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执法范例

企业环境执法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1

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召开了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会议。于2013年11月1日,在机关四楼职工书屋召开了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动员会议。会上我局纪检组长组织学习传达贯彻了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印发〈全市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中〉的通知》文件精神。最后,局长作了动员讲话。通过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行动。为集中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对照检查,认真整改

我局养护着三条国道共计:148.674公里任务,平均每月十几次公路重大政治接待任务。为了国道公路的长年安全畅通,切实加强公路养护工作,不断改善公路畅通环境,我们深化行风建设,服务振兴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在公路养护方面

1、深入调查研究。一是注重统筹安排。开展了基层调查研究活动,统筹安排,避免在时间和地点上过于集中,增强了针对性,经常与一线职工交流座谈,了解实情;二是常态化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建立了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规定每位机关干部联系1-2名基层职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至少到基层道班调研一次,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组织一次学习,为道班上一堂时事政治课;参加一次劳动,和一线职工一道做好公路保洁保畅工作;办理一件实事和好事。多与职工谈话交心,坦诚交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开门纳谏,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分局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基层、符合实际。

2、改进工作作风。以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为突破,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干部作风上的“庸、懒、散”、为政不廉上的“私、奢、贪”,行政审批中心低效率等突出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促进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公路安全畅通发展环境。据统计目前为止,我局自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补206、319国道处治公路路面病害等,及时消除了路面安全隐患,为广大车辆和行人提供了更加安全、便利、舒适的公路畅通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的投诉率大大下降,公路好路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在路政管理方面

进一步落实了纠风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大了纠风工作力度,自查自纠,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杜绝了公路“三乱”现象,巩固了治理成果。目前我局在行政审批方面,主要是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统一集中在路政科、路政服务大厅收集整理资料上报市公路管理局办理审批手续,至于统一集中网上办理审批问题因软件系统上级还未做好不能在网上审批。通过加强对路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坚决纠正在执法中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假公济私等行为,着力解决执法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激化矛盾等问题,不断推进了路政执法工作。我局不断完善了路政管理和考核办法,对路政人员实行了“三定”目标管理,即定线路里程、定管理职责、定时间任务,有效治理“抛、撒、漏、滴”污染公路的现象。建立健全了《路政巡查制度》、《路政执法考评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等管理制度。提高了路政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了道路的安全畅通,目前均未收到任何路政执法举报案件,树立了较好的文明执法现象。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2

《环境法实务》应以实务中的案例为教学核心,通过收集、讨论、分析、模拟审判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训练,让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法律责任等知识点。环境法律规定以够用为度,对环境法律的分析、应用以会用为目标,教学内容对应岗位分模块和分层次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环境法实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环境法实务中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法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与思路,将环境法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主。根据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需求,强化多层次、多角度、反复训练的实训设计思路。以上实训内容不仅要贯穿在教师的主讲课当中,而且每一模块讲授结束后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训练,最后再在模拟审判模块中进行综合训练。对法律事务专业环境法方向的学生即环境法学专业学生,还要在毕业实习中安排调查或顶岗实习,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拓展的训练。具体综合能力实训设计举例如图4。

2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需要调研《环境法实务》对应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具有的工作能力,确定学生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素质目标,进而推导出课程对应的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清单,最后确定出课程模块(归类的知识单元)。各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必需与够用”为度,避免重复,并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每一模块都设置帮助学生获得“环境法应用能力”的实训,而且模块的知识要对应不同岗位。课程内容则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序列化:“知识描述+工作任务+知识拓展+实务练习”。把《环境法实务》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环境法应用能力、行政环境执法能力、环境维权能力、环境诉讼技能等应用环境法的职场业务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教、学、练使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的数量在整个法制建设中是增长最快的,仅单行立法就30余项,教师用来教学的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来教学时间不够,二来在有关环境基本制度的规定上会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因而,《环境法实务》教师首先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大动刀斧,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做好论证,整合《环境法实务》教学体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职场实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并使学生在处理和解决具体环境法实务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环境法理论知识体系,提高环境法律服务的职业能力,学会如何掌握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实际本领。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法学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等,其对口就业的岗位主要分为企业、政府、环保组织三类,对应需要掌握的环境法应用能力主要为企业环境法应用能力、环境执法能力、环境维权能力以及三类岗位都需要掌握的环境诉讼技能四个方面。

模块一———环境法基础,主要是提炼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责任等内容,突出基础性,统摄后面四个模块的基本知识。

模块二———企业环境守法实务,以“企业环境守法理论、企业环境行为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四个二级模块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在“企业环境行为规范”这个二级模块中,不仅要学习与企业相关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要学习主要污染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生产工艺、工程分析、产业政策等行业性污染防治知识,体现并突出环境法的技术性特征。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这个二级模块中要学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学习深度根据专业要求和开设的其他课程确定。

模块三———环境执法实务,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真实案件为载体,以虚拟执法现场为依托,以完整执法过程为行动体系”,将现行教材中环境执法的内容分为“环境执法基础理论、环境执法主体、环境执法行为、环境执法程序、环境执法救济”五个二级模块,确立“环境案件办理程序与措施”、“环境执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和“环境执法文书制作与使用”等学习情境,从而实现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重构。

模块四———环境维权实务,以“环境权益、环境侵权行为、环境权行政救济、环境权司法救济、环境公众维权”五个二级模块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站在公众角度,讲授环境维权方法与路径,促进公众参与,为学生在环境法律服务、民间环保组织领域就业奠定基础。模块五———环境案例与模拟审判,以前四个模块为基础,突出环境诉讼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3学法与教法的模块化构建

环境法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还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靠灌输来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更难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因此在《环境法实务》的学习与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学互动的理念、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互动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环境法实践和运用自如的环境法应用能力以及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反复训练。教学过程的互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课程应在环境法知识讲授中与学生互动,在每个知识模块结束后集中讨论、练习,在整个知识模块结束后再进行模拟审判并尝试教师带学生做真案。但环境案件模拟审判是重点,应占安排的实训课时一半以上。环境案件模拟审判模拟的是整个诉讼过程,需要丰富的材料,提高学生兴趣,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4成绩评定的模块化构建

