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论文范例

科学创新论文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1

一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他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可能出现创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更多灌输的是一种服从,甚至是照搬照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鼓励学生质疑,标新立异。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也是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挑战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喜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有些内容可能会和我们教师教的、书本说的不一致,面对这样的不一致,我们教师要鼓励他们的行为,来保护他们的创造、创新的意识。2.捕捉创新的火花,予以引导和肯定。创新行为的出现往往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无意所为带来的意外之喜,对于我们的科学学科来说,往往是课堂生成的产物。那么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予以学生肯定和鼓励,从而在全班形成一种示范和影响,这样才有利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扎实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一种素养,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使创新需要扎实的基础作为保障。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有思维、有想法、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在当前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本身是一个体系,学生要想取得突破就不能有漏洞,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会制约他们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三、培养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是科学课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关注教师是怎样讲的,书本是怎样说的,最终自己怎样把知识记住,考个高分即可。这样的一种认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并不能够真正地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且很难真正提高自身能力。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与能力并重,且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努力方向。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学习和探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往往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大的内驱力之一;其次,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后,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肯定,这样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强化了他们的探究欲。

四、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科学课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离开实践,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实验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俗地说学生不干,不动脑筋,创新就等于零。实验教学中,我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上实验课之前,该放开则放开,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准备,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

比如,树叶、砂、石头等让学生自己采摘收集;蚂蚁、蟋蟀让学生到田间去捕捉,讲“电磁铁”一课所需的导线、电池、铁钉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使学生体会到“看着容易,干起来可难”。

2.上实验课过程中,该甩手则甩手,多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科学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成果,记住概念、性质,而重要的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从而使他们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讲磁铁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磁铁吸铁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除了这个性质外,磁铁还有不少性质,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磁铁的秘密,现在就用每个桌子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看哪个学生发现的秘密多。”这样只告诉了学生磁铁还有其他性质,只给学生提供了必要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动手能力会大大提高。甩手并非教师一切都不管,而是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操作、探索,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

3.试验课后,讨论要大胆放宽,给学生言论自由,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巧妙整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2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实验教学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实验室中,先进行教学内容的现场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从视觉与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最后让学生动手进行范例验证。这时,要求老师进行现场试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这种互动式与试验验证式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兴趣与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自然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际的工程知识与技能穿插在其中,活学活用,让学生的基本技能在不断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如讲电阻元件时,先讲电阻的基本特性,再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讲欧姆定律的含义与使用条件,最后以实例讲解电阻功率的计算。那么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如何判断一个电阻的大小?从而引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问题。

教师通过边使用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示范完后,让学生按照万用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一次电阻值的测量,教师在旁边现场指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作业试验效果分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成绩考核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期末考试分为实做与笔试两部分进行。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笔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试验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师要关注教改动态,不断获取新方法;动态选用教材,适应教改发展,更新教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3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不合理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

目前,对于小学教学内容来说,语文教材占了绝大部分,而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侧重点只是在于对作者的背景简介和字词句的积累,在教师看来,学生只要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这堂课就是相当成功的。而事实上,尽管有些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有条有理,思路也比较清晰,但是由于没能把课堂的节奏把握好,使得整堂课下来,很少有学生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做出独特的发言,长期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二)学生缺少自主学习,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听不到,就会要求学生把答案记下来,有了现成的答案,很少有学生再去主动思考。即使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是不认识的字,都不会想到要自己借助字典解决,而是求助教师,等待答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观察和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能产生真知,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活力和创新的火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使语文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实例进行演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故事来展开对各种知识的问答,弥补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不足。另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实践和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事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进行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小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下可以对历史中的先进事迹有初步的了解,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因此,新课标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给学生一定的激励和启迪,使他们能够展开想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讲完课以后,让学生自己编织故事,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情节安排,并总结自己的想法,最终在众多思维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想法,激发想象力。总之,学生只有认真细心地观察周围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合理的推测,就可以创造出新鲜的事物,培养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形成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新课标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要精心地设计课堂讲课授课的方式,并能够适当地深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把课文内容变成表演的台词,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动脑筋思考,表述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角色,最终学生能在感受无限乐趣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话题都是在教室或者当时当地不能看到的现实场景。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最终提高观察效率,进而使难题化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将课文中复杂的场景和事件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在多媒体的影响下,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并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总结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用自己的真心打动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为适应社会的节奏做出准备。另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参与,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游丽爽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游庄中心学校

