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思路范例

培训工作思路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1

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领导或某个部门的事,是上到公司领导,下到班组长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所以要克服抓安全培训是上级领导和部门的事,与工人无关的错误认识,向职工树立安全教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思想,强调安全培训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管到底就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安全培训制度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环环不脱节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新格局,确保把上级安全培训工作部署要求和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安全培训程序。首先,在制定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明确培训工作思路,提出培训目标,并通过文件形式传达给每位员工。然后,结合安全生产形势,开展对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岗位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最后,建立一人一档一卷一证制度,每名职工除在新进厂时接受三级教育外每年还要按照规定的学时接受教育培训,实施“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明确规定考试合格核发安全上岗证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二、强化安全培训模式,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对培训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采取“师带徒”形式:把有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外聘专家组织起来,为职工讲解安全操作方法、流程提高职工技能操作水平。二是采取“安全警示教育”方式,针对近期企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剖析、结合开展三违人员警示教育、三违人员家属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警觉意识。三是采取“从点到面”教育方式,加强一线班组长安全培训教育,先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技术水平,然后班组长再利用班前、班后会有意识地向班组职工灌输各种安全思想,潜移默化的实现班组安全教育经常化。

三、强化安全培训监督管理,确保安全教育扎实有效

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检查能确保企业安全培训的效果,公司要加强对公司内部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明确到人,把安全培训检查列入公司月度安全考核及季度评比工作计划中,同时检查要会同相关各个部门,形成联合检查督导组,适时对基层车间安全培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安全培训监督检查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认真听取各车间(部室)相关责任人,对办单位安全培训情况汇报,审核培训工作制度、计划的可行性、查阅安全培训相关材料是否符合培训体系要求。

(2)突出重点,随机抽查。根据企业行业特点,针对基层单位利用生产淡季及间隙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采取过程检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职工持证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确保人人持证上岗,并上标准岗。

(3)实地访谈,现场考核。通过与基层培训负责人座谈、提问的方式,听取该单位培训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取得实效等情况,考核岗位员工“岗位必知必会”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核定安全培训质量与效果。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2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乡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8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260人次,;务工引导性培训40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14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种植,养殖等各种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17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党委、政府承诺办理的惠民实事之一。各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村专职老师不少于6人,建立教师使用库,不少于30人。师资力量由村干部、驻村干部、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各村致富带头人中产生。各夜校校长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乡、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

各村负责整个夜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包括培训方案的撰写、申报及师资的整合、引导性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培训工作的检查验收等。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参与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负责夜校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并做好培训场所的安排、布置;协助做好培训设备的询价、购置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培训基地负责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聘用教师的推荐、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工作;并负责按要求完成培训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3

1.档案业务人员岗位变化频繁,流动性大,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难度。个别单位档案业务人员要么是新来的人员,要么是要退休的人员,新来的人员过一段时间,再有新进人员,就到别的岗位,要退休的人员,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没有动力,更不爱参加教育培训,有的档案人员刚参加完教育培训,就调离档案工作岗位,新来的人员又不了解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很难开展。

2.经费问题,严重制约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个别单位领导以资金不足,没有参加培训时间为借口,不支持档案业务人员参加培训,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看堆”,不用学习,谁都能干,对档案工作存在偏见,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人工障碍。

3.档案业务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为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安排带来挑战。新上岗的人员更喜欢面授课程,更想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岗多年人员则更倾向研讨、互动教学,更愿意学习新理论,补充新知识,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4.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兼职教师对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认识不到位,抓不住授课重点,讲的内容可操作性差,语言不够生动,影响了教学总体效果。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特别是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监督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对策及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领导重视,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市档案局成立了局(馆)长为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研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4万元添置培训必需品;并把教育培训纳入市直目标考核体系,成为等级认定条件之一。

