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创业范例6篇

青年人创业

青年人创业范文1

安波,经历丰富曲折,他从小在青岛长大,年少时发奋要去北京上大学,后又去香港工作,再去美国读硕士和博士。他,对创意文化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正是怀着对祖国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份执着,他最终决定放弃美国和香港的优越条件,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大陆。相比较其他22名为高薪奔赴世界顶尖企业做高管的美国MBA同班同学,唯有他,选择了一条最充满荆棘的道路——回国创业。那一年,他30岁,是一个没有资金、没有资源的“海归”。

进军创意文化,短短数年,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越

2003年,刚刚回到国内的安波,选择了既有创新乐趣又具有挑战的创意礼品行业。那时的安波,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夜以继日与工人并肩作战,白天管理生产和业务,晚上研发产品和指导设计创意。为了尽快拓展业务和宣传企业,他一年中一半时间在国外奔波参展和拜访客户,一个电脑背包和两个大箱子伴着安波走遍全球,成了他的三个最亲密伙伴。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创新精神,安波为中国青年的创业史增添了新的故事。从创业伊始仅仅几个人的小贸易商到拥一百平方车间的外贸制造一体化工贸企业用了一年;从一百平方的车间扩大到一千平方米的车间用了六个月;从一千平方车间扩展到近一万平方和拥有五十亩自己独立的产业园,仅仅用了三年。

安波进军创意文化产业的创业之路,饱经风雨,历经坎坷,但正是他那份对创意文化产业的执着、坚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他的创业之路精彩纷呈,短短数年,便实现了三次创业的历史性飞越。

从起初的一个创意产品的实体工厂——青岛华安达欢乐城玩具有限公司,到响应国家“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创建了领先国内的以动漫影视和动漫衍生品零售批发连锁而著称的动漫航母——青岛锦绣长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到厚积薄发、激流而上,配合地方政府创建了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综合性、权威性、国际化的创意文化产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2008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深入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安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调结构,转方式”,毅然全力转而投身动漫创意和动漫衍生品连锁零售,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动漫形象,创立中国人自己完整的从“原创”到“研发”,从“制造”到“创造”,从“体验”到“零售”的“动漫创意产业完整产业链”。

安波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再次扬帆起航,稳固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进军动漫产业,任职青岛动漫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打造动漫产业链,先后创建了“青岛锦绣长安文化传媒公司”和“欢乐地带动漫衍生品连锁经营分公司”。同时,他联手中国教育产业巨擘——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研发和发行儿童动漫创意辅材,开创了中国“传统产业”和“创意产业”、“教育产业”和“动漫影视产业”完美结合的先河。经过3年发展,他的公司一举成为中国长江以北领先的动漫衍生品研发、设计基地和动漫创意产业化研发基地,青岛市重点扶持的创意文化企业之一,是全山东省第一家打通从动漫原创到动漫衍生品直营连锁,真正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完整动漫产业链缔造者”。

早在1998年就在香港学习和工作的安波,不仅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能如同当地人般的用地道的粤语为大陆和港澳之间的经贸沟通搭建了真诚的桥梁,向港澳同胞展示了大陆青年的优良素质。在香港的日子,看到迪斯尼和国外知名卡通人物在大陆制造授权玩具,中国人仅仅赚到利润链的一小部分,安波就深深感受到了知识产权和创意的重要性。特别是回到国内后,看到自己工厂的专利和商标被国内不良厂商任意模仿,从心中激发了一定要为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和民族创意产业的保护和推广做点什么的想法。

2008年后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实现了大发展,动漫企业、创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也在国家的扶持下,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对这些创意文化产业的服务、登记、咨询、法律诉讼严重匮乏,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版权保护的宣传和产业促进在中国仍然是空白。2009年,继北京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版权交易中心后,安波再次积极投身于为区域版权创意文化产业搭建国际化、权威性、部级共公告服务平台的工作,从一个实体制造业产业企业家,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一跃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先驱,而面对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安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华丽转身,致力于打造创意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服务平台,成为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和社会服务的“高速公路”缔造者。

2011年,经过两年的申办和的筹备,山东省第一个、全国第四个部级、权威性、国际化的“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落户青岛,成为全国创意文化产业的一大喜事。它创造了数个全国第一,是第一个“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全国设置的综合性版权产业试点基地,是国资参股的地方权威公共服务机构,打造了一个以软件外包服务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将山东省官方的软件和创意版权登记速度由过去的一个月,大幅提升为5天,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版权创意文化产业的创新突破,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创意文化产业界的沟通搭建起有力的平台。

