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与研究

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与研究

摘要:

基于大学英语高校微课程建设的视频内容,视频形式进行设计与探讨。通过对微课程制作和应用,对教与学开展调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验法对参加微课程英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和常规教学的学生群体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对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制作模式和微课的教与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研究

一、概述

2013年以来,微课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个热潮,不仅是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微课进行解读和研究,还有诸多一线教学人员对微课进行实践和推广。一年中,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大赛,首先是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第一届高校微课大赛,同时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第13届全国多媒体大赛微课程组比赛,中国教育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微课程比赛。2013年是我国微课的推广年和井喷年。老师忙于制作微课,积极参与竞赛。在“微课热”掀起的浪潮下,作者对我国的微课资源进行了研读和分析,发现微课的共同特点是“短小、聚焦、知识碎片化”。然而在微课程设计中关注了一门课程知识灌输的系统性,避免微课设计中知识碎片化,系列微课群建立能做到前后知识点相互照应。因此既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满足学习者学习动机和需求,又保证了学习者学习机会。大学英语微课程的设计首先要是围绕学科知识开展教学,学习材料来自真实语言资料,要选用优秀教材,其教材内容要含有新信息,语言知识要详尽系统,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需求。根据这些标准,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使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机。依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进行微课程设计,使微课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使用微课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堂所学密切配合,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微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师教案和备课笔记,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组成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这个时代是“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处在这样时代,人们希望通过“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使得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加自由,授课人和学习者之间突破原有的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采取微时间学习。那么微时间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设计上更要针对学科知识和文章中知识点进行安排制作。如何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为依托把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这值得精心设计与研究。

二、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教与学共同体设计

教与学共同体指教师与学生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想到接收方的反应,要考虑学生参与方的学习背景、学习场所、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教师要选好微课程的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设计的,那么微课需要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和补充适合微课设计的知识进行录制,如:文章背景知识,对新信息的补充和对学习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等,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老师自己或者课程组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是以电子教案为主要形式,大学英语微课程的建设将在校本数字资源与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改革方面是非常有力的突破点。

(二)学习活动设计

微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分三个主要部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同时还有三个支撑点:分工、规则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本研究主体指老师,他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制作者,客体为学生是学习的对象,主体要根据客体的需求和水平来制作微课。共同体是微课的设计者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设计者三个支撑点中分工,是教师团队中要分工协作,在一门课程中选出制作微课的材料有多位老师参与录播,相互观看,修改;规则是要求制作者和学习者协调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老师要明确每段微课内容,精心制作。学生要在规定一段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规则还强调学习评价活动如定期测验或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微课程与微课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知识系统、承上启下,学生是在完成一门课的学习,既有一个小小知识点,也有统揽全局的概括和总结。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制作阶段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包括微课主体资源的建设。微课的情景创设,微课中制作工具的设计,微课中管理和评价的设置。课程组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教学内容为主体资源,进行设计,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课文,进而扩大学生知识面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表1)教师首先收集大学英语第一册真实语言资料,包括讲授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创设。并且注意所选取的教学资源同授课主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每一个十分钟教学视频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炼出来,要突出重点,快速切入主题。本系列词汇学习课程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的拓展资源,以微课堂的形式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该系列课程以词汇学习者词汇记忆为着眼点,以表动作的词根词缀,计算机相关词汇,情感词汇,同义词和构词法等为着重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高效的记忆词汇的方法途径,提高词汇记忆效率,养成良好的单词记忆习惯;能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准确、恰当使用词汇。

(四)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理论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微课程的制作是为学生个体学习提供服务和便利。学习阶段包括课前准备、教师课上授课和师生课后互动交流三阶段。微课是教师精心准备和认真录制的小微型教学资料,在内容上主要关注课程的知识点和新信息,微课虽短,但教学环节完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认真看完微课所讲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回答。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微课学习后集中反映的问题甄选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留存更多时间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探讨微课视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认知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信息传递者。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需要完成教师在微课教学平台上的作业。微课给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

三、大学英语微课程研究方法

本此研究对象选取淮阴工学院商学院、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部分班级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问题

本课题从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角度,把不同研究方向的英语教师利用其研究优势,通过录制微课程的形式,共同突破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多层次、系统地大学英语微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考察依托大学英语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微课制作和教学,对普通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和产生的作用。主要讨论以下问题: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什么作用?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参加微课英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实验组)和常规教学的学生群体(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参加研究教师既要上实验组课程也要上对照组课程。这样保证实验的科学合理。通过一学期的的学习,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确定他们语言知识水平的变化。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课堂观察,了解课堂内外的情况。在教学实验结束时对微课外语教学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对象及设计

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共140名。他们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在学习和认知能力上大致相当。实验组70人,对照组70人。本次测试主要对学生语言知识(包括信息获得、词汇扩大)、语言能力(包括对信息分析、归纳和比较)和语言应用(包括翻译和短文写作)三方面进行考核。听说课单独测试占30%,不做为试验数据。语言知识以单项选择题型体现,语言能力考核短文材料阅读和回答问题,语言应用是翻译句型和短文写作。两组在实验前做了一次测试,经过一学期学习再次进行测试。从表2中发现两组受试的语言水平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试卷进行测试的内部信度一致性均达。80以上,因此,测试的结果是可靠的。通过对表2统计分析,能有效地检验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改进”。以上数据表明微课程合理有效的设计和应用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通过微课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运用,实验组学生均分提高了4.35分,标准差在缩小,学生之间英语语言知识、阅读和翻译写作差距拉近。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媒体,微课程的设计和研究能更好地创设学习情景,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学生学习记忆,解决重难点,引出后续知识点。微课程扬长避短,从单个碎片化知识点制作到专题微课程开发,弥补短小微课的不足。在时间和场所的不固定的情况下,学生能系统和全面学习。因此大学英语微课程设计实现了学生有效学习,学生根据自己需求对老师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为大学生的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翻转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将有力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作者:殷定芳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