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论文范例

美术理论论文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1

美术院校科研管理首先应开发管理者的心智,树立服务的意识,用一颗本真之心为教师提供服务,从而摆脱权利的意识,建立起管理者与教师间的良好关系。彼得•圣吉曾提出著名管理理念:“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管理,其实就是管好人、理好事。管人常是管事的前提。那么,管人的关键在何处?在心灵。管好人的心灵,方能管好一切。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的管理就是禅的管理。因为,禅宗又名心宗,讲究明心见性。所以说,佛法中的禅的智慧就是心的智慧,禅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从苏东坡到雍正,都非常重视禅宗。因此,将禅宗的智慧用于现代管理具有独特优势。

1.禅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为何要在艺术院校的科研管理中引入“禅宗管理学”?那是因为禅与艺术自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起源于印度。它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为:“静虑思修。”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的禅,起源于南印度的菩提达摩祖师。佛教传入中国后,从东晋南朝译读佛经开始消化佛学至释迦牟尼的佛教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而形成禅宗,佛教在中国一步步地完成了本土化,渐渐与中国的艺术水乳交融,为艺术带来新内容、新特点、新思路,成为构成文艺灵魂的因素之一。禅与艺术都强调个体心灵的自由,都重视心性,是对生命的自我意识的张扬。禅是看入本性的艺术;艺术是看入本性的禅。禅与艺术都是对人类本性的审美观照。禅宗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家。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引入“禅宗管理学”的方法,更能使管理与艺术家的创作有效契合。

2.禅在管理中的运用

如果说西方管理学以“术”见长,那么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则以“道”为尊。“道”是东方管理的精髓,属柔性管理,与西方的刚性管理有很大区别,其中最精髓的地方就是“觉悟”。中国的管理不靠制度约束也不靠奖金刺激,靠的就是觉悟。在现代管理中出现了禅宗管理学,又名管理禅,强调管理者要有一颗觉悟的心。“管理禅”不重视制度,讲究超越现实矛盾,追求心灵自由。它不废弃经教义理,但也不拘泥于制度管理,而是活泼地把握住禅的精神所在,弘扬一种创新、自信的积极生活态度。传说少林的僧人能喝酒吃肉,因为他们是为了护法,喝酒吃肉却不因酒肉而心动。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制度是要守,但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信念。反过来,如果一味靠制度,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管理者又如何能自觉执行呢。禅与艺术创作的密切关系,使得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中通过静修来体悟禅悦从而创造出具有“禅趣”的艺术作品。因此,“管理禅”的理念和方法如能运用到美术院校的科研管理中,为艺术家更好地营造禅定的创作环境,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管理禅”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的运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佛禅小故事更好地理解禅修的精髓: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着急。“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一星期过去,光秃的地面长出许多草苗。小和尚高兴得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这则小故事可以给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者很好的启示。随时——面对高效快捷的社会发展及当代艺术复杂多变的现状。跟随教师创作状态和艺术作品发展规律之“时”,随时发现优秀成果,随时奖励,不要制定严格的成果奖惩周期,营造和谐创作氛围。随性——面对不同专业的艺术特点,顺应个性,不能实施“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应制定不同方案给予奖励及资助。随遇——教师的艺术创作经常是慢工出细活,然而面对职称评定中的硬指标,总会有很多不如意,作为管理者应及时引导教师沉下心来,做“随遇”者,不是不思进取,而是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困难挫折,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缘——面对性格秉性迥异的教师,不苛求。美术院校的教师很多都个性极强,对学校管理制度常会有不满情绪,作为管理者应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这些教师只是观点与想法不遵守规定,但对自身的创作研究却非常严谨。我们应首先审视管理规定的合理性,同时给予个别教师最大限度的自由。随喜——面对暂时无科研成绩的教师,管理工作不能急躁,管理者应静下心来“等一等”。

一个“随”字,参透美术院校科研管理的许多禅机。科研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漠视规律。过早地提出过多管理条款,过度地逼迫教师出成绩,做一些“舍本逐末”的事情,无异于饮鸩止渴、缘木求鱼。教师的艺术创作,要经过“随时”的播种,“随性”的选择,“随遇”的淡定,“随缘”的生长,最后才能达到“随喜”的萌发。同样,一名管理者面对教师的研究创作,只有经过“随时”的服务,“随性”的遵循,“随遇”的超然,“随缘”的等待,才能享受到“随喜”之福。如果说,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是艺术创作的生命节拍,那么,随时、随性、随缘、随遇、随喜,就是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者的管理节律。世界万物皆有规律,都有自己的缘法,都有各自的运行节拍。

