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施工总结范例

监控施工总结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工程地质;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地质条件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在不同工程领域内对于地质条件的重视程度不一。其中水利工程、路桥工程等对于地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苛刻,而基础房建则往往忽视这一过程。进而容易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问题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甚至是溢出。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工程地质在造价层面上影响进行总结分析,旨在能够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并对具体的管理过程形成必要的指导。

1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上作,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就具体内容而言则包括了调查与测绘、气象水文等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岩土环境综合测试、勘验报告编撰、设计方案地质审核等多个方面,为实际的工程设计以及后续的具体施工提供切实指导。

2工程地质对造价的主要影响

按照工程施工的不同环节,工程地质对造价的影响表现不一,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第一,在工程设计阶段:地质条件施工设计的前置条件,需要在完善的地质报告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基础力学评估。在此过程中,工程地质决定了工程的具体工艺选择与安全等级,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工程造价成本。以北方较为常见的冻土施工为例,其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量到土壤的承载力度,决定桩基的下沉高度或者基坑的挖掘深度。此部分设计内容又由于改变了护坡模式与土方工程量而决定了最终的建筑成本。与此同时,还需要考量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施工周期问题,进而对于工程的“闲置”成本进行计算。第二,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施工阶段也需要对工程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进行实时监控。如地下水层的变化程度、桩基沉降与扰动程度等。这些监控措施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施工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对施工的具体过程与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成本的增加。如在基坑的土方施工过程中地质水层的监控会带来排水的需求,从而产生成本的投入。第三,在施工验收阶段: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对实际周边区域地质的具体影响进行二次评估。此种评估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履行的相关主体责任;另一方面,政府等有关管理部门也会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在此种基础上,针对地质扰动的影响条件以及事后的相关恢复需要纳入到施工单位的综合成本支出与造价体系中来,其中需要包括建筑垃圾的处置费用,生态环境以及地质修复的行政成本与保障金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地质条件均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造价影响,这也是相关单位需要将此项内容纳入到工程地质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必要考量结果。

3工程地质管理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地质条件以及对地质的相关监控工作对于工程造价具有实质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对于地质的勘探与监测工作相对薄弱,而由此引发一系列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事故则对于工程而言更是无法负担。因此,有必要从管理的角度形成对地质条件的全面监控,以达到有效目的。首先,需要高度重视地质管理在相关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工程设计与造价编制的初期要充分的考量工程地质条件所带来的可能影响,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环节来进行分析与构建;另一方面则是要形成地质对工程影响的核心概念,从管理层尤其是业主监督与质量监控等角度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其次,要建立工程地质的专门管理单位。从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不难发现地质条件对于工程以及相关造价的影响是贯穿工程全部过程的。为此,在实际的施工组织与开展过程中要建设独立的地质管理单位,对由于地质而产生的一切包括造价、质量等体系进行综合的监控与管理,并直接向项目经理负责。此种管理办法不仅能够形成工作中的较高效能,还能够在部门间的充分协调与地质信息的有效传达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也为后续地质条件切实指导实际工程施工奠定了必要基础。最后,要做好地质管理的评估工作。通过定期的对地质管理工作开展评估,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不遵从之处与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为相关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升级提供必要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专业的研究团体保持密切的合作,在人才团队建设、能力技术进步、应用实践指导等方面形成多种有效的途径,从而提高企业的地质监控与管理水平。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建设能够提高企业在工程地质层面上的管理水平,尽可能有效的预测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将之纳入到总体的造价体系中去,进一步提高造价的准确性。

4总结

本文首先总结了工程地质及其勘探的主要内容;其次,从工程造价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施工环节分析其具体影响;最后,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分别从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形成全过程管理以及提高重视等三个方面给出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瑞生.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7,39(2):119-120.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给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把握技术管理要点,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工艺符合工程建设需求,消除安全隐患,为施工通过安全保障。基于此,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点

第一,不确定性。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来说,容易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施工技术管理也具有了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二,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中小型水利工程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中,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以至于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实施,也增加了施工技术管理难度;第三,管理范围大。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到水利施工、建筑施工、电力施工等多方面内容,在管理中,涉及到经济水文、地质条件、文化氛围、利益分配、法律法规等内容,范围较广,难度也会相应提高。

2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

第一,技术意识较为淡薄。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技术创新,才能切实提升施工质量。但是,目前很多水利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意识,不注重技术创新,给工程施工造成影响。加上在技术革新方面经济投入不足,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技术完善方面不重视;第二,技术管理相对滞后。很多企业中标后,会将部分工程项目承包给具体的施工队,而包工头成为了技术管理的主体,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往往应付差事,对技术控制结果并不关注,加上相关设备配置不够完善,对整体技术发挥造成极大影响,技术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第三,设计变更频繁。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对设计环节不够重视,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施工存在不相符的问题,在施工阶段会出现频繁的变更,不仅会延长工期,也会导致施工设备机械发生变化,浪费资源,影响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实施。