4.1分模块考核

本课程有四个模块,采取取消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考试要求。每个模块分值为25分,共100分。每一模块达到15分为通过,有一个模块的成绩没有通过,则该课程成绩不通过。补考时亦只补考没有通过的模块。这种考核体系既检验了学生每一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又减轻了学生集中应付考试的负担。

4.2学生参与考核

学生参与考核只涉及面试部分。针对不同的模块设计不同的学生评价表进行打分。如在讨论、模拟审判等过程中,由该次未讨论或旁听的学生在评分表上打分,教师收取后统计平均成绩作为评分的一部分,学生评分占分值的40%。学生评分的优点在于学生要认真地听和思考才能打出分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缺点是个别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地打分,掺杂个人看法。

4.3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3

关键词:企业环境画像;大气污染;服务平台;数据采集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较高的生态环境代价,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之困。党的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一决策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2]。我国科技部在2019年11月组织的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技术活动中指出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是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状况保障环境管理的基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国家战略需求,近年来科技部通过“863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列入重点项目。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包括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探测、多维度探测和激光雷达探测等技术领域。未来应重点突破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自主研发及应用,推动环境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构建立体遥感监测网络格局,围绕民生和风险防范加强应急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环境高技术产出[3]。目前,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手段不断多样,国产技术仪器设备研发逐渐成熟,光学探测技术迅速发展,卫星遥感观测能力也不断提升。

1企业环境画像的设计思路

根据企业在政府、网络、环境监测系统中留下的大量碎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融合,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构建“企业”和“环境”的直接、间接数据关系,挖掘未知关系,提取企业环境的关键特征,利用虚拟化的“企业”来表征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企业环境模型,刻画企业环境行为,形成企业环境画像。构建企业画像可以及时、准确还原企业的环境行为,从而解决政府各部门只能掌握企业片面的环境数据及对企业的环境处罚滞后的困境[4-5]。通过深入研究有关用户画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环境治理全过程的关键要素,论文将从企业环境行为知识库构建和企业环境画像还原企业环境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

2企业环境画像的技术实现

2.1基础数据获取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针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类基础数据进行获取。通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布的公开数据获取河南省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河南省污染源执法检测信息、河南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以及河南省统计局的企业环境信息、网络数据、环境检测平台等多渠道获得河南省企业环境的基础数据。除此之外,还可引入多种用于完成企业污染监测的设备,例如传感器、流量仪、探头等。利用数据采集装置完成对企业污染源中污染物浓度数据的获取;利用流量计装置完成对污染物流量不间断的测量和记录;利用设施运行记录装置,完成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针对企业环境污染现场的数据进行获取,还可引入化学需氧量分析装置、总有机碳分析装置以及氢离子浓度指数测量装置等。在按照上述论述内容完成对基础数据的获取后,还应当通过现场端与污染监测中心端之间的无线传输网络实现对基础数据的传输,同时还可通过引入GSM/GPRS/CDMA网络等,为各类基础数据的传输提供链路通道。通过这种传输方式能够实现对污染现场基础数据的多点转发,并实现对数据的预处理,确保后续对基础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具备更高准确性,实现对企业污染的高精度监测。

2.2数据融合

首先需要收集企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基础数据,包括传感器传输的环境监测数据、社交网络提取的数据、税务部门的环境处罚数据等。但不同部门不同设备采集所得的数据互不兼容,为数据带来的信息价值和决策价值打了相当一部分折扣,因此项目拟在保证原始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利用算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从而实现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6]。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处理来自各方的环境数据是平台开发的技术难点。来自政府各个部门、企业、三方机构、网络社交平台、新闻媒体等的基础数据各不相同,需提取其中对环境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融合。

2.2.1数据层融合

实现环境基础数据采集与汇聚之后,标记各企业、政府数据平台、网络平台等不同来源的数据的基础属性和环境行为,实现数据层面上的信息融合。

2.2.2特征层融合

在实现较低层次的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形成信息的特征矢量说明,再利用模式识别中的聚类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特征层融合[7]。

2.2.3决策层融合

对数据进行特征标记之后,可以用不确定推理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获取信息之间的联系,间接对基础数据进行二次求证,分析各场景的应用目标,标记各目标主体的决策要素,从而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3标签设计

企业环境画像是根据企业的社会属性、生产行为、资源消费行为、资源利用行为等环境属性进行归类、抽象而来的一组标签化模型,进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企业环境标签对象[8]。在标签设计过程中有3个主要特征需要约束:(1)语义化,即标签能很容易被理解;(2)短文本,即标签设计要尽可能短;(3)唯一性,即一个标签仅表达一种语义。在前面数据融合形成标准化、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标签的特征提取,相对于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来说要更为简便和准确。研究表明词语的重要程度与出现的频次成正比,因此在具体设计时,根据单词出现的频次来设置权重,评估一个词语在语料库或者知识库中的重要程度。一般情况下,文本预处理以后特征提取阶段的提取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处理特点进行取舍和选择。

2.4构建知识图谱

通过前面数据融合和特征提取,可以将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全维度还原,比如:发改委收集的企业能耗数据、林业部门收集到的企业参与造林绿化数据、住建部门收集的企业施工噪音数据和水耗数据等,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信息的特征标记,形成“本体”“实体—关系—属性”两个层次的存储结构,构建企业环境行为知识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引入知识图谱技术,利用其完成对企业环境画像的刻画,以此能够在充分明确企业未来发展中环境需求的前提条件下,通过获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各项特征,实现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测提供更优质的条件。传统企业污染监测通常采用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污染参数曲线直接对其各个环境的污染特征进行表达。这种监测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影响环境污染因素众多,因此无法实现对单一影响因素的细致分析。但引入企业环境画像,通过知识图谱结构的构建,能够实现对企业污染问题的细致刻画,并实现对众多影响环境污染因素的特征描述,并实现对特征的可视化展现。同时,通过知识图谱的构建能够为后续对企业污染变化趋势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企业环境被进一步破坏,以此达到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5形成企业环境画像