2.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加大兼职教师管理力度。我们先后制定了《档案业务人员档案培训管理办法》、《档案专业兼职教师管理规定》、《班主任工作制度》、《学员考试考核制度》》、《培训班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兼职教师管理,市档案局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登记、考核、评估、认定,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授课认真,讲课内容新颖、知识前沿、趣味性强的兼职教师继续留任,而对那些教学工作不负责任,知识陈旧老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兼职教师,聘任单位可随时决定解聘,同时报市档案局备案。

3.拓宽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努力培养档案事业所需复合型人才。要想教育培训工作被社会认可,被广大档案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使教育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从传统的培训内容向现代培训内容转变,从封闭的授课方式向更灵活、更多样的培训方式转变。

一是提倡实例教学和互动教学。要求学员参训时,可以自带部分档案资料,边学习,边操作,同时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疑点和难点;培训前尽可能地将相关材料准备好印发给大家;带领学员到部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做得较好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使学员们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二是采用网络教学。针对档案人员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差别大,培训时间、培训空间受局限特点,我们在继续教育培训上采取了网络授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授众层面学员培训需求,培训时间可长可短,灵活设置,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4

在讨论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宣传”进行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逻辑学大辞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一个团体(通常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机构)为了达到影响大众的目的而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的持续的、有组织的游说活动;广播电视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传播一定的观念和论据以同化特定对象的认知与态度,进而影响、控制其行为的一种努力,宣传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在观点和态度上的距离;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对“宣传”的解释是:宣传是人们之间主动传递和感受信息的行为;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对“宣传”的解释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以及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从上述对“宣传”的解释不难看出,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同化宣传对象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其本质是一种行为活动,具有社会性、群体性、公开性等特征。由此,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宣传对象(主要包括广大教师、教师培训同仁)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上,其重要目的是为了传播教师培训项目的相关信息,传递一种思想和理念,树立一种品牌和形象。首先,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有助于参训教师了解教师培训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培训内容和设计思路等,从而建立相关的认知,并在与同行交流时能够传递、传播合理的信息,从而让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能间接地了解培训意义和内容、共享培训资源,开阔工作思路。其次,有效的宣传可以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目标,及时端正培训态度和学习态度,从而促进高效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形成广大教师支持教师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由于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特色宣传不仅可以扩大培训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培训机构的社会效益,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培训文化,深化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培训宣传工作贯穿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始终,具有“导培、助培、诊培、促培”的作用,明确宣传工作的意义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实施效益,凸显培训项目的文化内涵。“导培”即项目办结合各类培训项目的特点和学科特色,通过组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动、引导培训项目特色化实施,并形成相关宣传性成果,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国培计划”项目中开展了“国培计划”课题研究、“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等,从而为“国培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活动导向和研究导向。“助培”指项目办对部分学科的特色活动和突出做法予以一定的平台、资源性支持和帮助,并进行重点宣传,力求整合资源,衍生培训效益。“诊培”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即项目办在统筹管理过程中对各学科班级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反馈,做好日常通报,及时宣传有益经验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促培”主要指通过训后跟踪指导环节挖掘典型案例,加强对“学员返岗后成长和变化”的宣传和报道。

二、教师培训宣传什么

教师培训的十大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对象变量、需求评价、主题设计、理论建构、内容生成、过程互动参与、任务驱动、团队建设、效果评价、项目管理。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则是宣传这些核心要素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全面性、丰富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专家团队的构成、培训的硬件条件优势、培训形式、培训成果等;隐性内容包括专家的专业精神和个人魅力、培训文化建设、学习共同体作用的发挥、项目管理团队的服务态度和管理水平等。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培训项目本身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树立教师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形象,凸显培训的内涵建设,传递先进的培训文化理念,实现培训的最大化效益。工作处处皆学问,一言一行皆课程。新疆师范大学近几年来以满意度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收集了参训教师的培训反馈建议和意见,通过梳理反馈信息发现,往往给参训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启发最深、感染力最强的并不是教师培训课程本身,而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敬业精神和个人魅力、培训机构的培训文化、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等,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参训教师在“隐性课程”中所收获的都是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步认识到静态知识观在教育上的一系列局限性,开始用辩证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生成性思维的观点方法,超越静态的知识观,看待教育中的知识本质和性质,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基本性质,还具有文化性、不确定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教师培训宣传工作者应以动态的知识观看待教师培训工作,既要关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显性宣传内容,也要关注隐性宣传内容,只有显性隐形两手抓,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才更有生命力。

