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成本会计课程标准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与消化

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较多,大二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有微观思维,没有宏观思维,只看到一个知识点怎么学,比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学一个知识点都有点难,更何况一个个知识的串接,让学生感觉成本会计的知识点太多、太复杂,难以理解和消化。

(二)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是按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编排,流程中的每个知识点,有前后顺序,知识点前后联系密切。比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知识点,前导知识点是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必须要学会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才能运用前面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核算。只要学生对前导知识点掌握不熟练,就会影响本知识点的学习,也会影响后导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很多学生都说学习成本会计真难,一步小心就掉链子了。

(三)课程实践教学课时不够,学习效果不好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复杂,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难以理解与消化。大部分本科院校课时只安排48课时,3个学分,教学老师往往只能匆匆完成教学任务,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分配下来理论课时较多一点,实践课时只有象征性的几节课时。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起来,没有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

(四)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只能机械地“背”会一些概念及计算方法,对成本核算没有综合的感性认识,不能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对成本分析与管理更是茫然。考核方法不完善。成本会计课程评分,一般采用4∶6分,40%的平时成绩,60%的期末考试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实践部分。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目标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制造业为主,与成本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该课程的目标为“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具体细分为知识目标,理解企业成本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掌握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项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常用的账户;能正确归集与分配企业的各项要素费用;能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能正确编制相关成本报表;能分析企业成本,做出成本决策。

(二)构建流程式的课程体系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目标,构建流程式的课程体系。流程式课程体系是模拟企业生产加工的流程,由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中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前后逻辑关系,梳理成流程。流程式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工作任务:

模块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理解成本的一般含义及特征;熟悉支出、费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掌握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会计账户。活动设计为多媒体演示、情景模拟;4节理论课时,2节实践课时。

模块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教学要求掌握各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掌握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掌握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归集与分配;掌握结转期间费用。活动设计为多媒体演示、课外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16节理论课时,8节实践课时。

模块三:产品成本计算

教学要求熟悉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熟悉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熟悉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掌握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活动设计为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翻转课堂;20节理论课时,10节实践课时。

模块四:成本管理

教学要求理解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种类;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掌握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掌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掌握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活动设计为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3节理论课时,1节实践课时。

(三)确保实践课时,加强实践管理

根据该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必须确保实践课时,加强实践管理。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4个学分;其中,理论课时48课时,实践课时16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开发成本会计实践平台,让学生体验当前技术对会计专业的改革,如,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移动办公、移动支付,让学生在平台操作的过程中体会规范的成本处理流程、规范的操作技术实践训练,教师则可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实践训练的情况,加强实践管理。

(四)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方法

丰富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程考核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计分,理论部分占60%,可以采取期末试卷成绩、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形式,实践部分占40%分,为实训成绩、课堂表现、课外实践活动情况等部分,这样使考评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缓减对考试的消极情绪,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利于全面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彩霞.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通讯,2014(4).

[2]胡煜.浅谈对《成本会计》案例式教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6(11).

作者:陈久会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