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风险不断增多,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文章结合了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重新定义。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区别于以往的风险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审计风险识别途径,有助于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在新常态下科学、高效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下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内部审计环境更为复杂。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以往关注的方面给予关注,还要关注因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新的问题。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新型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也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应的经营风险也在逐渐增多,不可避免会引起更多的审计风险。此外,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粉饰业绩、公司高管片面追求利润的现象,使得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其内部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风险也因此逐渐增多。2.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和国家逐渐加强了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将审计监督列入与行政监督同样重要的八大监督之一,这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影响。新常态下,面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与防范经济风险并重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在国家治理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中也意义重大。但面对当代内部审计自我定位不明确、职能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受限。面对新常态带来的变化,现有的内审工作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式下企业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变化,审计风险由此进一步扩大。

(二)经济新常态下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1.内部审计质量及管理水平不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相对独立性,但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大多都是相熟悉的同事或领导,并与之有着间接相关关系,这使得审计过程和结论往往都会与某些具体的个人利益产生联系,因此审计风险不断增多。虽然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审计风险。但是,新常态下随着企业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的程序不规范、方法不适应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的风险逐渐加大。2.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于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并没有充分运用其服务和提供决策建议的作用。相比较而言,经济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则对管理审计给予了更多关注,就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过程进行审计,包括项目决策、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审计,致力于为企业增添价值。同时,以往被动的、事后纠错的内部审计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也从以往被动的事后审计向主动防范和规避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转变,加强对企业整体运作过程的把控。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逐渐扩大,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不断增多,审计风险也进一步增加。3.内部审计现代信息化的加深。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以往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审计分析和审计抽样等专业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广泛使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如此多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现代信息化随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随着内部审计现代信息化逐步加深而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使得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加。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业务处理的日常化,使得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面对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无法到达所需水平的现状,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多。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一)企业管理层面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1.关注企业的重大事项。新常态下,企业与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变化,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应对企业的重大事项给予更多关注。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首先要对企业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进行重点关注,从制度的建立入手,明确决策机制的内容、范围以及权限,审查企业通过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其次关注企业岗位设置原则以及具体的设置方法,重点审查企业岗位设置是否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集权与分权相制衡的基本原则;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合法有效的惩罚与激励制度等。2.关注企业的内外环境。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关注,如关注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引导了员工的价值观,是否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发挥了潜在影响;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履行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应从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审查,通过企业政策、企业事故统计报告、企业相关检验制度等渠道进行查证。同时,给予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外部环境更多关注,比如对企业关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将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纳入关注的范围。3.关注企业的管理制度。面对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新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的强度。内部审计应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审计风险,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尤其是有着内部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机构入手,关注其设置是否合规合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同时,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审查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性,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否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有利条件。同样,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内部审计需要关注的方面,通过查阅企业历年的预算报告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方式,审查企业预算的编制是否全面,所涉及的数据又是否真实、可靠等。

(二)经济业务层面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1.关注企业的员工管理。从经济业务的层面来看,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识别时,面对不同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首先,可以从企业的员工管理入手,对企业各部门岗位的实际需求、员工工资薪酬及福利的发放情况、企业员工培训活动的经费以及工会经费的管理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其次关注各部门、岗位的实际需求数与企业在岗员工人数是否相符,查阅相关的员工花名册、工资单以及劳务合同确认是否存在瞒报、虚报员工人数的情况;关注员工工资薪酬及福利的发放是否真实、及时,工资发放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福利费明细、日记账账目以及各种凭证查证是否存在不合规发放员工福利的情况;关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培训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通过明细账以及工资账单等渠道,审查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和标准里,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等。2.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收入以及成本费用三个方面的管理。首先,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进行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如筹资、投资活动。还应关注企业在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资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如重点审查企业资金使用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以及资金的运行过程是否真实、有效等。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关注企业资金往来风险、货币资金风险以及票据与印章的保管风险,关注企业是否设立了健全有效的往来账户结算制度等。其次,关于企业收入管理方面应从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账务处理以及入账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关注。再其次,对企业成本费用方面进行审计风险识别时,应重点关注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以及管理、销售部门在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间接费用是否真实,结转是否准确、及时等。3.关注企业的物资管理。关注企业的物资管理,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资产、营销以及物资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关注。在内部审计风险识别环节,应从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资产管理审查,重点关注企业资产发生增减变动时各项业务是否真实存在、入账时各项数据又是否准确和完整等。而关注企业的营销管理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业务,审查企业营销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制定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同样,在物资方面主要检查物资的计划制订与实施情况,按照计划、采购、仓储、废旧四个环节对物资管理进行审查。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采购管理制度,关注制定的采购计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是否相匹配;通过审查采购清单、合同以及相关记账凭证,关注采购物资是否及时、价款与账目是否相符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新常态下的变化发展使得新的、区别于以往的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增加,我们应积极寻找相应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识别与防范可能发生的内部审计风险,推动内部审计高效发展,实现企业科学稳定发展。长远来看,完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企业各部门、各相关领域积极主动地配合,还要从整体出发、与实际相结合、展望未来,建立与当展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作者:赵雪莹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