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摘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新兴职业的产生、现代农民市民化的要求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向是:明确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把握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导向,调整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理解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培养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型城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源泉,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2014年,总理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经济和法治等要素,但更应该重视塑造社会各类人才的教育。因此,深入探讨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现实背景下的需求,探索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

广西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6%,同时,城镇化水平也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1广西城镇化水平变化

广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各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偏慢。“1978-2012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117平方公里,城市数量增加了31个,建制镇数量增加了649个。”2012年的城镇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1.3倍,而城镇人口仅增长56.4%。与此同时,人口城镇化滞后,2012年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1.93%。广西城镇化水平在1978年到2012年变化巨大,但总体而言,质量不高,城镇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下降。

1.2广西城镇发展现状

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城镇人口逐年上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各类城镇发展不够协调。南宁、柳州成为城区人口超100万的城市,建制镇715个。在人口层面,广西整体的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城镇人口较少,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经济层面,广西目前GDP在全国31省中排名第18位,而且城市两极化严重,广西排名第一的南宁GDP比排名最后的崇左市GDP多将近3000亿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落后;在空间层面,广西的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合理性欠佳,无法与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匹配,主要城市人口压力大,小城镇规模小、服务能力弱。

2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

新型城镇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主要是人口城市化和农民专业化的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是应然,也是实然,其最终的指向是培养城镇化的人,并使得这些被培养者为新型城镇化服务,包含着名义城镇化与事实城镇化两个方面。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时代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城镇化发展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和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还体现在农业制度安排的现代化,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广西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16年,第一产业创收国民收入占GDP的15.3%,第二产业占45.1%,与全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比较起来,第一产业高于全国水平6.7%,第二产业低于全国水平5.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因此,相对于经济水平高的省份,在地广人稀的广西,农业依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对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民族地区只有通过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来进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实行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城镇人口工作合理分配、高效生产,从而真正走向城镇化。

2.2现代新兴职业的产生需要培养现代专业人才

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寂静的繁荣发展,城镇的功能不断完善,其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因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兴职业率非常的高,随之而来的是新型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职业门类的增加、行业形式的多样,导致了更加细致的劳动分工,对于人才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新兴职业的专业性和竞争性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现代职业的专业人才,通过掌握新型城镇化新兴职业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人才需求数排名前六位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需求,合计需求人才数占比达74.37%。其中,排名第一的行业需求人才数量数超过15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广西发达的旅游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如导游、少数民族艺术表演者、少数民族工艺者、特色食品加工人才等,新型城镇化催生了这些职业,也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

2.3现代农民市民化的要求需要培养高素质新市民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新型城镇化,其形式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其内涵是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新”并不仅仅在于扩大城市的范围和城市人口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推广到农民,使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得以转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现代农民市民化体现的是农民适应城镇生活,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要求农民在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就业竞争方面的问题、居住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融入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的建设,但是精神生活的贫瘠、思想的愚昧同样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民进行角色变迁的时候,应该要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包括化素质、身体素质、思维素质和管理素质,使其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增强技能,不仅拥有在城镇生存的能力,更应该具备融入城镇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广西,农村大量的青年人口向邻近的城市聚集,由以前的非农忙时的“兼职务工”变成“全职务工”,但是由于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这些青年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只能成为服务型劳动人口,因此需要借助职业教育提升其职业技能,同时将其培育成能适应城镇生活、生产以及发展的“新市民”。

3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向探析

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迫在眉睫,新型城镇化对此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职业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有力手段。通过人才的培养对接城市的产业发展,为当地产业输送人才,迎合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向。

3.1明确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广西的城镇化水平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是与同年全国水平的差距却一直在拉大。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这是民族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明确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调整职业院校的布局,突出民族地区的专业特色优势,推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民族地区与我国大中城市的巨大差异,不可“照葫芦画瓢”。大中城市的经济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广西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面对新型城镇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产业的发展、人才的层次的把握,对于自身的产业动态、市场潜力和人才需求应有相应的预见,明确自身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其次,大中城市是为了吸引人才,而民族地区的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目前广西职业教育突出问题是人口外流、城镇“空心化”,因此,民族地区应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为留住人才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明确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能够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减少人才的流失。

3.2把握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导向,调整职业院校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必须在发展方向上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应是培养人才,解决当地人力资源流失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两大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职业院校应以服务地方作为办学定位。”根据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劳动,人力资本逐渐替代了物质资本,广西的资源相对匮乏,更应该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功能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调整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开设特色专业,间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广西,其特色产业应该为旅游、特色农业、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少数民族特色食品等,通过了解特色产业,适度预测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能力。

3.3理解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培养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现代化包含以下五方面: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农业制度安排的现代化,换句话说,传统农业通过农业现代化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传统农民只有前人的陈旧经验是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其与新型农民有着质的区别,传统农民只有通过系列的专业培训,依靠大量的种植知识、农业科技和经营技术等成为职业农民。第一产业是广西重要经济来源,因此,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需要将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首先是重视非学历教育,持续开展实用性的职业农民培训;其次是建立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衔接机制。最后是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借此推动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罗宏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N].湖南日报,2010-2-19.

[2]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

[3]辜胜阻,易善策,李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资源与环境,2009,(1).

[4]罗尧成,肖纲领,陈敬良.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1).

[5]高鸿,赵昕.城镇化进程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3,(36):20.

[6]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5-7.

[7]金雁.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如何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3-12-24.

作者:陈冠融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