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发展和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

服装产业发展和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技能岗位实际需求常常出现对接不畅的情况,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技能全面但是很难做到精专,这往往是由于学校自身专业课时设置要求所限和实训课内容设置不够合理造成的。文章就这些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展开讨论,提出了几点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服装产业;服装人才;解决方案

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和职业化的深入,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服装设计专业是老牌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的重要领域。培养充分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首要目标。以成果为导向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2019年初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各学校也都陆续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但目前仍存在着大多数从高职院校中毕业的学生并不能与社会就业需求很好地对接,尤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辽宁经济发展,而这也是成果导向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服装自主品牌的崛起加快了传统服装以外单加工为主导向自主开发为主导的演进,引发市场对高质量服装设计加工人才需求的激增,但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服装全能人才,以适应我国服装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中、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服装产业发展与高职学校服装专业现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呢?

1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服装产业发展与服装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

1.1服装产业蓬勃发展与稀缺的服装人才之间的矛盾

中国服装产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轻工业支柱产业,无论是出于国家层面对于轻工产业的重视,还是因为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的原因,国家都在大力支持国产自主服装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出于打造爆款热卖款的目的,也极力推动和扩张国产自主服装品牌产业。并且,目前国潮服饰受众群体已经开始由少数年轻人逐渐过渡到更广大的消费群体领域。在消费群体的进一步刺激下,变相地给自主服装品牌产业又打了一剂强心剂。从服装市场销售数量上看,网络直播、微信卖货等大量的大流量销售渠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的服装网络直播间以一次几小时的直播就能达到几万件甚至十几万件的销售量。从服装市场款式翻新上看,如今的服装流行款式更迭得特别快,往往一个品牌的新款上架间隔由数年前的每月、每季发展到如今很多快时尚品牌天天都有十几款新品上架。衣食住行向来是普通大众最为关心、消费最为密集的行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如此之大的市场空缺,导致服装从业人员的数量显得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服装人才的入职门槛高、成长周期长,但从业初期工作强度相对较高,导致服装人才进一步凋零。在此消彼长之间,如何快速而又稳定地培养出能够适合市场需要的服装人才,成了保证中国自主服装品牌稳定成长的又一重要课题。

1.2普遍开设的高校服装专业扩张与学生毕业无法与产业对接的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面临很多不足与局限性,毕业生在毕业时很难掌握熟练的有岗位针对性的实际工作经验。比如打板制板工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时一般无法与时尚潮流时时跟进,虽然学生通过2年的在校学习能熟练掌握基本版型,但遇到变化丰富、造型复杂的工作任务,却无法独立完成,还需要企业增加时间、人力、财力来进一步培养,这种用工尴尬状况已成为大多服装设计、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想飞速发展,雇佣成熟的、多面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公司项目在运营中要保证质量和工期并行,两者缺一不可,这两个方面的实训,目前在很多想要实现服装专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中都很难实现,这是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高校中创作氛围存在局限。很多高校缺少单独运作的服装产品开发工作室,缺少具有项目实战经验的带队老师深入一线工作和指导,导致学生没办法在具体的企划项目中去实战和提升,项目中提升的不仅仅是做服装产品的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对项目时效性意识的锻炼,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达到上架标准的产品开发才是合格的,并不是做实训练习60分及格就行。这一条就对学校整体的带队能力和学员的自我管控能力,以及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对于全日制的高职院校来说,首要保证的是各学科的丰富性和课时充分性。而服装专业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如果想无缝对接产品开发,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条就与高职院校课程的课时安排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所以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什么开发环节都会一些,但是没有一个具体内容是精通的,甚至是没有一个环节的一个工序是精通的。学的“多而杂”不是坏事,但如果能同时兼顾“精而专”就更能为就业锦上添花了。必须保证毕业生在基本掌握全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至少对行业相关生产流程中2到3项具体岗位有非常熟练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比如款式设计环节,学生应对当前某一服饰种类的时尚趋势和市场反响了然于心,并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完成设计任务,这样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在用人企业眼中才是值得培养、值得追逐的目标,而就业后对岗位工作内容现了解、现总结的竞聘者也很难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存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应届毕业生前期能勉强就业,而后不到一年便离岗的根本原因[1]。再次,很多学生存在毕业后马上就拿高薪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的落差。薪资的高低是由就业人员的劳动价值决定的。正是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固然在校期间学富五车,但理论远超实战,导致企业需对其入职后再培训,无法马上转换成可见的劳动价值和产品,从而导致毕业生无法取得满意的薪资,继而加剧了毕业生毕业即转行的情形,这无疑不是行业的损失,教学的失败。