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是山东省第一家部级版权交易中心,标志着我国以版权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和以版权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脚踏实地,为中华民族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遗余力

许多见过安波的人,第一印象是善良、阳光、睿智,一米八的身高的他曾经是北京高校运动会的冠军,征服了京城众多赛道。他儒雅俊朗,含蓄幽默,充满了文学气质,与他交流,在不经意间都很容易被他的文化气息所感召,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散发出文人的气质与韵味。在他的公司内,塞满了大量的创意工艺品和古今中外书籍,“立足青岛,放眼全球”在这里得到展示。几句话后,无论任何人都会被他充满激情的言论和思想感染,仿佛已经遨游在他的文化创意产业星河之中。激情澎湃、爱国重义,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创业者、一个温儒睿智学贯中外的创意先锋、一个实业报国爱憎分明的归国企业家形象跃然眼前。

作为青年企业家的一份子,安波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美国、欧洲工作和学习的经验,利用全球化的人脉,为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摇旗呐喊、招商引资、发掘人才。2010年,安波亲率“山东创意文化产业参访团”考察台湾创意文化产业,并会见了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先生,两人畅谈两岸创意文化产业合作。与台湾创意界顶级设计师、奥委会创意色剂唯一华人顾问——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林磬声先生进行了深入交谈,为两岸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了新的蓝图。林校长在安波的邀请下,很快决定了在青岛设立“两岸创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同时,安波担任中国版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青岛市版权保护协会副会长,作为唯一的特邀嘉宾先后连续两届在韩国举办的中韩部级版权论坛上做了精辟演讲,与中外专家和政府主管领导一次又一次的在版权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应对上发表独到的见解,为产业方向,为众多中小文化企业的参与国际产业的升级换代挥洒汗水。

2011年,安波作为演讲嘉宾,又一次次的出现在“半岛企业投融资对接国际峰会”、“服务推新中国,创业成就青岛”等一系列的国际创意产业大型研讨会和高峰论坛上。

安波作为一个“海归”的高学历人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和实体企业运营的经验,这种特殊的身份在国内难能可贵。他在创意文化产业的锐意进取和创新发展,很快得到的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领导的重视。201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参观了安波企业的创意文化展厅。同年,国家版权局局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也参观了相关展示,并给予了题字勉励。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先生、青岛市文广新局局长王纪刚先生……等地方领导先后对安波对版权创意文化产业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热衷公益,关心少儿,亲情奉献,大爱无疆

作为国际最前沿的创意文化产业的先锋,安波不仅是一个深具实力的企业家,更是一个乐于奉献社会、关心少儿的慈善家,他的身上闪烁着一个爱国青年企业家和“海归”赤子的大多优秀亮点。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撼了中国,身兼多个公司董事长的安波顾不上家人的劝阻,毅然与朋友一道,亲赴灾区把现金直接交到一些特别令人心痛的家庭手中。安波看着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和当地青年工作者为灾区的奔波,看到刚刚失去亲人的青年团委工作者,令人感动,与他们并肩战斗。

2012年,由青岛市共青团市北区委少工委联合青岛晚报推出的首届“少年道德榜样”评选活动,在青岛市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反响,身为董事长、青岛市青联委员的安波作为唯一赞助方和嘉宾为具有新时代优秀品质的少先队员颁奖鼓劲。安波对少儿事业的支持和热情,远胜于对企业的耕耘,为促进少年队员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少先队员的健康快乐成长,他对于儿童事业身体力行,事必躬亲。

2011年,为了帮助想从事创意文化产业的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安波在全省设立了第一个“残疾人动漫实训基地”,为残疾聋哑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动漫、参与动漫影视制作、从事创意文化产业项目的学习和工作的场所,虽然是一个培训和学习的场所,虽然残疾人做出的成果很少,虽然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培养残疾人做动漫,但为了让残疾人自强和自信,他的企业为残疾人支付同等薪酬,并保证学习培训后至少解决就业一年,帮助残疾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让他们变的更自信,技艺上更娴熟,为残疾青年真正解决心理阴影,成熟的踏入设计,成为一个心灵完美和事业完美的人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辅助残疾人和解决青年残疾人就业的新典范。安波常常说:“作为一个企业家,钱不是最重要的,做事、做人是最重要的。想要享受,我早就在国外留下了。既然回来,就是为了做事、为了理想、为了回报社会。”

