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范例

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化设计;有效对策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学校基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然而大部分学校的科学课教师却没有像其他科目那样安排相应数量的教师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甚至多个年级的科学课教学,而且在相对小的学校,这种情况还不算太坏,可是对于人数众多的学校来说,教师除了需要负担众多的学生外,还要进行跨年级的备课,再加之小学科学课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等等,这诸多原因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太过繁重,其教学质量也一般。

(二)相关硬件设备的欠缺

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相关硬件设备的保障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一些学校以基础课程为重中之重的观念,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观,轻视小学科学教育,没有用足够的教育基金来完善小学科学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发展进程。

(三)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僵硬刻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要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活动的方法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新教育理念。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学科学教师综合素养不足,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

当前在小学教师的选拔中,其限制条件相对比较宽松,学历限制在专科及其以上。这在客观上导致一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薄弱,二是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三是教师教学技能不娴熟。

(五)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不能满足城乡之间的不同需求

新课程的“一纲多本”的政策使得教材的编写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材编写对于教学的适应性,使得各种不同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层出不穷。这些教材多在一定的范围内推行,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教材没有顾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和不同需求。教材的编写者习惯性的以城市的小学科学教育为基础,他们对于广大农村的教学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例如,广大农村由于资金限制,没有正规的实验器材,因而教师只能用传统的唱独角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纯粹的理论灌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科学化设计

(一)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当前,很多小学存在小学科学教学师资力量、教学器材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校对小学科学教学不重视。因此,要想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首先就需要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是保障小学科学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社会以及学校中宣传在人才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投入力度的加大。

(二)更正教师的教学定位

在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深入地学习领悟新的教师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体的把握,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选取与教学内容存在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进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并非是由着学生自己的兴趣而开展,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应当对学生进行方向引导,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一定的点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外活动的丰富。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巩固。

(三)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就需要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首先,可以对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增设选修课程促进相关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最终实现小学科学教师质量的提高;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科学教师进修和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提高其综合素养;再次,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量,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更多的专业背景知识。

(四)增强教材的针对性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小学科学教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生认知情况等问题上均存在很大差别,导致采用统一的教材可能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教材编写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针对城乡的差异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小学科学教材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科学教学作为学生最早接受的正规系统化科学教学,学校应当予以重视。虽然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成功教学经验的积累,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范静.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优化小学科学教学[J].文理导航,2018,(11):88.

[2]王晨光.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0):61.

[3]郭平艳,王运艳.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J].教师博览,2018,(09):63.

科学教学范文2

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按照科学探索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就某一探究主题自主地开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设计操作实验、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探究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第二,过程的体验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由亲身体验引出的现象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三,重视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合作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现状分析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但在现实小学科学教学中也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改革的理念谈得比较多一点,而实际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有专门指导。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已基本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很多教师都将教育关注的主体放在了学生上,认识到了教学内容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要多关注教育过程的实施,但实施教育过程的时候,教师却也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建构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或者运用了探究教学,而实质的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所以,解决小学探究教学实际操作问题,是我们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三、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思考

1.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情景和情境,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质疑、思考、调查、探究、讨论。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灯泡亮起来》、《观察金鱼的身体》、《水和油的分离》、《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实验、小制作性质的探究课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尽情地探究快乐的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喜欢探究、喜欢动手,必能增长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更多是设计研究探究活动,组织引导探究过程,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信任和尊重学生,把科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大胆放手,让科学探究课活起来。

2.贴近生活,探究实验贯穿于课内外

科学教学范文3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探究是其主要学习方式,但多种教学方式互补,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就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前阅读,为科学课提供了必要的资料来源。课后阅读,将科学探究延伸到了课外。多途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阅读;课程标准;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阅读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为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营养。那么,如何将阅读与科学教学有效结合,让阅读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呢?