第二篇

一、注重学生的德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着力选择对少儿进行道德及传统文化引导十分有必要性。教师要有耐心,品德教育就要从小抓起,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树苗已经歪掉甚至于烂掉了,不管自己的用心如何,要想将他给扶好,只怕也是事倍功半。欧阳修说,文以载道,职是之故,语文教学就是弘道之路。记得有一次,在面对学生讲授新学年最后一课时,听完大家集体诵读的《总序》《品德篇》《为学篇》《惜时篇》《习惯篇》之后,我让大家好好记住里面的内容及教师的讲解,对照自己今后的行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人间至宝是有德”的理念。“始终坚持,不断努力,你们能做到吗?”“能!”面对学生动情而又高声的呼喊,我欣慰地笑了,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汗水与艰辛、欢笑与冷眼……一切的一切,都在学生认真的诵读之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深信,一路走来,这条弘道之路步伐虽然稚嫩,路程虽然坎坷,但只要我能发弘愿,不断改进、不断坚持,前方必将是一片光明!

二、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写作要从心而出,作文过分虚构,是民族精神空心化的罪魁祸首!主张文从心出,例自我历。文从心出,发自肺腑,字字含情,行行有味,感人至深,胡编乱造,徒为应付,干瘪枯燥。作文过分虚构,等于做人、道德、文化的自戕。但是现在的写作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没有起承转合,我看了好多次,一次,一位诗友给另外一个人提建议,才引起我的高度注意。我现在教给学生写作文,每写一篇,都考虑生动感人,有一次,有一个句子,一位学生改了10余次,最后感觉合乎“形象”,才算告一段落,对此我对她大为夸奖。我告诉学生,多和同学沟通,学习和交流是两个概念,后者比较“形象”,别人看得清,自己当局者迷,自己文章的缺点自己不容易看出来。

起承转合在写文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转折,才显得有韵味,写清楚自己的意思,要求每句都要一目了然,人人皆懂而有深意,就是文简义富那种,写作的精髓本是如此,字字句句研磨,才能得好句好文。有的学生,以前写好一篇文章,很自满,觉得了不起,给同学看,说看不出什么好,学生那时还怪同学没有品赏能力,但过了几个月再看,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具体是什么意思,真是好笑,所以,交流很重要了。

刚学写文章,学生容易陶醉,那是因为自己能“创作”了,我向学生说,譬如我写诗,一字之易,几日之功,长至深夜,如痴如癫,因为一首诗歌反映时代信息,如果是复制前人的东西那不叫诗,诗贵在新。如果一首诗一年两年看都不错,五年后看还很有味,这诗定不错,所以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写作也是如此。

三、总结

总之,教学破臼除窠,教师带领学生全身心探求小学语文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道德建设,注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巧于表达思想感情,善于总结言语规律,掌握语文的精粹,熟练运用语文,提升人生的价值。

作者:李霞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第三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的阅读可以理解为“阅”和“读”。阅,顾名思义,是对要进行阅读的文章进行一个大致的浏览。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过程,这对提升阅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首先,在对文章进行大致浏览的时候,在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旁可以进行标记。比如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转折点等。这些富有重要意义的短句,可以很好地让你在第一遍对文章进行浏览的时候就可以对文章的叙述论点有了眉目,大致的轮廓可以分辨清晰。其次,就是在浏览的过程,可以抓住文章作者的叙述脉络,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抓住作者叙述的意图与文章脉络,那就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很容易地将文章内所蕴涵的全部信息解读出来,阅读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再有,就是通过“阅”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轻松的把握文章,这会比一口气通读全文更加节省时间。在考场上,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可以去做一些其他题目,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从小对“阅”的练习,在日后更深层次的进修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有着娴熟的技巧,甚至可以略过“读”的过程,仅通过“阅”的帮助就足可以完成文章对的充分理解,这是最终目标,也是最理想的结果。“读”这个过程在小学时期的阅读训练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会稍有欠缺。因此,单纯的通过“阅”的方式是无法去真正准确的领悟文章,这也就需要“读”的方式去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那么,在读的环节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就是要仔细阅读第一段,如果通过“阅”的方式总结出来的关键信息在第一段内,那就需要对第一段的处理非常仔细,因为文章的开头通常会隐藏极大的信息量。

通过“阅”的过程,再加上对第一段的重要解读,通常是会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思想观点稳稳的确定下来。如果之前通过“阅”的方式没有发觉第一段有很重要的事情表明,那也需要将第一段进行仔细的阅读,因为怕再“阅”的时候有可能将重要的信息遗漏了。其次,就是重新按照之前理好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对“读”的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将脉络梳理出来。这个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因为很多的转折语句在对阅读技巧不熟练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因此,很可能在初步浏览的时候给忽略了,而那一条线索又是可以诠释作者真正意图的,那可能会造成对文章的理解有所偏差。所以,将文章的脉络进行一次有效的、无遗漏的梳理,是足可以将文章清晰明了的呈现在眼前。