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合理的知识推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二次求证,形成企业环境相关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企业环境画像,高度还原企业环境行为,为政府约束企业进行下一步的环境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可采用三维坐标系的方式,构建企业环境画像,其中横坐标表示为企业未来发展时的环境需求;纵坐标表示为具体的企业环境污染情况;空间坐标表示为对企业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按照上述方式,生成企业环境画像,以此实现对企业污染监测情况的直观观察,从而也能够方便相关监管人员根据当前企业污染情况对相应的污染问题给出决策方案,以此通过企业环境画像,充分了解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并针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筛选,以此在丰富企业污染监测内容的同时,为企业环境的治理和优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企业环境画像在企业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以多源企业环境数据的有效融合技术及特征提取技术为切入点,将环境监测数据、社交网络提取的数据、各部门运行的数据作用于服务平台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获取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阈值,并提供多场景的智慧决策方案。初步将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应用和开发。

3.1企业环境画像助力生态环境精准监管执法

主要展示管理区域内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治理,污染严重区域,经济、环境等相关的指数,以未来蓝天指数为环保决策策略的调节阈值。企业环境画像的数据信息可为环境执法机构提供数据集,执法部门利用监测数据查找污染源,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和整改,有效保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合理达标,确保企业生产与企业环保齐头并进,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2企业环境诚信档案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成效

通过整合数据建立企业污染档案信息,可依据档案信息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执法督查或依法问责,点击某企业可进入企业档案界面,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所在区域AQI、水质状况、企业生产规模等基本情况,同时可点击进入查看某项指标的详细信息。通过数据实施监控,可进一步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3企业环境画像预防潜在污染排放风险

通过从企业环境画像的能源消耗和经营状态维度的实时数据监测企业的生产状态,比如监测在停产整顿期间企业用电量水平、交税水平是否在正常生产时期的平均水平以下等,达到以较低的人力成本实现高效监管的效果。

4结语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工业园区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问题日趋突出。为促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园区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解决环境保护管理难题的新路径迫在眉睫。精细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结合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细化管理的引入给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带来一条崭新的途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

0引言

工业园区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由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到第三代生态工业园、清洁化工业园或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面对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生态恶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不能走粗放式的高污染高消耗模式,而是走向资源循环,环境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保护管理问题的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给环保工作者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大量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

1国外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

1.1美国大数据模式

美国很早就将大数据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模式[2]。(1)完善的机构设置,环境数据“搜集-处理-公开-技术支持”一体化全过程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美国环保局设由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环境信息办公室(司局级),负责信息的全过程管理,下设4个处级办公室(信息收集办公室、技术运行与规划办公室、信息分析与获取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办公室)。区域办公室及各州环保部门中均设有环境信息办公室或信息专员,负责各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工作,包括信息收集、上传、维护、等。环境信息办公室执行职责全过程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大数据收集、分析、技术处理及一体化工作流程,确保环境信息从信息源(企事业单位)到信息受体(公众)形成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2)建立数据监测网络,整合并共享数据。开发设施登记系统(FacilityRegistrySystem,FRS),对包括企业、污水处理厂、民用设施,甚至采矿作业等享有排污权的设施进行登记,赋予唯一“设施标识码”形成排污设施登记数据库,使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之间关系明确,实现跨业务系统和跨库检索;环保事实数据库(Envirofacts),美国环保局的环保数据查询系统,开放给社会大众查询包括空气、水、废、毒、辐射、土壤、地图等相关信息;环境信息交换中心(CentralDataExchange,CDX),建立快速、有效、安全且精确的实时数据交换网络,连接联邦政府、地方政府、美国环保局的各分支单位及企业。CDX基于互联网传输,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工具构建,以提升电子数据交换的安全。(3)严格的制度确保企业提供准确可用的数据:环保局获得数据和信息依靠严格的企业对污染物/有害物质的报告制度,严格的惩罚制度杜绝企业不诚实报告自己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做法。一旦被环保部门或者公众发现,除支付罚款外,商业信誉也将受到严重损害。(4)全民参与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危险物质清单,凡受监管的有害物质,排放单位均有报告义务,瞒报、漏报或报告不准确可能面临严重的罚款。环保局可任何时间依法增加或减少清单中的有毒化学品;任何人均可以请求管理者增加或减少上述清单中的有毒化学品;州长可以请求管理者增加或减少列表中的有毒化学品。(5)决策部门全面掌握环境大数据并科学分析,及时交流共享。

1.2智慧环保模式

“智慧环保”建设模式,如哈弗大学“城市感官(CitySense)”计划、美国大鸭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美国密歇根州的“回收奖励(RewardsforRecycling)”项目、塞尔维亚河川水质污染管理与预警系统、纽约州环境监测系统等[3]。“智慧环保”模式日趋完善,其总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以及服务层,见图1。感知层:利用相关设备、系统或流程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辐射等环境因素进行感知;传输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部门系统中存储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智慧层: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环境信息,及时存储、处理、挖掘和模型分析;服务层:利用云服务模式,建立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提供环境保护业务智慧决策。