3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能够对在具体管理工作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规定,明确管理职责,为设计变更、技术完善、施工审核等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确保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能够有据可依,能够严格要求,用高标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

3.2做好施工技术监控工作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在具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其记录下来,通过有效分析和处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现场的监控,能够对施工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确保施工技术人员能够规范化操作,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保证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3.3明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职责

为了能够切实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构建囊括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工作职责。在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对工程能否顺利实施进行评估,并对施工安排合格性、科学性加以审核;在施工阶段中,对进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进行管理;在工程竣工阶段,对施工环节中各个关键技术点加以总结。

3.4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人员水平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方面影响,增加施工难度,对施工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更多提高技术的平台。另外,还需要设置有效的奖罚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帮助技术人员树立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行业规范标准,提升技术人员竞争意识,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在具体施工中合理运用技术,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3.5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加以控制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包括了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加以监控,详细记录施工技术,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保证各项技术管理工作能够认真落实,为提升整体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运转质量奠定基础。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施工技术管理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施技术管理中,必须根据中小型水利工程特点,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明确在各个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工作职责,落实技术规范,对实施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加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补救,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为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良.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浅析[J].价值工程,2017,23(8):20-22.

[2]张文宁.分析与讨论中小型树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21(3):99-101.

[3]艾中锋,刘云阳.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3):65-66.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围岩形变;回归函数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山区都在规划建设长大隧道,由于山区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高地应力岩层以及高富水区域的山体等原因,给许多在山岭隧道建设过程中造成诸多安全问题。如施工期的隧洞坍塌、施工期的涌水、初支结构大变形及二次混凝土衬砌的破裂掉块等问题。给无论是施工期间还是运营期间的隧道安全和结构稳定性都造成较大的威胁。针对隧道初期支护期间围岩的稳定性支护控制,张俊儒等[1]对大断面大变形隧道进行了研究,其中根据当时的隧道施工特征施作双层初期支护来提高初期支护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安全系数。姚正源[2]通过对高地应力炭质千枚岩隧道进行了监控研究,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进行有效的控制围岩形变,起到了较大的控制围岩形变作用。隧道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期的眼睛,可以实时的印证隧道围岩的变化和规律,为隧道的施工提供安全指导和控制数据。本文以某工程隧道为依托,基于施工期的监控数据分析围岩形变规律,对比施工期间台阶施工顺序对围岩形变影响的规律变化,总结破碎围岩公路隧道变形特点,为类似工程隧道提供参考。

1围岩变形特性分析

山岭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打破原岩应力,围岩残余应力得到了释放,同时在隧道期支护后应力将重新分布,应力平衡重新调整[3]。在应力重分布的作用下,隧道径向岩体形成应力松弛,逐步径向收缩蠕变。隧道的初期支护起到了支护和应力释放的作用,既要阻止围岩形变,又要允许围岩发生一定的变形来释放围岩应力。隧道初期支护形变倘若过大将会造成倾陷,甚至造成塌方的可能[4],监控量测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了解围岩变形趋势的措施[5]。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围岩变形规律,将初期支护变形控制在合理的形变范围,为隧道二衬支护寻找最佳时机[6],同时印证隧道支护设计的合理性。

2监控量测技术内涵

山岭隧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诸多复杂未知环境影响,利用现场的实时监控量测技术来监控和分析围岩形变规律与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已经是现代隧道施工中的最重要手段。监控量测内容主要分为选测内容和必测内容。早期的监控主要是以埋设应力应变原件于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上进行接触式监测。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非接触式监测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由激光断面仪到隧道施工期全过程无线传送接收测量系统都已兴盛起来。为监控量测提供了更简洁、方便、精确的监控手段。山岭隧道施工期监控量测内容主要根据隧址区的围岩条件和所采用的工法及支护形式来进行确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1)岩体的外观形态观察,主要是通过肉眼对施工范围内的围岩进行初步观察,对隧道掌子面和初期支护结构进行肉眼观察,初步记录和描述掌子面岩层构造形态以及支护结构的形变情况。2)隧道洞身外侧的地表沉降量测,根据隧道实时推进情况,掌握洞身地表沉降变化规律,总结掌子面推进距离对地表沉降影响规律。3)隧道内净空的水平收敛和拱顶沉降测量。紧跟隧道掘进距离,及时布设水平及拱顶下沉断面,实时跟踪测量。分析掌子面开挖时对前期支护结构形变的影响规律。4)应力应变监测,主要分析围岩内部、围岩对初期支护、初支对二次衬砌的应力;分析围岩的松动圈范围,总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支护的应力分担比例。本文主要通过地表沉降和隧道内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对依托工程围岩形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施工的工法选择和转化提供基本的指导性数据。

