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例6篇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1

摘要: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医院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挖掘内部潜力,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成本差异,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以优质低廉的服务更好的满足人民健康的需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搞好成本核算及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数据的分析应用以及可以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除了追求丰富的物质之外,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这就为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进而推动了一些资金雄厚、技术优秀、服务到位,分配机制灵活的医疗机构的出现,使公立医院的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如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就成为了公立医院的一大课题。

一、成本核算的定义和基础工作

1.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指的是核算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各种耗费。其中包括部门、科室、药品、床位、出诊、后勤等成本核算。另外,还要核算医疗器械的损耗费。

2.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一是领导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二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收集加工成本信息和建立医院统一的、标准的、唯一的部门编码和人员编码,并按功能将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以便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有关信息的共享,为以后的费用分摊打下基础;三是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及各类物资的管理、计量、计价、验收、领用、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四是建立各类人员管理制度、调动休假、薪资变动等。此外,还要制定内部服务合理价格和成本核算的制度及规定。前者包括内部维修的服务价格、消毒、洗衣等,后者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分摊的办法及标准等。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

成本核算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医院全成本。其中,医疗业务成本一般包含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自有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摊销费(自有资金形成的无形资产)、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而医疗成本是由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构成的,医疗全成本是由医疗成本和财政补助费用购买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构成的。医院全成本,则指的是医疗全成本和科研教育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成本核算应与会计核算保持对接,会计人员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既要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又要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将每一笔支出计入相关会计科目的同时,通过辅助核算程序直接或分摊计入科室成本,实现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数据共享,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但是要注意会计核算的支出范围比成本核算要广,如罚款、赞助、捐赠、资本性支出等不得计入成本。会计科目“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反映的内容是成本核算的内容,“其他支出”的内容不得计入成本。

三、成本的逐级分摊

成本的分摊是指将行政后勤科室成本、医辅科室成本和医技科室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逐级分摊到医疗科室。一是将行政后勤的资金耗费根据人员比率向临床、医技、医辅等科室分摊,并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转;二是将医辅科室成本向医技科室、医疗科室按照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等分摊;三是将医技科室成本按照收入比重向临床科室分摊,分摊完毕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科室的成本。分摊标准的选择应遵循公平原则和承受能力原则。

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是在科室所消耗的费用的基础上将科室门诊资金消耗总额按照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进一步分摊的精细化管理过程。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是将医疗、医技、医辅科室开展的某项医疗服务项目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形成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由单一科室完成的医疗活动成本核算是将该科室成本中属于该活动的成本除以活动的例数来确定。同样的,多个科室合作共同完成的医疗活动成本核算也是将多个科室成本中属于该活动的成本除以该活动的例数来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确定也可根据作业流程只核算该项目的直接消耗成本,便于分析成本升降原因,考核成本管理绩效。

单病种成本:是治疗某一病种所耗费的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的总和。单病种成本核算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就是针对不同的病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医治方案,再依据该方案所需的医疗活动成本核算出该病的治疗费用。

四、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核算工作不能仅满足核算出成本数据,成本核算要为管理服务,要将本单位的成本数据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剖析原因,查找缺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方法,也就是要进行成本控制。

分析成本数据,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减少消耗,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成本控制,对不合理支出部分要通过制定定额、标准等方法加以控制,然后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剖析原因,加以改进,时刻注意其可控成本的异常动态。行政后勤科室可通过预算控制、制定有关消耗定额等进行成本控制。人员费用在各医院支出中占很大比例,要根据医院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合理规划行政机构设置,避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按照岗位职责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及工作标准,人员配置要注意知识结构和梯队建设,员工的引进、培训、薪酬等要符合国家政策制度规定,避免引起纠纷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服务可实行社会化,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

我院属于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特别是一些高值耗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要加强对招标采购环节的管理,节约采购成本,高值耗材的出库要与收费系统核对,保证一一对应,防止漏费、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年限,节约使用成本。也可通过和其他医院进行交流比较,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成本管理水平。

医院应以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2011 年12 月颁布的《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和制度,宣传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医院上下形成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的良好氛围,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使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日常化,达到促进各部门关心成本,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洪.浅谈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J].现代企业教育,2010(07).

