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例6篇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1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单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的前提。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管理有着强制性或者指导性的作用,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体现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与建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在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方面、环境中都贯彻内部会计控制,实现全面的会计监督与控制。企业中所有存在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有与之匹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此,要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角度出发,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全面渗透到企业所有的业务过程与操作环节中,每一个部门与岗位都要包含在内。

3.职务分离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受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指的是不同的管理层级与部门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范围与管理权限,实现一项业务处理需要经过不同的部门或者岗位,同一个部门或者岗位不能够单独处理一项业务,通过这种形式来形成部门或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牵制,降低或者消除舞弊现象发生。

4.适应性原则。企业的竞争会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激烈,任何企业都不能够脱离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内部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内部的变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可能会消减甚至失效。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的变化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不断地、及时地完善,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

5.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对错误和弊端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效率与效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与措施越严密,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但是相应的制定与维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本也会上升。一般情况下,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与方法的成本应该低于错误或者风险导致了损失与浪费。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在设计时要依据重要性进行有选择的控制,要尽可能地降低控制的成本,建立精简、高效、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实施内控会计控制的手段、程序与措施等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经济业务和控制内容的控制方法不同,相同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单位与时期采取的控制方法也是不同的。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方法。企业将内部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的方法,通过对会计及相关岗位的合理设计及明确职权,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如果某一些职务由同一个人担任时可能出现错误及舞弊行为,而且还可能为其行为掩盖,这样的职务就是不相容职务。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的过程中,第一步要明确企业内部的不相容职务,第二步要对不相容职务的机构与岗位进行权责规定,使企业内部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方法。企业在各项会计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授权批准控制方法要求企业明确会计事务的授权批准方面的相关内容,明确管理层的职权与责任,管理人员与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都必须在授权范围之内。

3.会计系统控制方法。会计控制信息系统对外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资决策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对内能够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是内部控制重要的方法之一。企业要依据《会计法》与国家会计制度、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要实现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的处理程序明确,会计档案保管与会计工作交接完善,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预算控制方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预算控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预算控制的内容,要求单位要不断加强对预算方面的管理,明确预算的项目与标准,规范预算的程序,分析与控制预算差异,通过改进的措施来确保预算的执行。在整个预算中,对于预算内的资金实行的是责任人限额审批,预算限额外的资金实行的是集体审批,没有预算的资金控制支出。

5.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方法指导是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要利用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等方式防范与控制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企业财务状况由于举债而存在不确定性就是财务风险,企业盈利由于生产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就是经营风险。

6.内部报告方法。企业需要对内部报告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反应,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果与针对性。管理层需要通过各个渠道及时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管理层决策的执行情况、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改善的情况等,以此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

1.健全性标准。要依据企业管理的要求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范围、控制点及控制的方法、措施等进行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性指的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较完善,关键控制点都有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授权、执行、报告等方面的手续比较齐全。

2.适用性标准。不同性质与不同经营方式的单位需要不同的会计控制制度,同一个单位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同,因此要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单位现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要适用于单位当前的实际状况。

3.有效性标准。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的核心标准就是有效性。有效性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最重要的评价内容,包括: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采用情况、工作人员对控制职能的胜任情况、业务与记录程序的情况、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会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主要的表现为:董事会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产生了“形备而实不至”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名无实;企业的监事会仅仅具有部分的监督权,并没有控制权与决策权,更加没有建议任免董事会成员的权利,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监事会成为了受董事会控制的机构。

2.预算控制制度不健全。预算指的是通过数量化的方式对主体或者项目未来时期的计划或者预测进行表述,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预算管理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当前,公司预算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预算编制的主体需改进,很多公司的预算编制由总经理组织,经董事会批准后实行,这种情况会导致董事会职权的弱化,为内部控制留下隐患;预算缺乏客观性,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而非科学依据,导致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忽视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执行,会出现预算目标不断改变的情况。

3.忽视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措施,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问题主要包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与要求,但是企业依旧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审计模式,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不能够发挥监督与评价内部会计控制职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都设置在管理层下,在管理层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导致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五、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促进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企业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其次要强化董事会在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发挥董事会在内部会计控制建立与完善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最后,要赋予监事会监督的完全独立性,加强其监督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