2国内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

2.1河北省定州市智慧环保网格化执法监管系统

智慧环保网格化执法监管系统涵盖信息收集、案卷建立、日常巡检、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7个步骤,每一部分又包含了不同的业务流程。社会公众、媒体通过12369环保热线电话、信访等传统手段以及微信提出诉求;监督人员手持终端,通过拍照录音等上报问题、反馈案件;所有信息上报到指挥调度中心,由中心分配派遣任务,执法问题交由执法部门处置,若不是环保局主导,则需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后续案件跟踪监督;领导通过系统监督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对案件进行督办管理;政府部门与环保部门通过平台协同作业,处理应急环境事件;执法人员手持终端到现场进行执法、处置案件,通过拍照录音等汇报案件处置结果;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案件回告信息,通知监督员到场对处理情况检查,并以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案件处置结果,后将案件归档入库,确保每个执法案件记录有迹可循,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查找责任人以及处置历史。监管信息平台主要有以下9个体系。(1)污染源基本情况:全市所有行业的企业(污染源)信息(包括法人、地址、联系方式等)纳入信息库,按区域、行业实时查询,迅速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督导和监管人员提供完备的污染源信息。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污染源的地理信息,实现对污染源分布的监管,更加直观了解本市所有企业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2)网格化监管体系:对网格化的监管进行权责分解划分。以图文方式划分定州市网格化监管体系,细化到责任人、责任区、相应的职责;将网格化概念具体化到地图上,按行政区域划分,分配不同的责任人;将污染源基本情况模块中企业信息按所属区域划分标识于地图上。(3)视频监控体系:将已有的企业视频监控和地图结合起来,实时查看任何一个企业的监控情况,实现全天全角度监督,还原最真实的执法现场。(4)在线监测体系:接入已有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常规指标及空气质量实时监测。(5)环境应急体系:针对特发性的紧急情况设立相应的预案,包括前期预警工作、中期预案实施、后期预案入库与统计。(6)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市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指挥中心,在25个乡镇办设立子系统,每位执法人员配备“执法通”,与市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每一次现场执法均记录在案,使执法有据可查,工作人员考核有据可循;面向网格员的移动终端APP在地图上显示人员轨迹,使得监督随时随地;与网格化执法监管指挥中心互动,信息化处理流程便捷规范、快速响应。(7)信访处理体系:环保局或环保相关监管机构的内部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或者企业法人主动接受调查的方式立案,严格信访手续,详细调查违规企业,作出相应惩罚措施;广大群众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自发污染源情况,也可通过关注微信获得最新环保信息。所有信访过程有关文档信息,均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8)信息公开体系:环保局及相关监管部门人员和广大群众方便快捷接收重要信息。(9)执法考核体系:通过信息数据自动对环境监管行为以可视化形式定期生成工作报表,并作出统计、考核、评价,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对监管行为评价的客观公正。

2.2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环保局网格化执法模式和精细化管理

依据管辖区域不同行业企业分布状况、分布特征、环保执法队伍与装备水平等,进一步整合环保执法力量,按照“联动式执法、全方位覆盖、网格化定位”要求,将区环保局管辖的区域划分为网格,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将环境监管基本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具体人员,使网格内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监管。(1)常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国控企业一月一查,市控企业一季一查,区控重点企业一年2次,其余企业不定期抽查;全面排摸网格内环境风险源、重点污染源、辐射源、饮用水源和敏感环境信访单位,建立相应档案资料,并实施动态更新;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辐射源、饮用水源和敏感环境信访点实施重点监管、重点调处;其他列入环境统计范围内的一般污染源,建立企业环保“一厂一册”基础档案、环保信用等级档案,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实施分类管理,红色企业为重点监管、黄色企业为加密监管、绿色企业为一般监管,并明确检查频次;及时响应举报和应急处置。(2)特定管理:重点企业精细化管理着重于标准化执法监管,主要为企业日常监察模版化、企业环境标准和应急处置手册化及日常监管工作电子化。区域精细化监管重点:①全方位掌握重点区域的企业、周边敏感点和水体等情况;②区域内企业按照重点企业的精细化监管实施管理;③加强科技监控,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厂界自动监控、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和废气处理工艺参数在线监控多方位科技监控网络;④建立区域环保监管员,周边村、社区、企业环境群众监督员和企业环境监督员“三位一体”的三级监管网络。

2.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精细化管理体系

(1)构建基层环保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飞行检查”模式,高频次、高力度、高压打击。(2)环境监管“一岗双责”:建立起761人的基层环保管理员队伍,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探索环境管理“一镇一策”,根据区域和行业的特点,探索建立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长效管理体制,如西樵的“双向三级管理制度”、里水的“黑名单”管理制度、大沥的“职业举报人”制度、九江的“污染源动态台账”管理制度等。(3)建立环境治理服务体系:打造“环保产业+互联网”环境治理服务体系,推出全国首个网络“环保服务超市”,并推出“微信版超市”,实现环境治理服务“网购”。(4)污染源监管全民参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污染源阳光体系,扩大污染源信息公开范围,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利用全社会的力量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开展污染治理,同时倒逼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监管水平的提升;建设“3个一”体系:一个平台,实时公布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一张地图,运用GIS地图定位展示南海污染源的各类环保信息;一套制度,运行保障及动态管理保障制度。同时国内其他地方也进行了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探索,大都为网格化监管模式,如广州市实施水环境网格化管理[4]、东台市环境监测站精细化管理[5]、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6]、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环境执法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思路等[7]。

3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园区管委会作为目前国内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以其为核心的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常常落后于园区建设发展的步伐,管委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缺乏,企业与园区信息沟通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工业园区资源与能源的优化,阻碍了管委会的科学决策,导致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效益未能最大化。(2)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府监管人员数量少,无法有效的对整个工业园区进行常态化的监管,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交流数据不对称,真实性存疑,监管体系落后,缺乏有力的绩效考核措施。(3)资金支持及政策不完善关于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用效率低下;先进技术的开发,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4)技术交流支持平台缺乏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体系知识缺乏,缺少有效的宣传,交流平台;企业之间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交流推广的平台缺失;园区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有效的技术沟通渠道。

4结论

面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凸显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当前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工业园区环境生态状况,然而在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理念发展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理念发展面仍然较窄,实际应用经验仍然较少,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亟需大力拓展,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加强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环保执法体系建设以及制度完善等方面工作,以便更好的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作者:李靖梅 李娜 李攀荣 孙颖 单位: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福波,张艳,姜峰.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对策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8):43-46.

