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了解衬形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脉络,探讨研究汉字标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装饰元素成因及审美价值。方法从早期汉字实体承载物质入手,分析汉字标志中衬形的成因,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上汉字标志衬形的样式变化,对其特征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有代表性衬形样式,结合经典的实际汉字标志设计案例进行形态及应用特征研究,进而分析其形式价值和内涵意义。结论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起源于早期汉字装饰应用的实体承载物质形态,并在汉字标志设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性作用;衬形的使用一方面在汉字标志传达过程中增加了标志整体形态的整合性和象征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围合观念的平面化体现。

关键词:汉字;标志设计;衬形;标识文字

汉字标志是我国标志设计民族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汉字最早起源于图画,在标志设计中,图形阅读的“无国界”特征使得图形比文字更具备灵活性,也更便于标志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1]。在汉字标志设计中,衬形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形式,一方面起到了对于主体标志文字元素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象征性语言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标志衬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1汉字标志设计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和图形一直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汉字源于图画,从产生之日起,汉字就和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图画是汉字产生的母体,最早的文字就是基于图画的基础产生的。汉字从图形发展而来,逐步形成了今天方块字的特征。时至今日,汉字虽然已成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但人们仍能从很多的文字中找到图形的线索;它以记号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具有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2]。图形作为汉字的母体,对汉字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汉字产生使用之后,图形又起到了协助文字传达信息的辅助作用。标志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物,汉字作为图形标志的使用由来已久。利用汉字的图形化特征进行标志设计,是将汉字作主要的表现元素,以汉字的笔画结构、表意内容、图形符号为设计基础,寻求“形”和“意”的结合[3]。文字产生以后,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使用铭文来表示氏族图腾和器物所有权的简单文字,这些都是早期标志的萌芽,为以后产生商品交换的标志奠定了基础。此外,从战国开始使用在商品交流中的封泥、印章,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表明归属权和区别同类商品的重要标记,它们大多使用单纯的汉字排列形式,内容多为生产者的姓名和产地,具备了早期标志的基本功能。可以说,汉字标志是我国古代标志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古代商标的成熟期——宋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志广告,它们门类众多,如实物式、旗帜式、门楼式、招牌式、铭记式、印刷式等。这些大都与汉字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大多数更以汉字为主要内容。近代,我国的标志表现形式发展进入了比较多元化的阶段,有一些店铺的标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民间寓意的图形,或利用文字和图形的组合。单纯文字标志的形式也一直在延续使用,尤其是一些老字号品牌,如“同仁堂”、“张小泉”、“盛锡福”等,这种使用铺名汉字作为标志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2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起源

《新华字典》中,“衬”字做动词有搭配上别的东西,如衬托、陪衬、映衬,有“帮助”的含义。“形”字有“实体、样子、表现、对照、比较、状况、地势”之意。综上,衬形即指用以衬托、陪衬的实体样式。笔者认为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起源于早期汉字装饰应用的实体承载物质形态。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早期物质载体当属瓦当、印章,印章和瓦当是我国早期汉字设计应用的主要物质载体形式。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檐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于西周,早期瓦当以动植物等形象装饰,到汉代开始出现了以汉字为内容的装饰形式。瓦当文字的主要造型特点是在圆形或半圆形的空间内,充分利用独特的布局对方块汉字进行多元化排列,文字线条流畅、造型手法多样。通过多种装饰手法对汉字笔画进行整体构造设计,传达出独特的寓意,可以说是文字和建筑的完美结合。在汉代“宫”瓦当中,“宫”字为瓦当中的主要图形元素,采用篆书的形式,文字左右两侧均以3个乳钉纹点缀,字下用山形云纹装饰,简约、雅致,别具一格。印章的最早起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彩陶、铜器和甲骨刻辞上受到启发,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特别是甲骨刻辞,可视作印章的原始雏型[4]。印章的内容既有单纯的文字形式,也有以各种物形为主的肖形印,见图2;我国的印章多呈现圆形或方形,文字或者图形在或方或圆的空间内进行布局,内外呈现出整体的曲直相融之势。印章印制后所呈现出来的样式既包含了形质外部的形态特征,又包含了印章传达或文或图的信息内容。印章印制出的印记,可以反复多次的使用,不受数量上的限制,使用灵活自然普及面广,因此被人们长期且广泛的使用。同时,文人参与印章的设计制作,改变了以往工匠制作的匠气,在印章中注入了许多艺术因素。可以说,瓦当和印章的物质形态都对后期汉字标志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作为早期的汉字承载主要形式,它们在传承中不断通过拓印的方式进行纸本传播。在拓印的传播中,瓦当以及印章的物质外形会作为汉字拓印的一部分呈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装饰文字的组成部分——衬形。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是逐渐在多样化物质形态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除了瓦当和印章以外,古籍刻本牌记、牌匾、招幌等,在表达的时候也都呈现出了文字聚集、并形成一定区域的外部形态样式,这些都对汉字标志设计中衬形的使用、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招幌呈现出长方形的外部形式,古籍刻本中的牌记从最初的墨栏发展到“?”字形、椭圆形、甚至还出现了钟鼎形等多种物形形态,可以说是“牌记具有标识之用”,见图3[6]。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后来的汉字标志中都表现为各种用来衬托文字标志的样式。