最后,无论是“阅”的过程还是“读”的过程,都需要去学习、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是一个基于“阅”和“读”,提升阅读技巧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作者写作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倘若阅读的文章越多,则学生接触到的写作手法也就会越多。熟练的情况下,通过“阅”与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轻松地将文章进行定位,使得阅读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再有,通过对阅读手法的掌握,也可以熟练的应用到自己的日后写作当中,这是完全可以丰富自己文章的,会让老师、父母、朋友对自己刮目相看,这可以看做是通过阅读训练技巧所得到的意外收获。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4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师资情况和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以及大学的文化内涵、积淀等相对于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而言不具优势,甚至在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处于“尴尬”的处境,这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也是最基本的共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理位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原来高专升格,所以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居多,从地理上看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困难肯定比传统高校要多。虽然,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而且有些高校还形成了“本土化”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受“升本”前院校的影响,抹不去“师专”或“高专”的痕迹,非常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有些高校可能有提及,但不深入,也没能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有些高校只有“标语式”的内容,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流于形式。首先,应该是部分高校领导的观念没有转过来,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高校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层面,没有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再次,就是学生本人,还是以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及内容创新不够

虽然,随着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顺应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有些高校还取得了“本土化”的经验和富有个性的模式。但从总体看,其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还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授课,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也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偏向宣讲政府各类政策、讲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或个人案例分享等,缺乏体验式的学习环节设计。综合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不够———最典型的就是从案例的角度看,现在很多教学案例都是围绕成功人士或大集团、大公司的运行情况来介绍的,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创业起点比较低、形式比较散,和所讲述的案例之间相距较大,不切合实际,也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三)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这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高专或高职升格而来,其总体的师资就是非常薄弱的,距离本科教学要求还比较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为了应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各种检查和考核,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力引进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竭尽全力。但是,人才引进主要还是考虑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极少会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原来的高专教师转型而来,他们相对来说职称、学历偏低,虽然近年引进的高学历优秀辅导员充实到该队伍中去了,但尚缺乏教学经验,总体来说,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本身属于传统的以教学为主营业务的师资群体,自身没有创业经历,在实例讲授和实践操作中无法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创业故事分享,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势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知识或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而是需要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的综合素质提升,例如该教育涉及了创新精神培养和工商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审批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必须要处理好几种关系,这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和高校专业教育中去的首要条件。

(一)知识普及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而言,关键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即“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定它们的比例,合理掌握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本科教学体系尚不成熟,仍然在探索中,特别是原来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环节设计上,始终走不出“师范教育”的影子,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也采取单一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先考虑起来,侧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实践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专业课程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大,而新增加的一门专业课程。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尝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创业热情,传授创新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从低年级学生入手,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与培育重点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尝试创业,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树立创新意识和学习创新技巧,极少部分学生真正在大学期间尝试创业或是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重点学生提升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次,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完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平台还没有搭建好。所以,我们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创业人才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众化、重点化和特色化结合起来,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要对具备创业热情和基础的学生开展实际的创业指导和培训。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建设专业、稳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较大缺陷,在队伍建设上应当以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指导实践背景、工商管理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为主,吸引部分有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经验的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学校该项教育的核心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和研究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同时,鼓励教师前往其他高校学习成功经验,再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此同时,要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投资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示范、激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还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所和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训练和项目孵化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就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总体课程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内容,将“创业基础”纳入公共必修课,启动校级重点教材开发项目;开设SIYB、KAB等课程,在通识课程中逐步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数量;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鼓励开设若干门如管理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创业教育选修课,针对特殊专业(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增设为必修课程。

(三)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

在学生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后,由学生自主申报,从中选拔出创业热情高、创业资源丰富、创业基础较好的少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实验班。这部分学生仍然归属于原二级学院,再通过一个学期左右的课余时间接受更为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如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最终确定以创业为方向的学生,以创新创业实践代替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经过试点,取得成功后,可以逐步开设单独的创新创业实验班,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开展一系列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活动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经验积累。课程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总学分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条件成熟后逐步增多学分,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管理规定,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整体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体系,推行学分替代制度,试行将学生创新创业标志性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和课程修读制度。

(五)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5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才华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作业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结合电教媒体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投影仪等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影响已经日趋明显。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文学情境,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小结所学内容中,让学生随时统摄知识纲目,使学生在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

