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生论文范例

美术学生论文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行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更加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互动方式中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如教师在学生完成美术习作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相互传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点评。学生在其他同学悦纳的眼光中强化自己成功的喜悦,并在同学的指点下了解自己美术作品的不足进行修改。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从同学的眼中更好地发现了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现人机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完成人机互动。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能力途径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运用新型的教育学理论,注意使儿童乐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让学生形成画面的感知,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互动关习中形成自主、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让大家认识我》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创作工具,认识常用颜色以及不同风格线条的表现,学生在与多媒体进行人机互动的基础上,体会到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画布所产生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生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马宗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303)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并努力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75-01立生生互动。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的班容量不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班容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班容量的大小以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生生互动。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实现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完成绘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及组外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生互动中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美术能力,获取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建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美术能力,懂得自己应该从哪个角度进一步学习美术,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当学生完成色彩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在学生对同学的作品的评价中体会冷暖色调的不同,在师生互动评价以及生生互动评价中进一步感知颜色的不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四、结语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2

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美术应当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认识文化与艺术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得到美的启发。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重要性。审美情感即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环境中所表现出一种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素养。现今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做到全面,而美术的教育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部分。同时,美术作为一门可以通过感知美好的事物给人带来愉快高兴的一门课,可以让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外,减缓压力。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感,应当是全身心的审美情感,是对一部好的作品所感觉到的一种美的体验和情感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是一种愉快及开心的享受。如果学生感到愉悦,那么他就会本能地喜欢上美术课,他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情感的需要。美术教师在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艺术情境中时,应当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收获的享受。该情感体验是塑造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学生将在体验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并日益丰富自己的这种情感。学生能够通过树立良好的审美情感来自己逐步提高及完善。

二、审美情感培养在现阶段课堂中的情况

(一)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态度

由于目前的课程的发展,初中的课程较小学课程来说多了许多。而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使他们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必考的课程上。随之而来的是,美术课程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学生觉得美术这门课程可有可无。而美术课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课程,其重要性虽不如主要课程,可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门课。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必须要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家长对于美术课程的轻视态度。

(二)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不严谨

只要是教过美术课程的老师都会发现,如果想根据整本美术教材来进行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任务繁重,但是教学的时间很少,所以教师只能拣一些较为重点的课程来教。这样会导致美术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全面地完成,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残缺不全。在美术的课程设计安排上就有不妥,这些存在的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从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培养审美情感的几种方法

目前,学生对于美术课的态度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缺陷是美术课一直以来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原来对美术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也渐渐失去了在美术上发展的机会。作为教育者,学校和教师应当知道,美术课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它是一门极具意义的课程。现今社会正在高速发展,具有优秀的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是目前各行业所追求的人才特性之一。若想成为这样的人才,需进行系统专业的美术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建立学生的审美情感,并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及文化修养。培养美术审美情感不仅能有利于学生的美术课程的进行,而且为学生学习别的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美术课程的审美情感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

(一)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审美

若想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应当先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为基础。教师需要让学生开拓视野,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著名作品并欣赏,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享受。例如,在进行欣赏世界名画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们去欣赏西方著名的作品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丢勒的素描《手》。让学生们在赏析古今中外的著名画作时,得到精神层次的陶冶。当初次感受这些著名作品时,学生只会是感觉惊讶好奇。这时,教师就应当有意识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了解、感受画家的生平作为、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同时根据画家的信息来正确地认知、分析他的美术作品,深入感受画家的创作目的以及作品本身的美感及内涵。当学生真正地可以独立赏析美术作品时,才做到了真正的审美感情的提升。

(二)认识到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积累的重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艺术的变现形式也不仅仅在于纸上,而是通过网络、影视变得多姿多彩。相对而言,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适合天性好奇的中学生,学生也会因此而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合理适当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美术的欣赏课更加的丰富,有“锦上添花”的感觉。同时,教师应当注意的是,需要给学生留下可以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审美情感会从一定方面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感会一直起到启发的作用,所以教师需对于艺术作品注入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会散发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做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3

中职美术教学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有别于高校的美术教学。职业教育由于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导致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造能力,因此日常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由于美术创作更多强调的主体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因此中职美术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提高美术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

