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论文范例

美术观察论文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维;中学美术教学;运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力求通过多样化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这也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美术教育凭借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较强的实践性创作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以生为本”的创新理念实践活动,力求打造一个富有特点的中学美术课堂。新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多种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开展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通过以上论述能够清楚看到,要想真正提高中学美术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利用多种形式原理开展图形创意训练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图形创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图形创意在20世纪末期被引入我国,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逐渐得到相关教育部门、机构的重视。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来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其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与成年后相比,在学生时代培养人的创造力更有优势。将图形创意理念融入初中美术课堂,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学生接受。中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有趣的创意图形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图片与文字相比,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而创意图形与一般图片相比趣味性更强,更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图形兼有可视性、生动性、准确性等特点,能够直观地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将其作为工具辅助中学美术教学十分适合。中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具象的图形引发创意更加有效。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图形创意已经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处看到各式各样的创新图形,如广告、超市宣传语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多样化的创意图形,也受到了引导,被调动起兴趣,这为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图形创意课程奠定了基础。图形创意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创造性思维表达创新思想,因此其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以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激发创意思维

在应用图形创意思维的过程中,要想提升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将一些具有生活化特征的设计内容融入美术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设计资源与创新元素,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创新元素,最大限度地寻找设计资源。教师应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挖掘更多的创意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运用图形创意思维进行设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的作品,进而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阐述不同材料的特点与性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积极意义,进而帮助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的作品。如,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以“我与城市环境”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设计出协调统一的警示性标志。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对城市进行深入、全面的观察,尽可能多地搜集与设计相关的材料与元素。在实际的标志设计过程中,一些学生使用玻璃条设计了一些全新的交通标志,认为玻璃的易碎性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进而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珍爱生命、重视交通安全;一些学生使用石头设计了门牌,希望利用石头的特性表现出房屋建筑本身具有的坚固性与稳定性特征;还有一些学生使用旧木头设计了一些常用的环保标志,最终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通过以上相关案例能够清楚地看到,很多创意材料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果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创意元素。

2.通过图形元素的视觉联想激发创意思维

从构成看,图形创意思维主要包括两个要素,即联想与想象,两者将会直接影响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效果。使用图形元素进行视觉联想,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不断拓展想象空间。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条形码的联想”教学活动,先让学生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条形码,如各种食品包装、衣服吊牌等处,然后告诉学生条形码都是由一些粗细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在线条下部还排列着一连串的数字。当学生对条形码有了较深的印象之后,教师再设法不断拓展思维,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想象与联想自行创作。学生根据自身已有认知,往往会由条形码联想到斑马、栅栏、树林等一系列形象。通过这个案例能够发现,利用条形码开展创意设计,对于学生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图形创意课程设计

1.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重点

在开展中学美术图形创意课程的过程中,重点并不是让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是要教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合理化方式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这样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首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保障他们对美术学习有持续的兴趣。而图形创意思维在此方面就有较大的优势。创意图形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再辅以多样化的课程编排、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合理的训练方式,就会让学生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兴趣点上,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过去开展中学美术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绘制的形象造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色彩使用是否标准,但是这类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学生为了得高分,完全按照看到的样子临摹。这种做法对于刚刚接触美术的幼儿或小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兴趣,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关键是进行创新,教师要根据中学生创新的实际情况对其绘画水平进行判断。

2.图形创意课程的具体实施

在将图形创意理念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个特点,以简单的方法直接入手,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联想创新能力。如,可以通过某一事物的外形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事物,不以明确的标准判断对错,也不设置标准答案。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生的思维中,可能联想到的事物往往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进行联想之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加宽泛,能够为联想提供帮助。教师不应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中,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入手观察身边的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2)开展联想思维的训练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抽象概念已经有所认识,但是仍然需要与实物结合在一起才能够透彻理解。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物进行简单联想,如,在观察之后,对脑海中的元素进行联想,将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形象。在开展联想训练时,应从不同角度入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相似联想、因果联想等。

(3)加强手脑结合的实际操作训练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实际操作,在使用不同材料与工具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探索的欲望。对于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可以使用剪贴、拼接的方式进行造型设计。通过实际的手工操作,学生的兴趣将得到激发,成就感增加,进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开拓。

四、结语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我国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美术教育入手,针对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创新相关教学,将会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笔者在探索过程中对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邵宇,陈悦帆.图形创意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1).