2.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当前,内部控制已经不仅仅是要满足查弊纠错、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了,还增加了提高效率与效益、保证管理目标实现。因此,预算控制已经成为了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首先,要建立与健全预算管理组织,在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制定权切实地掌握在董事会手中。其次,要增强预算管理的客观性,认真调研市场、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以企业未来的活动预测为基础进行活动的合理分解,提高预算指标的客观性;预算指标的制定要留意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带来的风险。

3.重视企业内部审计。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普遍比较薄弱,缺乏内在动力,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合理的对内控审计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与监督力度。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其次要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只有加大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力度才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良好的效果,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其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公司最高决策部门提供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六、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保障

1.内部审计。企业要在高层决策机构的领导下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监督与促进内部控制质量。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定期审计会计资料;监督数据保存方式;审查系统运行环节。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加强,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及经济效益。

2.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进行直接管理的就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依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进行促进。财政部门要通过制定政策、定期检查、定期监督等方式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专家指导等方式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进行帮助,最终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环境的良好营造。

3.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义务,应该积极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应用于推广。企业出现的各种会计问题都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一定的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针对单位开展有偿或者无偿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的咨询工作,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应用提供相关的支持。

七、结语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针对出现的风险,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转

(2)改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3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危机国和周边国家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当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2年又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旨在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02年又相继下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同年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又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为规范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总体的指导。

通过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内控优先意识有所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审填的会计制度,风险控制措施正逐步完善;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的内部稽核体系,对规章制度合理性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反馈、纠正机制正在形成。但是,我国国有商银行内部控制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尽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广为人知,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则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会计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如在把握内部会计控制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管理上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与发展、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

(2)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工作长期做法是对同级行长负责,内部稽核实质上是作为同级行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机构、人事、工资不能保证其相对独立性,从而扮演了一个既是经营利益的受益者,又是违规行为的查处者的双重角色,因而很难保证稽核监督的公正客观。另外,稽核部门不仅要履行同级行长赋予的职责,而且对查出的问题不经请示不能上报,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利。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人员不足,力量相当薄弱,谈不上强有力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加之稽核工作多以事后检查为主,起不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事前预防能力较弱。

(3)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从条文上看虽然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相互之间协调性、配套性、制约性差,因而有效性较差。从岗位设置上看,虽然对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因数量庞大、要求复杂,会计内控与人员编制、经营效益等因素有很大距离,往往很难落实;从工作流程上看,虽然单项业务规章制度比较严密,但由于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型业务,往往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的综合管理、动态控制难于落实。

(4)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己有很大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稽核检查和各类业务监督活动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上,缺乏运用高科技方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电脑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的控制等,这给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5)内控观念滞后。商业银行对于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准确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法人自控不力、内控制度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随着其职位的升高而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上,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奉行规模扩张的经营指导思想,向商业化转轨之后,树立了利润目标型的经营思想,提出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银行在经营中过分追逐利润目标的完成,不仅忽视了银行经营的社会效益性,也忽视了银行风险防范和银行企业形象建设,这就使本来就不太健全的内控制度失去效能。

(6)人员素质较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随着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推出和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在许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规模庞大,层次结构不合理,岗位配置与业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偏低。一些重要岗位也由于长期不轮换,使银行会计人员不能熟悉更多的银行业务,达不到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3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并颁布的《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必须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行行长要重视和支持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主管行长要对行长负责,加强检查指导;会计主管要对主管行长负责,督促制度落实;一般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主管负责,自觉执行会计操作规程。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认真落实各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级行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下级行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只有从意识上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才能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是制定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体,因此,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才有可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执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有关会计人员的资格及业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会计主管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知识;其他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持会计证上岗。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使得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及考核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如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等等。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如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会计凭证必须按规定编制和传递;手工核算必须坚持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双线控制的原则;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制定和执行严密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与会计业务有关的软件必须由会计部门提出需求,并经会计部门测试认可后方能使用;同城票据交换必须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各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必须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手续等等。(4)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业务流程。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执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是会计人员及有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前提。

(5)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岗位轮换制。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岗位设置要求,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权限和岗位责任,禁止越权处理会计业务。错账更正、大额支付等重要会计事项以及在工作时间外进行的任何账务处理,必须经过会计主管核准。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操作,个人密码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防止失密。实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换,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要定期轮换,不搞一贯制。

(6)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的变化、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是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的监控机制,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当建立健全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的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内部稽核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对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地实施,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7).