一、课前阅读,为科学课提供必要的资料来源

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包含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这四大领域又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从课堂表现形式来说,有探究课、常识课两个类。常识课中的知识,学生不能亲身经历,不能通过实验获得,也观察不到,只能通过阅读有关的信息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提供学生阅读的方向与资料,供学生阅读,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如教学生命科学领域《珍稀动植物》一课,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信息,如他们知道“国宝”大熊猫、杨子鳄、银杏、水杉等。但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教材只简单地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及图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在教学中,提前一周推荐了几个搜索词,如珍稀动植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等,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进行课上交流。我还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珍稀动植物百科全书》、《中国的珍稀动物》等书籍。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珍稀动植物资料我则制作成学具卡片提供给学生课上阅读,并在课后进行小组间的传阅。如珍稀动物,我提供了麋鹿、白腹锦鸡、白鳍豚、中国短吻鳄的资料卡片,珍稀植物,我提供了人参、银杉、金花茶的图片及资料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也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

二、课后阅读,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万物,每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体系往往很庞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探究意识的保持与深化则需要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将科学课向纵深延伸的载体。比如宇宙科学领域中的《登上月球》这一课,其知识性目标是认识月球的概貌,这一目标,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而探究性目标则是会搜集资料,能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这些目标,仅用课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大众天文学》。《大众天文学》以相当长的篇幅介绍了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月亮绕地球运动、月亮的表面状况及月食的相关知识。学生想要了解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这本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些枯燥而机械的天文知识介绍,而是适应大众的接受水平,以充满文学气息的笔触,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天文知识呈现出来。这本书所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广泛,我针对不同的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让学生阅读,我还将其中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发给学生。如《太阳家族》一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八大恒星的特征,还可以走出太阳系,了解银河系、其他星系。《秋季星空》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北斗七星及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科学阅读,在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多途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利用多种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科学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联系日益紧密。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内容新颖、面广量大,成为了我们教学的百宝箱、好帮手。但网络资源又错综复杂、良莠不齐,需要搜集者进行筛选与整理。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筛选、搜集资料的能力。如在教学物质科学领域《岩石和矿物》单元时,我将课堂设在了微机室,老师课前设计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网络搜集与整理,并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中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更多用处,知道了它们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树立了他们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还学习到了多种网络搜索方法,并学会了筛选与整理。科学课形式多样,不同课型可以融入不同形式的阅读。在科学课中融入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高丰英 单位:海阳市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2014试用)》

[2]《世界珍稀动植物百科全书》

科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教学策略;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模式单一,通常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单向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整体教学偏向于理论化,学生无法感受到科学这一课程中的乐趣。其实,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考试课程,这本应该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门课,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安排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结合生活探究知识,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仔细研究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我们能够发现其实教材中存在着的很多内容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编者编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从这一目的出发,教师过分注重对科技相关科学内容的讲解,如宇宙、太阳系等,这些内容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遇到,但机率较小,学生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真正触及到。这种教学模式就导致学生认为科学就是科学研究,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完成的,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另外,教师在讲解一些贴近生活的科学内容时,也没有将其与我们的生活进行联系,过于将科学高大化,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陌生感。传统教学方式非但没有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反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在利用科学探究方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内容,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慢慢地养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如,在进行教材中《观察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或者是野外观察不同的动物。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会仔细观察。为了完成教师留的这项作业,学生会开始特别注意身边的这些动物。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实际教学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猜猜画的小动物是什么。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蚊子这种动物。在夏天,蚊子是一种常见甚至是无处不在的动物,扰得大家不得安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蚊子的产生以及它的生活习性,然后重点讲解如何防蚊,在被蚊子叮咬以后如何应对。由于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防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学生听得较为认真,同时积极性较高。从一开始的预习观察,先使学生了解到我们这次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后续的重点讲解知识围绕生活开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能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鼓励主动表达探究想法,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较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解更多的内容,则会有意减少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有关的学习任务,长期在这种经验下开展学习活动,即便教师主动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学生也会显得较为沉默,甚至是抵触。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师生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暴露问题的途径,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学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重视学生提出的想法,试着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进行教材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教学时,教师先给了学生几样东西,包括音叉、鼓等,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学生都很聪明,通过击打这些物品发出了声音,也有的学生通过物品与物品之间的撞击发出了声音。于是我让学生先猜猜看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学生在思考之后认为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品受到了撞击。显然,这与我们所了解的声音产生的原理不太一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撞击会产生声音呢?让学生敲击音叉,看看音叉有什么不一样,观察敏锐的学生就可以得出音叉在振动的结论,进而得到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但这时又有学生提出,拍打桌子时,桌子并没有振动,但是也有声音。教师对这名学生提出了表扬,说明他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接着又让大家想想,桌子是否在振动,如何证明桌子经过拍打,发出了声音是因为在振动。有一位学生提出:“可以观察桌子上的物品有没有被弹起来。”“这个想法很好,那在桌子上放什么东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呢?”有的学生提议放铅笔,也有的学生提议在桌子上放一杯水,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片。在听了学生的这些想法后,教师让学生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三、搭建学生主动探究平台,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验证书本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印象。但受到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探究活动的作用是很多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并不重视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和学生一起了解一下教材呈现了什么内容,很少会组织学生进行该活动。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有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存在着的一部分内容是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初中阶段学生会深入学习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就对其进行探究。但其实,小学科学是打好初中学习扎实基础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教材内容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以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这一学期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与建筑有关的知识点,包括如何科学地设计桥梁,房屋建造中什么材料最为合适,如何利用工具来便利房屋建造的过程。教材知识点全部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安排科学探究活动,如果时间等外界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员通过讨论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为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就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并征求教师的意见,这样,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有效,它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为了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各个方面的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洪发.科学探究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2016,(11).

