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社团活动创意设计

初中文学社团活动创意设计

创办初中文学社团,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创办文学社团,为那些爱好文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但如今很多学校的文学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数以征文比赛为主。时间一长,不少社员起初加入社团时的激情几乎消失殆尽,提升其能力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这时的文学社团似乎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卢梭说过:“要启发学习兴趣,当兴趣成熟时,再交给他学习的方法,这是一切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经过实践和探究,我们发现开设一些有创意的文学社团活动,是激发社员兴趣,锻炼社员多方面能力的重要举措。回顾探索的历程,我觉得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设计富有创意的活动。

一、激活地方资源,替社团活动添“彩”

家乡,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我们应引导社员用心发现,从那些独有的地方资源中汲取营养,努力成长。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是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正是这一片有着古老文明和独特文化的土地养育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笔者所在地东台市,在古代以产盐而名扬全国,是江苏有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西溪、东亭、海春,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的盐灶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代表,亦是淮盐文化的摇篮。而东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传说,更是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瞳蒙每见珠。”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用这句诗来形容东台海岸的优美风景。我校努力开拓,利用好这些丰厚的资源,设计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社团活动。

1.争做导游,与地方风景零距离。

东台地区的风景名胜还是比较多的,但很多同学平时只是走马观花,对那些名胜并没有具体的了解,平时在写作中也很难融入感情。对此,我们有计划地安排社员对这些风景名胜做调查,在他们掌握了大量资料后,再进行每处景点的分工解说,“竞聘上岗”,能者优先。然后再有计划地安排各个班级前往。比如在“亲近自然,寻梦沿海”活动中,我校初三年级近1000名师生分两批乘大巴前往?港经济开发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我市沿海大开发产生的巨大变化。文学社团的50多名小“导游”尽心尽职的解说,让同学们对“黄海明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同学写道:家乡的海风,第一次吹乱我的秀发;黄海的湿地,第一次留下我轻盈的足迹;高耸的风电叶轮,连起我梦想的引擎,隐隐轰鸣……而社员们的表达能力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那种品尝成功后的喜悦感,在他们的日记中流淌成多情的文字。

2.形象代言,和本土名人面对面。

为了让乡土历史、人文资源成为同学们创作灵感的发源地,我们开展了探寻乡土历史、收集民歌民谣以及研究民俗民风等一系列活动。在“找寻东台代言人”的社团活动中,同学们对我市的历史名人作了大量的调查,很多社员深入大街小巷采访,搜集了大量材料。音乐家周巍峙,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吴嘉纪,新闻学家戈公振,明朝抗倭英雄葛天民,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戈宝权,当代书法家高二适,清朝水利专家冯道立,明朝哲学家王艮……他们谁能做东台的形象代言人呢?这就需要社员们多方面了解这些名人,感受这些人的精神内涵,并加以比较,同时还要和现今东台的特点联系起来,这对锻炼社员调查、比较、辨别、筛选、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大有裨益。

3.自编自导,让家乡特色美名扬。

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爱好者不懈的追求,但对初中的文学社团成员来说,难度较大。于是我们就引导学生创作一些短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以家乡的特色资源为内容,在展示家乡风采的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情。比如有的社员创作的《最炫东台风》,巧用流行歌曲的旋律,抒写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那流畅的文字韵味十足:美丽的东台是我的爱,滔滔的黄海岸边花正开,奋进中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新时代的歌声才是最开怀……东方湿地,黄海明珠,金东台,清丽的西溪,最美的云彩,海春轩塔,泰山古寺,为民祈福泰,古老的唐风宋韵最气派……海鲜和西瓜是我的最爱,醇厚的陈皮佳酿人青睐,鱼汤面的香味是最呀最摇摆,舌尖上的东台才是最开怀;精美的发绣似天上来,茧丝绸,魅力四射,织五彩……当然,地方资源并不局限于自然景观、地域特色、名人轶事,那些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等都可以成为文学社团依托的平台、展示风采的舞台,关键是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二、依托新兴媒介,为社团活动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信息交流的平台而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短信、QQ等已普及开来,现今微信等新的交流平台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这给文学社团活动的创意设计带来了良机。原先的社员优秀作品一般只能选择少部分编印成册,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印刷的册数并不多,社刊的读者群、读者数量也就受到限制。如今,这种情况大为改观,我们努力把这些新兴的媒介引入社团活动中来。比如诗歌创作大赛,我们在初选后把优秀作品在微信上,很多学生及其家长争相转发,读者点“赞”数与日俱增,那些三言两语的评论,让人感受到社员作品的独特魅力。学生送来近300篇诗歌作品,最终我们评选出特等奖11篇,一等奖60篇,二等奖80篇。这样的活动,不仅扩大了社员作品的读者群,更因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而提升了社员的写作水平。再如前文提到的文艺作品《最炫东台风》,在录制成视频后发到了微信上,不仅深受东台市民的喜爱,就连远在他乡的东台老乡们也踊跃评价,这为社员们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而且更便于社员间互相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网络。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依托新兴媒介、助力社团活动的美好前景。

三、继承传统文化,令社团活动有“味”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诗歌朗诵大赛”“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拼写大会”等语言类节目陆续成为人们的视觉盛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热潮,大家争相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积极参与书写成语、汉字的活动。我校文学社也借着这股东风,设计了系列创意活动,弘扬民族语言文化,引导社员继承传统文化,使得社团活动文化味十足。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泱泱诗词古今事,朗朗震烁千年情。活动中,社员们精心筛选诗词作品,准确把握诗词意蕴,深情演绎诗情词意,社员们走进诗人的心田,捕捉最细腻最真挚的情感,用极具感染力的声音重述一段历史,重温一份感动……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提高了社员们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还激发并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听写成语汉字,开启智慧之窗。成语可谓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它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内涵。而横平竖直的汉字,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学好、用好民族文字,也是丰厚个人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在七年级、八年级社员中分别开展了“听写成语”“听写汉字”活动,用成语文化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智慧之窗。在“东台市实验中学首届‘中国汉字’听写比赛”中,激烈角逐的氛围让社员们分外激动,几轮激战,高手60个汉字全对,而有的社员竟然写错大半。这样的活动,增进了社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书写汉字的兴趣。活动结束时,很多社员都表示要提早备战,憧憬着下一届比赛的到来。品味传统节日,体悟民族精髓。每逢传统节日,很多文学社只是布置社员写篇日记。我们则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开展系列活动。比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的采风活动,感恩节、母亲节的书信活动,圣诞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辩论活动等等。今年端午节期间,社员们在家陪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感受节日温情;在外参与社团文化活动,体验端午民俗风情;在校创制节日板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立体式的活动让社员们深层次体悟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另外,我们还开展招聘活动,聘请部分优秀社员参与编写国学经典教材,让传统经典走进课堂,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素材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鉴别和欣赏能力。针对爱好音乐的社员,我们增设了“我为课文来配乐”的活动;针对有美术特长的社员,我们开设了“我为美文来配图”的活动;针对有体育特长的社员,我们举行了“我为健儿来画像”的活动……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不同个性学生的兴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相信,只要多开设一些社团创意活动,我们的社员会变得更加聪明,文学社团将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作者:顾明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