[2]何叶.关于完善银行基层会计内控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4).

[3]李彦平.浅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J].武汉金融,2005,(6).

[4]杨平波,刘淑萍.关于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1).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安全性差

手工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均分散于各个部门和人员,而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处理和存储的集中化,使得其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就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由此对数据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另外,数据大量集中存储于磁、光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就可能使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毁损,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

2.对不合理的业务缺乏识别能力

尽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精度高,但以其代替人的手工操作的同时也使系统丧失了人类所具有的对不合逻辑,不合理的及例外事项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因此要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增加多种检查控制。

3.输入差错的严重性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垃圾进,垃圾出”,即如果输入数据出错,以后的处理环节再正确,也只能输出错误的信息。另外,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过程较手工系统多了一道程序,即需将人类可读的数据转换为机器可读的代码形式,这一环节无论采用联机系统还是采用批处理系统都可能产生一定的错误,由此使得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方面的补偿控制更加必要。

4.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1.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

(3)人员培训

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4)系统转换

企业在新旧系统转换之际,应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账、数据库备份,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建议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至少为3个月),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5)程序安全控制

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

2.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管理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管理和审核岗位。

系统管理主要负责系统的硬软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掌握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的超级口令,负责网络资源分配,监控网络运行;按照主管人员的要求,对各岗位分配权限,对数据的安全保密负责;负责对硬件、软件、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审核岗位主要负责监督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具体包括: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3.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发生控制

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反映业务发生的科目代码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等等,以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

(2)数据输入控制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会计科目输错;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入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防止凭证编号重复;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分别输入,经对比后确定输入是否正确等。

(3)数据通讯控制

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为保证合法、正确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于输出的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检查打印的账簿和报表页号是否连续,有无缺漏或重叠现象。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

三、应该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舞弊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二是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5

二、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快防止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化进程。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控制非常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单位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加快防止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化进程,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及受何种保护。

2.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管理办法》要求有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适合自己单位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各项制度,并重点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并且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的不断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健全与更新内部控制制度。

3.制订单位内部电算化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使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每个会计操作人员的机号、登录日期及时间、所做的操作等情况,并经常性查看日志,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监督系统操作。(5)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审核、数据复核、会计档案管理员等,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使每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的工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

4.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防水及用电规定等。(2)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防烟尘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3)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建立数据的备份制度,良好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备份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如光盘、移动硬盘等容量大、性能稳定的存贮介质。对重要的数据则应采取双备份或多备份,以防止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备份的丢失。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予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4)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对于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会计软件,本单位拥有源程序,可自行修改,但必须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或领导)批准后才可修改。

5.计算机病毒防范与控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极大的损失。有些会计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就万事大吉,其实病毒的变形和更新是非常快的,即使安装了杀毒软件,也绝非就高枕无忧了。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严禁会计电算化局域网接入广域网中,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建立软盘管理制度,同时防止乱拷贝软盘,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软盘;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6.应对网络技术的发展,结算票据的电子化,应采用操作授权、口令控制、数据加密、职能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新的控制方法,以保证资金划转的高效安全。网上银行开通后,资金的划转不受时间的限制,传统的支票、印鉴已不起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资金额度的授权、权限的授权,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口令的控制来实现的。

7.加强制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2)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限截止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3)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光)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4)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人员批准等。(5)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的措施。如规定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账簿应按全文档案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等。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涵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万能的,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各种规章制度也都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执行,不然也只是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应接受所用系统在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使用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定期修改自己的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制度本身是否完善只是一个方面,只有全体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S].2001.