[2]赵合龙.图形创意教学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高云.美术课程中图形创意教学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2).

[4]赵合龙.美术课程中图形创意教学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美与时代(中),2016(2).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素描训练

素描起源于西方美术中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具体指代一切单色的绘画。素描呈现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造型、思考、信息反馈的综合结果,其实质是一种对物象认识思维方式的形象表现。初学者通过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获得对自然对象的形态体验,从而形成对绘画造型的初步认识,建立基础的绘画理论体系。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常见的素描训练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写实素描训练和构想能力素描训练。如何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写实素描训练

写实,顾名思义就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和反映。写实素描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观察事物本来面貌,运用透视原理等绘画基础理论描绘出事物的根本状态,包括形状、造型、体态等具体的外在现实。写实素描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层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1.整体观察

素描造型过程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对整体的观察。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曾说过,绘画造型的关键不在于运笔、线条,而在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整体形态表现和动态关系。这意味着整体观察是素描基本造型的灵魂。如果写实的对象失去整体的统一性,就会破坏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失去写实的内在意蕴,违背了写实素描训练的教学初衷。

2.结构分析

事物内部的结构决定物体外在的形式表现。绘画艺术的素描训练不仅仅在于对整体外在形象的描写,更在于对事物内部结构的观察与描绘表现。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绘画理论基础知识,有意识、有方法地分析所观察物体的形状、结构,从而整体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获得深层次的写实素描训练体验。学生能获得这种情感体验、绘画理念与技巧相融的深层认识,就是素描训练结构分析的练习目的。

3.结构表现法

学生能够将通过观察与分析获得的物象描绘、表达出来,是结构表现法的教学目的和训练方式。通过结构表现法的素描训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分析自然物形式的内在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这种素描训练一般是通过对模型、静物、石膏、真人头像、人体等实物的摹写进行的,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分为结构式、体面式、光影式和以线代调法四种。结构主要指事物的内外轮廓;体面主要指事物的空间存在;光影主要指事物的表现反映;以线代调主要是指事物构成的基本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素描训练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规律,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二、构想能力素描训练

构想是洞悉物象造型的变化,进而通过素描的方式进行再现、反映的表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构想能力素描训练,不仅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能极大地刺激学生艺术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构想能力素描训练是学生素描创新设计与表达的主要训练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构想的练习

在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素描训练中,常见的构想能力练习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让学生观察形体与空间的基本性质和联系,从中发散绘画造型的创新设计思维;二是让学生将物体的内在结构分解为线段的形式进行素描表达,使学生在拆解物象中提高对事物造型的认识;三是让学生将具体物质的肌理特征抽象出来,运用纹理组织的方式进行素描表达;四是让学生按照物体与空间的力学特征进行力向的素描练习;五是让学生遵循物象内部固定的结构规律,进行运动部分的形体变异练习。

2.造型的发展

素描的造型过程是时间积累的发展、变化过程,对物体的写实素描和对物象美感的反映是素描造型训练的主要内容。线条的明暗交错形成了物面的光影辉映,在素描造型的过程中,现实中的物在视觉中再生,又忠实地反映在素描本上,这整个过程就是物象造型的发展过程。对这个过程的不断练习就是构想能力素描训练的主要方式。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中美术教学素描训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内在的绘画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艺。教师通过写实和构想能力的素描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层次,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绘画技艺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敏.浅析高职素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杨栋昉.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西部素质教育,2017(5).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3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美术;思维导图;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也被人们称为“心智图”。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组织进行层级分类的前提下,以主题为核心,通过主题与分支之间的联系构建而形成的具备放射性思维特点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更加侧重于图文并茂的方式,以主题为中线,将各级主题关系通过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加深记忆深度。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用在学生的大脑信息加工、知识处理以及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联系性,避免碎片化知识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易学易懂、实用性强、自然有趣,有一定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的人均可以使用。其二,思维导图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多样化的显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三,制作方法简单灵活,满足个体的思维导图制作需求即可,在开放性的思维导图构建中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美术教学优化中的有效应用