中职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对于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更多强调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中职美术教育要培养更多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针对性型人才,那么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就不容忽视。美术属于开放性的教育学科,因此学生的主观性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论的不完善及教师能力素质的不足,导致中职美术教学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开放式思维发展的作用。所以说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探索,从而找到真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的方法,促进中职美术教育向前发展。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学生创新实践不足,审美能力欠缺。

美术是一门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主观性判断。美术作品创作强调的是思想的表达及情感的宣泄,由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造能力,因此美术作品也难以表达出创作者的主体思想。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那么创作过程就谈不上大胆创新。例如在中职美术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派美术作品的理解就比较困难,由于他们本身缺乏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加上审美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抽象派艺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教师讲解层面,自己对于抽象派画作缺乏认识,也无法理解其深层次内涵。这些学生日常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师创新教学缺乏,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可是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创新教学理念及创新教学方法。由于教育资源对于职业教育的分配本来就不均衡,导致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一线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教学理念,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能够得到保证。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根本没有针对美术教育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也没有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出来,长此以往,导致中职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状况显得如此混乱,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创新教学理论匮乏,美术创新欠缺。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创新教学理论的学科,可是实际上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缺乏的就是创新教学理论。日常教学中没有正确的创新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也就停留在普遍认识上,缺乏独特的思维能力。就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品鉴能力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普遍是只看到了表象,也就是作品外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对于作品深层次的内涵难有高深的理解,这些就是由于日常教学中缺乏创新教学理论,因此学生的品鉴能力停留在表象认识上。日常美术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品鉴能力,学生连最基础的欣赏都做不到,那么如何让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思想和情感,如何在创作中拥有创新能力。

4.教学评价不够合理,创作自信缺乏。

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因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然而,中职美术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日常教学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导致学生心理素质越来越差。由于现阶段中职美术教育中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学生长期以来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上缺乏自信,创作者都没有创作自信,那么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何谈有创新。因此针对中职美术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合理这种现状就需要做出改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完善日常教学评价机制,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增强创作自信。

二、提高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增加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学生,因此中职美术教学就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往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自我讲述,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评价讲解。例如对于《蒙娜丽莎》这幅经典作品来说,赏析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评价这幅作品,然后让他们进行赏析交流。日常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一些实践感悟,从而逐渐让他们明白美术的本质就是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渲染。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独立思想,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创作能力才能够提高。

2.强化师资力量,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美术是一门开放性学科,但是它更加需要专业性的指导教师。因而针对中职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中职美术教育相关部门就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引入,从而真正建设一支拥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所能掌握到的知识技能,虽然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的是灵感,可是如果学生好的创作思想得不到引导,那么那些灵光一闪的创新就无法捕捉。因而进一步强化中职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关系到中职美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完善教学理论,提高美术创新能力。

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指导中职美术教育日常教学的关键,因此针对中职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现状,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美术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环境取景这一模块的教学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开放的思想,任何环境的取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渲染效果和思想的不同,环境的取色也是随之发生变化的,如果片面地认为某一物体的环境色彩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创作思想被禁锢,因而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开放性的创作思想。

4.优化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创作自信。

美术教学属于艺术教学范畴,因而一定要注重美术教学的评价机制,艺术教育在于将学生的思想合理地表达出来,那么美术教学也一定要注重学生思想的表达。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就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创作自信的培养,针对学生的独特的创作思想,一定不要持否定态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不同的思想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创作动机,才能够对学生创作的可行性作出客观评价。此外,日常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日常的美术创作才能够融入更多自己的思想,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够逐步培养起来。

三、结语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出一个开创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同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拥有创作自信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一批有独立思想的美术职业人才。

作者:陈夜珠 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立国.中职计算机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1,05:8.

[2]李炬.试析大学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122,124.