3项目概况

依托工程隧道左洞长1378m,右洞长1398m。隧址所在地貌属浙东南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平原区,主要包括海积平原、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隧址最高点位于区内最高点,位于测区南东侧的南山头海拔高程约639.6m,最低点位于北测区部及北东部海积平原海拔高程约3.3m,相对高差约636.3m。隧址区岩体复杂,进洞口段属缓坡地貌,植被发育,表层分布崩坡积含黏性土碎石和残坡积含角砾黏性土碎石呈散体结构,稳定性差,厚度约6.5m;强风化凝灰岩,呈碎裂结构,稳定性差,厚度大约1.5m;中风化凝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岩体呈碎裂状结构。地下水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开挖时沿岩体结构面有滴水或流水现象。洞身段落主要以Ⅳ级、Ⅴ级围岩为主,其中Ⅳ级围岩主要为中风化和微风化凝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自稳能力较差,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Ⅴ级围岩主要为强风化凝灰岩,呈碎裂结构,稳定性差。隧道最大埋深为150m,最小埋深为18m。

4选取现场监控量测断面

依托工程隧道围岩以Ⅳ级、Ⅴ级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自稳能力弱。监控量测内容主要选取必测项目中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分析分别选取Ⅴ级围岩K6+294断面地表下沉监测、Ⅴ级围岩K6+290断面的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为监测断面。两监控断面根据规范进行测控点布置,具体布置见图1。

5监测数据分析

5.1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对K6+294断面开展的地表沉降7个点位监测,连续收集32d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累计位移趋势图,具体监测数据趋势见图2。根据地表沉降累计曲线变化趋势图可知,在隧道开挖初期,沉降位移变化较大,单日变化量最大值为0.6mm。随着隧道的不断掘进,掌子面向前推移,围岩逐步稳定,地表沉降逐步趋于平缓稳定。在该断面地表下沉监测中,最大沉降值为7.4mm,为隧道正上方监测点4,由此可知,在隧道初期开挖过程中,隧道上方的围岩松动范围最大。同时根据地表下沉曲线趋势可以看出,在各监测点监测第4天~第7天时,沉降出现稳定趋势;在第8天~第14天监测期间出现沉降加速的现象,即累计位移曲线呈现“S”型。根据监控日志发现,在曲线反弯处即第5天~第11天监测期间,隧道在该断面附近正处于上下台阶转换施工工序。由此可知,隧道上下台阶换导施工将打破原有的围岩应力平衡,再次扰动围岩。对此应在施工上下台阶转换过程中,加强现场监控,适当增加监控频次,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5.2拱顶沉降与周边收敛监测分析

对K6+290断面开展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量测收集24d连续监测数据,并进行函数回归曲线分析,具体回归曲线分析走势见图3,图4。由图3,图4累计位移趋势线得知,在隧道初期开挖及初期支护完成时,由于围岩受扰应力重新分布,围岩新的平衡处于调整期,导致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化幅度较大,呈现线性变化趋势[7]。在此阶段应加大监控频次。通过对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曲线建立数学模型,结合相关系数R确定应用对数函数进行拟合回归分析[8],拱顶下沉回归函数为y=1.6348ln(x)+2.5797;周边收敛回归函数为y=1.0147ln(x)+2.9207。在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的监测周期内,累计位移变化曲线是逐步稳定的收敛抛物线,未出现类似地表沉降的反常曲线,说明本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较大,能够支挡隧道因上下台阶开挖造成的围岩多次受扰后的应力调整影响。

6结论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4

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组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减少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项目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对其监控是为了准确、及时地发现风险并进行实地评估、分析,并试图通过系统的监控方法和组织内部的有效管理,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

在许多单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对风险认识的差异、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的不同、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岗位获得的信息不同,或者因管理经验与水平、现场处置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责任心及利益分配干扰等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认识不到位,造成错误地认识,甚至认识不到潜在风险,或者麻痹大意,疏于职守,有的已造成较大损失时才向上级反映,贻误战机,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扩大了经济损失。因此,要让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做好动态的风险监控工作。

二、建立立体的风险管控体系

项目风险控制是根据项目前期制订的计划和标准,经过综合评价,突出重点掌握的环节,以达到出质量合格产品、按期限完成任务、降低成本创造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实施后,定期比较分析,然后将需要调整内容补充到计划中,并贯彻到实施中去。有效的风险监控的概念在于对组织的完善,在运行中收集数据评估进度、成本及质量标准,及时、定期地与标准值相比照,并结合其它变化,结合目标论证需要调整的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者补救措施,这种内附监控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