[2]刘军.浅谈医院全成本核算.内蒙古统计[J],2010(2).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2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作用;策略

在当前医疗市场中,公立医院作为重要的竞争产体,随着公立医疗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立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以此来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由于服务收费没办法完全市场化,因此为了提高效益,则需要通过实行全成本核算,以此来降低消耗和减少浪费,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一、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

1.新改革背景下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

公立医院通过实行全成本核算,有效的扩大了核算的范围,创新了成本核算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核算成本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后,由于核算方式的改变,有效的促进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的转变,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强化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公立医院自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医疗事业单位服务水平

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后,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而且对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全成本核算行后,有效的减少了各个环节的浪费,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工工作中工作态度更加认真负责,医疗事故发生率得以降低,在有效的保证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不足及工作量大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有全面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策略

1.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控制理念

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当前公立医院要想取得健康发展,则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理念,加快成本核算观念的转变。医院管理层要对成本核算给予充分的重视,强化对成本核算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将“价值链融入到成本核算休系中来,还要重视成本核算文化建设,从而使医院全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中来,有效的促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为公立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

在我国医院的发展中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薄弱,对医院的发展造成影响与制约,所以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需要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并且营造在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规划,构建相关的临时机构,针对性的调配工作人员。此外我国公立医院还需要积极做好资产清查等数据,要构建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数据,加强医疗投资工作,在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时候需要做好财务登记工作,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控制增量。

3.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要将传统模式前提下,以科室为主的成本模式进行改变,将成本核算与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实现成本核算与职业道德等的关联,如此一来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公立医院还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与规范化管理。医院还需要依据实际的变化情况调整成本核算与控制指标体系,保证符合新医改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4.正确处理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的关系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侧重于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即通过对科室的收支结余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科室的绩效。如果单纯从表面上来看,感觉科室成本已被纳入到核算体系中来,但这种单纯的以科室收支结余对科室成本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容易在客观上导致科室为了增加收入而不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分解收费及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针对于这一点,公立医院需要正确处理好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科室相关成本核算数据作为科室绩效分配的基础,并与岗位风险系数、技术含量及医疗质量等诸多因素有效结合,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的发挥出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5.提高成本分析质量

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这对医院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成本核算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口径一致,数据来源统一,对于消耗定额等指标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成本分析需要大量的数字,需要借助专门的成本分析软件。同时,还要以电算化信息数据平台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建立完善的信息中心系统,并且定期升级,实现资源数据的有效共享,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为成本管控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医院成本管理的有序进行。

三、结束语

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通过对资源利用率、效益和成本核算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更全面的反映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为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05.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3

关键词: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 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53-02

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公立医院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缺陷

1.成本核算基础薄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由国家包办,财政是主要的资金供应者。公立医院只要按照上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提供医疗服务就行,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公立医院处于低效率运转状态。

2.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处理不当。目前一些公立医院将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奖金发放的基础和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强成本意识的作用。但是,它也导致员工不能正确认识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认为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奖金分配,把成本核算只当作奖金分配的手段,这种本末倒置的认识会将成本核算带入误区,严重影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

3.成本控制仅停留在事后控制阶段。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包括制定事前成本、事中进行成本差异揭示和事后的成本控制反馈等内容。但由于目前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仅停留在事后控制阶段,即收入减去支出,以结余部分按一定百分比提取科室奖金。这容易使科室过分追求和注重提奖比例,而忽视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本身的作用和目的。

二、完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目标体系,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局限于成本本身,也不应该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它应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公立医院为视角,配合公立医院的战略选择,以公立医院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为重点;第二层次以科室为视角,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以建立统一、稳定的一线科室为基础;第三层次以医疗项目为视角,利用资源、成本、质量、数量、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以降低成本为核心。