[2]高颖楠,李丽平.美国环境大数据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J].计算机与网络,2016,42(3):524.

[3]田铁红.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发展探讨[J].研究与开发,2010(5):31-35.

[4]王成新,于雷,王依.广州市水环境网格化管理实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9):15-18.

[5]王小春,臧雯雯.浅论环境监测站的精细化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118.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5

 

能源开发是指以能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能源利用和能源安全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能源产地在能源开发之后,通过延长能源产业链,将其能源优势转化为其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其能源产业附加值和实现其能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相对较为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达州是国内天然气、硫磺的主要产地和四川省煤炭产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达州就开始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2003年,达州天然气勘探发现取得历史性突破。中石化发现了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中石油也发现了储量仅次于普光气田的罗家寨气田。2004年底,中石油、中石化在以达州为主的大天池构造带勘探发现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m3,可采储量达6600亿m3,达州成为我国继塔里木、鄂尔多斯气田之后的三大气田之一。2005年年初,达州决定实施天然气就地转化战略。经过3a时间的积极准备,达州正式进入天然气就地转化实施阶段。由于达州煤炭至今未实施就地转化,硫磺不在能源之列,故其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集中在单一的天然气资源上。   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被媒体誉为达州经济腾飞的隐形翅膀。作为达州石化经济的支柱产业,达州天然气企业大幅增加了本地的税收。据达州市地税局对外公布的数据,2011年1~8月,达州天然气资源税已入库2.33亿元,占资源税比重达80.90%,较同期增收1.90亿元。加上市国税局同期收取的天然气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天然气成为达州的支柱税源之一。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也使达州响誉天下,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能源企业前来投资。然而,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实施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正如日本环境社会法学家鸟越皓之在研究大规模能源开发时指出:“随着大规模开发实况调查的进展,研究者们发现,大规模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大[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同时也加剧了本地天然气短缺,造成了环境危害、能源转化种类失衡、生态移民、土地资源占用、基础设施毁坏和受益分配失衡等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   面对上述不断重现的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其解决的途径。于是,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开始从能源实践转向了理论视野。然而,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研究不尽人意。这不但表现为在此问题上研究者寥寥无几,而且也表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达州市科技顾问团城建环保组2007年发表的《达州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课题组2008年发表的《中国西部(四川•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研究》,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课题组2008年发表的《达州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路径选择》和傅晶晶、卫德佳2010年发表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地区天然气开发为例》。但这些关联研究成果仍然停留于环境法理念、原则和制度上已有的公论,并没有多少令人期望的理论进步。因此,有必要专门开展对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研究。   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造成的能源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达州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宣汉县、通江县、大竹县和万源市。这些县市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品种众多。宣汉森林覆盖率达48.5%,野生植物30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余种,野生动物约40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数种珍稀动物。通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7.61%,有植物乔灌木308种,有野生动物(不含昆虫)331种。万源市森林覆盖率为39.3%,乔木树种多达155种,国家、省一、省二级保护动物15种。这些市县天然气勘探钻井会影响井区周围动植物的存活。四通八达的管网铺设和运行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多样性。集气场站、净化厂、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行都会不同程度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和造成水土流失。   (2)环境污染。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形成立体的环境污染。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宣汉先后发生4起与天然气勘探开采有关的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达州天然气硫分含量高,现有的回收技术无法将之回收殆尽,剩余部分自然会排放到空气中去,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此外,达州天然气井喷事故巨大的爆炸声和钻井等机器的轰鸣声也造成了噪声污染。天然气转化生产时的违法排污屡禁不止,污染河流和土壤。   (3)挤占达州环境容量。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污水等。对有限的区域环境容量来说,如此大的排放量会挤占其本地获准的同类物质排放量。2006年4月,达州市SO2的排放指标已超出了四川省环保局下达的SO2同期排放总量指标,省环保局对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了现场检查。随着国家对环境容量的严格控制,达州未来的工业发展会因之受限。简言之,能源开发主要造成“输出式”环境问题,即生态破坏,能源的转换和利用主要造成“输入式”环境问题,即环境污染[2,3]。   2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现状   在达州全面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之前,宣汉已发生数起天然气井喷和污染事件。为了防患于未然,2007年2月7日,达州市政府了《关于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环境监管严防各种污染事故发生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能源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达州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过程中,达州市政府还推行了严格项目准入制度。此外,达州一直在尽力争取适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弥补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造成的环境危害损失。   由于该通知并不具备地方性法规的资格条件,加上其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机制,最终得依靠环境法实施机制和行政措施去完成。在环境法实施机制不力和地方政府恋税的情况下,通知规定的制度落实困难。随着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深入推进,与天然气有关的项目准入制度比过去推行的更为彻底。达州正在审定报告恳请省政府帮助呼吁将其作为全国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试验地,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就地转化机制、税收就地受益机制、企业应急处置机制、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以增强资源开发对资源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带动作用,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p#分页标题#e#   与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地方立法缺失一样,我国也没有对之进行管制的专门法。这使得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没有相应的法律对之予以规制。近几年,达州市因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与就地转化引发的环境问题频发。为此,达州各级环保局依据群众的举报和职责对违法排污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日常巡查、限期整顿、进驻监督、约谈和问责。这些行政执法活动虽然对于遏制达州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了不能低估的作用,但由于能源企业对于监督检查的巧妙应对使得这些行政执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截至目前,达州还没有成立环保法庭或环保审判庭,环境司法仍未启动。这使得达州的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缺少司法救济,过分地依赖行政执法整治。在行政执法不力时,能源环境危害则有恃无恐。   3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   3.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立法   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自然不能忽视立法的一马当先。但由于达州没有立法权,因此其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必须向上寻求有立法权者帮助。参照国内其他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实施地的经验,结合本市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实际,笔者建议四川省政府制定《四川省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以满足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立法的需求。   (1)这是对国内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实施地环境保护经验的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能源产地基本上都实施了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战略。在没有中央立法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规制的情况下,有少数几个省份已通过地方立法及其实施意见对之进行管制,使之有法可依。这是一项非常值得借鉴的举措。譬如《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意见》及《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   (2)这是对四川省省情的充分考虑。四川省有多个市县都实施了天然气、煤炭和水电资源的就地转化,这些市县的能源环境问题虽程度不一,但所呈现的能源环境问题相似。因此,制定全省统一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而非某种单一能源的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能源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在能源环境保护问题上进行区域交流和合作。   (3)这是对达州市立法权情况的权衡结果。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一般的地级市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基于这种立法权的局限,达州市可从本市的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的市情出发,报请四川省政府制定《四川省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从而使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4)这是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时下,没有国家法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进行专门性的规定,地方立法对之的规定还停留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并没有延伸到能源就地转化环境保护。因此,率先在全国制定四川省统一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将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与能源就地转化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将国情、省情与市情结合起来是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3.2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的实施机制   (1)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促使各级政府加强对能源环境违法的监管,增进能源企业的环保意识   2009年9~10月,达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了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共检查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258个,查出违规违法行为270项次,立案查处55件,责令整改222件。这足以说明达州能源环境违法的猖獗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之日常监管的缺失。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4]。能源环境问题的缓解与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管理。近年来,达州市各级政府对能源企业实行外紧内松的环保政策,以推动石化经济的发展,结果造成了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短暂的繁荣,是假本事;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留下优美的环境,才是真繁荣、真功夫[5]。因此,达州各级政府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改善环境质量,政府责无旁贷的理念,在现有监管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落实对在达能源企业的监管,力争通过严格管理促使能源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与达州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初期相比,现今达州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透露,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以来,中石化及中原油田等单位,已将43亿多元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据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门户网站介绍,达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环保型钢铁企业。纵使达州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它们的环境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就在2011年2月,宣汉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仍然外排废水污染后巴河。故此,还应想法增强在达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2)在天然气富集区成立能动司法的环保法庭   在我国,环境司法已经上路。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从高级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已从无到有成立了一些级别不同、层次各异的环保审判庭(或称环保合议庭或环保法庭,下文统称为环保法庭),还表现为我国的环保法庭已经审理了一些环境违法案件,开辟了环境违法案件的司法救济之路。尤为可贵的是,我国清镇市、连云港市等地法院的环保法庭实施能动司法,有效地维护了生态破坏,防治了环境污染。在我国,环保法庭的建设虽然仍路途漫漫,其当下的作用也还特别有限,但其发展的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四川省的资源富市和工业重镇,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纵然达州环保部门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环境行政执法,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若仅凭行政执法这把尚方宝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救济会过于集中,一旦行政执法不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则会肆无忌惮。因此,有必要在达州天然气富集区法院建立环保法庭,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救济多开一条司法通道,响应最高院和省环保厅拟在环境保护任务重的地方设立环保法庭的建议。在环保法庭建立之后,积极探索能动司法和联动司法的救济途径,力争在治理严重的能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有所作为。#p#分页标题#e#   (3)建立能源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激励社会公众对能源环境违法的监督   社会公众是能源产地环境的直接受益人,能源产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关涉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对能源企业环境违法的有力监督既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对社会公益的关心。这种监督具有人员的广泛性、覆盖区域的广阔性和监督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发现能源产地能源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2006年宣汉“2.21”后河水污染事件和时隔五年后的宣汉普光净化厂“2.22”外排废水污染后巴河事件都是经过当地群众举报后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的。可见,鼓励社会公众加强对能源企业环境违法的有力监督有助于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政府有限执法资源的有效补充。从这一角度出发,达州应设立能源企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激励能源产地民众对能源企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积极举报,有效地减少能源环境违法行为。   4结语   总之,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不健全是其能源环境危害频发的重要原因,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饱受其法制残缺之苦。为此,笔者建议省政府颁行本省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以使其境内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构建适合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实施机制。笔者坚信,若其能得到采纳并贯彻实施,定能为达州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奉献应有的力量。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6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生态系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果。欣喜于工业化建设带来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工业建设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不仅污染了河流,降低了空气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业建设的化学性质,部分废水里含有众多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使工业企业忽视了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置这些污染物于不顾,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本文依据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意识,优化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1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