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项目风险因素分析是针对以往经验和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所进行的,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要对项目运行阶段进行监控,即集中于项目的组织、工期、成本、质量等要素,这些要素在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变数较大,受外界干扰的程度也较大,会出现与目标要求的偏差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重点监控。要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达到其设定的目标,必须加强项目风险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监控,仅凭某一时间点来监控计划成本支出与实际成本消耗关系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成本消耗量大的原因可能是进度超前,也可能是因为成本超支,或者因工程特殊原因出现项目垫资、建设单位未按进度支付工程款项等客观原因。因此要据实考虑成本支出与实际形象进度、已完工作量对比,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状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在一个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内设计项目组织的岗位、职责、流程等,在初始阶段多花费时间精力,可减少运行中的痛苦。对于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设立风险监督机制,明确监控部门(协调部门)及职责,人员配置到位、权限分配上给予一定的保障。根据项目工作量的大小,也可以由某一部门牵头,融合各种综合管理手段,建立风险识别与分析报告制度,实现项目部和上级组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监控等基础性工作。

加强各环节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控水平,掌握监控方法。关键在于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经过培训和技术咨询、分解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等多种形式,明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权利义务与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通过项目例会与项目经济运行分析会,定期分析,甄别、选择确认风险因素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关注重点,将筛选确认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列出清单,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报告内容要有较为详尽的文字分析与描述。公司主管部门要定期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角度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评判。出现重大风险因素的,上级部门要作好对项目部风险防范控制的指导工作,必要时进行干预性指导;对非重大风险因素和影响较小的风险因素,对项目部采取必要的建议措施。

三、项目运行阶段风险监控重点环节及手段

1 工程分包活动是较为突出的风险源。对总承包企业来说,工程分包是完成项目的重要保证,而分包队伍水平良莠不齐,分包队伍管理者的心态各异,有的挂靠进场、有的拖延工期、有的以发包方的名义赊账采购与租赁、有的包不住就溜之大吉,所以工程分包是项目风险因素相对集中的环节,对分包活动的监控尤其重要。选择信誉好、素质高的分包队伍并签订有利的工程分包合同是前提,分包进场后,还需发包方(即总承包方)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现场的风险管理。特别是许多大型项目分包队伍众多,作好发包方和分包方、分包方与分包方之间的协调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发包方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制定各方交叉作业而又不影响总体进度的总体规划,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动态管理和调整。发包方要经常检查分包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合同执行情况与执行能力,分包方在对外采购、租赁、借贷、劳务等方面的资金能力,经营手段、经营方式、物流去向、有无越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行为。

发包方一是掌握其风险源的所在及趋势;二是协调解决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三是需要更改和整改的方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及时纠正,并作出声明和保证性承诺,确保偏差行为不再继续发生;四是对出现重大风险因素如资金、管理水平低下、违法经营情节严重等情况,而不能完成分包合同规定任务的,甚至会造成较大恶劣影响的,则需要马上向分包方提出警告,或者按合同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止合同,以避免因为分包的原因影响项目整体运作。

2 劳务分包活动的风险呈现加大趋势。当前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劳务分包企业的选择。许多包工队和民工队挂靠在一些劳务公司上面,甚至打着其他劳务分包公司的旗号进行劳务分包,一旦造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涉及到经济赔偿时,挂靠和假冒的队伍就会原形毕露,责任最终还是落到总承包方身上,对造成的重大损失难脱干系。二是劳务分包公司能力与水平有限,或管理混乱,造成劳务分包单位所使用的民工工资被拖欠,同时近年也出现了恶意讨薪的现象,而政府和甲方从稳定要求出发,把拖欠的劳务费用当成拖欠民工工资,直接从甲方工程款中扣除,打乱了原劳务承包合同的约定,造成总承包企业的被动。三是许多劳务分包公司派出的民工队伍经常钻合同签订不规范、项目管理监督不到位的空子,虚报冒领人工费用、转移工程材料、扯皮纠纷不断。四是一般雇用合同存在被当成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面对如此呈上升趋势的法律风险问题,总承包企业应采取措施,培养、建立起长期合作基础上的有一定信誉和管理能力的劳务分包单位群体,从中择优选用有资质的合法企业,明确劳务分包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在现场要严格监督劳务人员的工资发放及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收集保存劳动用工方面的证据材料,以应对纠纷事件的解决和处理。 #p#分页标题#e#

3 项目风险信息应有畅通的反馈渠道。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要在过程中进行监控,才能保障基本目标不发生大的偏差、减少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监控依赖于信息反馈机制的有效程度,没有信息反馈与调整,过程监控就失去时效性,失去纠偏的最佳机会。项目风险管理的生命力即在于其信息交流的扁平化,打破传统管理层过多信息传递速度过慢的问题。实践中许多大型项目采用信息平台技术,项目经理的计划信息随时备案,跟踪信息随时进入数据库,从项目负责人到具体操作人员,按照管理权限随时可以查看相应权限下的相关信息。而且所有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都能及时被发现、分析与确认,并可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进行评估与整治,这在施工企业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与推广。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使项目部本身和项目管理者进行风险分析有可靠的依据。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5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新技术;新理念

