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图形元素在不同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呈现形态形式多样,有平面展示,也有立体空间呈现。依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图形的呈现方式也有所区别。海报是图形元素呈现形态的环境之一。为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图形的应用占据大量的版面面积。观众对海报的阅读时间相对较短,为达到高效阅读效果。海报中的图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典型性。海报中的图形呈现常用夸张手法,可以通过夸大某一概念或者特性,以突出主题。夸张的手法,让图形产生一种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表现效果。能够引起观众探索心理作用,更加能迎合设计师创设目的。包装设计兼具二维与三维展示形式。包装设计的图形与产品贴切性较强,常基于某种产品进行写实图形应用。因此,具象图形在包装中较为常见。产品的多样性,对包装设计图形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突破产品在众多包装中能够脱颖而出,达到捕获更多观众的眼球。包装图形创意是必要环节。例如:农夫山泉,将产品中置于主题图形,凸显了产品的个性特征,提升产品的艺术性,也调动了观众的审美愉悦性,在解决产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为观众增添了一种精神享受。包装设计中图形应用的系列性,对延展品牌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包装图形的延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系列产品基础上,风格相同的图形,依据不同产品特点运用不同色彩的图形,能够达到风格统一,但内容有别的效果。第二,在独立产品上,依托产品的立体形态在空间中的转换特征,借助产品的不同侧面,对图形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当包装置于同一环境中,通过产品的横向陈设与纵向陈设,可以在观众视觉范围内呈现两种视觉效果,深化观众对包装产品的认识。图形在标志设计种的运用是图形以符号形式出现的典型代表。标志设计种的图形,是经过高度提炼与加工从而产生的具有符号意义的图形。在标志图形形成过程中,图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几何形图形标志应具备适型性,在隐性的外型基础上,加强了标志图形的规范性;标志图形应遵循美德规律性,对称与均衡为图形传达出一种稳重感;节奏与韵律的图形,增添一种动感;正负形图形营造出的悖逆关系强化了标志的艺术性;标志图形中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高度凝练性,能够用最少的图形符号来承载更多的设计思想,是标志图形区别于其它图形的重要特点。平面广告形态的多样性,为图形应用空间提供了广泛探索的可能性。随着软件新技术的推广,图形的多样化形式得到充分展示。三维立体形态、二维扁平化形态被广泛应用。三维立体形态图形传递了一种厚重感与空间感,营造了主题氛围的同时,拓宽了观众对信息认知心理;二维形态图形采用扁平化方式呈现,增强了图形的形式感。平面图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归纳性,能够删繁就简抓住图形的核心元素加以呈现,这种图形的概括性为观众在阅读中提供了秩序性,有序的阅读方式能够让信息充分展示。对图形的解构与重组,创造1+1>2的广告效果效应,这也是图形创意的优势之处。这种图形优势会体现在更多平面设计作品中。

2.平面设计中图形元素与文字之间的关联性

平面设计中图形与文字之间的关联性让图文既统一,又相互映衬。文字的表述增加了图形信息传达中的准确性。例如海报设计种的时间性是文字具有图形不可替代的特性。在体现标题,口号等信息时,文字为观众解读信息开启了关键一步,因为它是定义平面设计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词。有关键词在概念上的导向,观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容表述便确立了认识范围。图形的存在,烘托了设计主题,为文字表述范围与程度提供了延展性,文字只能通过语言方式传达主题思想,但对图形的解读,是一个观众自身修养与认知能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一个激发想象的源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群,对图形的解读具有不同的深度与广度。图形为文字表述增添了情感上的宽度与广度。图形本身具有特定的内容,当在色彩的烘托下,图形的自身信息量会成倍数增大。在图形应用范围内,图形与文字之间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加以转换。实现文字图形化与图形文字化等不同的呈现形态,这种设计转换,跨越了图形与文字之间的原有范围限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视觉路线。图形文字化与文字图形化,都是在沿袭文字表达核心思想的范围内开展,图形的介入,可以活化单一的文字编排形式,为版面设计注入一股清流。

结语

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图形元素的构成形态,深化图形元素在视觉传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挖掘图形元素的存在意义,合理运用图形元素有利于强化平面设计信息传达。教学活动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配合,对图形元素开展多种应用方法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对图形应用的方法研究。可以为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提供广阔的思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与教师的引导性。活化课堂教学形式,依托项目设计开展平面设计实践活动,让平面设计完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用性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原坤.中国传统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12).

[2]艾小平.概念与图形在海报版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70).

[3]耿健斌.视觉传达设计要素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8,(25).

[4]谢楠.3D视觉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形式[J].艺术科技,2017,30(7).

[5]姚毓彬.论茶叶包装纸平面设计中版式编排与视觉习惯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8(1).

作者:郁建军 单位:太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