1.1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许多工业企业不重视环境污染管理,也是因为没有直观地感受到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性,具体我们以2014年的废水排放量为例。

1.2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先进技术,固守传统模式,不顺应时代的发展,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没有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而选择采用高消耗的方式来追求产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带来的就是资源的急速减少,不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消耗之后就是高污染,生产排出的废水、废气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一步步走向崩溃。其实,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在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稀缺,企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工业企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是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一味破坏生态系统最终也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1.3消费者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涉及到绿色健康这个方面,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强调绿色消费,会主动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因此,比起高消耗的产品,绿色环保的产品更有可能占据未来的市场,工业企业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看清未来市场的商机,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在消费者中逐渐形成一定口碑,与之对应的还有对绿色产品的积极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2环境污染管理现存问题

2.1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环境污染管理要想真正步入正轨,还需要将其法制化,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国环境污染管理法制化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仍有许多漏洞存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法律条例大多停留在原则阶段,没有深入到具体情况的解决上,因此缺乏可行性。例如法规中对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做出了许多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缺乏配套的法律责任条款,一些工业企业就是看到了这个漏洞,即使违反了相关规定,也没有惩罚措施,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也不能对此做出什么处罚,法律规定自然难以实行。这也涉及到了环境污染管理法制化现存的问题的第二点即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虽然颁布了,但是没能真正落实,遇到具体的实际的环境问题时,法律缺乏它应有的贯彻力。这与中国执法团队工作的不到位有关,中国执法团队素质不高,不能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处罚,执法力量比较薄弱。