1动态设计技术

隧道的动态设计是运用系统工程于隧道设计的一种现代化技术,其代表着公路隧道施工新奥法的精髓。采用动态设计技术,依据隧道施工过程反馈的围岩参数、支护情况不断优化调整设计参数,既可以达到降低施工风险消除部分安全隐患的效果,又能够降低科学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交底后,并在隧道掌子面开挖成形后,及时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以实现动态设计。

1.1地质监控

设计,施工等单位应配备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对面部开挖的地质条件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并与设计地质类型进行比较,以正确判断围岩类型。若存在如设计文件不符的,特别是发现有可能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不良地质体,应及时报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做好设计文件变更工作。

1.2支护监控

配备专职人员,专项安全检查,观察初始支撑,二次衬砌是否出现裂缝,剥落,钢拱变形,漏水等。[1]确保初始支撑的质量,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

1.3监控量测

通过监测和测量围岩正确掌握周围岩石与支护之间的收敛动力学,力学动态和稳定性,客观评价围岩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围岩的弹塑性区域,裂缝的发育程度等。初始支护参数的调整应根据监测数据与设计,监理,施工和业主人员共同确定,合理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1.4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地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局部钻孔等勘探手段难以有效准确的反映全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施工安全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及岩溶水、涌突水突泥、有毒有害气体等。隧道应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如地质雷达、超期地质水平钻、TSP等超前地质预报。[2]选择合理适用的检测方法,使作业人员更好的了解到当前掘进围岩的地质情况,编制可行的施工专项方案,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

2施工管理

在公路项目施工中,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如何做好公路施工管理工作,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理念、思路、制度和执行力度。

2.1项目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策划以及如何在准备项目管理时将项目安全工作整合到项目管理工作中是首要任务。在传统安全管理体系下的项目管理水平的建设过程中,以下要点值得加强:1)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健全,但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够。随着社会法制性的法制,施工企业及项目管理的法制依据较为健全,但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真正懂法的少之有少,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依赖行政手段及经验判断较为严重,让项目管理人员从责任、从法律角度知道“怕”,从而安全管理工程中做到由心而做。2)项目班子成员如何把安全责任下放,让每个项目管理者都成为安全员。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最终落实的是最基层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是执行者,只有他们做到警钟长鸣,安全工作才会实际有效。3)隐患预判及排查不彻底。施工计划中的工作,材料,机器和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因素。隐患预判及排查不只是方案的安全性,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也是隐患的一类。在隐患预判及排查过程中不只是要让大家知道怎么做,也要让大家知道不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4)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问题。大多数工程施工项目的投资者为政府或者是政府组织的社会团队,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存在与各个行政单位协作的情况,各行政单位的职责界限不清,没有正规的协调机制,完全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难免存在盲区,导致安全隐患。

2.2劳务队伍的管理

按照“有效管理,强有力监控,高效运作”的原则,建立一个优秀的劳务队伍,制定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经过岗位培训后才能通过认证。[3]承包商和班长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作业成员在班长的领导下工作,确保每个过程和工作表面都有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跟班工作。

2.3隧道施工作业控制措施

隧道施工必须按照图纸施工,按照规范施工,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建立隧道架子队微信群,实时播报并记录工序进展以及安全生产情况,动态掌控隧道施工现场。强化施工工序和现场管理,确保支(防)护到位,严禁支护滞后和安全步距超标,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明确隧道超欠挖控制指标,炮眼布置定点、定眼、定人。固化火工品领用程序,专场存放、专人主管、专人保管。对每位劳务人员按照班组登记录入考勤系统,实时掌控劳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情况。

2.4火工品管理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中一旦发生火工品爆炸事故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损失,加强火工品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火工品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门在使用烟火之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烟火管理系统,并严格按照系统储存,分发,运输和使用烟火。2)加强火工品出入库及运输管理火工品出入库应按照要求做好登记,并由爆破安全员、运输员、保管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共同签字方可领取出库,运输过程应由两辆专用车进行,并且前后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将雷管、炸药混装。3)规范火工品的使用火工品运至隧道进行爆破时,应交由爆破员进行安装、爆破,装药前由安全员对周围进行警戒,装药应用木棍进行操作,严禁用金属工具操作,装完药后撤离至安全距离方可有爆破员进行爆破。4)加强火工品的安全检查项目部应将火工品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每次的火工品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管,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并且通过加强对火工品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进行有效监管,确保隧道施工不发生火工品爆炸事故。

2.5安全检查

施工单位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把安全检查放在首位,加大检查力度、检查频率等,以达到排除安全隐患。要切实解决好抓检查和抓整改“两张皮”的问题,要强化整改意识,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各项安全隐患要按要求、按节点整改完成。[4]能立即改正的必须立即改正,如果不能做出改变,还必须遵循“四不放手”的原则,设置人员,设定责任,设置资金,并在一定时限内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同时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全面排查不到位导致隐患存在、对隐患整改不到位、不及时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责。施工单位要做好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必须要按照专项整治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各种工艺、环节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项安全技术规范来落实施工,及时建立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自我完善的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施工新理念

