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培训论文范例

科技培训论文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1

(一)微课程教师体验式培训的特定和概念

微课程重点在于强调学员体验和情境设置的重要作用。这种理念和体验式学习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体验式微课程培训是把微课程当做是培训的纽带和桥梁,将教学和培训内容运用微课程这种模式呈现出来。这里培训的中心和主题不是微课程本身,而是让主题得以开展的工具和方式。各个微课程培训中,每个环节和其他微课程形成统一性整体,又以独立信息的形式存在,各个微课程之间有着紧密内部结构,并不完全独立。微课程只是对于教学的某个知识点很适用,但不适用所有知识和单元,尤其比较复杂的信息就难以使用了。根据体验式微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给学员带来的学习感觉完全不同,微课程内容较短且针对性比较强,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人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对学员有着较大吸引力。同时这一模式的培训亮点就是学习持续性比较强且时间灵活,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

(二)国内外微课堂研究的现状

首先国外研究微课堂的现状。微课堂研究内容既要研究概念,也要研究课程设计方案,其方向在于微课程是教育变革的一种形式,是在线方式学习和收索知识的一种全新方式。在著名的《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中阐述,微课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初衷,构建知识框架并介绍其概念和关键词。在美国职业安全课程上将微课程率先用于教学,获得良好效果。课程将几小时的课时压缩在很短时间内,利用音频和视频文件可以进行重复收听。另外学生喜爱度和通过率的高数值也说明微课程的价值。国外主要面向学生,而将微课程用于教师发展专业培训的研究比较少。其次国内研究微课堂的现状。国内对微课堂的研究和与探索基本是跟时代相对应的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尝试,是运用科技媒体技术,让信息能够为知识领域服务。现在进行的微课堂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名字尚未统一,有微课、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等很多,根据对E-learning行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理解和定义不同,各种微课程呈现多元化发展。虽然在教师培训中启用微课程模式,但是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开设教师培训的微课程展开方式以及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

二、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的策略

(一)培训策略和模型构建、实施的理论基础

首先成人理论。因为环境、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成人表现出的学习特征和青少年儿童不同。成人学习具有自主和独立的概念,其主动性和孩子有着明显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教育知识的模式不能是灌输式,要运用交流、探讨的学习模式。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要将学员的经验纳入设计范畴,并通过学习加以利用。其次ADDIE教学模型。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广泛和经典的模型,将教学体系分为评价、实施、开发、设计、分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各自任务形成综合性整体。不但包括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包括对指导结果进行修改;实施是设置教学环境并实践教学目标;开发是考量教材怎样编制;设计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如何学习;分析是考察学习者的目标以及对其目标进行分析。最后Kolb体验式模型。这种模型包括四个结构是:培训中具体感觉、对教育的观察和反思、逐渐形成较为抽象的概念、在现实教育中对概念进行检验,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让学员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并进行互动评价和反思交流。

(二)构建微课堂体验式培训的初级模型

首先对培训者的需要进行分析,包括对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联系。尽可能多的对培训者的需要进行了解以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其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陪训方式、学习策略选择、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课程进行选择,并将目标细分成为不同的子目标。其三培训资源和课程。在培训设计的基础上策划活动需要的资源,包括环境开发、数学媒体开发、培训内容开发。第四培训实施阶段。通过体验、分享、反思、应用、交流、总结等六个环节对微课程进行试验。最后反馈培训的效果,利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学员的满意程度数据。

三、微课堂体验式培训对教师的启示

(一)对构建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精神有促进作用

微课堂实验式培训要在认知、行为、情感的学习上获得收获和平衡、推进模糊了解和主体概念、练习和发展技巧以及培养感情和态度于一身,为重新制定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和寻找新思路。在教师培训传统模式中,不管的参训教师还是培训基地,对完成培训目标基本是收获规律性、普遍的知识,缺少培育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必要参照。换句话说,教师知识能够分为背景知识、实践知识、策略知识以及本体性知识。背景知识和本体性知识能够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获取,但是实践知识和策略知识却不能够引用简单的传递信息等方式获得。人们一般运用分析他人教育案例进而了解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渠道,而他人因为实践而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办法用替代经验的方式得到,只能通过经历进而获得经验。教师职业是专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知识沉淀,之后逐渐形成的体系和心理特点,一部分是通过技巧反复练习而形成,一部分是通过分析、实践、讨论、领悟、反思问题情境而促进能力不断提升。前者能力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后者则是教师具有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技能形成是属于比较高水平能力的扩展,都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需要在一定情景和环境中展开。培训教师过程中,最难以实现的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很多培训班运用讲座形式对教师专业精神进行培养,这种方式把参加培训的主体变成旁观的客体,他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不能真正震撼参与者的心灵。

(二)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的内容要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目标

