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别是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目标经常联系在一起。项目的效果性目标,通常是衡量项目达到的目的或目标程度,而经济性和效率性目标,则是评价项目耗费成本和资源的程度。合规性目标,是项目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也就是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二、审计的内容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中,对效益审计明确指出要“关注预算科目、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总体情况,对其报表数据真实性、收支活动合法性、资金使用效益性进行总体评价”和“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这条主线,关注政府性投资资金的分配依据、分配标准、投向结构、年初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计划下达、资金使用、项目建设、项目效果等内容。尤其要加大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因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从预算入手,项目规划入手,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追踪到人,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审计内容具体包括:

(一)申报立项和审批

审查项目的可行性,从项目规划的源头,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项目是否可行。

(二)审查项目预算的合理性

从财政分配入手,审查预算编制对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上是否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财政公共支出安排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重视总量控制,分配中是否注重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是否退出竞争性领域。

(三)项目实施

审查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建设程序是否完善,项目是否按规定进度施工等。

(四)资金管理和使用

检查资金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按时筹集、拨付到位。资金支出内容是否真实,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截留、挪用等问题。

(五)项目效果评价

在审计评价上,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投向是公益性项目,其效益评价的重点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

绩效审计的专业性、综合性强,而每项资金、每个项目的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又都具有独特性。因此,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要切实选好审计项目,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做好审计规划,同时按照项目要求组织人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合理组织审计人员

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发展。绩效审计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的能力,还要具备实施绩效审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搞好绩效审计,必须组成知识结构合理、掌握绩效审计基本技能、能够胜任的审计项目组。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培养、筛选和使用合理,还可以根据审计需要聘请审计人员之外的相关领域的专家。

(二)做好审计规划

制定绩效审计计划,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应详细了解专项资金项目的性质、涉及单位及相关法律依据等重要的信息。合理的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项目绩效标准和可预见的将被使用的审计方法。

四、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为实现项目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等。评价标准的确定是绩效审计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用作绩效评价的具体标准包括: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后,要做好绩效评价,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应当与项目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三是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四是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专项资金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五是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专项资金项目内容多、范围广,在进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审计评价有时没有标准可以参照,所以目前绩效审计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减小由于评价不当等对审计结论客观公正性的影响,需要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作者:王健新 单位:东光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