3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应用分析

汉字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衬形的角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主体标识文字后面衬有图形,一种是文字独立自成主体,后面没有衬形。从早期物质形式拓印长期以来的形式形成,衬形随着时代和设计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各种多样的表现方式。衬形的形式有的承担单纯的背饰功能,与标志文字主体之间联系程度不十分紧密;有的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左右文字标志设计风格,笔画变化、甚至字间结构的重要作用,将标志文字主体和背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设计效果显著,创意新颖奇特,应用范围广泛。这种完整的意识能起到心理完美的暗示作用,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平和,在心理上获得稳定和满足[7]。

3.1几何衬形

几何衬形是在传统印章、瓦当等物质形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基本样式,多以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形为主。汉字标志设计中的几何衬形最具有普遍性,一方面是几何形态形式简单、易识别度高,受众面较广;另一方面是几何形式同具有广泛应用的印章形式联系紧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较好体现。在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这种以印章为衬形的标志设计形式屡见不鲜,主体标志文字大多采用同衬形相呼应的设计形式,展示标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中华老字号的标志设计中,红色的方形衬形反白巧妙的衬托出“字”、“号”两个字的同构,文字的笔画同红色方形衬形造型相近,这种阴纹的篆刻形式既有浓烈的印章味道,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

3.2物形衬形

物形衬形来源于肖形印、古刻本物形牌记等相关形式。印章、书刻牌记等经由早期的发展功能和用途逐渐多样化,反映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形态逐渐复杂多样,代表了人们在精神方面更加丰富的需求。在设计上,此类的物形衬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标志设计的相关内涵,形式同主题关联性大,让观者能较快捕捉到标志所要传达的主题信息。陈幼坚先生为“茶语”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见图5,以中国传统的盖碗茶杯作为正形反衬茶字,盖碗茶杯为冲泡茶品之容器,这种形象的使用鲜明生动、直诉主题、令人过目不忘,是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内与外的完美结合。

3.3不规则衬形

印章的普及对标志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其表现形式在标志设计里应用较多,从现代汉字标志表现的多样性来看,印章形式只是汉字标志衬形中的一种表现方式,作为一种基础方式,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出各种表达样式。不规则衬形是建立在规则衬形的基础上,并由此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不规则衬形一方面表现为在传统印章形式衬形基础上的演绎和创新,一方面表现为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图形应用。因此,不规则衬形常呈现出来既可复古亦可简约的不同审美特征,也是当今比较常见的一种标志设计表现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的标志设计,见图6,利用了两个不规则的有机图形透叠在一起,反衬图形中心的篆书“文”字,原色色彩的不规则有机图形准确体现了标志的“创意”主题,同中心左右对称的“文”字形成了良好的视觉对比与内外互动。

