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探究

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探究

一、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审美的过程中,批评与欣赏是相通的。审美批评与审美欣赏的内容、性质、范围和规律是相通的。欣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家首先是欣赏家,尽管欣赏包含着对服装设计者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但相对而言,批评是带有明确目的的高级形态的欣赏。批评必须是欣赏的深化上升为被强化了的接受意识。如果说,欣赏是穿着者同设计者的对话,那么,批评将使这种对话变得格外理智,更加富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服装设计作品反映着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服装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设计者的创新成果或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这是服装设计创新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现象。服装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贯穿于服装设计创新过程的各个方面,仿佛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然而,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只有符合或贴近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时,才能发挥出有效的功能。服装的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不仅是社会活动的观念形态的对象化,而且是设计者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服装设计作品中包含着设计者个人独特的精神财富,显示着他本身的智慧、力量、技能、追求和理想,从而引起情绪和审美上的愉悦。服装设计者在其设计中物化了他自身的个性特点,看到了他个人的生命历程。而且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劳动成果,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同时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可见设计者实现了他的真正本质,他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使得社会成员共同感受到设计者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他们的作品同样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趋向。在审美欣赏与批评时,批评者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发生对应或反差,但审美都是要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选择,予以肯定或否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在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着装或设计作品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确认、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由于客观世界对人来说到处都可以成为人的本性力量的扩展和延伸,成为现实和认证人的个性的对象。作为设计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深刻的感受的人。所以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往往能体现人的本性,是人本性的扩大和延伸。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同设计者的审美意识交融渗透所形成的作品的审美观念显现着极其复杂的形态。同样,还应从作品中捕捉、开掘超越审美者和设计者所没有达到的思想艺术境界,予以深刻的阐释。只有独具慧眼的批评者才能发现作品藏于更深层次的思想瑰宝。

二、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发现

欣赏与批评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是正确评价服装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正确的批评原则是坚持从设计作品出发、引深、概括出活生生的结论。这要求批评者以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剖析和揭示作品的底蕴。但有时批评者的审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违反设计者本意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是批评者随意评价设计作品所不曾提供的思想,批评者居然从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来解释“作品的特色”,或给作品“添上一种比设计者实际所表达的更要生动、阔大的理想”,另一种是歪曲设计作品的思想意义。批评者由于受到社会习惯、个人习惯和审美偏见的影响,用固有的陋习和陈规去肢解、凌迟作品,掩盖、取消作品的社会价值。因此,批评者不应当恪守旧有的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应当着眼于生活和审美的活动变化,通过美学的发展、了解和体会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情感反映。在欣赏和批评的同时,要对设计者有所了解。设计者的素质与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深刻的血与肉的联系。设计者的素质能充分地反映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这些造型和样式都显示出他的人文艺术修养。所以,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些熟知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它却渗透着服装设计者的灵魂和力量。而且是按照艺术家的观点表现出来的,设计者的服装设计作品的艺术处理往往是按照自己的趣味以及过滤和筛选使作品染上浓郁的人格魅力。与此相反,有时作品所显示的思想倾向并不与设计者的性格类型一致,甚至有着与作者的个性和人格相异或相反的倾向。因此设计者的性格和心灵世界的结构不是单一的,设计者热爱、肯定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憎恶、否定自己的个性。爱和憎、肯定和否定是服装设计者的社会情操和情感态度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方面。欣赏与批评的意义不仅要正确理解设计者的设计作品,而且要能帮助大众正确深刻地了解设计者的内涵、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要从中感受到应有的审美提升和审美教育。而且通过对作品的挖掘,发现设计者所不曾自觉到、意识到的深奥、美妙的新天地。然而有时设计者并不能深刻理解自己的作品,往往需要由睿智的批评者点破、深化和升华。欣赏者或批评者自身应当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修养,他们的审美结构和素养中应拥有审美的时代感受和睿智的理解能力。批评者不可凭空杜撰自己的意念,将批评意图强加于作品,为艺术形象缝制观念的外衣。严肃的批评者只是根据设计作品本身的暗示,提炼成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从而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变得更加自觉、鲜明突出。

三、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超越

服装设计作品所提供或暗示的某种思想,是产生超越的前提。超越的动力和导因是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创造精神,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觉意识是审美和批评活动中富有自主性和生命力的活跃因素。欣赏者或批评者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独创精神,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新的发现和新的超越。欣赏或批评中的超越表现为:既超越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又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固有的审美意识,也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包含的本来意义上的审美关系。首先是对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的超越,服装设计者往往想超越自我,但是“超越”是有规律、有条件的;服装设计活动往往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和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是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便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形态、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当服装设计者具有前瞻性思维,成为设计创新的主导意识的时候,设计作品常常出现积极的思想倾向,产生对主体意识中旧的思想成分的“超越”;反之,设计者的落后或消极的思维因素膨胀,作品往往表现出陈旧落后的思想倾向,形成对设计者主体意识中创新设计思维成分的抑制。这就要求欣赏者或批评者通过艺术欣赏和批评活动能够真正理解服装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欣赏和批评的过程中,衡量和把握设计作品。审美尺度非常关键,衡量服装设计作品审美的重要尺度和基本标志是看能否使设计者、审美者、着装者发生情感联系,能够诱发设计者的情感向往,能否使着装者成为美感形象。服装上的审美更能体现一个历史时期和一个阶段的时代美感,是人的自身力量与巨大的自然力量抗争、拼搏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服装美感的出现是人类从思想上获得初步自由和解放的标志。人与人、人与对象的关系开始以狭隘的功利观点转移到审美观点上来,人与人、人与对象之间发生了一定情感联系,于是构建起审美的关系。审美的世界是诗意的世界,它渗透着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对设计者的动机和目的做出鉴赏和检验,对设计者本人和作品的认识进行丰富和补充,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加以提高和升华,从而产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超越。其次是对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审美思想的超越,批评者是通过艺术批评活动来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批评者在艺术批评活动中不仅能超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而且能超越自己的审美意识。当批评者评价的作品包含的生活容量、审美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最佳水平,设计者的思想艺术成就便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暗示和启迪批评者对设计者的审美意识结构做出新的调整和新的建构。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完全可能对批评者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意向进行冲击和震撼,使批评者为了更准确评价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对自己的审美意识结构加以充实、丰富,甚至修正和改变,建立起与设计者新的对应和同构关系。使欣赏和批评活动中设计者的自我意识同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我意识趋于统一。欣赏者和批评者通过发挥自我的主观体验和创造意识,对作品再进行增补、丰富和充实,这对理解接受活动中的再创造和深刻认识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中的发现和超越,提供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四、总结

总之,在服装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服装设计者预想不到的情况,设计作品反映出来的着装状态,仿佛是弥补了设计者的构思,超越了设计者的创新意图,拓展了现实生活的新天地。有的时候,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并没有形成设计者清晰的自觉意识,往往被睿智的欣赏者或批评者捕捉到,加以仔细阐释和剖析,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再创造丰富了原有服装设计作品的思维深度,提高了原来服装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群山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