[2]段平禄,彭久麒。高师财务管理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内部会计控制论文范文6

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很多不足,下文将结合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善。(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及企业文化等。小企业中包括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其他部门,要明确这些部门中应存在哪些职位,职位的权限是什么,负责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哪个部分,尤其应注意岗位设计时不相容职责不能集于同一个职务上,如采购人员的职责就规定了职能联系供货商、比较价格、填写请购单,而审核、签订合同、验收都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内。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也要明确规定存在独立的内审机构,由小企业主直接负责。对掌握小企业重要机密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员,要详细规定必须工作满一定年限才能离职,并不得泄露企业机密。(2)风险评估。风险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小企业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为了尽量使实际结果同预期结果一致,根据既定标准,定期对小企业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对小企业来说,执行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太耗时耗力,但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表格,由小企业主一两个月进行一次相关项目的检查。一方面,确认委任的会计人员值得信赖、道德感高,确认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每天都进行了备份并存档,为避免某些人员运用内控漏洞与其他企业勾结,还要按客户、按金额对总账进行一次检查,看是否有不正常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确认计算机配置合理并进行了定期杀毒,保证网络环境安全,还要研究小企业长期账面业务的变化情况,结合市场需要及时变更经营方向。(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处置风险所需的特定指令得以贯彻的政策和程序,是执行这些政策的人员的行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小企业为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的完整可靠,需要设立内控措施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中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授予不同的操作、审批权限,确认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都具有最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为了保证小企业的财产安全,需要定期核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产纪录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小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内控的重要条件,小企业应该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控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销售人员能够在自己权限内获知商品的数量和功效,方便业务的开展,采购人员能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销售业绩来判断进行哪些货物的采购,库存人员根据出入货及货物损失的情况,及时更新货物记录,保证记录与实际情况相符。另一方面,小企业主也可以设立公开邮箱,接收任何关于公司的建议或意见,对企业做到全面了解,也能够事先预防一些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法行为。(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程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内控制度的监督,对小企业来说,像大中企业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不太现实,而且小企业人员变动过于频繁,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措施就由小企业主自己定期对这些业务进行抽查;另一方面是对相关资料保存的监督,对内控文件和过程都进行备份,并由小企业主持有,以便出现问题时检查。

二、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设计

小企业涉足行业众多,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邮政业,非常繁杂,这些行业的经营过程可以概括为图1中的业务流程,简化来说就是采购———库存———销售———采购……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三个业务流程占主要地位,研究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就是要研究这三个流程的内部控制。

(一)小企业采购与付款流程内部控制设计

(1)会计信息系统采购与付款流程。采购涉及大量的资金,显示了市场物价水平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人员的工资、企业的最终利润等。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采购环节需要先由采购人员提出采购请求,填写请购单,经授权后,与供货商进行协商,最后由采购主管在一定限额内签订采购订单,由专人验货后,存入仓库并为商品付款,如果对商品不满意,就需要采购人员与供货商协商,再填写退料通知单,库存人员填写红字外购入库单,会计人员开具红字采购发票,办理收款手续。在这个过程中,请购单上的详细信息会被录入电脑,会计人员可以即时地查阅即将进行的采购,录入凭证时也可以直接运用查找功能,主管进行审批时获得的资料也更为全面。会计信息系统的采购与付款管理流程是请购单一次录入,后续一定范围内数据共享,非常方便。(2)采购与付款流程风险。尽管会计信息系统使小企业的业务核算更为方便、快捷,但对小企业来说,采购与付款流程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从外部因素说,货物的质量可能不符合生产或销售的要求,采购的物资堆放过久可能会淘汰,供货商不存在,从内部因素说,验收人员可能不仔细,造成货物不符合要求,也可能采购物资过多或过少,最后贬值或需要再高价购入,采购人员也可能与供货商勾结,收取回扣,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采购人员转移了供货商的支付,私自占用公司资金。(3)会计信息系统采购与付款流程的内控措施。第一,验收人员与采购人员不得为同一人,且验收人员要依据签订的采购订单仔细核对货物数量、规格,验收不严格的人员按不合格标准扣发工资;第二,采购主管审批采购订单时,尤其是生产型企业要严格根据销售计划进行采购;第三,跟踪同一供货商货物价格的短期变化,如若发生非客观条件的价格上涨,说明可能有工作人员通过收取回扣牟利;第四,定期审核采购权限内的行为,可以根据会计信息系统列出短时间内向单个供货商进行小额付款的情况,并检查是否都与同一笔采购有关;第五,核对包含延迟付款项目的供应商对账单和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供应商分类账进行比较,如果分类账表明按时付款,但却出现延迟付款情形,就说明资金可能被挪用了。