青年人创业范文2

为了充分发挥见习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服务的作用,云南煤化集团团委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质量为先,管理为本的工作原则,把加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实施云南省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两个基本原则,稳步推进已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管理工作。随着青年就业见习工作的启动,为创新公司人才引进模式、为团组织服务青年见习就业、为公司的青年安全工作开展等提供了一条全新而卓有成效的途径。

2008年集团团委根据团省委“百企万岗・云南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及时向集团领导汇报,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并未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做这件事,而是认为企业在尽好社会责任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把就业见习工作融人到企业工作中,如何发乎期应有的作用,为企业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一个新的途径。确定了工作思路,集团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议,首先成立了以公司副总经理挂帅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同时配套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有了组织保障,集团团委主动申报就业见习基地,2008年与团省委签订了共青团“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合同,并被团中央授予了两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09年在建立两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集团又主动向省政府申报了两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至此,集团共创建了四个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集团还制定了一套切实有效的《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基地。2008年至今三年多来,集团各见习基地共提供见习岗位100个,共接收来自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省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红河学院、云南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大中专毕业生见习1744人。

在青年就业见习工作中,积极协调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是一个关键环节。在集团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团委积极协调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安全环保部、工会、资产财务部,从组织、人力、财力、安全、后勤等各方面给予见习工作最完善的保障。实践证明,由于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得见习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团委作为工作的牵头部门,起着承上启下、争取支持、对内对外积极协调、凋集各方力量、管理和服务好见习人员的作用。

党委工作部,在活动中负责对见习人员的党组织关系进行管理及见习人员出具鉴定意见。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用人的需要,提供见习岗位名称及岗位数目,安排见习人员导师带徒。安全环保部,在活动中负责对见习生的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工作。资产财务部,在活动中负责对活动的经费进行统筹安排。

集团团委协调各部门积极为见习人员提供各种工作、学习、生活的便利条件和职业病防治、社会保险办理等服务,为见习人员在企业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见习基地积极想办法,将职工培训中心、子弟学校空闲教室以及空闲的职工宿舍重新改造后提供实习人员住宿,并为见习人员专门建立食堂。集团团委要求集团所属各团组织坚持每年与见习人员和新员工举行欢迎会、座谈会、坚持开展“师带徒”活动等,使见习人员从实习期间开始就感受到企业浓厚的人文关怀、文化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

同时,公司还严格执行招用工体检管理和岗前安全培训、岗前技能见习等制度,确保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安全。严格统一操作流程,保证见习工作质量

集团出台的青年就业见习方案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见习工作流程。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慎重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需求计划。各公司按要求结合人才需求实际,把煤炭化工生产操作等生产技术性工作和会计、营销、法律顾问、项目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技术类工种列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并编制需求计划表上报集团就业见习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集团负责将需求信息及时。

根据需求计划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到公司就业见习。把化工生产操作、电气运行与维修、设备维修等100个工种进行公布接纳见习生。公司接受见习人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根据汇总的见习岗位信息与学校团组织对接,按照高校毕业生填报的《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报名表》收集见习人员信息,然后会同人力资源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甄别、筛选、确认见习人员;二是传统的招聘模式,由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才招聘,根据岗位需求,主动到各专业对口的高校吸纳见习人员。三是对主动上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企业都会积极接纳,并安排见习。

集团对于见习人员按照国家法律给予一系列保障。凡是列为就业见习的人员,必须签订见习协议,并将协议报上报就业见习基地协调办公室。集团明确了见习人员最低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费为没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适当的上调,目前,各见习基地对见习人员的生活补贴均在1000元以上水平,除政府补贴的200元外,差额部分全部由各企业支付。同时,由于煤炭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各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品。

针对公司的生产特点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对所有进入岗位的见习人员按照公司“三级”安全教育程序进行教育培训,合格者才能到岗位开展见习工作。各级安全环保部门要严格监督考核,对教育不力并给见习人员造成伤害的单位要严肃处理。从制度上和措施上确保见习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制造良好见习氛围,集团要求把签了《就业见习协议》的见习人员当作新员工看待,在岗位开展见习工作期间,参照培训考核新员工的程序和做法,指导各基层单位要指定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过硬的员工作为进入工作岗位就业见习生的师傅,并签订导师带徒合同,按照公司的“导师带徒”活动方案进行考核、奖罚。通过合同明确师傅教授技术的义务和学员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内容、达到的标准等。见习人员见习期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由签订过合同的师傅负责监督和管理,并在见习期满后,对见习人员学习技术的情况,给予详细而客观的评价,提交组织部门,再由组织部门根据团委、人力资源部等各部门反馈的情况,写出鉴定意见。对于在见习期内表现优秀的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其进行录用。