1.3服装人才属性转变的矛盾性

由服装设计技术型往艺术型转变的过程太漫长,除了一些特定高校和特定专业定向培养之外,很多服装从业者都是先从服装产品开发基础环节开始,经历产品企划的磨合,然后随着企划经验的市场预判眼光提升,才逐渐由产品企划中收集和跟单等初级助理岗位,转向设计开发把控的岗位,但是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数年,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理论大于实践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而这一条又受限于前面高职院校课时设置的局限性,所以很难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

2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关系

高职院校是我国服装产业快速并且集中获得新鲜血液的最直接的来源。相对于培训机构出来的学员,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从业者的劣势在于技术熟练能力不足,但优势是具备全方位专业素养,学习过行业相关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后的专业成长能扫清很多认知上的障碍。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十年左右时间,进行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使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如果将成果导向理念和工单制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在明确的预期目标指导下,形成“做中教”导入、“做中学”引领、工作任务单驱动的富含企业味道的能力训练情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增强个人竞争能力,这样做有利于立足学生对企业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就不同的方向,联合企业分别成立相关创新创业社团,由学校或企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际产品开发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设计出一定数量的作品,并把优秀作品向企业推荐,这样能有力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精神,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从而大大地提升本校本专业的招生竞争力[2]。

3根据高职院校实训执教的经验提出的一些教改内容

修订服装专业培养法的主要思路是:输入相关行业调研结果、行企专家建议及毕业生就业反馈等方面的信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学校发展和专业明确定位、专业培养的对应岗位和职业核心素养能力以动态制定细化的测评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的毕业要求、凸显专业建设的需求逻辑。从职业道德与素养、艺术审美、作品设计、市场调研与营销沟通合作、创新创业六个方面,分解毕业要求指标。列出详细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根据指标列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得到专业毕业条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那么在这里列举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简单而又具体的措施。

(1)为了能有一个固定的实训空间,学校应建立一些特定方向的工作室(比如服装企划作室、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作室等),以区别上大课的流动教室,保证学员有一个专心研习专业技能的场所。

(2)为了保证一定实训项目的时间,可以尝试实现学分转换,通过实训项目的产出量,转换成相应其他非必要课程的学分和作业,鼓励学生走专项化技能训练之路。

(3)如果实在无法保证实训的操作,无论是服装设专项还是服装工艺专项,加强对于服装设计制版的讲解和练习,或者是一个模块的学习,服装产品开发中的设计和企划的实训将来都可以在公司中提升,但至少让学员有一个发光的点。

(4)与服装品牌运营公司多联动,通过公司与学校层面的联动,引入有实战经验的设计总监员,带动学员参与简单项目的企划开发,或者跟公司定向培养特定方向的学员。一入学就开始绑定定向培养,既保证了学员毕业即入职,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对其渗透项目的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标准,教育教学都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展开,这就需要决策者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考察;一切以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为依据,明确高职服装专业所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有的放矢,加强就业岗位针对性的教学实训设置,避免广而空的盲目教学;时时调研行业用人岗位情报,牢牢抓住就业重点,哪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全方位培养多面人才的基础上,保证毕业生具备自身特有的专项技能优势。考察具体内容包括:专业对口产业的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的需求现状分析、岗位设置分析、岗位技能分析。服装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以专业调研为支撑,根据国家专业教育标准结合所属地区产业结构及院校自身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具有非常复杂的程序和逻辑,包括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评系统、学情分析、就业对接等。其中,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岗位技能测评、职业短期规划、创新创业培训、职位推荐等很多具体而细致的内容。所以,如何在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强岗位对接的专项技能实训内容是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的。

作者:白雪莲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