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新型农业发展与对策分析

1新型农业的内涵

新型农业是指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来装备、以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集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为一体,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协调、高效、安全的农产农业生态系统,其目标是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新型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2.1新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新型农业的特征,第一是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成效凸显,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科技化,要素投入集约化,结果高效化;第二是农业产业服务与职业化,包括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形成,产生了现代的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第三是农业产业链正在延长,如如今逐步形成绿色、蓝色、白色农业三组鼎立;农业功能多样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已经逐渐形成。

2.2新型农业的主要类型

新型农业的主要类型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生态农业产业,农业生产中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不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合成的化学制品,成本高、产出率低,将会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存在;第二,高科技农业,是指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形式,包括数学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立体种养,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等;第三,观光农业,将农业和旅游、生产以及消费融为一体,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形式。

3新型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取得的成绩

当前新型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表现为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投入不足和要素大量外流的矛盾、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矛盾、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当前新型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第一,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进一步改善: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城镇化率提高49%;第二,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2006年,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正式进入依法监管阶段;第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第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农业机械化已经到了中期阶段。农业就业占全国劳动力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五,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4新型农业发展的推进策略

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策略,包括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并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同步;转变资金向城市工业流动的偏向。第二,实施分阶段、分区域、重点突破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5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10元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大于96%;第三,确定发展战略。包括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链发展战略、实施通过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农业建设的战略。

5新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保障措施调节好“两个积极性”:一是种粮农民积极性;二是主产区积极性。依靠国际贸易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不靠的,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第二是深入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未来一个时期,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重点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建立质量安全体系方面下功夫。第三,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第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稳定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制度,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作者:郭占魁 单位: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