2.2缺乏资金支持和正确意识

缺乏资金的问题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政府部门在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也没有给予相关针对性指导,政府的功能仍然停留政府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方面,将集资的压力放在了民间企业身上。缺乏财政支持,部分工业企业就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更大的污染。当然,也有工业企业自身不重视污染管理,那么这种工业企业就更不可能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环境污染管理。部分工业企业的高管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先进的法制观念,认为环境保护事不关己,增加额外支出只会影响正常生产,或者认为可以先发展经济,后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为了逃避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部分企业甚至偷排废水和废气并且谎报排污数量,这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因素。

2.3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

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还是有环保的意识,并且重视环境污染管理建设的。但是他们企业内部管理就不是很到位,在环境污染管理这个部门下面自然也难以形成较高的工作效率。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致使工作人员不能积极地投入这项工作。

3环境污染管理的优化建议

3.1健全法律法规

环境污染管理不仅要靠工业企业的自觉行动,更需要法律法规硬性指标。此外,法律也起着规范、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因此,在健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法律的引导性,首先应将环境保护法律从其他立法中脱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立法活动,其次,应深入到工业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究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找出法律中能被钻空的漏洞,这些漏洞大多是一些不成熟的原则性法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探析这些不成熟的规定,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来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2增强企业环境污染管理意识

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意识其实不仅存在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也存在于企业中的普通工作人员。在这里,笔者主要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究增强意识的方法。在增强意识的同时,也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而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来达成。首先,针对上文所说的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企业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责任制度是明确员工在环境污染管理中的职责,把任务细化,一旦发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问责到个人,并且应将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挂钩,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及时的奖惩。考核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定期进行考核也能不断督促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其次,为了增强员工的环境保护责任感,树立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模范活动来宣扬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宣传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环保活动强化员工的意识,也能树立起绿色环保的良好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3.3完善监督体系

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管理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和监督部门来对管理行为做出监督、检查。中国应建立起专门的监督部门,采用高素质人才来把关。在完善监督体系方面,我们应该向先进国家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完善也要以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那么工业企业即使超出了一定范围,监督部门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因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也很重要,应综合考虑国外环境标准体系情况和中国实际情况。每个国家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都会有所不同,那么针对不同行业都应该根据污染程度和类别,建立起不同的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制度。监督部门除了要监督有关污染的各项标准的实现,还要监督资源的利用率,应督促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3.4创新生产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生产绿色产品的前提就是企业拥有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部分企业的技术比较传统,依靠高消耗来增加产量,但是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将会被消费者抛弃。工业企业应创新生产技术,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优化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和工作人员的考核结合在一起,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因此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和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此外,在应聘工作人员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其专业素质和素养的考察,确定其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予以录用,这样也能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结语

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环境污染的状况也有所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事实上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稍不重视仍会继续。我们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为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还要增强环境污染管理的意识,将目光放长远,看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在生产中兼顾二者,推动整个工业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琨,姚中杰.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5):12-15.

[2]于佳.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问题研究[J].工业设计,2017(2):180.

[3]阚慧,焦涛,贾俊杰,等.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整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6):65-68.

[4]张艳磊,秦芳,吴昱.“可持续发展”还是“以污染换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销售增长模式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2):89-101.

[5]吴伟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及优化建议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3):210;220.

[6]张家炜.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与监管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5,27(6):77-80.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7

一、“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为强化整治工作,落实整治责任,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执法人员为成员的“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印发了《整治“散乱污”企业保障群众环境利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任务,实施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实施整治以及放大整治效应,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明确了整治内容,全面整治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的“散乱”企业,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违法建设、违规经营的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向坑塘排放、倾倒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整治超标排污企业。

(二)全面排查,把脉问诊。为落实排查“散乱污”企业工作,我局组成了三个“散乱污”排查工作小组,分区域、定人员,采取分组分片方式联合各乡镇和各产业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排查,其次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等工业企业较为分散的区域进行摸排,采取白天明察、晚上夜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查,设立环保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作用,提供“散乱污”企业信息,全面做好排查工作。通过精细布置,细化管理,我局对全县企业进行了一次梳理,排查出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和环保问题企业,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一直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尤其以租赁厂房企业较多;其次企业未按我县园区规划发展进行进驻,存在园区企业乱象情况;再者企业环保设施建设不配套,一些企业甚至无环保设施,造成环境问题突出,尤其属箱包配件生产企业居多。对这些排查出的问题企业,我局形成排查清单,全面推进企业整治工作。

(三)分类整治,精准施策。对排查出的问题企业,我局按照“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思路开展分类整治。对涉及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排查出的“散乱”企业明确整治要求,限期搬迁、整合,逾期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达标排放、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坚决做好整治取缔工作。

二、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截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505家,对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共计116份。收到责改文书后,大多企业正在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整改,一些“三废”排放企业完善了环保设施,加强了管理,做到了稳定达标排放。但一些企业未落实整改,环保问题依旧,我局依法进行了立案处罚,共对6家环境违法企业罚款180万元。同时对2名企业环境违法责任人移送了公安机关进行了行政拘留。

此次排查还排查出6家突出环境问题的“散乱污”企业,分别是金联铸造厂、鑫塑料制品厂、塑料造粒厂、上聂石材厂、塑料造粒厂和塑料制品加工厂,该6家企业均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上述6家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局均依法上报县人民政府进行了关闭。

企业环境执法范文8

基于低碳经济的时代视角,探讨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及问题;通过研究企业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意义,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会计