1.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突然迸发灵感但难以及时运用于教学设计,导致教学设计思维零散,缺乏具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停滞不前。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与层级关联性特点,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碎片化的设计灵感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全景图,这种教学设计紧密度高、关联性强,让人一目了然。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意义、特点、构成要素、类型以及不同的表达形式等。如,我们在购物时可以通过图标辨认品牌,在看电视时可以根据图标辨认电视频道,等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图标就是标志,是专门为某一产品设计的,具有特殊性。在学生了解常用标志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以体育类标志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从体育类标志中分别发散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种奥运会会徽分别表现了哪些运动。以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其通过图文组合的抽象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奥运会举办的地点,又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会徽中的红色代表了热情、希望、喜庆。通过对“京”字演变过程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步骤,具体为收集设计信息—设计元素综合—设计图形确立—信息准确传达—信息整合应用。在学生掌握标志设计步骤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尝试。如,根据班级特点、班级文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班徽,要求表意准确、构图凝练、色彩醒目。

2.在课堂结构重建中的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而教学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沉闷的教学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讲授为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授学生美术绘画技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与教学经验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心理需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因此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学生即使有疑惑也不敢提问,课堂缺乏交流。由于教师没有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学生课后由于各种原因将在课堂中产生的疑惑抛在脑后,并越积越多,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图像或者符号等,遵循简单易懂的原则,构建符合初中生美术学习特点、易于接受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理出系统化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思维导图创作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创作的全过程。教师要发挥组织、引领与启发的作用,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导图构建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思维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构建思维导图。如,在人教版《漂亮的手工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工具材料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漂亮的灯饰、它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怎样将它们简单地画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建立构图意识、形成造型语言。接下来,教师展示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灯饰,如长信宫灯,让学生了解长信宫灯的历史背景与制作过程,掌握灯饰中包含的主题、意境、美术语言、材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示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出一张具有代表性、经济适用、安全环保、外形美观的灯饰设计图,掌握立体构成的方式与方法。思维导图在课堂结构重建中的运用,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不是教师说一步、学生走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意识。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进行更好地表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工具。

3.在学生美术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1)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要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美术艺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美术思维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美术作品,摆脱定式思维,提高解决美术学习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轻松、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平台,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随便选取一个物品,如铅笔,引导学生以绘画用的铅笔为中心向外发散思维,从铅笔的形状、功能或者颜色的角度发挥想象力。一名学生以铅笔为中心,通过铅笔的外形联想到人,以拟人化的绘制手法,为铅笔赋予了人的动作、表情、四肢特征,创造了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从铅笔的功能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五彩笔、刷子、油漆,并且联想到油漆在刷子上似乎流泪的场景,表现出铅笔越用越少、疼痛的作品,赋予绘画作品以艺术情感,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逆向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开始向外拓展;逆向思维是从发散思维的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主要体现在思维导图具有不受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同时运用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从多种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如果通过发散思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学生可以尝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在画荷花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习惯采用顺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在观察与思考后通过思维导图形成绘画步骤,先勾画荷花的外形轮廓,然后再对荷花的茎、叶、花填色。这种方法绘制的作品往往比较拘谨、缺乏创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然后创作美术作品,如先画出颜色,然后按照颜色的类型与分布勾勒荷花的形状。以这种思维方式绘制的荷花的状态更加放松、自然、洒脱,不拘泥于某一种形态,增强了美术绘画作品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展。