三、如何通过宣传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文化建设

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旨在“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国培计划”从2015年起将聚焦于“乡村教师”,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的发展,突出“雪中送炭、重心下移”,综合运用置换脱产、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混合式培训模式,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面对新变化,教师培训工作也迎来了改革的新挑战,如何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重塑和优化教师培训工作的文化形象,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文化建设,将是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教师培训文化是考查培训组织中培训发展现状和表现形式的重要标志,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则是助推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先行,聚点跟进”“聚焦主题,以赛促训”“拓展渠道,加强力度”“夯实团队,开拓创新”等宣传工作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助推教师培训文化的建设。

(一)设计先行,聚点跟进

教师培训项目有长期和短期项目之分,但无论是长期培训还是短期培训,都应在项目实施之前设制定宣传工作方案,设计宣传思路,以确保“聚点跟进”。设计是指在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或者解决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式的系统计划过程,教师培训宣传工作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也是一个系统的计划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师培训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应包括宣传主题、宣传内容、宣传媒介、宣传活动、宣传成果、宣传团队、管理制度等几大要素,并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相关、互为依托的关系。宣传主题往往是根据培训主题确立的,其主题内容是为了凸显培训项目的目标和特色;宣传内容即宣传的材料和信息,它是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培训背景及意义、培训理念、培训经验及特色等;宣传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杂志等;宣传活动即培训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研讨、主题沙龙、比赛、文艺会演等;常见的宣传成果主要包括简报、新闻报道、培训纪实照片、微视频、获奖作品、画册、宣传片等;宣传团队指的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团队成员,即宣传工作者;管理制度指宣传工作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如人员分配、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项目负责人在培训项目启动前可以召集项目管理团队对培训的主要创新做法和特色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预先归纳实施亮点,旨在为宣传工作提供宣传导向,以便在项目实施中聚点跟进,即聚焦创新点和特色之处,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宣传工作彰显培训文化特色,放大培训的亮点。

(二)聚焦主题,以赛促训

主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某一概念的广义属性,而且也包括了某一概念或事物的关系、原则、理论和规范以及此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宽广的。教师培训项目的主题往往是基于培训目标而设定的,即培训主题,如“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培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等。然而,教师培训宣传工作的主题往往是基于一种理念而设定的,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培训文化理念。教师培训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之旅,我们力求组织的每项活动都应有文化意蕴。自2011年至今,新疆师范大学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学科特色,在“国培计划”项目中,开展了“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微课程作品比赛、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美术作品比赛、儿童舞蹈创编大赛、儿童故事创编大赛,讲课大赛等,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为参训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和自我风采的平台,丰富实践性课程的内涵,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的目的。“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每一年活动的宣传主题都不同,以“我与国培(2011年)“”祖国在我心中,国培助我扬帆(2012年)”“扬帆中国梦(2013年)”“幸福教育•幸福生活(2014年)“”在希望的田野上(2015)”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国培计划”项目中传递、表达着时代意识,充实、丰富着教师培训文化,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参训动力,让每一年的“国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拓展渠道,加强力度

教师培训宣传的渠道主要分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指的是承训机构内部的信息传递渠道,受众面往往较小,如一些高校教师培训项目的承训学院通过新闻报道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外部宣传渠道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杂志、电影等媒体进行宣传。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内容开启了网络的微时代,越来越多的碎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不仅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消费模式,也产生了微时代的新的阅读价值取向。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形式丰富、管理灵活、多维互动,受众面广等特征,因此,做好新时期下教师培训宣传工作需要注重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其次,教师培训宣传渠道应是立体的,即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渠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化特色和突出做法进行宣传,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要开拓工作思路,不仅要宣传承训机构的经验特色,还要关注参训教师的培训心声和成长动态,力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重点宣传进一步凸显培训实效。此外,宣传内容的质量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高度重视宣传材料和信息的质量,并积极与媒体记者进行有效、反复的沟通,确保报道内容与培训的宣传主旨相统一,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凸显教师培训文化内涵。