1.公立医院层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医疗服务效益最优化,即可以兼顾“质量、安全、服务、管理和绩效”。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内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公立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公立医院只有关注外部市场,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学习并超越竞争对手,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公立医院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公立医院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而降低成本必须以有利于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有利于公立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技术、设备、环境、服务,相应地,需要投入人力资源成本、设备购置成本、基本建设成本、文化建设成本。

2.科室层成本核算。科室的经济活动直接决定着公立医院预算的实现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全院的各项成本逐级分步骤地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充分披露各级各类科室的全部成本,是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落脚点。要让全体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仅是一种会计方法或是财务人员的专业分工,它更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它不仅仅是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公立医院全体员工的责任。(1)核算原则。科室成本核算应坚持分期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量化考核原则。其中量化考核原则是指对医疗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准确的量化考核,即以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经济效率三大指标为核心,来考核科室与员工的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效率。(2)应采用的核算模式。临床医技科室以内部利润为落脚点,应采用完全成本法。职能辅助科室以成本降低额及降低率为落脚点,应采用责任成本制。责任成本管理是以责任目标为中心,突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本着“管什么算什么、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归集成本费用。根据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及部门业绩考核的需要,按相关部门确定为成本责任单元。围绕各责任单元的经济活动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形成公立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制度。(3)科室成本核算不等于奖金分配。虽然成本核算与激励机制密切相关,但是激励机制只是成本核算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科室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记录、计算、分析、对比,能从中发现问题,使职工树立成本与效益观念,从而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当然,成本核算要利用经济杠杆,通过奖金分配可以调动大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成本核算。

但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成本核算结果不能作为奖金分配的唯一依据。应该以科室收支结余为基础,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指标,科学合理地考核科室工作绩效并核算科室奖金。坚决取消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办法。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机制。

3.医疗服务项目层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对某一个或一组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最基本、最精细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反映该项服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1)应采用的核算模式――量本利法。量本利是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为基础,是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通过盈亏临界图,确定保本点,进行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利用情况关系到公立医院经济的有序发展,因此,对公立医院投入大额资金的服务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实行项目成本核算是非常有必要的。(2)项目成本分析。公立医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再行创造,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并使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和补充具有竞争力的设备,来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项目采用多种决策分析的方法,作出科学的经营目标决策,可以克服投资的盲目性,并达到最佳效益,从而指导公立医院经营活动。如某院对CT检查定价为195元/人次,设备价值为450万元/台,假设CT的折旧年限为8年,采用平均年限法,变动材料费45元,变动管理费等为20元,固定成本总额只计算折旧额,则CT的保本点=(4500000÷8÷12)÷(195-45-20)=361人次/月。可见,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CT要保本,每月必须完成361人次。只有从降低变动材料费和管理费方面下工夫,CT的保本点才会下降。(3)单病种核算。单病种核算是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延伸,是以病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出每一病种成本的方法,它是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集合,能够反映公立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根据病种成本,可以对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医护人员提高医护质量,优化流程,有效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赢得市场,还能为病种收费提供依据,为医疗保险的结算开辟新的途径。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卫生事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大医院都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公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发展道路,成本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位置将因此而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成本核算的方法引入现代医院管理,正是公立医院走上质量效益发展之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淑红.提高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5,22(10):52-53.

2.詹群生:成本控制是医院经营的有效途径[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4

(一)实际核算理念与新制度不同步,主观认识不足

理念的转换是我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公立医院一直采用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每一个会计年度内,除了正常的财政拨款外,还可以按照实际项目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一部分运营资金。正所谓“富家不愁吃穿”,由于资金充裕,公立医院很少为资金发愁,运营中疏于管理。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要实行全成本核算,需要一个转换时期,所以很多医院只是停留在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数据归集上,成本控制难以在实际的医疗行为中贯彻推行,有很多单位不能按照要求实行全成本核算。主观认识不足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公立医院内部,有部分员工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科室关系不大。实际上,成本核算涉及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劳动量大的工作,仅靠财会部门科室根本无法单独完成。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全成本核算是一项奖金分配活动,将医院科学管理的手段当成了福利分配制度。