[2]靳燕.探究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体现[J].散文百家,2016,(11).

[3]李志忠.对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

[4]杨燕青.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先天不足”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科学教学范文5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人的一种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逐步培养高尚的科学素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另一层含义则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最终指向目标,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中心进行。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以供参考。   1.制定好每节课具体的且可操作的目标我们给科学素养定义了四个核心概念:科学概念(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这四个核心方面正对应着我们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的目标要有具体的描述,所以要把三维目标定在具体问题、具体活动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每篇教案上应有明确表示。   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天空,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要使学生学会自行探究,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加快溶解食盐的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了实验的成果,让学生像一个科学家一样亲历了探究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并且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远远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深刻多了。   新课程明确提出小组之间的交流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常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能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如教学《弹性》一课时,以研究橡皮筋的弹性大小为例,通过测量,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弹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落地的时间越长。由于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同,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大家通过交流讨论,获得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同的表述方式,获取较为丰富的信息。这时教师稍加引导就得出:橡皮筋的拉力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这个结论。这种学习是透明的,是主动的,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实验内容老师还可以在事先布置研讨课题,让学生为争取自己的发言权,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采访,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热烈地研讨,全身心投入“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参加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进行有效的提问。   3.1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每一单元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知识,而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申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上《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先演示点燃蜡烛,罩上玻璃杯这一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蜡烛点燃罩上玻璃杯后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氧气没有了,有的则猜测是氧气不够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两种可能,由此引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这种铺垫式的提问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有利于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2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   每节课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教师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动物和植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顾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外,提出动物和植物在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生物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通过这样反复的抢答,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   4.倡导独具个性的实践探究。   科学课,就其名称而言可谓是最能与大自然和科技相贴近的学科,就其特点而言是一门能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科,就其优势而言是一门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唤醒学生创造潜能的学科。《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因此,科学课堂应该是自由的天地,如果在课堂上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自由,牵着学生的鼻子,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案中规定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知识,那么学生又怎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的丰富内涵、满足其探究学习的需求?又怎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怎能培养学生自觉能动的探索知识的能力?科学的本质是对自然现象和人的思维及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因此,在科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超越教学目标的即定界线,超越单纯的传承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相信倡导这种独具个性的实践探究方式,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沿着科学的道路追求科学知识,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自主获取信息,实现全面发展。#p#分页标题#e#   5.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探究科学问题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色各样的科学现象,反映出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什么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等等,这样一些看似奇妙的现象让我们感觉生活的乐趣、科学的乐趣。我们应积极激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主动探索其中的奥妙,寻求自我学习的满足感,并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培养深度思考、积极动手的能力。

科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应用

1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思考方式,但是仅仅是凭借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关于小学科学的教学会为以后初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现代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2.1科学探究的低效性

学生在学校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其中去,只是看热闹的态度,对科学探究的参与度不够,相互之间的互动程度也不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表层的,也是单向的。只有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并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学生只是关心着自己小组内的事情或者并不理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没有真正被实验激起兴趣,导致科学研究效率低,课堂效果不好。并且教师也没有采取人文主义教学的模式,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教师也不会去主动地关心学生。并且只有简单的课程上的互动或者是在有听课的时候才会采取的表层性互动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2.2教师教学模式老化