正是依循这一系列完善的见习工作流程,使得见习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岗位对接开展更为集中、见习学生的业务培训和素质锤炼得以优化,全面提高了集团团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工作水平。

集团并没有把出具见习鉴定或录用见习人员作为见习工作的终点,而是进一步延伸工作臂膀,对见习人员进行职业导航。对于每一个人,职业生涯初期的工作经历和规划都是非常重要。集团团委因此要求所属各单位团组织组织见习人员进行职业导航,通过职业导航导师详细的讲解职业规划的意义,让每个见习人员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个人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青年人创业范文3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扶持创业基地建设政策

1、鼓励创建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重点支持晋江洪山文创园、晋江“三创”园、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初具规模、条件较成熟的各类园区创建“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园区加以规划建设,设立各具功能、各具特色的台湾青年创业基地。

2、完善基地硬件设施。按照属地原则,各县(市、区)应优先做好基地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强化基地的公共服务,营造适宜台湾青年创业需求的安商环境。

3、市财政安排示范基地奖励资金。2016—201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对形成台湾青年集聚创业示范效应的泉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给予奖励。对累计引进8家以上台湾青年创业企业、吸引台湾青年16人以上,且持续经营满1年以上的基地,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对累计引进15家以上台湾青年创业企业,吸引台湾青年30人以上,且持续经营满1年以上的基地,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具体奖励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创业给予创业融资扶持政策

1、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创业资金不足的台湾青年,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50%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提供贴息最长不超过3年。

2、创业融资扶持。推动泉州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在我市创业的符合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的台湾青年提供5年以内、单户额度30万以内的优惠“台湾青年创业专项贷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成立创业投资基金或引进创业投资基金,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鼓励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中介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设备融资租赁。适度提高各类投资业主和中介机构为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投资服务的风险容忍度。

3、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扶持。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对台湾青年来泉创业提供融资担保,其中,为台湾青年创办生产性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可按年度担保额16‰给予风险补偿,为台湾青年创办服务类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可按年度保额10‰给予风险补偿,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财政承担。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创业加大创业项目扶持政策

1、项目启动资金扶持。经评审符合相应标准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可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规模、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等,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财政给予5~15万元相应类别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扶持。

2、扶持涉农、中小微创业项目。对从事农村规模种养、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涉农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可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农民创业园,享受省、市支持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投创科技型、文化创意型及动漫、设计、软件、互联网+等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优先推荐入驻当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支持入孵企业的各类优惠政策。

3、优先支持各类推荐、获奖项目。优先支持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台湾国际青年商会总会、生产力中心、育成中心等其他两岸青年交流协会和两岸高校、科研机构推荐的项目;参加两岸青年各类创意创新创业赛事获奖的项目。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提供创业辅导服务政策

1、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所在地政府应指定1个机构,作为台湾青年创业辅导的工作机构,负责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法律咨询、项目对接、贷款融资、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前期服务,提供企业报建和运营期间所需的配套服务,提供投资经营者子女就学、住房补贴、驾照办理、社保医疗等相关问题的协调服务。

2、推动泉州青年组织、高校发挥辅导作用。鼓励泉州市、县(市、区)青商会,泉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泉州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等青年创业机构吸收台湾创业青年加入,加强与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青年委员会的联系往来,推动组建两岸青年创业联盟、青年企业家联谊组织、创业导师联合辅导团队等,共同为台湾青年来泉创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推荐、投资评估、信息咨询、培训教育等服务。鼓励华侨大学、泉州师院、仰恩大学等与台湾高校开展台湾青年创业交流,与创业基地联合开办台湾青年创业培训(班),建立校基(地)创业实(践)训(练)机制。

3、市财政安排推荐示范团队奖励资金。2016—2018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对推荐或辅导台湾青年来泉创业做出实效的示范团队进行奖励。具体奖励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鼓励优秀人才创业政策

1、鼓励台湾科技人才来泉创业。鼓励台湾青年在泉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申报我市科技项目,参加我市科技奖励评选,优先获得科技经费扶持。鼓励台湾地区或国际上获得各类科技奖的台湾青年来泉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台湾优秀青年用自己所拥有的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以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在泉州投资。打通台湾科技初创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通过海峡股权泉州中心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等进行融资。