(二)制度执行缺乏效力

由于新会计制度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所以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为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首先,在认识不足的客观情况下,难以形成制度执行的合力,员工缺少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其次,整个医院内缺乏覆盖全局的制度规定,导致全成本核算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制度规范。最后,财务部门制定财务部门的规定,管理部门制定管理部门的规定,导致制度重叠,也就意味着,即使中高层已经采用新的制度,基层人员仍然采用原有的制度,形成了上下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在具体核算制度的执行上缺乏效力。

(三)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公立医院没有建立起与全成本核算相对应的具体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本核算科目和报表体系,具体的核算方法难以满足要求。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与简单的财务会计业务有很大的区别。涉及到业务流程的规范、会计项目的明确划分以及科室间的配合问题,再加上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具体的科目没有详细的划分,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制度的推行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改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核算理念的变化

全成本核算的贯彻实施本身不只是会计核算的变化,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公立医院全体员工和领导应该意识到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益处,更新观念,贯彻全成本核算制度。应该改变以往的核算模式,按照全成本核算制度的要求,在日常的业务中贯彻执行。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全成本核算的贯彻执行作为医院改进管理,适应发展形势的开端,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定,便于全成本核算的实施。

(二)增强新核算制度执行效力

全成本核算的贯彻实施需要增强制度的执行效力,一项核算制度发挥作用需要相关具体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公立医院管理层应该会同财务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利于全成本核算执行的具体实施细则,然后在全单位中加以推行,形成自上而下的制度文件。这样一方面以行政的方式确认了新核算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为全体员工贯彻实施新核算制度提供了准则和规范,可以有效杜绝各科室在执行中的拖沓现象,有效防止部门规定间的冲突,形成上下一致的局面。

(三)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5

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被明确了具体的对象和分类,也设定了不同的核算层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使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不同的医院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推进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以及医疗价格、财政补贴的确定是否合理,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方式是否完善一项重要依据。成本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和决策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制定有效的成本考核指标,可以控制医院的各项成本开支,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在成本核算所提供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并根据医院各科室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薪酬标准和工资绩效分配办法。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成本核算缺乏正确认识尽管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定位,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仅局限在对各项成本数据的归集和整理上,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滞后性,无法发挥成本信息在医院经济决策、服务定价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仅仅是为了核算而核算。一些医院的成本信息仅被用于其科室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导致了成本核算是为了绩效考核而开展的误解。对成本核算的这两种错误认知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无助于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降低医疗成本。从宏观角度来讲,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服务定价偏高,医疗费用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成本核算存在重制度、轻落实的情况新《医院财务制度》开始执行后,各医院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这些成本管理制度大多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对于各科室的成本归集,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报送,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支出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构成各科室的成本。但在实际执行中因为各医院的成本报送机构并不健全,甚至还存在财务人员在月末到各科室催收的现象。根据制度要求,医院需要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没有深入开展,更谈不上成本分析了。

(三)医院管理者欠缺成本控制意识目前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数为医学方面的专家,但在医院成本管理方面却做得并不好,没有重视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发生的成本与成本责任之间没有形成必然的联系,不利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展开,直接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进行。

三、新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完善措施

(一)树立职工成本管理意识,对成本核算目标有正确认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完善首先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予以明确,并规定成本信息的具体用途。从公立医院的自身的角度来看,其开展成本核算的目标主要是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对医疗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监控,对成本项目的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进行区分,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最主要的是掌握每个科室的资源消耗情况,控制不合理开支,因此这项工作就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共同配合以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医院要在职工中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和成本观念,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使员工在工作中自觉的降低资源消耗,节省成本。

(二)做好宣传工作,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的组织架构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医院之间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依靠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吸引患者,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在该制度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向职工进行讲解。健全和完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对医院各科室发生的成本合理分配并进行深入分析,使新《医院财务制度》不仅仅停留制度层面,得到真正落实。

(三)注重对医院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成本管理部分较为前沿,不容易掌握,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实物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对其中的内容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践中正确的运用。首先,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需要增强其自身的成本意识,这样既有助于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也有助于医院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一部分,掌握新的制定要求、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都有助于医院人员更好的掌握成本核算。