(四)夯实团队,开拓创新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5

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各项工作的完成、有序可控的安全生产,企业对于劳务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高度重视,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时应当将劳务工培训纳入其范畴,对于劳务用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充分认识,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企业在劳务用工时,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对于新进劳务工在上岗之前都必须学习安全教育。并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简历台账,将培训情况及时的进行登记。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日常安全生产教育要坚决执行,绝对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培训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

企业在对于劳务用工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劳务工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劳务工培训检查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监督对劳务工的培训,切实保证能够有序的开展劳务工培训。在劳务工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制定的制度条例,做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对于安全质量培训工作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安全质量培训工作中不力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二、用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劳务工队伍建设

随着企业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劳务工已经成为了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加强劳务工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待遇平等、晋升等同、关心生活”的工作思路,要加强劳务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一线劳务工,要做好在劳务工中发展党员、团员的工作,使劳务工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要吸收更多的劳务工参与。对于劳务工的生活条件要进一步改善,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劳务工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合理的留人机制,对劳务工队伍进行鼓励

劳务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留人机制、是否具有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刺激劳务工业绩的大量。建立科学有效的留人机制能够突出的调动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劳务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进一步提高劳务工的素质。

(一)待遇留人

企业激励劳务工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的薪酬体系,它可以使劳务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得到更好的激发,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仅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理想得到实现,也使他对于企业有了归属感和满足感,这样企业利润也将最大化,真正使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得到实现。要想薪酬设计做到科学合理,企业对于工资的概念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只有建立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够创新企业的循环;但是在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企业虽然是按照了公平原则、补偿原则、透明原则等进行考虑,但是却如何界定整个薪酬缺乏思考。薪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在员工个人能力、工作职务、工作态度等不同的情况下体现薪酬公平,这就需要在强调结果公平的同时要对程序的公平进行考虑,做到程序激励透明化,从而使员工的个人预期随时调整,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达到一致。

(二)职业规划留人

要想留住人,一方面需要变革薪酬制度、升迁制度、福利制度、休假制度等,以达到吸引、留住、激励的目的。另一方面,劳务用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作任务设计方式,让其有自主性,这样才可以留住人。要及时认可和奖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帮助其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为其做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并为其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和继续学习空间,为其的培训增加成本,使人力资源增值得到实现。

(三)感情留人

通过企业领导与劳务工之间的感情交流沟通,使其关系得到协调,让劳务工在感情上获得满足。为了进一步强化感情激励的应用,企业领导要更加深入一线、深入到劳务工之中,与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由此来进一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要时刻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尽最大力度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事、急事,让他们对企业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业绩,使企业能够更加的健康快速发展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6

一、2019年工作情况

1.主要指标持续攀升。1-9月,外资完成13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5.22%,占年计划目标19150万美元的72.53%。内资完成123.53亿元,同比增长20.03%,占年计划目标146.17亿元的84.51%;其中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资7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年计划目标93.59亿元的83.34%(1-10月)。出口完成10832万美元,同比增长3.53%,占年计划目标11000万美元的98.47%。三季度社消总额完成83.4亿元,同比增长11%。限上零售额完成18.41亿元,同比增长9.2%。目前,新增限上贸易企业(含个体)22家。

2.招商方式不断创新。2019年,共开展招商活动6批次,拜访考察重点企业60余家,接待全国各地投资考察团300余批次。既有“大兵团”规模招商,又有“小分队”灵活招商;既有“主场”洽谈会招商,又有“客场”推介会招商;既有注重优质服务的“软环境”招商,又有注重平台建设的“硬环境”招商。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活动不断丰富,环境不断优化。

3.招大引强成效显著。2019年,共新增入库项目38个,亿元以上项目占比100%,投资总额达190.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重点项目38个,投资总额190.1亿元;力争新增开工项目38个,投资总额190.1亿元;新增投产重大项目12个。