3.4隐形衬形

隐形衬形是靠文字的笔画、部首和间架结构来组成整体设计形式,是利用文字或者文字组合之间巧妙围合成相应外部非实体形态。隐形衬形的优势是借用主体元素自身的特征进行形态的围合,减少了画面的层次,有效利用了画面元素,令标志主体文字更加醒目、突出。这种方法更适合汉字笔画众多的特征,是当今标志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近年来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该节目旨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见图7;节目标志设计就采用了常见的汉字及基础笔画,通过排列与位置的放置,围合成标志的常用形态圆形,同方块汉字产生了较好的外圆内方的形态对比。隐形衬形可以是以上几种形态的衬形,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较之实体衬形更加轻盈。

4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衬形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使用,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汉字视觉性、完整性、功能性、准确性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利用衬形的特征传递出更加多元且深刻的意义。

4.1形式价值

汉字标志设计利用了汉字图形语言的特征,既保证了汉字信息传达的民族性和准确性,又利用图形化元素展示了汉字独有的审美意味。汉字标志的图形化处理就是要借助图形元素,发掘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还原汉字原本承载的各种信息,从而创造出意向准确的传播符号[8]。汉字的视觉特点是外形复杂,虽整体上每个独立个体都呈现出相似的外形,但结构多样丰富,字腔和半开放空间较多,视觉上不容易集中。同时,汉字的多结构形态也很难形成典型的标志设计特征,衬形的介入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衬形增加了汉字标志设计中的变化统一,保持了汉字完整性和汉字标志的整合性,以相对独立的空间增加了标志汉字标志的面化特征,增强了实体感,减少了因汉字变化而带来的的阅读难度。衬形作为辅助元素,虽不是传达中的重要部分,但增加了主体的层次感,丰富了空间关系。由于汉字标志的衬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或者形式意义,尤其在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衬形已经成为诠释标志主体文字的必要元素,是标志象征性含义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除了单纯的形式整合以外,衬形还为汉字标志设计增加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令方寸之间的标志设计能在有效的面积内实现简洁而丰富多样的设计语言。

4.2内涵意义

中国空间意识的艺术精神是极为乐观豁达的,一方面表现为将无限空间纳入有限之中[9]。汉字标志的衬形从早期的实形到如今常见的虚形,在形态样式上层出不穷。无论是实还是虚的衬形形态,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围合概念的体现。围合作为一种包围式的结构,无论是实或者是虚都会给人带来客观或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围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从实体空间进而到精神层面的综合反映。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华夏民族内向的性格,中央集权需要对各个阶级进行统一管理,等级观念、家族制度需要对不同的阶级区别对待,围合恰好体现了这3个方面的特征[10]。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使用,恰好是一种平面空间内的围合意识的体现,对于处于一个平面内部的元素来讲,围合是一种空间上的划分,是围而治之的体现,这种围合的空间划分令标志主体性明确,视觉效果更加醒目。这种衬形的围合作用,正体现了一种以小见大的空间意识。同时,衬形的使用,还为汉字标志设计增加了多维度的象征性含义。通过对衬形形态的变化,为汉字标志增加了文字以外的象征性语意,这种象征性语意又同主体文字内外呼应,共同表达了汉字标志的主题。从“宫”字不同时期的运用可以看到汉字标志衬形的形式发展及其内涵变化。汉瓦当中的“宫”字为带有一定情感的装饰性文字元素,对瓦当的圆形外形采用了适形的手法。2005年的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同样使用了“宫”字作为主体元素,见图8,设计者将文字的部分笔画拉长形成了长方形的隐形衬形与故宫建筑格局相衬,这种隐形衬形同文字的含义内外呼应,在中外众多的博物馆中独具特色。

5结语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源于早期汉字发展中的实体物质形式,经过多年的应用发展与意识完善,已转化为各种设计样式,并在当今的设计中表现出更多元化的设计意味。从宏观的角度看,人类的信息交流传递以物质到非物质,以有形到虚拟空间在逐渐发展,汉字标志设计也同样由早期的物质形式,转化为与媒介发展相适应的非物质样式。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物质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剥离,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传达出更符合时展的形式与内涵。

作者:李湘媛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