(二)小企业销售与收款流程内部控制设计

(1)会计信息系统销售与收款流程。销售环节是所有小企业最为看重的一个环节。客户资料、销售价格更是一些机密材料。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销售业务人员填写销售报价单,根据报价单寻找客户,接受客户订单,根据客户要求填制销售订单,专人对仓储货物进行质检后,发货,运送至客户,确认无误后,收取货款,会计人员开具销售发票,最后由会计人员勾稽发票和出库单,核算收入、成本和销售费用,并核销相关单据。(2)销售与收款流程的风险。销售环节遇到的风险也非常重大,包括:第一,对市场预估不准确,商品销售业绩不佳;第二,赊销的货款坏账太多,难以收回;第三,为了个人私利,故意低价销售,收取回扣,或者自己充当客户,再转手卖出;第四,无职责权限,为了业绩,擅自批准赊销;第五,收取应收款的任务分配不明,导致无人催收货款;第六,收款人员由于长期与客户联系紧密,对其产生高度认同感,放松了对坏账风险的关注。(3)会计信息系统销售与收款流程的内控措施。第一,采购人员在采购物资时,必须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交给小企业主市场调查情况和生产、销售计划;第二,订单的经办与审批、经办与会计人员、销售货款的确认与会计记录、退回货款的验收与处置要为同一人;第三,小企业的赊销业务需要销售人员提供对应企业详细的财务状况,经由小企业主审批;第四,定期检查赊销客户的付款情况,如果某客户跳过了大额的支付选择先支付小额订单,或是某客户突然停止享受提前付款折扣,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上报小企业主;第五,销售人员收款时不能直接接触货款,若是现金,需要不相干人员陪同;第六,仓储人员要保证货物与会计信息系统内的信息相对应,保证货物的供应;第七,明确说明每一个客户账户的负责人员,确认其完成任务;第八,实行收款人员轮岗制,进行持续、滚动式轮岗。

(三)小企业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流程内部控制设计

(1)会计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流程。库存可是企业货源供应、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保证,经营工业、建筑业、邮政业、住宿等类型的小企业在储存物资方面都建有较大的仓储设施,餐饮类的仓储设施则相对较小。按照小企业仓储物品的不同,存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待销售的,二是已销售但未取得,三是自己采购的。仓储管理人员要严格根据这三个分类做好相关记录,保证仓储消息的准确性。仓储相当于采购与销售的中间物流,承担了连接的职责。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收到货物时,由指定人员验货后,库存管理人员再根据物资情况填写外购入库单,出货时,同样需要填写出库单,写明出库货物的数量、规格。(2)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流程的风险。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流程直接涉及实物资产,出现问题后果比较直接,它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安全问题,可能出现火灾、偷窃等意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第二,货物存放不合理,不易查找;第三,当库存资料不足,没有及时联系采购人员进行采购,使小企业供应链锻炼;第四,销售、检查、库存管理三个职责的人员可能窜通,伪造销售成果或者暗中克扣企业物资,换取利润;第五,仓储人员长期担任这一职务,容易将公物挪作自用,或暗中修改账册;第六,对于因不可抗力毁损的物资,有时会因仓储人员的一时偷懒或贪心,少报或多报,给营业规模本就不大的小企业造成困境。(3)会计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流程的内控措施。第一,拒绝未经授权送达的货物,没有采购订单号码的货物也不予验货,验货人员对采购订单的货物验货时,要仔细检查,根据货物验收检查清单中的项目;第二,识别并标记所有的货物,并按序排列,使查找货物方便;第三,库存与存货管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存货检查,保证现有数量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第四,担任销售、验货、仓储三个职责不可集中于同一人身上,验货人员验货时要仔细核对采购订单、请购单同货物是否相符;第五,库存管理人员的记录要一式两份,由两个不同的责任人保管,可以一星期或一个月进行轮值,避免长期一个人看管仓库;第六,定期进行存货大盘点,大盘点时要求至少两个不同职责内的人员陪同,并在盘点表上签字。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