三、总结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2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管理目标对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发挥着指导作用。从美术学院课堂管理目标方面来看,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将推动学生发展作为课堂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二是实现课堂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利用秩序、制度、规则以及情感教育中确保课堂的和谐性与有序性。另外,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实践,并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二、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运行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一是要重视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为课堂氛围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建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并通过尊重学生、推动学生价值的实现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开展观察并与学生开展充分沟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理解、信任以及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从而确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指导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便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是对教学策略作出优化,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基础。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作出了解,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与能力差异作出了解,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如教师可以出具包含多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或者让学生来开展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设计的教学过程方案作出优选来实施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和配合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堂管理工作,并通过数字自我管理意识来配合课堂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强化,而这种能力的强化无论是对于眼下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成效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美术学院课堂成效的评价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3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是对教师教学价值理解的反应,教师必须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才能够在课堂上作出积极、正确的教学行为,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只有当教师从心理上认可自己的工作,对美术教学予以肯定,才能够让美术教学活动更有意义,才能够将美术的魅力、美术对于社会的贡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这一专业、这一学科产生热爱,从而积极地去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审美、创作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观念,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作为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正确的观念支配课堂管理,创作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是最好的课堂管理模式。

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一)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美术相关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知识量大而复杂,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导致美术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条理性,既增强了趣味性又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致必然会随之提高。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使用单一的方式将知识讲述出来,学生通过记笔记等方式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在一堂课中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导致了教学效率较为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理论结合实践等方式来丰富美术教学,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抓住美术课堂的管理技巧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其职业基本技能之一,在教师正式任教之前,应当接受课堂管理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教师任职后,应当根据自己所遇到的教学情况,对课堂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接受新型课堂管理培训,总结课堂管理的经验,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管理效果。

(一)制定合理的美术课堂规则

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是课堂规则。以课堂规则为中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管理,能够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课堂规则的制定,需要结合美术教学自身的特点,并征求全体教师、学生等人的意见,体现课堂规则的民主性、公平性,让教师方便于课堂管理,让学生能够赞同、接纳,从而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管理工作,实现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美术课堂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处理仅仅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会采取手段,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效果并不佳。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当从预防入手。及时发现学生可能会作出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提醒和制止。例如,教师给予良好的课堂行为表扬,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会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赞美,从而做到自我摒除不良行为。亦或是通过转换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上台演示等以此来预防学生上课走神等情况。

(三)满足学生学习的正面心理需求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重要的任务。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更难获得教师的关注,逐渐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鼓励,使其自尊心、信心得到满足,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就更有利于美术课堂的管理。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中,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只是外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在美术课堂中,有些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很乖巧,而老师一旦离开,就控制不住开小差,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差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管理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能够在离开教师监管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课堂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获得更为稳定的课堂管理效果。

(五)转变美术教学模式,实现美术教学合理化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4

1.学生问题行为较多,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技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来源也复杂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生源质量逐步下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睡觉、聊天、喧哗、随意走动、恶作剧、玩手机等问题行为非常普遍,课堂纪律较为混乱,学生的声音经常盖过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总是不断加大音量,竭力维持课堂纪律,但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很多时间浪费在维持纪律上。还有一类学生不吵不闹,但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听讲,也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2.学生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不强

美术课经常要进行小组合作,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进行低效或无效的合作,还有的学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准备齐了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的学生没有准备,有的会向别人借用,有的又不愿意借,表现出许多不会合作、不愿合作的现象,同时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作业也是敷衍了事。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式陈旧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各种问题,有的教师会不断停下讲课,花很多时间尽量维持课堂纪律,但影响了教学效率。有的教师有时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会批评学生,甚至出现训斥学生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师生的对立。还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只顾着对少数愿意学的学生讲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理睬其他学生的问题行为。这些课堂管理的方式都不利于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二、技校美术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除了技校生源素质下滑等共性原因之外,美术课的特殊性也是美术课堂管理较难的原因之一。美术课需要准备许多工具和材料,有大量的动手实践,不仅要在教室上课,还要到户外写生,上美术理论和欣赏课时还需要到电教室上课。特别是老师在为学生个别示范、辅导和修改画时,难以顾及到其他学生。学生不带或少带美术工具所引起的说话、走动等行为也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原因。课堂秩序的混乱现象也与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不力有密切的关系。