[3]林羽.探析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107.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4

审美观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这种认识形成的正确性,最直观的是来自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应该说是正确审美观树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

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依靠教材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如在《五彩的烟花》特色栏目中,可以在学生沉浸在对美的欣赏与创造中时,向学生讲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让学生知道我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向在奥运会上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学习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懂得为祖国而奉献的美。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1.2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美蕴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审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明白什么是健康理想的生活。美术教育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教材中发掘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在《我架神州游太空》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信念。

2、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审美观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是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思维方式外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其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但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2.1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认识

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来源于粗浅的社会体验和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现代小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审美迷茫。美术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还要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小学生审美心理形成过程,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纠正学生审美观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美术教师要坚持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教学,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群体教育。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

2.2美术教师应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

对于处在审美观尚未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用正确的美学观激发、培养他们的审美追求。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正确的审美观真正价值时,他们才不会放弃对真正美的观念的追求。不难看出,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育工作中要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高尚的美学观,促进学生审美思想的形成,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在《美丽的家乡》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的美,让学生的画笔画出美好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不正确的审美观念。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5

作为美术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术天赋,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挥课堂主人翁的意识,给他们自由和自信,使他们都能创造出优秀而独特的作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呆板、压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感到枯燥、乏味。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临摹,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目标也不具体。为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去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表现,以关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进而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样重要,我们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品质以及个性等。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关点,激励他们不断创新。要创新,就要使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发明创新并不是一定要发明新的产品和原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我们创新的对象,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勤于思考。比如在课上,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绘画集体联展》,学生在欣赏完后还要参与评价,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表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进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情绪才会愉悦和兴奋,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想象力才会更加丰富,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比如在教学《触摸美丽》一课时,我让学生来到校园中,先让他们闭上眼睛,自由想象和感受,可以随意去触摸身边的物体,学生表现得都异常快乐和兴奋,他们纷纷张开双臂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

三、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

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很多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却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导致他们感受不到创作的乐趣,也就失去了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我们要重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使美术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加充实。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参与实践,为自己的作品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为创新能力的激发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和学习,只有经历更多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美术和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跨学科教学。

四、总结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6

魔术能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效果,能更好的抓住弱视生好奇、求知心理。通过让弱视生在各种视觉辅具的帮助下,自己来动手变魔术,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调色时,根据班里学生身上穿的衣服颜色,给每位弱视生准备:半杯红色的水,半杯蓝色的水和一个空杯子。提问学生“某某穿的是红色衣服,某某穿的是蓝色衣服。如果把他们衣服上的颜色混到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同学会说“一半红,一半蓝”、“颜色会变,但不知是什么颜色”、“不清楚会成什么样”,老师说“同学们想不想变个魔术”。然后引导学生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都倒到空杯里看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这种通过魔术手法的实验,学生学习、探究调色的兴趣很快就激发起来。弱视生由于在视觉上的障碍,在用眼对外观察、学习的功能很弱,如果对美术没有兴趣,那我们的美术课程就成为虚设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听觉功能,在各种视觉辅具的帮助下,利用好剩余视力,通过各种方法更好的保护和培养弱视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美术创造力的激发

弱视生的美术创作通常都会经历创作构思与发想的阶段,并提供后续创作实践的能量。他们的创作直截了当,想什么就表现什么。编织、泥塑、粘贴等美术作品,天真、新奇、直率,令人赏心悦目。在美术活动中,弱视生不但能随心所欲的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还可以从中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教师指导

在弱视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我不同意那种说弱视生基本没有视力,只靠听力和手来学习美术创作,可以让他们随意创作、放任自流的观点。虽然弱视生也有他们创造的本能,但是创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活动。科学、合理、符合弱视生发展阶段的美术课程的设计,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体会如下:①培养弱视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若将弱视生的编织、剪贴、泥塑等作品展示出来,既直观,又有教育意义,弱视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②培养弱视生的多种思维方式。③教给弱视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教学中,只培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弱视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手工活动培养

手工活动也就是操作,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手段。在弱视生的美术教学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手工课的制作。①操作使弱视生的生理发生变化,为创造力的激发打下基础。美术课上的操作要求十指的灵敏度很高,经常性的操作锻炼了小肌肉群,促进掌骨、腕骨的发育,锻炼了小脑等中央前区、后区及之外的部位,提高弱视生对形状、大小、色彩、空间的辩思能力,还锻炼了中枢神经的分析能力,是对大脑机能进行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而抽象思维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逐步升华,也为促进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②操作促进弱视生的心理发展,为创造力的激发提供更大空间。人的大脑思维机能几乎是后天养成的,神经组织和感觉器官是同步发育成长的。