4.电商示范效益显著。不断加快电商融合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通过线上转型。2019年预计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35亿元,同比增长25%,继续保持高速良好增长态势。目前全县经营网店65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超3万人,拥有2个市级电商示范基地、6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继续保持“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荣誉称号,示范引领效应显著。

5.服务业招商步入正轨。制定了《服务业重大重点引资项目引进、评估、评审试行办法》,完成了项目招引的流程化、标准化,同时积极进行限制招引,目前包装项目10个,有待签约服务业项目6个,推介项目4个。

6.行业监管持续加强。对全县加油站(点)的油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成品油企业经营行为。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非法加油车和成品油非法储存加工黑窝点排查工作,联合县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联合执法4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查处了非法流动加油车11台,捣毁非法加油窝点2个,扣除非法柴油39.46吨,汽油3.3吨,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成品油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基层党建、信访维稳、行政审批、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机关节能、精准扶贫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0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质变、实力前移”工作目标,促进全县商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县消费迈向中高端;积极转变招商思路,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企业入统,稳增速扩总量。加强对企业宣传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做好新兴服务业企业新增入统,充分挖掘潜力,鼓励“个转企”和“限下转限上”。通过更多的企业入统,确保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速,努力争取在较短时期内把总量做大。

二是强化精准招商,转思路上层次。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着力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加强与目标企业的联系,开展好“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坚持不懈地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招大引强选优,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三是繁荣电子商务,促转型优质量。围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做好电商示范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电商创业和企业转型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电商企业,特别是平台类企业入驻我县;挖掘培育新增电商企业,注入新动力,保证数据增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做好农村电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电商应用普及,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培育贫困户电商创业的成功典型,逐步推广。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开发路径

引言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社会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自身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重视社会培训工作的实施,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特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社会培训工作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开发路径,在实践中促进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一、发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意义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当前教学形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与创新自身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育人员要顺应时代的改变,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具有高质量、高能力、高技能的人才,才能够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而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就恰好满足了这一类人群的需求,并在培养社会人才综合素质中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层次水平,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此来实现教育与应用的统一。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社会培训工作能够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维持企业的发展能力,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步开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能够优化人才市场资源结构,实现产业技术化的转变,有助于当地经济体系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开发路径

1.构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区域

高职院校针对当前的教学需求,构建一个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区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能能力、文化素养以及思想品德素养。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开展工作,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积极的融入各种人才培养体系,全面的开展教学实践工作。例如,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时,可以在学校内构建展览馆、文化走廊等,让学生在无形中感悟历史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内外的有利资源来开展教学,例如,与校外的文化馆进行联合,定期的让学生去进行参观,提高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社会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身心素质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的完善校内关于身心健康教育的资源,构建全面的基础设施,定期的开展各种教育讲座,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逐渐的成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园与技术服务园

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时,要在校内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园与技术服务园,以此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引导学生成长。高职院校通过建设相关技术服务园,能够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解,并且在校内就能学习到相关的技术,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园能够聚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带动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在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化服务示范园与技术服务园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创建新思路,扩展教学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社会,为社会培训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建设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以及创业基地

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设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以及创业基地,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创业基地能够为学生创建创业环境,并给予相关的创业指导,在其中引入具体的创业指导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锻炼中获取创业能力。另外,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训练机会,结合社会实际以及就业需求,使学生学习到技能、理论更加贴近于社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就业难等问题,而基地的建设能够让人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通过实践、继续教育以及创业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4.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教学和服务支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逐渐成为教育系统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利用发生了变化,并融入到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改变进行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国家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及《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继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建立与学校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学生学习特点都相符的开放式学习网络,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框架,大力拓展继续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另外,建设远程教学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互联网在线学习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5.建设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实现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以及服务。这四项技术服务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学生与社会对接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理念,清晰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进而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可以结合企业共同研发课题、建设基础设施,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主动的与企业进行联合,并理顺两者的合作关系,合理分工与合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给予企业相关的技术服务,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权衡实践、技术、人才培养以及生产工作,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认识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的意义,并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建设教育实践区域,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园与技术服务园,建设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以及创业基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服务支持模式以及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式,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实用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水平以及社会竞争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创新教学体制,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培.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工作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6.