三、技校美术课堂管理的优化

1.优化美术课堂空间管理策略

优化美术课堂空间管理就是改革传统课堂的排座形式,采用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排座形式,比如雁阵模式。它在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大范围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是被世界教学理论界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具体做法是:每三个人一组,每组派一个专业最好的作为头雁坐在前面,身后左右两侧各坐一名普通学生,共形成十多个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每个学期再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适当调整位置,起到以点带面、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尽量避免问题行为多的学生坐在一起。

2.优化美术课堂的时间管理

由于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教师在给学生安排技能训练内容时要有充分的估计,要使所有学生都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可以对基础高低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难度不同的训练内容,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个教学时间段内都有事可做。

3.优化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5

1.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美术专业具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特点,强调日积月累的实践创作与艺术感悟,科研成果的形式大多是作品而非论文及著作,如绘画或雕塑作品参展获奖,企业形象设计或标志设计作品被采用等。各省市按照现行的科研管理条例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美术类学科的专业特性,经常以文章发表及专著的数量进行衡量,以至于在美术高校填写的上报表中,许多很重要的专业成果找不到相应的填写位置,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及成果奖励。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高校的日常科研管理条例及成果统计形式都是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的,因此,这些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对优秀成果的奖励。

2.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目前,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模式僵化。美术院校传统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以设立二级学院及直属系为主体,按专业特点进行划分: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媒体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国画系、史论系等。科学研究层级结构以校、院、系、研究所、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组等形式进行设立,课题间及学科专业间的联系相对闭塞,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阻碍了项目研究及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近20年,国外新兴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对以视觉为核心的各学科综合性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国内一些传统学科的组织形式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研究多样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软件和硬件的科研资源及人才队伍,是提高美术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伴随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化及各校间科研成果的竞争,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许多美术院校普遍存在重艺术创作而轻学术研究,重设计实践而轻理论总结,重教学工作而轻专业研究的问题,这些现象不断地积增,违背了大学教育发展的规律,迫切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3.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美术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良莠不齐,引进人员的教育背景几乎和岗位工作内容没有相关联系,其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实践管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形成的,缺乏针对美术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院校对管理人员经常重使用而轻培养,继续教育的环节薄弱,进一步造成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间的差距。同时,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数量的激增,不断对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相应的科学管理知识储备,还需掌握全面的艺术专业知识,关注文化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这样才能适应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

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工作一直是各大院校科研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美术院校师生创作的艺术成果丰硕,但成果转化与推广程度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有密切的关系,现行的科研成果量化与奖励制度只重视项目数量,专利总数、、刊物级别等,没有协助教师建立成果转化相应的渠道及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同时,大部分教师缺乏成果转化的意识,大多数艺术家只埋头进行专业创作,忽略了艺术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对接。因此,许多艺术成果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职称评定、论文撰写等层面,没有积极地进行推广,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致使科研成果严重浪费。

5.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弊端

美术院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以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只能是项目参与人,以这种金字塔结构为主体的固有模式进行配置,致使项目研究人员的组成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然而,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劳动,绝大多数是由这些年轻人承担,他们长期大负荷的工作,却无法成为项目的主要承担人,这种过于严格的项目申请资格的规定,虽然符合国家的项目管理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间接抹杀了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创造热情,无法直接地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阻碍了艺术创新成果的产生。近年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逐年增长,而对于承担人员资格的过度限制,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保证,出现了同一成果多头结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良性运转。

二、提升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1.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优化

美术院校的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优化,参考国外诸多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我们的管理创新颇有启发。比如,我国科研项目的管理经费的报销环节,人工费用还需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支付,这凸显出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的不合理现象。国外大学从申请项目时,就已经严格进行了预算明细审核,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报账的管理体系与预算的管理体系完全分开。项目经费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进行划分,间接费用的比例可占到实际费用的一半以上,项目研究中的材料费及研究人员的福利都很多。同时,项目研究中对学校内设施的使用也要收取费用。这种资金组织及管理的透明化是需要我们借鉴的。