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单一,使学生出现了疲惫的现象,他们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来,与教师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多余的课堂活动去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又或者是即使是有教学活动,但是也不会有太多的样式,每天都是一样的活动会令学生反感,没有新意的教学也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参与度会低。教师在课堂上面并没有引入科学探究或者是引入科学探究的深度不够,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疲惫。教师还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思想,还是坚持老一套的教学思维,并没有很重视科学探究对于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在课堂上即使是学校安排了相关的科学探究课程但是教师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也不会为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2.3学校的科学探究设备不足

小学在科学教学当中对于科学设备所投入的资金不足,相应的教学设备不完善,主要重视一些专业化的教学设备,也只是购买对于教师教学有帮助的设备,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科学探究对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性,这也可以说明学校重视的仅仅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设备不足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正确理解以及深刻的记忆,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以后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性。

3解决对策

3.1重视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过程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结果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探究过程才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地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真程度,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自己的教学也可以变得很轻松,在课堂上面教师讲究的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观察学生特点的重要一点,并且学生只要能主动参与,就证明他们喜欢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教学是最重要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参与到其中来会对实验产生很大的兴趣。

3.2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讲解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的领导者,他们更是班级的组织者,活跃气氛的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且也要时时的互动,在每节课为同学们做相关的科学实验,勾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20分钟注重知识的讲解,在这之后为同学们做相关的科学实验,在做实验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具有一定的实验所需要的燃料以及设备,教师为学生看着时间,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程度最好,动作最快的一组获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参与度,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学习。

3.3加大对设备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校园的实验资源

学校在以前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并没有将科学探究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以至于他们在购买相关设备时也只是购买对于教师讲解基础知识有关的设备,而对于科学探究的相关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小,设备的缺失对科学探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应该注重起来,小学科学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基础知识的了解,会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所淹没,学校设备的不完善,教师在课堂上面的严肃教学,都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开启。

4结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现代科学探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方面是解决对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述希望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孟令红,石新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0-64.

[2]水卿梅.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科学教学范文7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以初中科学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科学素养;教学效果

初中科学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最直接的途径,面对现在初中学生科普知识严重缺乏的现象,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教学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师的素养、教学的方法策略等方面出发,全面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过高的科学能力与极强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科学世界的神奇。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中教师的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不同的科研项目还有助于科学教师了解其他课程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注重以人为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虽然习以为常,却很少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蜜蜂怎样酿蜜?学生对这些事物并不陌生,对这样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很少思考其中的道理。通过教师的设疑、引导、点拨,他们就会将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联系起来,并逐渐养成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其次,增加演示实验教学,创新设计实验形式。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困难,而实验的直观性特点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筷子插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几个可行的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像利用激光笔射入水中观察光点的位置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最后,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是通过大部分实验与探究而得出结论的,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神经传递的过程表演出来,将神经元、突起、轴突与树突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表示出来。在学生一边摸索一边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探究出信息的处理途径,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综合实践,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进行科学实践的基础。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沉闷乏味,又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在实践中,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首先,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在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而不能空谈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等,要从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理解与认识,丰富学生的见识。其次,学校可以举办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巩固并加强对科学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科技展览,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素养。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初中生在学习时还具有一定的惰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一起克服科学实践中的困难,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初中科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解析不同现象的本质与原理正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进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李武峰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初级中学

科学教学范文8

一、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学科教学要求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其教学行为,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观念,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师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开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转变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们多动手、敢参与。同时,教师要树立长远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来落实教学要求。从小学科学涉及的内容来看,它包括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内容,奠定了学生中学阶段的发展基础。教师要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来渐进性的落实学科的要求,为学生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使孩子们学会学习、能够健康生活、懂得责任担当、勇于实践创新,其中能力和素养是其核心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新课改下,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传统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跟着教师学,学习积极性低。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对象的实际,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实验探究模式等手段来鼓励学生参与,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很多知识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的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来渗透知识。同时,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知识积累较少,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适应性。针对科学学科实验内容较多的现实,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环节,尽量做直观演示,这样学生理解知识会更直观;学生如果能够自己做实验一定要给学生们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们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们呈现知识,如图片、视频、动画等,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结合时间的安排,可以带着学生们参观科技馆、污水处理厂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能够体会到科学学科的价值所在,也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四、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科学课程中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予以呈现的,这样的学习流程非常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直观的知识更能够方便他们理解和消化,也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据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用实验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课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实验,这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