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思考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思考

[摘要]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其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已经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正常生活。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水、土壤、大气、固废污染,在治理方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制度、政策支持、公众参与、农业技术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成因;治理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十分严重,水、大气、土壤质量恶化,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公厕卫生恶劣,已经严重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正常生活。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如何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下的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1水污染

“70年代淘米洗菜,90年代水质变坏,到了现在鱼虾绝代”,这句话形象的反映出当前农村水环境现状。长期过量地施用农药、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带来的大量粪便等污物直接排入水中,加剧水体污染;重污染企业的工业废水通过明修暗设的管道排入水体;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污水、垃圾等也直接往水中倾倒。这些行为都直接导致了农村水污染的日益恶化。

1.2土壤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化肥、农药和塑料地膜。施用的化肥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农作物吸收,其余的大多进入大气或滞留土壤,从而造成了“化肥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加大化肥施用量→地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剧毒农药依然在大量使用,而广泛使用的塑料地膜缺少有效回收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土壤沙化、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不断恶化着我国的耕地质量。

1.3大气污染

由于监管的缺失,农村企业的燃煤锅炉、油锅炉特别是小火电燃烧造成的烟尘污染严重;个别化工企业产生的化学废气未经有效治理,直接通过烟囱外排。此外,垃圾和秸秆的焚烧也是造成农村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农村频繁的拆迁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粉尘。这些行为导致秋冬季灰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1.4固废污染

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粪便等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很多被随意地倾倒堆放,大量的农田因此被占用和损毁。有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达上亿吨,却只有50%左右得到处理,相对的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随意堆放的垃圾和粪便,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村容,也严重威胁着村民的健康。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一个直观后果便是农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污水乱排、垃圾乱堆、厕所环境差是很多地区的共同写照。造成这种现象的污染源有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超标排放、农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乱倒乱排、农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随意堆积填埋,包装瓶、塑料袋随意丢弃,农业生产施用农药带来面源污染等。而除了环境污染问题本身,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环境治理法制不健全

这一问题体现在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上,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内容不完善、不全面,缺少长远考虑;二是原则性过高,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缺少违法行为相应的责任承担要求,影响执法效果。微观层面看,虽然我国涉及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很多,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专项条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条文中很少涉及农村面源污染,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上农村环保执法力量薄弱,农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更是不好开展。

2.2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不完善

应当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难以开展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环境治理政策有关。城市的环境污染物转移到农村,却并未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支付补偿费;扶持化肥的政策影响了有机肥市场的发展;农村环保监测、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缺少强制性、引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等。这种政策层面的倾斜和缺位,使得农村环境治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2.3农村环境治理经费管理不适应

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大。虽然国家投入的环境整治资金主要用于治理城市工业污染,给予农村的资金极少。而村镇两级普遍财政困难,缺少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是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它们作为行政单位,不同于私人企业,缺乏一定的理财知识,财务管理不严格,很多专项资金没有得到严格的把关,资金供应范围较宽。同时,专项资金还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给资金安全留下了隐患。

2.4农村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环保意识较弱。相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他们更关注自身经济条件的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甚至存在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的想法,很难做到主动执行环保政策、主动参与环保治理,更不用说主动监督了。此外,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基层干部和企业主们的环保意识也有待加强。部分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环保,损害生态利益以获取经济利益,部分乡镇企业在追逐高利益的思想驱动下,时常出现私自排污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环保工作很难有效开展,难免流于形式。

3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思考

3.1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看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农村环保工作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应逐步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一方面,需要细化法律条文,在相关环保单行法中增加该领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条款,明确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污染的处罚措施,增强针对性,提高强制力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环境权益诉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明确农民的各项环境权利,提高农民参与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制进一步明确和保障农民的各项环境权利,促使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3.2加强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

政府是环境治理的主体,而长期以来环境治理政策向城市的倾斜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保部门的政策支持,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监管机构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农村环保工作人员待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环保机构经费管理,只有加强农村环保机构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推进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兼顾农业生产需求及环境保护需求,在农业生产效益及环境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点。例如,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建立环境友好的化肥、农药使用技术规范;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培育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教育培训、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农业+”新业态。

3.3推广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

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点,是要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开展环保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研究力度,找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办法,在保证科学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教导农民合理适量地使用化肥,减少污染,同时大力推广宣传污染处理技术,增强农民对废物资源再利用的能力。

3.4倡导公众及第三方参与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应由政府主导,但不能只有政府唱独角戏,应充分发挥公众和第三方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发挥社会第三方的力量,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污染源治理设施,既可以提高治理效率、保证专业化水平,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成本,这种做法可以在乡镇企业较多的农村地区推广。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号召他们广泛行动起来,将各项治理细节落实到位,并充分发挥政府和村民的双向监督作用。政府在制定本地区环境治理模式时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做好监督,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农民也应积极监督政府的环境治理工作,当本地区环境恶化而当地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时,可以通过合适的途径向上级政府或公众媒体反映,以此督促政府加强和改进环保工作。

3.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居民普遍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村镇两级政府可以通过贴标语、出板报、媒体宣传等途径宣传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组织专业人员宣传教授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技术,推行绿色农业。同时,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可以改革地方干部考核制度,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业绩考核,改变干部们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总之,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广大百姓的身体健康。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必须要清楚地看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当前环境治理体系的不足,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只有这样,农村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J].管理世界,2002(01):5-8.

[2]金书秦.全面构建农业环境治理体系[N].农民日报,2016-01-09.

[3]窦营,邓远建,陈胜.中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科技创新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6(04):76-79.

作者:穰敏 单位:安徽省环境保护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