2.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时进行,已成为国外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成功案例。在美国,人才培养与一些项目研究相联系,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与项目直接相关,博士根据导师的项目经费及研究需要来做助研工作。导师可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数量很大,在国外一流的大学里,学术研究的辅助队伍是相当庞大的。这种管理模式为我国美术院校的科研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回望美术创作的发展早期,可以追溯到师傅带学徒的作坊,在规模庞大及有名望的作坊里,一位师傅拥有众多的学徒,完成大的艺术定件。这种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与国外的科研体系有很多类似之处。首先,它可以降低进入研究领域的门槛。其次,它可以在创作与研究中培养学生。最后,它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学费资助及科研人员工作费用。需要严格把关的是相应制度的建立,当学生参与学校的研究项目时,对该生的各种成果及学术能力的综合评定,必须有相应的顾问来监督,并设立学科组对该学生进行评分和最终的资格考核。

3.发展战略组织与科研理念优化

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大学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比较完善。美国所有大学几乎都有科研管理手册,手册中对不同专业的科研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各大学的管理制度如出一辙,普遍性原则对所有研究人员及机构都是适用的。统一的标准,营造了公平的学术环境。因此,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也应根据学科的特殊性,设立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模式,美术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科研管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众多复杂多变的艺术成果形式的评价与鉴定,全国美术类高校的科研工作基本相同,统一的艺术科研管理体系在全国院校都是可以使用的,具有共通性。因此,全国统一的美术科研管理体系有待建立,这既是提高管理效率及各院校横向比较的迫切需要,又是全国学术水平认定规范化的必然举措。

4.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

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的文化有很多弊端,整个管理模式都是行政体制下的管理,缺乏学术研究的管理文化。许多高校把科研管理制度简单理解为项目管理、工作室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等,这是非常片面的,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只是用于规范教师与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应自然成为每位教师心中的管理符号,形成普遍的约束力与认同感,同时对所有教师的行为与意识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及发展方向。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指在高校科研管理的所有活动中,首先应把教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服务教师学术研究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教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使高校的学术成果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5.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管理技术的研发水平日新月异。经统计表明,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已采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但缺少适合不同学科特色的管理软件研发。因此,结合美术专业自身特点,自主开发适合美术专业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十分紧迫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监测在科研成果认定、质量监控、制度决策及成果创新过程中广泛应用,对于简化科研管理的流程,提供科研信息与数据的统一与利用,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管理技术不只是信息化管理的媒介,还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数字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必将走向信息化与规范化。

三、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6

1.国内研究现状

学籍数字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子概念,是指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对计算机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所在。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的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手工操作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个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录入和管理。由于统计数量和管理信息量较大,容易导致数据混乱。再者因为学籍工作时间跨度大,很多工作需要靠工作人员凭记忆或笔记去完成前后工作衔接,稍有疏漏便会导致错误发生。

(2)高校内部信息化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逐步引入到了学籍管理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代替大部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信息查询、浏览和修改的功能需求上不够准确和及时,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依赖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

(3)初级网络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历信息查询系统开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原有技术硬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发展很早,始于六七十年代,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到2002年,美国已经有超过82%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课程教学大纲服务,有70.9%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注册服务。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在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应用过程中,各高校管理层对此概念逐步增强,投入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受整体数字化程度相对落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经费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国内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较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二、有效管理,激发学籍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主体、学籍管理对象整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用模块化设定调节管理过程中的布局,使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者按布局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把传统的“作业”变为“管理”,教师由“被排课”变为“被选课”,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双向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系统化设计,突显学籍数字化管理模块优势

数字化管理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客观情况,反映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学生成绩单、在校生名册、学生学籍异动信息(转系(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参赛获奖等)、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都应纳入学生学籍数字化管理工作范畴中。因此,数字化管理模块可分为系统维护、用户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查询、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每一个表格之间都存在关联,一经修改,及时更新。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学生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查询课程相关信息、历年成绩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等;教师用户可以查看到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各班考勤表、成绩单等信息。具体功能情况如下:

1.系统维护模块。

包括院系、班级、教师代码等创建、查询和修改等内容。

2.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用户权限管理中新建、查询或删除用户,并为其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用户只能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3.学生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学生信息维护、学生学籍异动、学生处分及奖励、统计查询报表等模块组成,实现学生档案的建立、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学生考勤管理实现系统内部录入,亦可由任课教师在有网络支持的情况下从网页录入,操作上更为灵活。

4.课程管理模块。

包括教学计划录入与执行、选课时间设定、选课门数限定、选课报表打印等功能。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以教学计划为前提,具备已开、未开课程的查询功能,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根据选课门数进行选定。课程设置管理实现课程基本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同时具备课表查询和打印功能。

5.成绩管理模块。

本模块由网上成绩录入控制、网上成绩查询控制、成绩录入、统计分析、成绩综合处理、等级考试维护等子模块组成,具备以学生个人、班级、专业、年级为单位进行查询和排名等功能。在本模块中,可以完成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时间以及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的时间控制。

6.毕业管理模块。

包含了毕业成绩总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预审查子模块,实现在校生、毕业生成绩单的查询、输出功能。可以查询每一位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资格情况,有助于提前预警;协助完成对每一位应届毕业生学位资格预审。

四、科学管理,事半功倍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7

受作业空间和环境影响,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就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瓦斯、煤尘、水及顶板等条件限制,机械设备的施工工序和环节如果配合不协调密切,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完整合理的技术管理是进行煤矿安全生产和开采的重要条件,因此,煤矿单位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复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执行性及预见性。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要重视相应技术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管理措施,避免因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体生产工序。在进行煤矿技术指导过程中,要将技术应用的缺陷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然后进行及时有效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处理好生产、安全及技术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从设计到具体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同时要对相应安全等级进行升级,加强各个环节和步骤的管理,重点做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另外,还要针对实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不断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建立相应奖惩制度,做好各个管理和生产人员协调和配合工作,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单位要不断提高全体技术采矿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分配和分工,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同时还要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对全体操作工作人员的约束力,提高全体生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

2.1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要合理搭配人员和机构,始终遵循精干高效原则,提高煤炭企业职工工作效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根本上深化改革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效工作机制,建立一支高效的专业工作队伍。建立相应的复合型干部培养制度,把管人工作、管事工作及管思想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交流和支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要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和排查工作

在具体采矿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可组织有效的自查、互查及专业检查等,同时要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采用一公布、三定、四不推及三不放过等办法。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严格检查周围生产环境,控制好瓦斯含量;根据单位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保证全体人员能落实各项管理任务,做好相应监督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种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检查,实现各项管理规定的实施;提前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勘探,同时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造成更大损失。a)做好矿井通风工作。在生产开始前,要对通风系统进行严格检查,不断完善相应设施,保证生产专用回风巷、总风量及作业点能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尤其要注意矿井内部的无风和微风情况,避免出现串联通风现象,同时还要做好矿井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验收工作;b)要做好瓦斯治理。(a)要对瓦斯的检查和监控体系进行严格检查,对探头的位置、数量及质量进行严格校验,配备一定数量瓦斯检验员、安全员等保证满足安全生产和作业的要求;(b)要遵循三人联锁原则,对冒顶处、抽放钻场、转角处和密闭处等死角进行重点检查和巡视,保证生产安全,排除一切不利于生产的安全隐患和问题;c)在进行布置采掘过程中,(a)要科学合理布置生产布局,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加强对机械设备、周围环境及生产现场等控制和管理;(b)要做好相应救援工作,不断建立和健全机构;(c)还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保证救援及时有效;(d)对于相应支护工程,要进行严格监督,控制好空顶距离;(e)做好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工作。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矿井内采掘工程可能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f)对于电路要保证通讯设备完好,做好提升、保护等设备、装置及设施完全有效,达到生产标准和要求。

2.3做好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煤矿安全管理规定是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和法律法规制定的,因此,矿山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加强对一线队伍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煤矿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断总结安全事故经验,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技术知识。还要加强对瓦斯的管理和控制,做好技术鉴定,加强对工作人员考核,保证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同时煤矿单位要根据现场地质和瓦斯条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培训具有良好效果,实现培训常态化和标准化。另外,在实际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工作人员就会产生疏于防范的情况,降低安全管理意识,要不断加强对生产不定期检查,总结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不断采用新技术统一和管理观念,做到提前预防,防止出现意外安全事故。