(3)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主要元素,不仅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创新活动、美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美术创作中的灵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基于人的逻辑和以往经验而产生的。通过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透过事物外在表现发现内在本质,促进初中生美术学习中的抽象思维生成。思维导图所呈现出来的思维图形框架,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思维特点,具有逻辑关系分明的特点。在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将课堂上教师展示的绘画作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明确了美术学习的目标。以季节为例,学生对于四季虽然并不陌生,但不知道如何运用四季的特点改造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思维活跃性,在梳理、丰富四季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从思维导图中找出最佳的绘画方案,以此提升美术创造能力与绘画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高。在作为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利用思维导图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满足新课改对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结合当前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内容,总结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方法,实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优化,这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通.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学生思维模式训练方法的研究.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郭喜静.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嵇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宋元元.在初中美术课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探讨.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绘画创作;设计素描

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素描、色彩、装饰画等课程。很多基础课程以写实造型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基础课程较少。虽然课程作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在毕业创作时往往半写生半模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素描不仅包含传统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许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在经过设计素描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创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也对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美术理论。美术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中缺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课程,大多基础课程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如,素描课以全因素素描表现方法训练为主。学生长期以造型能力为训练目标,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利于之后的绘画创作。学生如何创作、创新是绘画创作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创造性思维专项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为学生的毕业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创造性思维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学生需要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探索和选择。因此,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等特点。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设计素描训练的每个环节。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也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设计、绘画创作。第三,设计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素描课程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早期的设计素描课以结构的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后来随着有关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设计素描已经发展为融合了创造性思维的一门综合分析的基础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至禹的《设计素描》为例,这本教材中不仅包含造型能力的写生训练、观察方法的写生训练、结构分析的写生训练,而且包含解构、重构的方法训练,材料的表现方法的训练,等等。这些内容丰富了素描的语言表现力,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训练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素描》这本书展现的不是狭义上的只为设计专业服务的设计素描,而是具有表现性的绘画素描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素描的结合。正如周至禹提出的“大素描”概念:“在一个‘大素描’概念下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这样的素描就会对当代真正的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在当今是前所未有的。”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1.表象的训练

学生在表现物象的表象时,可以选择完整的物象,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局部。学生会通过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在教师摆放好静物后选择角度写生。传统素描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中,造型能力包括明暗、虚实、透视、比例、结构等方面的能力。而在形态的表象研究中,学生可以将这些科学的、理性的造型方法暂时放下,更加注重自身的感知和观察。在这样的体验和感悟下,由于每名学生的情感和喜好不一样,其个体差异性将会被释放,其作品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效果。没有了束缚,学生可以重新回归创作主体的体验和感悟,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以体现。素描不再是程序化的处理,也不再是素描本身,学生通过素描建立一种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以表现客观物体,正如中国画理论中的“迁想妙得”,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表现出的物象不再是千篇一律、程序化的,而是融入了情感、富有生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发现一些被忽视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现力,挖掘出新的题材,丰富自身的绘画创作题材。

2.肌理的训练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观察物象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如照相机、显微镜等。通过这些工具,人们发现了物象表面的特征——肌理。肌理包括质地、光泽、纹理等,是现代艺术表现中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为创作带来了新的视觉语言。学生可以采用拓印、复印等方式进行创作。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介绍一些肌理表现方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案例。以工笔画创作为例,王冠军在表现许多男性人物的衣着时运用了肌理的表现方法,表现出当代男青年的时尚感。学生不能仅仅复制肌理,更重要的是创造肌理,如,通过洗、刮、擦等方式形成肌理。郑力在工笔画创作中运用了揉纸的方法,使画面形成了斑驳的艺术效果。江宏伟的花鸟画创作运用了擦洗的方法,画面表现出静谧的古典美。学生通过创造肌理,可以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一些视觉经验和肌理制作方法。