(四)完善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制度建设此外医院还要规范成本信息的采集制度并设立规范的流程,利用ERP系统统计成本各要素的信息,如职工精力消耗、时间消耗、检查诊断例数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医院所消耗的作业资源,定期绘制详细的成本报表,以准确反映出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消耗与收入对比情况,揭示医院成本的变化状态,切实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部分医院会计中心的核算员工的资历都较老,因此明确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有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标更好的实现,信息数据的录入、调用、平台系统的维护、各岗位职责权限设置等程序在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中都应该予以全面考虑。

四、结束语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6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科室绩效核算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分类,以医院最末级科室(临床服务类科室要设门诊和住院病区两个核算单元)作为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核算按核算对象分的其中一种。医院成本核算按核算对象分包括科室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和床日成本核算等。

1.科室成本核算实施的背景

实施成本核算是财务制度的要求。2012年1月开始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就突出强调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规范核算程序、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等新要求。

公立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形势所需。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弱化了对医院的投入,加强了对需方即患者的医疗补助的投入,在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三项医疗保障制度,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加了患者的选择机会,医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才能提升医院竞争力。

2.科室成本核算的核算的流程

(1)确定核算科室即核算单元,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科室成本核算科室分类办法,首先将科室分为四类,并将每一类的末级科室作为核算对象,如外科外科门诊和外科病区才是末级核算科室才是核算单元。一临床服务类即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二医疗技术类,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三医疗辅助类,为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四行政后勤类,为临床、医技、医辅等科室服务,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

(2)归集科室直接成本,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收支配比原则、一直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对各核算科室进行医疗业务耗费归集,通过直接计入或者分配计入的方式,形成科室直接成本。如人员支出、直接材料支出、药品支出、设备折旧等能明确划分到各核算单元的就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成本。

(3)分摊科室间接成本,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四类分摊方法,依次对行政后勤、医疗辅助、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进行结转,形成临床科室医疗成本。

(4)计算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根据核算需要,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归集和分摊,分别形成临床服务医疗全成本、医疗服务医院全成本。

3.科室成本核算对医院管理的意义

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实行成本核算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各科室的成本信息,有利于医院摸清家底,医院管理者及时掌握科室的实际运营情况,促使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控制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正确评价科室绩效提供信息资料,提高科室和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二、医院科室绩效核算

医院科室绩效核算,是医院在遵循国家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以医院划分的责任中心即科室为核算对象,对其一定期间内的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评价并以此评价结果作出相应的经济奖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以医院发展目标为导向,有效执行领导决策层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方式,配套实施绩效工资制,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并促进员工持续改进工作,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政策导向性。

1.科室绩效核算背景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管理”的管理办法,也就是“大锅饭”时期,那时没有绩效核算。

20世纪70年代末期医改启动,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大锅饭,不善经营核算”的局面,出现了绩效核算的雏形即大家熟知的奖金分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家对事业机构实行了分类管理,医院经济来源主要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进行补偿,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随后的深化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提出运用经济的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这时期提出了“按劳分配,按劳取酬的”的分配指导思想。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精神,体现的是“按优按绩取酬”的分配指导思想,绩效核算呈现体系化和规范化。

2013年,卫计委加强作风建设“九不准”明确提出,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等,进一步规范医院的绩效核算行为。

2.科室绩效核算的流程

(1)分析医院外部环境及政策趋势,医院内部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拟定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医院发展目标的合理、公平、规范、科学的绩效分配方案。

(2)确定核算对象,一般以一个责任中心(一个科室)为一个核算单元。

(3)根据拟定通过的科室绩效分配方案,对科室进行绩效核算的过程,也就是对科室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个评价过程。并以此评价结果作出相应的经济奖惩。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绩效核算顺利持续进行的保障。根据方案中确定的考核方案和指标对科室绩效核算结果进行评价,并以此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经济奖惩。

3.科室绩效核算对医院管理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绩效核算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和医院。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让大家了解和重视医院发展目标,并引导科室和员工自觉将个人思想和行为目标追求与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促进医院的发展,最终实现职工个人目标和医院整体目标的的共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