2、支持泉台科研合作。鼓励台湾青年专家与泉州本地专家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技术转移、学术交流等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对台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市台港澳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鼓励符合条件的在泉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或创立的企业参加中国创业大赛(福建赛区)暨福建创新创业大赛、泉州市“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按大赛相关扶持政策予以支持。

3、资助人才培训经费。在泉创业台湾青年,符合《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若干规定》(泉委〔2010〕53号)引进条件,经认定为泉州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或团队核心人才的,参加境内外培训,由市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培训费用补贴,累计最高不超过5万元。

 

台湾青年落户泉州创业优惠政策相关文章:

1.泉州扶持台湾青年创业优惠新政策

2.福建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政策

3.泉州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

4.泉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青年人创业范文4

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是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村青年为主体,以县(市)乡(镇)为重点区域,支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将重点围绕五项任务开展。

一是认真落实创业创新政策。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定向减税、普遍性降费、“三证合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等扶持政策。支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示范单位、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向农村青年创业重点倾斜。

二是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农村青年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市场流通、农村服务业的能力。组织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或各级农技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三是积极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持续开展“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等工作项目,深入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建立团干部联系点制度。组织带头人参与各级政府部门与带头人“倾听心声共促发展”活动。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青年电商创业。以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为抓手,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支持农村青年电商与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加强合作,开展网店货源对接。

五是建立健全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公共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各类创业园区和新型孵化模式发展,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减税降费等政策惠及农村青年创业。积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和农村青年创业见习平台。

青年人创业范文5

按照团中央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团省委关于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农村青年等群体,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现结合我市青年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团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推进创业促进就业,通过完善工作体系,扩大青年创业基金规模,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加强青年见习基地建设,强化青年创业培训工作,开展特色活动等,全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落实年”活动和丹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团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县(市)区、高校一体化全覆盖”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实现青年创业基金规模300万元,创业导师队伍达到50人,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55家,提供实习岗位550个,成立各级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机构10家,完成实名制就业创业培训2100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5000人,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200名,带动就业1200人,力争使就业创业工作覆盖和影响青年。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1.完善理事会议制度。建立丹东市青年创业促进会,聘请创业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干部担任促进会的理事,聘请有就业创业工作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学者作理事会顾问,力求建成人员层次较高,行业涉及较广,工作开展扎实的青年创业服务组织。理事会将定期召开会议,青年就业创业动态信息,商讨有关问题及对策。各县(市)、区团委和高校团委要做好创业导师和理事的推荐工作。

2.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在成立丹东市青年就业创业办公室的基础上,加强县(市)、区和高校团组织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站建设,各团委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地工作特点成立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或企业家导师俱乐部、创业青年俱乐部、高校KAB创业俱乐部等组织,建立“县(市)区、高校一体化全覆盖”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二)扩大基金规模

1.创建丹东市青年创业基金会。依托丹东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会建立基金会,向社会筹募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培训和活动,组织符合基金会规定的募捐活动,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理论研究,奖励青年创业带头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发展相关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同时完善基金管理办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2.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以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城市、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搭建青年创业的贷款平台,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创业。各级团委要广泛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联系,加强合作,扩大贷款受益面、覆盖面,解决创业青年,特别是初次创业青年融资难问题。

(三)壮大创业导师队伍

有针对性地培养三类导师队伍,即企业家导师队伍、高校导师队伍和县(市)、区导师队伍,为有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群体提供实践经验辅导和创业素质培训。各级团委要广泛整合资源,从青联和青年企业家中选拔优秀青年创业导师,同时联合有关部门进行社会招募;高校导师队伍由各高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推荐,对在校大学生开展KAB、SYB创业教育培训。组织创业导师深入到高校、社区和农村青年中,围绕青年就业创业开展“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巡讲”等特色活动,为青年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之道,在全社会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团市委、各县(市)区和高校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千企万岗岗前实习行动”,在全市建立55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550个实习岗位。依托各类企业,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面向在校大学生、下岗失业青年和农村青年,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网络资源信息库,鼓励企业提供适宜的实习岗位,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五)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各县(市)、区团委、高校团委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依托本地职业培训学校,普惠制培训基地和高校就业培训机构,联合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承担好实名制就业培训2000人的任务。同时,打造创业培训品牌,推广KAB、S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各高校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及素质拓展,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手册》、素质拓展档案。各级团委也可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采用集中授课、创业讲堂、见习基地实训、岗位练兵等方式,结合不同对象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运用相关政策服务青年