3.画面结构的训练

在对物象结构的分析中,学生可以通过延长线、斜线、中轴线等骨架线分割负空间。通过以骨架线切割画面,学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形态在空间中的意义,这有助于其把握形体空间在平面中的秩序,从而真正理解构图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能突破过去的三角形稳定构图形式,探索更加丰富的视觉形式。以现实形态写生为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瓶罐或静物进行表现。这些静物的摆放位置是随意的,因此,学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将对象安排在画面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形态进行拉伸、缩放、夸张处理,并自觉调整形态的间距,以获得画面中的平衡、和谐的关系;同时,利用形态的中轴线、透视线、辅助线、延长线拆解画面中的正负空间,使形态似乎消失在画面中,形态之间的关系由此变成画面的结构关系,自然的空间关系变成画面关系,具象的形态逐渐向抽象形态转化。这个转化并非易事,学生需要根据直觉和分析进行选择,从而建立起新的视觉形式。这个转化过程虽然并不容易,但是通过这样的转化,学生对画面关系和视觉形式有了动态、直观的了解与审视。这将提高学生构图的分析能力和审美判断力,使其建立起自主意识,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黑白灰的训练

为了丰富画面的关系,加深对画面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黑白灰的训练。黑白灰的训练在现实形态和人工形态写生分析中都可以进行。以人工形态写生为例,经过分解后的画面和形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分析。运用黑白对比关系能突出画面的主体,黑白灰的面积大小和秩序也会影响画面的主次与形式感。平面化的黑白灰关系可以表现出理性、冷静的画面关系和情感;加入光影的黑白灰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既能塑造出三维的空间感,又能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加入了点、线、面的黑白灰画面会变得更加富有装饰意味。这些不同的黑白灰表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绘画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选择,强化训练。

5.材料的训练

传统的素描工具以铅笔和素描纸为主,随着美术的不断发展,美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审美的包容性越来越大,对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学生不能满足于运用传统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探寻更多的材料语言的表现形式。对材料语言的重视,是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探寻新的材料语言的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同时,对材料语言的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经过艺术教育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艺术院校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专业性,但是在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科之间的融合趋势已经日益凸显。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需要融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近年来的美术大展中也可以看到,许多绘画创作已经融入了一些设计元素和现代元素。绘画创作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时展的需求,也是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丽婷.图形联想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涂超.绘画性素描与创造性素描的对比研究.大众文艺,2011(13).

[4]常雁来.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艺术评鉴,2017(5).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6

美术课堂是学生用心发现美、创造美的课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放手 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坚信自己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并在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出色的作品。

一、对学生学习的放手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放手。笔者认为,学生在观察、欣赏、创作、评价各个环节的学习,是教师或他人都替代不了的,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1.放手让学生观察

观察能够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获得深刻、具体的感受,多积累感性知识,为创作提供素材。如,在教学第十册《我设计的卡通形象》一课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卡通画人物,或观察商店里、公园里的卡通形象等。教学中再播放学生喜欢的卡通片《哆啦A梦》的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对卡通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

2.放手让学生欣赏

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培养学生从画中到画外的想象力,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与技巧,增强学生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如,在教学第十册《桥上桥下》一课时,教师通过提供各种桥的图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外形特色。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家乡桥的结构和外形特色,共同总结出桥的特点。这样比较性的欣赏,既让学生了解了桥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又是一种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放手让学生创作

创作是创作主体对某一知识的巩固和对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是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并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学生创作时,教师不需要过于精细地讲解,而要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中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创作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如,教学第十册《快乐的时光》一课,教师首先播放歌曲《快乐时光》,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你难忘的?并让学生在音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创作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发自内心地将想象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4.放手让学生评价

评价是指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美术作品等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评价是一种自身的认识,并非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学生在一起谈论一件艺术品就是评价的一种方式。每位学生都可以对自然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情等进行自己的评价。如,在教学第八册《纸卷魔术》一课时,在作品评价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其他学生,同时向其他学生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打破了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使美术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放手

对课堂教学的放手,并不是一味地不顾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对课堂教学的放手,是为了更好地抓好课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单调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