3.1品质工程建设

品质工程安全管理以追求工程本质安全和风险可控为目标,促进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协调发展。1)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逐级建立安全管控实施方案,并在过程中逐一落实。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销号制度;通过安全隐患分级管控制度和过程隐患治理,双管齐下。隧道采用门禁系统结合GPS定位系统和24h监控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时关注洞内人数、作业环境、确定安全隐患系数,并在施工过程安全管理过程中逐级落实,责任到人,积极营造安全生产大于天的管理理念。2)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树立本质安全的概念竭力宣贯达到降低或消除“不安全的人”,努力探索“四新”技术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施工人员所处的不安全环境。通过监控大数据平台、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有害气体检测数据,应用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做到实时分析与预警,确保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5]推广隧道钢构工厂化集中生产,引进工字钢冷弯机、等离子切割机、超前小导管箭头机、自动打孔机等机械设备,隧道施工全过程采用智能头盔等智能化设施,实施隐蔽工程过程影像管理措施,强化质量形成全过程闭环可追溯,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型钢和钢筋加工采用1:1定型模具,定位采用标准卡具,二衬砼浇筑采用分流装置,推进工程施工精细化,确保工程产品本质质量,促进工程结构安全。

3.2“平安工地”建设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隧道开挖、初支采用凿岩台车和大型湿喷机,减少工人暴露在危险作业环境的时间,同时避免了高空坠落和拱顶落石打击风险,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逃生管道引进新材料高分子聚乙烯轻型逃生管道,轻便实用,改变以往逃生管道因挪动不方便等缺点,从而促进工程施工安全。制定隧道施工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加强对隐患的调查和管理,提高针对性应急能力,

4安全信息化技术

为了平稳有效地促进隧道施工安全,我们可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推动要素。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和改进,实施信息管理,提高对现场的管控。

4.1视频监控系统

为了随时掌握隧道各工作面和搅拌站的安全状况,在隧道施工中安装了视频施工系统。通过互联网,在授权条件下通过计算机终端监控隧道口和搅拌站的生产,可实现24h连续监测。

4.2人员识别和定位系统

人员识别和定位子系统集成了人员进出口和特定区域的识别和定位。可在紧急情况下报警和通话,并通过孔计算机,LED大屏幕和远程网络终端显示实时信息,实现监控、查询、考核和信息统计功能。人员身份识别芯片全部贴在头盔上,便于携带。

4.3LED显示系统

通过LED大屏幕显示安全监控数据,并可显示关键信息,如洞中人员总数,正洞,掌子面分布人数和具体人员姓名工种等信息。

5总结

由于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环境恶劣,作业队伍流动性大,作业场地狭小等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很多安全隐患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技术、管理手段不断优化改进隧道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通过对近几年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1)动态设计是实现隧道安全施工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地质、支护的监控以及综合监控量测反馈的数据来实施调整设计参数,才能更加安全经济的完成隧道施工。2)管理技术是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管理中除了应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并加强管理创新外,更要接地气加强执行力度才能取得最好效果。3)“品质工程”、“平安工地”等施工新理念是实现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习、宣贯这些新理念可以实现工程本质安全。4)信息化技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贺环.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

[2]焦迎春.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J].交通世界,2018(5).

[3]芦岩.高铁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原因与控制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7(7).

[4]王志军.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J].交通世界,2018(8).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6

1.1施工技术不合理导致施工质量差

水利水电工程的周期长、工序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繁多,主要包括了开挖建筑物基础、填筑土石坝体、处理基岩灌浆、建造金属结构和技术设备安装等。由于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缺乏完善的、先进的施工技术作支撑,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这不但会延长施工周期,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以及人员伤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1.2缺乏严格的、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

由于施工现场监理部门缺乏充分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忽视了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这就使得最终制定出来的施工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严格性,不能彻底规范施工队伍的操作行为,难以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控制意识,最终也会造成工序错乱、拖延周期以及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1.3缺乏对施工设备的有效管制

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决定了工程是否能高效快速地开展,此外,很多施工设备都是租用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制,将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都没有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这样就导致施工设备经常出现不能正常运转的状况,这一方面影响了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经济开支,对整个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2.1建立一套健全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机制

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要建立起班组、车间、场站等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明确各个组织部门的责任,采用细化责任、分级管理的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收集相关的施工技术信息、分析和处理出现的故障、记录出现的事故等。定期开展技术技术交流座谈会,对前期的工作做完整的总结,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技术改革措施等。建筑单位还应该组织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分析和总结活动的成果,为技术攻关打下基础。要将施工管理的各项机制逐步完善,加强对现场施工设备的监控,包括其运行状态、故障分析、事故统计等多方面,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施工设备的稳定性和利用率,还能降低设备的损耗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还要安排专人来负责管理施工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收集、整理和记录相关的技术信息,进而能够保证资料数据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要做好记录,可为后续的技术攻关提供参考依据。