2.4要不断规范作业流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针对机械设备要采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合理调整操作程序,明确各种注意事项,保证操作人员能正确安全地使用机械设备;煤矿单位要根据岗位和工种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能落实到位。在进行开采作业过程中,要对地质条件、生产系统、作业组织及生产工艺制定合理安全技术措施,从而起到很好的指导组织作用,保证开采作业能顺利进行。

2.5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

科学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根本安全保障,因此,煤矿生产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保证生产技术规范性和现代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节省劳动力。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应技术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同时保证各个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做好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和排查工作,控制各个生产环节和步骤,最大限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3结语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8

(一)实用性

通过矿井通风技术的实现,能够提高矿井下的氧气含量,保证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优化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提高采矿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可变性

矿井通风技术受各种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例如矿井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采矿工人的专业素质、机械设备等,使矿井通风技术具有可变性。

二、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通风设备质量差

煤矿矿井下的通风手段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设备通风两种,由于自然通风在井下的效果较差,一般的矿井通风会选择机械通风的方式,有效防止瓦斯、粉尘、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对采矿人员的影响。但很多煤矿出于减少资金投入考虑,降低了通风设备的使用标准,选择价格低廉,通风效果较差的通风设备,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通风设备的质量严重影响矿井通风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质量的把关,在采购前,必须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相关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查看机械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检查设备的性能、参数、规格等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并指派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护,以达到最优的通风效果。

(二)监管力度不够

收稿日期:2014-09-30作者简介:程磊,男,中共党员,本科毕业,助理工程师,现任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矿支护队副队长,长期从事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加快采矿进度,忽略了对矿井通风的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通风效果和管理措施的影响,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掌握通风系统的性能,加强对采矿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管理,保证通风技术的有效实现,实现矿井采矿的正常有效进行。完善的监管体制,是煤矿矿井安全作业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三)通风系统亟待完善

通风系统主要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组成,满足对矿井下空气的控制和检测,从而实现矿井安全。通风系统时常受到地理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很多煤矿矿井下,通风系统长期高效运转,忽略了对通风系统的更换和检查,通风系统出现问题,使通风系统的功能没有更好的实现,影响了井下通风效果,给矿井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四)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资金是影响煤矿矿井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充足的资金体系作保障,很难完善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技术,这样,势必会影响煤矿矿井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注重合理规划对煤矿矿井内通风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对通风技术的分析研究,提高安全系数,加强安全措施,实现井下安全作业。

三、对于优化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矿井通风设备的性能

能源消耗日益严重,使得采矿业快速发展,大部分煤矿矿井都已经引进了先进的通风设备,保障施工作业对氧气的需求。在选择通风设备时,必须充分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根据矿井对设备性能的实际要求,做到选择最为合适的通风设备,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优化通风系统,使设备发挥最佳的通风效果,提高采矿的安全系数。由于大部分通风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性能与出厂时相比,会大打折扣,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设备运行的各种因素,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以某矿井为例,在采矿作业中,矿井主通风机的性能比出厂时的性能降低了2.5°。因此,矿井的通风能力计算比出厂时的下降2.5°。

(二)提高矿井通风技术,创新技术手段

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煤矿安全问题频发,对采矿业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提高矿井通风技术,解决矿井中氧气含量低的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措施。同时,提高井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科学系统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加强技术人员对通风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完善通风技术,使井下作业更加安全稳定。

(三)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监管体制

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井下通风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监管力度,指派专门的技术监管人员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遏止,对风机的风窗严格看管,如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同时,必须准确检查记录风机的压差,禁止随意调节通风系统中的机箱调节板,同时,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通风系统进行巡查和维护,将风量的流动变化控制在10%以内,如果超过特定数值,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确保矿井通风技术的资金保障

加大矿井内通风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通风系统设备的更新完善。很多矿井由于忽视对通风设备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老化的通风设备仍然继续使用,造成安全事故。应加大资金支持,对相关的技术人员和采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通风技术和安全意识,加强对老化设备的更新换代,并设置相应的设备维修资金,提高通风设备的安全性。

(五)保证风流的稳定,有稳定的矿井通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