3、美术活动与口语表达能力结合

弱视生的美术课堂设计的精髓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心画”、“口画”和“手画”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①“口画”突出基本形状。通过视觉辅助工具,指导弱视生更好的观察,不仅要看结构,而且要“口画”出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的基本形。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弱视生认识物象特征的能力,更好训练弱视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方法,促使创造力的提升。②“口画”突出特征。基本形是特征之一,但还有其他可以感受到的相比之下的特征,如高、矮、胖、瘦等。弱视生通过近观和手摸,经过夸张的“口画”,使高的更高、胖的更胖、圆的更圆、直的更直。这样通过漫画式夸张手法,能使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艺术性更强。美术教学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弱视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有序进行。这是一种心理的、情操的、思考的,是陶冶完美人格的全面教育。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机会,通过“心画、口画、手画”适当的发泄情感,让弱视生在生活中除了物的需要外,更产生美的需求,而使生活更有内涵,从而透过自己的感觉来完成创造性的活动。

三、创作作品的讲评

教师对弱视生在作业上的讲评是对教学效果的有力评价,是对他们学习及创作的认可。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进行美术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1、讲评角度的问题

美术作品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反映,即便是排在末位的作品,也有其闪光的一面。弱视生由于视觉障碍,对于外界的评论更是敏感。作为老师在讲评作业时,不能凭主观认识,对作业进行“公式化”、“一刀切”的处理,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握其优点,有所偏重地进行讲评,从而唤起弱视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2、讲评时机的问题

美术作品的讲评要注意把握时机,要“趁热打铁”,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品的创作一般在课堂内完成,教师要认真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评。有时采取优秀作品“快传”的方法,有时允许同学进行“口画”的交流,还有时让同学下位“取经”。抓住讲评时机,从立意、构图等不同方面对创作作品进行讲评,让学生意识到每件作品的独特性。能通过自我反省,尊重同学的创作,并坚信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在排除弱视带来的困惑后,愿意更多的自我表现。

四、总结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7

学生对歌唱发声原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发声原理教学却受到了非直观性特点的制约,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却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首先,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影响。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歌唱器官解剖图进行扫描来呈现在屏幕中,也可以使用医用腔体模型图片以及影响来呈现在屏幕中,这些画面清晰且具有直观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方便教师对歌唱器官生理反应做出讲解,当然,这也对教师所具有的课件素材收集以及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能够对歌唱过程中人体的整体器官以及局部器官做出良好的观察,从而了解器官在歌唱中随着发音差异而产生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对歌唱发声原理进行动画演示。在声乐技术教学中,演唱技能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演示法,这种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观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变化还是发声原理,都可以使用Flash等动画技术来进行展现,这种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以及以上所提到的图片展现而言能够让发声原理更加的明了和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理解。

二、利用高保真录音来纠正学生歌唱效果偏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歌唱效果来指出学生在歌唱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纠正,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具有模糊的认识,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对自身歌唱能力进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中的录音功能对学生的歌唱过程进行录音,同时要求让学生对自身歌唱器官发声状态的感受来记忆自身的主观听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将录音与自身的主观听觉记忆向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差异,同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录音来自主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掌握避免音差干扰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对学生演唱效果偏差进行指出与纠正的方法,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指出学生演唱错误并强制要求学生进行改进而言具有更好的信服度与说服力,并且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能力的扩展,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

美术学生论文范文8

首先,传统声乐教学主要是教师演唱以及磁盘播放,学生在随着磁盘音乐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激发创造力及发音潜力;其次,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失调,一对多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再次,在传统声乐教学中伴奏乐器为钢琴,若伴奏者不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在意境,学生也难以从情感上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

二、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有机整合的措施

1.树立创新意识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多媒体技术,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单一、枯燥的声乐技能培养转变为多种学科共同进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创新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并不只是一项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科技手段,将其与高校声乐教学有机整合,不仅是高校声乐教学的一次突破,也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声乐教学,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生动形象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声乐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3.突破教学难点

声乐知识具有抽象、非直观等特点,学生难以把握。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乐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还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从而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4.丰富练声方法

声乐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针对音乐的音准与节奏的把握,传统发练声主要是将钢琴演奏作为基础,视唱练耳辅助练习,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把握音准和节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学生练声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钢琴练声曲制作成为MIDI,并增加其他乐器,帮助学生进行练声练习,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够准确把握音乐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5.创设教学情境

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舞台意识,培养学生优秀的舞台控制力与感染力,实现艺术表演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伴奏以及录像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的舞台,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