2.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颁布的法规条例及相关规定标准,再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这样就能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操作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行为,就应立即指出纠正。在发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利用设备操作和巡检、运行记录和仪表指示等来找出潜在的问题,并作详细地分析,通过多方讨论迅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持发电设备的可靠性运行。

2.3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

水电站首先要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作为基础,再根据自身的施工运行实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工作。渐渐地将恢复设备的功能发展到改进和创新设备的功能上,使检修的周期尽可能地延长,并减少检修所需的时间,确保设备检修工作的高效高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对发电站实行全面地、实时地监控,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及时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2.4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现场监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和开展施工队伍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施工队伍的职业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监理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施工现象的各项施工活动,对于违规操作行为应立即指出纠正,并给予相应的指责,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复检工作,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才准许通过。同时,还应该在施工现场完成质量检测试验,如果存在质量不合适之处,坚持督促返工。最后,还必须做好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在采购时,必须将材料的质量放在首先位置,然后选择价格稍便宜的材料,这样就能降低施工成本,且能保证施工质量。

3总结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7

高速公路是交通枢纽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隧道机电工程则又是高速公路综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而在此之中,除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以及人力资源之外,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是确保隧道机电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之一。与此同时,定时定期地对工程进行全面性检测,是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竣工质量的最佳保障。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检测的有效性,本文就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检测进行深入性地探究,并作如下相关总结。

关键词:

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管理;检测

正文:

一、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概述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属于高速公路机电总工程中的一个分部工程,一般来说,通风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照明系统和供电系统[1]等为其最主要运作系统。1.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主要旨在对车辆通过时所产生的烟雾、一氧化碳以及异味等有害物进行稀释,国内通常以在行车道正上方安装射流风机[2]的方式运行该系统。2.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中主要由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车辆检测器、紧急电话系统以及环境检测设备和气象检测器、监控计算机系统等组成,旨在监控施工各方面的安全与质量。3.消防系统: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紧急广播系统、声光报警系统、火灾监测系统等;主要设备有:火灾探测器、消防控制器、火灾报警器和供水设施等。4.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一般采用荧光灯、高压钠灯或LED灯,安装在行车道的上方及隧道横洞上方,以满足隧道内路面的平均照度和均匀度的要求;按功能分为:基本照明、加强照明、应急照明、横洞照明;按区段分为引入段、适应段和过渡段、基本段、出口段。5.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主要为通风系统的风机、照明系统的灯具、消防系统水泵和监控系统各种监视设备提供电力支持。供配电系统主要采用10KV架空线将附近变电所电源引至隧道洞口,再经箱式变电站或变电所变为隧道所需电压。

二、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现状

1.施工作业流程不够规范和完善:与其他施工建设工程相比,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的施工作业流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在此过程中,安全工作的准备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例如,施工前事先准备好一切标志性的东西(标牌等)和相应的工地防护用具;正式开始施工作业前,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依照相关规定将引导牌、警示标志等摆在相应的位置;施工人员及时穿戴好安全帽、反光背心并系好安全带,待工地安检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各就各位,开始正式施工。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遵照每项施工流程的具体要求进行作业,尤其是特殊性的作业。譬如,当电工业务员开始作业时,就需要往其用电侧方向将高压侧逐级合闸,而断电时则恰好相反,并且必须要保证两人以上电工同时在场才能进行相应操作。又如隧道高空安装作业(正常工作流程是:以实际需求为准,移动手脚架——上人作业——下人——再次移动手脚架)。不能为了图省事而带人移动手脚架,以免发生倾倒事故,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2.施工安全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类安全设施以及安全措施制度是施工安全措施中的核心点。安全措施制度主要包含了相应的安全措施方案、各阶段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制度以及施工安全检验标准和施工建设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等内容。各类安全设施方面,除了要保障各类施工建设所需原材料和机械的质量之外,同时还应进一步提升交通标志技术,并在各部位安装相应的标志物(隔离带、反光条等)。

