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和修复措施思考

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和修复措施思考

摘要:土壤生态环境构成了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因素,体现了维护与保持农业土壤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与意义。目前各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普遍表现为生态恶化趋势,根源应当在于土壤重金属、化肥农药与其他人为的农业生产操作因素影响。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必须要准确认识修复农业土壤生态的总体实施思路,结合土壤生态恶化的真实状况来选择运用修复技术手段。

关键词: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现状;修复措施

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角度来讲,土壤生态环境的关键价值就是维持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提供必需的土壤生态资源。然而近些年,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频繁出现随意施加土壤化肥与农药的现象。此外,某些化工企业生产废水以及固态废弃物未能经过严格检测与处理,造成农田周边区域的河流与土壤遭到重金属的固态物质污染,引发程度较为明显的土壤生态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得出,修复农业土壤环境的举措目前已经具有紧迫性,相关部门必须要给予重视。

1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现状

1.1 不当的农业生产人为操作造成土壤环境恶化

人为操作因素对于农田土壤环境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干扰与威胁,造成土壤生态状况迅速恶化。目前,某些地区农民仍存在随意焚烧作物秸秆、排放居民生活污水、错误操作使用农业耕种机械设施的行为。因此,就会加快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速度,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以及饮食健康权益。此外,耕种农作物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如果存在误区,那么也会给农田土壤生态造成较为明显的生态破坏污染后果。农业种植土壤一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限度,土壤生态系统在短时间里就无法恢复平衡,而且化肥农药侵蚀土壤深部的风险程度也会提高。现阶段某些农业地区针对保护性的农田耕种技术手段未能形成全面推广趋势,因此,造成农田土壤暴露于充满病虫害威胁的风险环境中,土壤生态系统很容易失去平衡。

1.2过度施加化肥与农药

化肥与农药属于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物质资源,然而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比例总量必须要严格控制。某些农业生产者对于化肥农药的施加总量没有进行科学的监测控制。因此,就会造成耕种农作物区域的农田土壤逐渐贫瘠,并且可能会引发土壤酸化、苗木根系烧伤、土壤板结以及盐碱化的不良现象。很多农作物在长期施用超标化肥以及超标农药的情况下,带有耐药性的田间害虫就会出现繁衍速度加快的现象,进而引发田间虫害泛滥。

1.3 化工企业向农业土壤中排放超标的重金属物质

重金属元素在进入农业耕种土壤之后,通常都会表现为离子形态的存在方式。目前某些化工企业大量分布于农田周边地带,其错误生产操作过程将会造成农田土壤内部大量积累固态重金属,对于原有的农业土壤组成元素结构产生了明显破坏。在此过程中,电瓶生产企业、造纸企业以及其他化工企业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重金属排放现象。例如造纸企业,重金属物质构成了造纸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固废物质。造纸固废产生于造纸生产环节,造纸生产操作环节将会导致排出液体废物、固态废物以及气体废物。与液体以及气体的造纸排放废物相比,呈现固体形态的造纸生产排放物往往具有更大的废物处理难度,因为固态物质很难直接被转化或溶解。造纸固废的外观表现形式为细小的粉尘、纤维物质与油漆碎末,某些造纸固废来自于造纸颜料或造纸砂石材料。固态的造纸生产排放物混有细碎的石块、铁屑、尼龙绳的断裂残片以及塑料片等物质。企业技术人员对其在实施固废处理时,一般将会遇到较多的固废处理难题。这是由于固态的化工生产排放物本身具备难溶性的特征,对此如果没有经过前期处理,那么直接混入土壤或者水源中的固态物质将会引发区域生态污染,明显威胁到区域生态环境。并且未经前期处理的固态废弃物质还会给居民饮食健康增加安全隐患,同时也浪费了造纸行业的宝贵生产资源。

2 农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实践意义

宿松县农业农村局目前针对当地的农业耕种区域土壤原始生态,正在致力于全面加以修复,旨在确保通过现代修复技术来恢复土壤元素平衡,对于存在生态失衡安全隐患的农业土壤环境在短期内进行有效恢复。当地自从2019年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整治,并且依靠多种宣传手段来督促当地村民合理选择利用生物肥料及有机肥,在此基础上收获了优良的土壤生态整治与修复实施成效。因此,全面改善与修复农业土壤生态的举措必须要得到推广实施。土壤生态资源应当得到实时的保护与监测,有效确保农业监管部门能够准确察觉农田土壤生态失衡的潜在隐患因素,合理选择与运用农田土壤修复专业技术手段。

3 农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修复农业土壤生态体系的整个实施过程具有长期性,需要建立在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的前提下。现阶段的农业土壤环境整体生态状况已经得到明显优化,充分展现了修复农田土壤生态的价值与作用。具体在修复与保持农业土壤环境生态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如下技术要点。

3.1 准确监测与判断农业土壤生态污染风险

近些年,各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已经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装置来判断与测试土壤深部污染性物质,有效确保了农业土壤深部的清洁程度达标。与人工实施农业土壤采样与监测的做法相比,依靠信息化与智能化平台来监测土壤深部污染元素的举措更加具有精确性与资源节约性,上述做法值得被推广于农业土壤修复的各个实施环节。

3.2 合理选择修复土壤生态的技术手段

现阶段,能够运用于全面修复农业土壤的主要技术手段包含物理手段、生物手段以及化学修复手段,要正确选择,防止产生农业土壤深部的二次污染。经过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管理部门目前应当侧重于生物修复手段。这是由于生物技术手段修复农田土壤深部生态系统的做法不仅不会产生化学药剂污染,同时还能有效确保土壤生物链条的平衡性,合理节约土壤修复资源。分析可见,农业土壤环境如果没有获得及时的保持与修复,会造成土壤生态状况持续恶化的不良影响与后果,甚至还会给居民饮食健康带来威胁。现状下,农业部门针对全面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实践举措已经给予重视,并且正在引导各地农民运用科学的思路手段来恢复农田土壤生态,保持农田土壤生态体系的完整性与平衡性。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以及负责人员仍然有必要加大修复农业土壤环境的各项措施力度,严格控制土壤固废排放。

作者:张友中 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