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创业服务机构要积极研究就业创业有关优惠政策,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网上信息。继续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探索突破贷款担保障碍,积极为青年创业和二次创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导师辅导、创业资金、创业基地、创业培训等服务,全面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带动广大青年就业。

四、相关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各级团委必须要高度认识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认真研究关于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人事、财政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第一要务,明确共青团工作职责,全力推进全市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级团委联合地方媒体广泛宣传,提高青年对就业创业的认知度;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培育亮点;通过对工作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和推广,打造品牌;通过与媒体合作开辟专栏,进一步营造青年创业良好社会氛围。开通信息服务热线,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信息资源等服务。

各级团委要把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并上报团市委;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创业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人物要做好推荐和备案,并上报到团市委工农部。联系电话:2131213;传真:2164096;E-mail:。

附:2009年丹东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指标分解表

2009年丹东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指标分解表

项目

单位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导师队伍(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家)见习岗位(个)实名制就业培(名)农村青年培训(名)青年创业带头(名)带动就业人数(名)

东 港15880300100040240

凤 城15880300100040240

宽 甸15880300100040240

振安区1244020050020120

振兴区1244020050020120

元宝区1244010050020120

合作区1244010050020120

辽东学院13550200

辽宁地质

学 院12550200

青年人创业范文6

一、 我县青年创业的态势和特点

青年是创业的主流群体。调查中,发现我县青年创业群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伴随一些客观问题,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素质不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或与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广义创业中的“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好的业绩”暂不考虑。从待业青年类型来看,农村待业青年相比较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创业愿望越强,在座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年群体想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创业热情可以推动创业,但个人技能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计算机培训的需求较大。被调查青年创业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岗位项目培训、创业贷款援助、转变就业理念等。

2、创业方向明确,但创业资源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选择创业领域的四个方向:一是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二是择世所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需求进行创业;三是择己所利,从自己的获得预期出发进行创业;四是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业。在创业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开展创业活动。虽然我县青年的创业方向比较明确,但创业资源明显不足,创业行动受到制约。首先是创业资金不足,部分有创业意愿的青年需要银行贷款。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青年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来源于家庭的储蓄和亲朋处的借款。大多数被调查青年认为,如果创业之初银行能够进行贷款创业的起点会更高、成效会更好;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难。在调查访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创业、无力选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易使有志创业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创业政策信息不畅。有些被调查青年反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具体执行部门政策落实的公开程度不够,青年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政策不清楚,被调查青年认为扶持创业配套政策少。

3、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青年创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青年已成为我县创业活动的主体,我县青年创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创业规模整体偏小。

二、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相关因素

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之路。青年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次调查,反映出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文化是影响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数青年择业的普遍价值取向,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人们还未接受大学生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在社会对创业缺乏理解与支持的大环境下,多数青年拘泥于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理,访谈中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首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例证。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待业青年认为“创业文化与创业密切相关”;毕业学生青年认为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氛围。

2、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创业能力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长期占主导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县共青团、工会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机构也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由于缺少创业知识,大部分待业青年甘愿去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愿意从事自主创业。

3、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影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创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被调查创业青年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县创业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服务体系还有差距。首先是创业信息不对称。接近半数的创业青年反映及时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了解有关创业项目及相关政策等;其次是创业服务不规范。部分被调查青年反映在创业时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具体困难;其三是中介服务组织缺位,且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4、创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创业资金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没有创业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绝大数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款、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向亲友借款占大多数,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及社团提供创业资金这三种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的风险基金市场尚未建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认为目前的贷款政策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进我县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发挥青年创业者在我县追赶跨越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全民创业新高潮,建议应强化以下举措: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决定青年创业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以艰苦创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一是要在创业意识教育上下工夫。从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采取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县大力支持创业的良好机遇,破除等待安置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闯天下的新思想。特别要教育青年树立创业无大小的观念,从小生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量的积累求得质的突破;二是要在选树青年创业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创业精神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奖”等评选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自立自强、成功创业的事迹,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之路。

2、完备创业培训体系,增强青年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证。一是整合我县有限的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组成创业培训网络,针对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和创业阶段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二是建立一支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开办企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扶持,切实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青年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都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由管理向服务转移,打破部门分割、体制不顺的束缚,特别是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铺设青年创业的绿色通道。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建设包括创业指导、产权交易、资金融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创业信息服务方面,加强青年创业网建设,建立公共经济信息和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制度,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布重要行业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政府采购和建设招标、各项优惠政策等信息;在创业项目开发方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发既符合区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青年自主创业的经营服务项目;在优化创业环境方面,要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