(二)新课程体系使得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小学教学中能否顺利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施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紧扣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对各学科各类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缺少创新理论的指导,只凭着陈旧的教法和教学经验,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一味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而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什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通通抛在九霄云外。在新课改的今天,这种陈旧的框框、模式必须彻底摒弃。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面发展为本”的观念,彻底废除封闭的、机械的、呆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的、科学定位的、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的新模式,要真正回归学生的自主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开启智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整个青少年时期有两次思维能力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十四岁,正值初中阶段;一次是在十七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二、创新教育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实际上,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早已呼唤要开设新课程。在全国各地的教改实验中,出现了学法课、小论文课、科学实验课、创造发明课、科学专题讲座、科学专题讨论会等等。在这一类课程中,突出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自学,使学生学会在社会实践和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系统地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就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进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扩大这种教改实验的范围和深度,经过提炼形成新的课程,并最后把这种课程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之中。

(一)在常识教学中,提倡探究学习、培养探索意识和能力

利用常识学科教材特点及内容弹性,开展创造发明教育,分低、中、高段,分别编写开发创造辅导教材和指导纲要。定期举办"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比赛,组织优秀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汇编学生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语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获知识的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建立扩大阅读量试点班,检测其成效。同时,与常识学科交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指导学生科幻作文的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可采用启发研究型,最好是教师先把教材处理一下,变成非常通俗易懂的适合于学生自学的材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很容易地自己发现并把握其中的语文现象及其规律,就像看说明书拼装模型一样。或者采用问题教学,将教材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逼其思考,充分内化,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品教学可针对某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广泛搜集材料,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鉴赏力。而融入劳技教学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积极鼓励倡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

(二)艺术能发挥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扩大表现题材,增加表现容量

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教授通过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每一半球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链和自己的记忆",大脑两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左半球主要用语言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主管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和分析性等机能;右半球主要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主管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识别几何图形、直觉、想象、理解隐喻、感知音乐旋律、节奏、舞蹈以及态度、情感和意志,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功能。"这一发现导致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右脑革命"。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品川嘉也指出:"人们思考问题时,首先要利用形象,动员右脑,为了整理、表达思考和结果,才使用左脑分管的逻辑和语言。左脑进行的是熟练性思维,右脑进行的主要是创造性思维。差生是左脑教育的产物,天才科学家都是右脑型的人。"而艺术教育是开发学生右脑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运用艺术的魅力去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学生开启心灵的大门。采用愉快教学、以趣激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环境条件。把愉快的气氛融入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求知、求趣、求参与、求新等心理特点,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教师的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能力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我国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学教学已经得到了各地小学的重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陆续在很多的学校得到了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收到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小学科学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小学科学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室、实验器材、教学用书以及多媒体资源等尚没有到达教学所需要的标准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资源条件的现实,学生无法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实践活动验证,导致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实践活动之间失去平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老师充分地把握好教学的度,才能够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的真正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有针对教学工作的具体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营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二、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所谓的创新性思维就是在已经有的敬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的基础上科学扎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打大胆地设想,用新的思路设想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实例或是事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动力。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不会严格的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验证,可能会对各种实验器材充满了兴趣,不停地进行各种不相关的操作和摆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采用诱导或者是点拨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的完成实验,同时进行其他方法的探究和创新。老师对于学生犯的错误不能够一味地批评,应该容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主动力,相对于其他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质疑,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验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在课堂上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时大胆的提问。对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发现问题的动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基础学科,其知识涉及到物理、化学、自然环境、天文地理等,其中很多知识都是充满探究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例如针对铁能生锈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让学生分别取三颗新的没有生锈的铁钉,一个铁钉放在空气中,一根铁钉放在水中,另一根铁钉一半放在水中一半放在空气中。过几天之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导致铁生锈的条件,最终相应的结论。再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的可乐会腐蚀牙齿,导致蛀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结论探究性验证。首先,让学生选取三颗大小和形状具有可比性的三颗同种动物的牙齿作为实验材料,将其中的一个牙齿浸泡在可乐中,一个牙齿在可乐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浸泡在与人体唾液成分类似的溶液中,另一个牙齿直接浸泡在水中。然后,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三颗牙齿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情况,探究可乐是否能够腐蚀牙齿,日常生活中引用可乐是否是牙齿腐蚀的主要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7

(一)紧扣教材,选择创新思维训练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引导学生善于突破常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在人教版小学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创新思维发展策略。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要人云亦云,既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语言,也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以及联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问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自己质疑问难的结果写到学问卡上。如在《铁生锈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学问卡上的问题,当学生独立完成必修作业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选作的教学内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到学问卡上,以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更好得把握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出示科学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要善于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见解。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放手,要能够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相应的创新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爱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得到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二)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

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如教师在科学课中要求学生印一张完整的叶子,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印叶子的过程。当学生观察到印叶子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创新设计的时候,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教师在科学课上不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

三、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创新教学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单纯又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具,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创造悬念。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在试验中要先扶后放,让学生能够运用独特的创新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运用科学的概括方法寻找科学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结语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8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