1.放手让学生交流

一节美术课如果没有交流,就好比树苗缺少水分一样。如,教学第八册《船》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上课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图片。“想交流吗?请自由找同学交流吧。”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心灵最深处的交流。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交流是无处不在的。

2.放手让学生讨论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讨论,开拓其思路。如,在教学《美丽的辫子画》一课时,教师提出:“这些漂亮的皱纹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学生回答:“美化教室,装饰花篮,做漂亮的纸衣服……”教师说:“除了以上的用处外,还可以编成各种各样的辫子。”出示辫子并引导学生讨论:“漂亮吗?聪明的小朋友能否告诉老师,这些漂亮的辫子是怎么编出来的?”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培养了想象和多向思维能力。

3.放手让学生学会合作

创作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时,学生学会了分工。如,教师在教学《世界地球日》一课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练习,由小组定题,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可以宣传画的形式表达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忧和环保建议,还可附加文字解说。这样,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创作,有的负责文字的解说。完成之后,再让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结果。这样,在学会合作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遇到困难互相协助。美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需要单向地介绍所有的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欣赏、讨论、创作、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胡世芹 单位:江苏灌云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7

比如一位科学老师在讲授科学课《它们都是鸟》时。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燕子》的第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又让学生背诵《翠鸟》第一自然段: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接下来老师的导语,引入了正题,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描写了什么?燕子和翠鸟。那么它们都是什么?它们都是鸟。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鸟,引入课题。

二、语文课科学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课资源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课文以谜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于水的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教师提前开展了一次《水和我们的生活》主题活动,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变来变去的水”“保护水,节约水”三个主题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同时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水资源缺少的国情,进而让学生们珍惜水爱护水,做节水的模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画出了“水循环图”,制作了“水循环”的幻灯片,还合作编排了“我是什么”课本剧。通过开展水和我们的生活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能够让他们在知识上和认识上有所提高。另外,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如《蝙蝠和雷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找尾巴》《小松鼠找花生》《小熊住山洞》等,都可以同科学、社会整合在一起学习。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单单局限于课堂语文这个小环境,而是走向了自然,走向了社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未知世界。

三、科学课和语文课能力训练可以充分整合

美术观察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色彩

现阶段,部分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流于形式,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美术方面的视频或者图片,美术教育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一、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差,对色彩和美术缺失深入的认识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受到忽视。除了艺术特长生之外,美术对于普通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爱好。这就造成了中职学生美术素养的缺失。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色彩知识不足、色彩观念单一,这对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了消极影响。

2.教学内容僵化

现阶段,各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和知识素养,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的高低甚至决定着课程质量的高低。此外,色彩教学的内容还存在不能有效突出重点的问题,导致原本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流于形式、缺乏新意,色彩理论学习较为单调、枯燥。这种只注重理论的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色彩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模式单一

在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但是未能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实践,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二、优化中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对色彩教学的重视度

学生的美术基础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制约了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层次教学,这种层次教学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区分,分为基础的美术理论普及和较高层次的美术鉴赏课程;另一方面,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学情,进行适合学生基础的针对性教学。这种实际求是的教学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色彩教学的重视度。

2.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将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与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相结合,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基础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单一的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详细讲解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色彩理论知识,加深对于艺术审美价值理解,以小见大,逐渐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

3.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适合理论课程,但是色彩教学偏重于实践方面,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情境化教学,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物体的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固有色理解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写生方式会阻碍学生个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主观色彩和想象色彩的构建非常不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通过谈话法、讨论法向学生讲解色彩理论,并向学生演示绘画技巧。教师应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通过名家作品欣赏、三维立体模型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色彩教学中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学胜,吴云超.视觉色彩平衡原理对生活色彩感知的必然性探索——论视觉色彩生理特征及潜在的精神感知.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2]吴雪峰,李建明.浅谈后现代人文环境中色彩构成教学的变革//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2015.

[3]张海滨,胡艳华.论色彩构成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