[2]周倩,刘福才.新时代继续教育的特性、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分析[J].继续教育,2018.

培训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措施

一、引言

对于任何企业的发展而言,会计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促使会计相关工作的落实较为高效准确,除了要重点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指导,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工作效能和综合素质之外,还需要从技术手段层面进行创新优化。在当前会计发展中,有效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当前整体构建高效会计格局的重要手段。结合这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落实,重点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引起高度重视。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会计信息化主要就是在会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信息化特点,实现会计模型的优化创新,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提升会计各项工作的落实效率,并且较好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缺陷,在数据信息的应用以及共享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成为了未来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这种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落实,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该体系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相应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能够具备理想的约束和指导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曲解或者是重叠性的概念进行明确规定,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工作的开展更为流畅准确,有效规避了可能形成的各类隐患问题,促使其会计信息化建设更为高效有序。结合这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其需要涉及到较为全面的内容,对于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信息化控制以及评价,都需要进行有效覆盖,进而才能够保障这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运用流畅,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尽量避免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走弯路。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要求

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有效构建,为了促使其能够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较强支持,必须要确保其能够满足于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按照具体构建原则进行优化落实,其中需要重点把关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如下:第一,结构性原则。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首先遵循结构性基本原则,促使其相应体系能够按照较为合理的结构进行分布,如此也就能够便于后续各个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其自身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有效解决后续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具体工作执行中可能存在的繁杂性缺陷,促使其能够更为有序流畅。第二,整体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整体性基本原则,这种整体性原则主要就是指该体系的构建应该能够涉及到整个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其后续工作开展的各个基本内容,尤其是在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容,更是需要进行重点关注,保障其能够形成理想的系统效应和整体效益,解决可能存在各类隐患威胁。第三,动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关注于动态性方面的要求,这种动态性原则的要求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实时平衡发展状态。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其需要结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进行不断改进创新,如此才能够重点实现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有效指导和规范,解决最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促使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更为高效。

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措施

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有效构建,为了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实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信息化发展效果,必须要围绕着具体工作开展措施进行不断优化,其中较为关键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措施如下:第一,转变会计工作思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首先从认识层面进行不断优化创新,转变现有的会计工作思路,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更为适宜,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一些工作开展矛盾和缺陷。结合这种会计工作思路的转变,其需要重点围绕着会计人员进行有效教育培训,促使其能够较好意识到现阶段企业发展对于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较好结合会计工作的最新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如此也就能够对于自身工作具备清晰认识,并且随之能够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形成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结合这种会计工作思路的转变,其需要表现出理想的实时动态性特点,能够围绕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应用进行实时调整,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第二,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有效构建,还需要注重对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协调处理,促使其会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具备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效果,避免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而损坏了企业发展的有序性。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中的表现需要针对模型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促使其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效果,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第三,明确会计信息化定位。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除了要重点加强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之外,还需要重点明确其基本定位,保障后续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具备理想的实用价值,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提供较强的约束指导效果。结合这种会计信息化定位的明确,其主要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确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应用流程和作用环节,并且保障会计信息化引入和优化能够和其它各项工作较为匹配,避免因为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而影响到其它方面工作的有序运行。第四,做好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其必然还和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会计人员相关素质和综合技能的提升也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切实做好培训和教育工作,保障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实用性价值。基于此,会计人员不仅仅要接受与时俱进地培训和指导,还需要严格把关准入资格,避免出现滥竽充数问题,需要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而言,其必要性是极为突出的,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效果,需要围绕着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进行探索分析,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实用价值,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玲,杨周南.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研究[J].会计研究,2016,(09):3-10.

[2]王馨晨.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239-240.

[3]黄志斌.新时期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3):220.

[4]吴红.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