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因素和对策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因素和对策

摘要:为规范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防范、管控公立医院内部运营中的相关风险,建立健全议题科学高效的内部制约机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于2021年1月1号实施。制度的落地为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指明了方向,也将极大的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效能。本文分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风险点,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探索。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策略

一、开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保政策的全面落实,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就医环境及医院人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公立医院急人民之所急,把建设幸福美好医院纷纷纳入医院发展目标。基于此,近几年不断扩大医院规模,提升医疗环境,配置先进设施设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各类经济活动与业务活动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往往会引发大额的资金运用。而医院当前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相对滞后,不能与医院发展需要相匹配,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效能。基于以上因素,《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下文称“办法”)的出台顺应了当前国家及医院对公立医院落实管控、保障发展的需求,继而成为公立医院强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二、新形势下公立医院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对于医院内部来说,一是存在着战略目标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够,预算管理还存在形式化、偏离管理实质的现象;二是成本管理较粗放,人力成本、药品耗材等刚性成本不断上升,负债经营成为常态;三是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性对运行管理的支撑能力有限,制约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四是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完善性仍需提升。外部影响方面,主要反映为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断加大,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及结算方式的改变对资金流的影响巨大等。以上因素均给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风险因素分析

(一)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

从单位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如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二是轮岗制度缺失或形同虚设,需要轮岗的部门、岗位及年限不明确,轮岗年限弹性空间较大,或缺乏操作细则,各科室自行决定是否轮岗及轮岗时限等情况。三是未建立院领导、中层干部的权力范围、权力行使规则,权力行使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四是存在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明确、不合理及职能交叉现象,如有些部门即是归口部门又是主管部门。五是医院内控手册的修订主要由第三方公司协助牵头部门编制,其他主要部门参与少或未参与修订,制度未进行联审,各部门往往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或工作习惯自行决定工作方式方法,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不高。六是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覆盖的关键岗位有限,存在业务板块缺失等现象。

(二)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在业务层面,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存在共性,主要反映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三重一大”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如大额资金不明确,预决算方案未经党委会审议,未编制预决算执行报告等。二是未建立“一把手”分级授权机制,不能有效分散管理风险。三是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缺乏债务管理制度、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等。四是招标采购活动未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内部采购活动仍由主管部门实施,未落实“采、管分离”原则,如零星采购议价等活动仍由主管部门实施。五是未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评价,或评价的范围深度有限。六是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审核由一个部门负责,存在不相容问题。七是科研耗材等采购活动未建立管控制度,或未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八是互联网医疗业务未建立工作流程、业务规范,无相关职责,无管控措施等。九是是医院信息化缺乏长期规划,或长期规划的落实不彻底;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未上升到院级层面;医院内控体系中业务板块还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等情况。总体而言,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整体性、系统性差,制度缺乏衔接,未形成闭环管理等情况。

四、基于目标为导向的风险应对机制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公立医院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内控制度为为蓝图,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内部控制建设应以风险评估为“出发点”,以现有管理体系为“着力点”,以内控建设为“关键点”,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医院现状开展调研与评估,进行目标设定与风险识别。其次开展风险分析,对医院现状进行诊断,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框架,识别关键节点,优化业务流程,消除控制冗余,弥补控制缺失,站在目标的高点来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度。同时梳理制度,优化授权和流程,构建权力运行清单、决策风险应对态度和可承受的能力,实现风险的规避、转嫁与降低,落实风险应对。依据以上流程,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风险为切入点的全流程管理机制(PDCA),其闭环流程为:识别关键业务风险→风险评估和衡量→明确管控目标与控制活动→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对剩余风险开展评价→形成整改建议→落实持续改进。

五、医院层面内部控制风险应对策略

第一:首先应解决医院顶层设计问题,包括完善单位的决策机制,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履行集体决策授权审批程序,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及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设小组、监督小组。落实决策执行制衡分工机制,依据工作性质合理授权。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制度,明确关键岗位,将各项业务纳入信息化管控体系等。第二:在业务层面,公立医院内控管理虽然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也存在共性,主要反映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三重一大”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如大额资金不明确,预决算方案未经党委会审议,未编制预决算执行报告等。二是未建立“一把手”分级授权机制,不能有效分散管理风险。三是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缺乏债务管理制度、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等。四是招标采购活动未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内部采购活动仍由主管部门实施,未落实“采、管分离”原则,如零星采购议价等活动仍由主管部门实施。五是未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评价,或评价的范围深度有限。六是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审核由一个部门负责,存在不相容问题。七是科研耗材等采购活动未建立管控制度,或未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八是互联网医疗业务未建立工作流程、业务规范。

六、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风险应对策略

办法明确了医院十二项经济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内容及其建设目标。其中预算管理方面,是否落实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编制的目标性如何,预算执行的监控工作开展情况,预算完成有无开展评价,评价结果反馈情况等。因而要想做好预算管理,应注重依托信息化建设落实。收入业务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渠道自助缴费结算功能、床边结算、医疗退费、电子票据的实施,使收入管理的风险不断加大,因而医院应加强HIS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建设,开展日报表与月报表的核对、医保收入核对,建立收入对账平台,不断完善收入管理机制,积极应对医保飞行检查,规范收费行为。支出方面,办法强调,医院应开展支出分类管理,明确支出依据的充分性,落实电子票据的应用,开展往来款的清理,对重大经济活动及大额资金支付落实集体决策制度,完善有关财务内控制度,开展需求论证,与债权人核实债务,方法投资风险。同时应积极落实成本管理,建立全成本的分析机制,反映成本情况,落实绩效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采购业务方面,应认真落实招标采购制度;资产管理方面,应建立资产配置决策机制,注重资产的日常维护及使用效能。基本建设方面,应落实项目预算的绩效管理;合同业务方面,应借助信息化优势,实现合同全过程管控。医教研等业务方面,办法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求及目标,在此不一一赘述。

七、结束语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医院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医院应以制度为依托,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建立业务部门及具体岗位各司其职、权责对等、互相稽核的机制;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应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开展情况、“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形成全流程、闭环的科学管理模式,为公立医院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刘丽丽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