一、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的含义辨析

低碳经济又称绿色发展经济,是全世界气候普遍变暖的前提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推动基于少资源、高效能、排放低为精髓的一次“科技革命”。低碳经济着眼于开发“低碳技术革命”,并对农业、工业、资源、科技、商贸等制度进行变革,因此,低碳经济涉及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利用结构这一“能构”问题,其宗旨是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观念变迁。企业环境会计又名绿色发展的会计,是基于货币金融为核算单位,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核算、分析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发展的成本和收益,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利用的收益进行计量和报告,从而科学评估环境绩效及企业环境活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一门边沿科学。环境会计是基于传统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的整合,以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协同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上进行理解。宏观视角的环境会计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相关的方面,着眼于通过货币计量对国家自然资源使用和环境污染破坏进行核算。微观视角的环境会计要探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目前中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诸多难点

(一)中国企业环境(生态环境)会计责任理念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压力凸显,企业为了获得有利的生存环境(市场环境),可以不惜利用一切手段竞争,包括污染环境的手段。企业可视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如果企业太多考虑到社会利益而治理污染,这样企业环保成本支出势必大大增加,从而加剧企业负担,最终可能使得企业利润锐减,从而严重削弱企业竞争能力。正是基于此,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实施环境保护的措施。但基于政府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压力,企业也会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的政府应主动站出来,通过系列的宏观干预措施,通过社会宣传,提升企业及国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企业的环境会计理念。这样做从终极来说,生态福利将惠及所有市场里的企业及国家的国民。

(二)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尚有目的不清晰、核算单位多重等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例如,会计界普遍认为,企业环境会计就是用会计做账来计算、再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改善整个环境资源状况,认为需要政府及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优化生态环境。这些举措缺少定量分析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最终使货币核算、企业环境资产评估和企业资产负债信息披露、企业环境成本收益核算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网络系统有待建立并完善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视为目前中国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中间成果,实为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要害或精髓层面。着力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探寻企业环境会计资源的利用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是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微观层面的考察,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利益增进的客观需要,还是债权人(投资者)等等企业环境会计利益关系人长远利益发展的客观需要。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了解企业的生存处境及生态环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企业科学的管理。企业投资人等要依据风险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是否遵循环境保护法规来界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自身也成为企业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科学化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准则不明和缺乏可操作性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存在若干困难与问题:第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缺少指导企业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相关规定。在沟通失误、强制力缺失和技术引导缺失的情形下,多数企业不愿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做文章、花力气,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比比皆是。再加上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准则制定刚开始,现实中缺乏国家层面的和行业层面的有关规制约束。第二,严重缺少中国式的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的实践支撑。第三,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有关要素定义不准和目的不明,采用某种科学方法的更理性的会计核算还有待开发。第四,缺少对企业环境收益和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及时透露。第五,缺少有说服力的和较为完整的环境资源评价报告。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意义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伟大意义有3点。

1.大大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与传统会计学理论比较,环境会计(或绿色会计)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企业在获得企业利润时,又有助于企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主动保护环境,并合理利用资源。

2.环境会计(或绿色会计)能科学地测算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一个企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将精准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量与质,并促进企业挖掘企业潜力,保护资源环境,维护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3.环境会计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粗放型企业发展模式是通过资金投入、环境破坏、高投入、低产出实现的,经常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企业环保意识增强,人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企业自觉会将传统畸形经济发展方式转为经济与自然协同演化。

4.企业环境会计有助于企业环保意识的增进。

四、目前完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对策措施

(一)力求建设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及方法体系

时下存在众多弊端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贯彻与实施,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应着力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宏观上,要依据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之实际,特别要依据企业环境会计计量上之特殊性,探寻目前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佳交会“节点”。加大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及方法之研究,依据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解决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依靠强有力政府的规制力量,发动科研部门人员进行企业环境会计方面深入研究探索,着力提高企业环境会计理论水准,确保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相得益彰。

2.微观上,着力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依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设计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力求企业环境会计的可操作。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上,应专注于基于文字叙述的企业环境信息报道,最后到企业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收益表的报道和披露。

(二)着力增强企业和社会的环保理念

针对目前愈来愈严峻的环保问题,企业和社会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环保工作新举措。在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着力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企业环境会计绩效评价,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信息披露、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着手量化评价,分别以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和黑色标示。对那些等级高的企业环保部门在评优、信贷、核查、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企业环境保护行为;对等级较差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上市核查、行政许可等方面采取限制办法。对企业环境实践进行动态管理,对积极环境整改企业予以表彰,对环境污染企业实施降级惩罚。

(三)着力制定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

我国颁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但也应看到,在很多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法律的空白,已制定的法律在执行上大打折扣,环保法规很难得到执行。为此,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要加强法律规章的执行力度,政府应采取坚决措施对违法企业与部门严惩。

(四)着力培育企业环境审计力量,强化环境核算的监督力量

为实现企业环境会计审计目标,企业环境审计必须依靠环境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及会计核算准则,加大企业环境审计监督力量。

1.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经验,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审计经验,从而实现审计程序完整,审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细”字原则;审计执行严格规范,审计结果突出“落实”与“整改”;审计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管理”与“绩效”;审计环境氛围良好,信息资源广泛、沟通渠道畅通。

2.强化企业环境审计权威性,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优化人才结构。

(五)构建企业诚信道德是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经之路

1.企业产权伦理道德的构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产权的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乃现代产权的基本理论。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侵犯了公共产权的私有的产权。为此,最有权威也是最有力的产权保护应该是国家层面的法律保护,只有这样的产权保护,公共及私人利益保护才能落到实处。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环境会计法律保护是国家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

2.企业会计信用伦理道德构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道德的精髓,企业环境会计信用伦理道德规范可以规范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言行,使其不对企业数据做夸张的描述,不掩盖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

3.企业环境会计奖惩伦理道德构建。奖惩是道德调控的重要手段,道德选择中的成本和收益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奖惩实现的。企业环境会计制度构建中的奖惩有助于完善企业的奖惩,激励企业遵循法律规章,减少企业环境违规。

作者:刘卓然 单位:怀化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熊飞.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会计[J].经济问题探索,2014,(8):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