三、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与检测策略

1.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分配工作:高速公路隧道段是施工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集中发生点,是以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为各阶段设立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组织部门,加大隧道段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并以各隧道段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制定严格层级管理和明确工作岗位责任范围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各隧道段实施安全管理工作。例如,以施工作业现场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按配置、作业驻岗以及监督巡检等对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性的分配。2.建立健全科学性的施工培训以及考核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职业技能和作业水平,各施工单位应遵照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单位自身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性的施工培训和考核体系,并特别设立培训和考核部门(以日、周、月、季、年为单位为每位施工人员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并务必完善各阶段的培训以及考核总结,形成科学的“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培训班组”“三级”培训模式)。定时定期对新老作业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上的培训,并进一步实施考核制度,优胜劣汰,查漏补缺,以确保施工人员各方面综合水平的优质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培训和考核目的。除此之外,大量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和新型人才也是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3.增加安全设施投入量并保障硬件设施质量: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在硬件设施上的需求量远高于一般路段。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增加反光锥的密度、反光条宽度,并且还要进一步增加各个点的安全硬件设施(如增加警示灯、指引灯以及其他标志性指示牌等),同时还要加大对各硬件设施的安检力度,以及时维修故障设备,避免耽误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此外,当出现暴雨、大雪等恶劣自然天气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点火试验等)时,施工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路政或请求交警协助维护现场秩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隧道机电工程直接关系着高速公路竣工后的最终运营和经济收益,是以各施工单位应不断提高对该工程建设的重视度。尤其应格外注重隧道机电工程各个分部系统(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等),以确保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以及竣工后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常声.高速公路隧道机电预留预埋工程施工和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05):184.

监控施工总结范文8

[关键词]机电工程;设备安装;应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的功能不断完善,智能化建筑不断发展,建筑逐渐关注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机电工程的安装逐渐受到关注。

1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涉及了工业、民用、消防、给排水、电气、采暖等多项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在机电设备实际安装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机电设备安装要满足安装、调试、操作以及验收等多个环节,当且仅当只有这些环节都通过检测,这些条件都被满足后,机电设备的安装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当前,在我国,机电设备的安装普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以此满足当前智能化、现代化建筑的要求,其中,对许多大型设备的起重、装配以及测试技术还有这更高标准的要求。受工艺复杂、施工材料要求要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机电安装有着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在施工中需要各施工单位和设备安装部门严格按照建筑的整体特点以及设计规划进行施工,以此保证机电设备的安装符合整体建筑要求,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

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特点

一是强电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要点。首先,在对强电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方向比行动更重要,安装工作开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我们要针对整个施工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要研究讨论设计施工方案的图纸、设计施工的相关施工说明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等内容准确无误后才能开始施工。其次,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做好预设工作,预埋照明电路的铺设线路,按照管理规范对不同的材质进行预埋,同时在图纸和管线表面做好标记,防止施工后期误操作导致的管线损坏。针对暗敷管线工程,我们要切实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准确施工,在铺设管线过程中明确先敷哪个,后敷哪个,明确管线铺设过程中管线暗敷顺序等一些细节上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明确的确认,确保线盒位置准确。最后,要落实各项工作一定要经过各种准备和检查工作后才能进行施工的工作原则,在铺设的最后,还需要最后的监控审查和修正。二是照明电器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要点。在对照明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我们要对照明设备的施工对整个室内照明实际效果和整个施工过程是否便利进行细致的考虑,照明设备的便利性首先要考虑开关的位置,而铺设线路和灯具的安装对室内照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对灯具等一切照明设备进行构想,我们设计灯具安装的具体位置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建筑采光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再进行设计。为了确保灯具安装之后的便利性和观赏性,我们在确定灯具开关位置时需要根据建筑物内部的构造特点来进行,从而实现灯具开关位置配合室内设施的摆放。在照明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处管线连接是否密封和绝缘,避免因电线的裸漏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也要对线路的护理和电线的防老化问题进行考虑。三是弱电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要点。与强电机电工程施工相比,弱电机电工程的施工具有设备安装要求高、施工工期短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弱电工程施工中做好监控工作,在施工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核实施工实际环境、明确图纸和施工人员。同时在施工设备及其配件的采购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注意,谨慎采购,确保设备质量。首先在对电气设备的采购需要仔细检查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型号,在实际施工前也要进行二次复核,通过两次检查避免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因设备本身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其次,注意在不同时期将管线的安装和中央及末端设备的安装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应在工程的早期完成管线的安装和铺设,工程的后期就开始中央和末端的设备安装工程。在整个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中中央设备一直处于最为重要的环节,中央设备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集中体现,这是因为中央设备整体结构复杂,因此施工要求也高,我们在施工中也需要确保安装工作避免出现偏差,安装后期还需要进行二次的调整和检查。

3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

我国对机电安装工程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对每一个机电安装工程都需要高度重视,对质量进行监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电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职责,为此,施工单位一是在对电气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遵循施工程序,按照图纸进行设备准备、施工方案进行审批、监控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的环节进行,在这些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章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机电工程设备安装顺利进行。二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对工程进度进行把控,对此可以成立一个由施工小组组成的质量监控部门,并将小组内的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再有个人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总结

建筑机电工程安装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复杂、质量要求高,为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和改善机电工程安装的质量和技术,确保机电工程安装质量。

参考文献

[1]解江浩,曹思琳.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诊断分析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5).

[2]张贵仁.提速道岔晃车原因及整治措施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