微课程体验式培训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站在教师的角度上,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困难是他们真实的世界。培训活动所进行的内容不要仅仅注重提升教师素质,也要将解决实际问题纳入培训的内容中。取向是解决问题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彰显教师为本的理念,这种培训追求的是针对性和真实性。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应该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训内容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优秀教师基本能力是对学生学习概念的把握和理解。教师最大问题是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怀缺失理性,其表现为对学习中的学习策略、差异点、难点和起点缺少认知。教师在理想化的假设中进行教学行动。另外教师对学科成绩和学科教育比较关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社会人来关注其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此类具有缺失性的关注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跨越学科的制约,对学生不同阶段特质和遇见的问题进行了解,将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快乐、健康的人。其次对教师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状态予以关注。教师面临的另一种问题是职业生存的状态,特别是教师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德国就进行过关于合理发声的教师体验式训练,它的目标是让每个参训者都能够听见最好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能够掌握发声的正确方式。另外教师心理问题和压力的疏导和缓解也是培训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体验式培训要对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关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适应变革,并解决变革中遇见的问题。例如在面对教材改革时,就要对新知识进行定位和梳理,对新增加的知识点进行提升和拓展,将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特别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在面对变革时,就需要微课程体验式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变革。

(三)微课程构建起培训教师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

微课程体验式培训构建的理念对于教师来说既丰富教学目标又丰富教学模式,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组成教师素养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他们分别是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演练式是提高专业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模式;讲授式的针对提升专业知识而进行的训练;开启心灵是对专业精神而进行的培训模式。假如微课程能从根本上拓展到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上,就会从根源上对教师培训的实践和理念进行改变。目前不论是体验式、演练式还是讲授式,就要将参与的理念渗透其中,因为只有参与才能够建立其微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够让培训成为积极、主动的教育活动。

四、结束语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2

1.1研究生作者需要编辑耐心细致,点对点地指导修改论文

在高等院校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学者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6-7],研究提示,高等院校应依托自身优势,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然而,根据笔者自身经历以及对周边在读研究生的调研,在高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没有专门的科研论文写作课;要么科研论文写作是选修课,并非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要么该课程开设的时段偏早,研究生尚无写作需要故而没有切身感受;要么课程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古板。实践发现,很多研究生作者缺乏基本的科研写作素养和经验,写作基本功较差。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对生物医学类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不了解、缺乏总结科研结果的能力、量和单位表达不合规则、图表设计不适宜、语言表达不规范、文献著录规则不合要求等方面。从整体到细节,从论文框架到每一个字词,加上研究生作者个性化的研究领域、写作习惯等,编辑难以统一通过投稿须知等方式一一告知作者,只能依靠一条条审稿意见,一个个批注修订来表达,有时还需要电话沟通,或请研究生作者到编辑部由编辑当面指导。尽管可以请研究生作者参考样稿或范文撰写,但是很多研究生作者还是不知道写作应该关注什么,也没有真正理解编辑想要传达的意思。因此,对于作者,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编辑字斟句酌的修稿指导十分必要。在实际修稿中,大到文章框架,小到标点符号,编辑只有一步步引导着研究生作者,研究生作者才能在若干遍的修稿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和经验,创作合格的规范的文章。因此,编辑字斟句酌的指导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

1.2研究生作者需要了解领域内期刊特点、编辑处理稿件的流程,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

对研究生来说,做科学研究和寻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收录范围,如果研究生不了解自身领域科技期刊的特点,不仅会盲目投稿,也会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期刊种类和数目是有限的,如果编辑能够提纲挈领地从宏观层面给予研究生作者指导,将大大有助于研究生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并提高投稿命中率。以针灸学科的两本顶级期刊《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为例[8],《中国针灸》旨在全面收录针灸学科领域的科研进展,重视临床研究类型论文,而《针刺研究》是我国唯一集中收录针灸作用机制相关文章的期刊,重在集中报道针灸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由此,对于临床研究论文而言,投前者更为合适,对于动物实验论文而言,投后者则拥有更高的命中率。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作者来说,编辑部处理稿件的过程就是一个“黑箱”,不清楚稿件所处的环节意味着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投稿后,往往只能被动地等待编辑部的处理结果。如果处理结果是退稿,也不知如何获得审稿意见或如何转投文章,整个过程较为盲目。此外,一些研究生作者对出版伦理这个概念[9]并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生作者认为,只要科学严谨地做研究,详实有逻辑地写文章即可,至于文章如何署名、基金项目如何标注、如何投稿等则是“微不足道”的。对出版伦理认知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赠予文章署名、随意标注课题基金,甚至一稿多投等问题。因此,研究生作者应在学习阶段就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也有助于研究生作者从源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端正治学态度,从而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的实践

鉴于研究生作者普遍存在的“两个需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身体力行,组织了“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集中宣讲的方式,为研究生作者讲解针灸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邀请研究生作者深入编辑部,观摩编辑如何使用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如何审稿,如何编辑加工,如何校对,让研究生作者切身感受并了解期刊出版的整个过程。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均由编辑部根据调查问卷作答情况选择,课程设计为两天。第一天集中授课,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资深编辑从实例出发,系统讲授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体例和规范,一字一句地带领学员们发现文章的具体问题。第二天实际操作,每3名学员为一组,每组由1名资深编辑负责。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稿件的实际处理流程,看到编辑们如何不辞辛苦地对每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反复、逐字逐句地修改。此外,学员们带来的论文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次写作培训精品班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作者存在的“两个需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训课程设置巧妙。集中授课的授课者将满满的干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员,从编辑出版的视角为学员讲授如何解决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通俗易懂,又有实用性。实际操作则邀请学员深入编辑部,与编辑们一同进行实际的论文处理分析演练。写作培训精品班学练结合,授课老师水平一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总结的科研论文写作经验倾囊托出;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安排充实,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扎实细致的写作、投稿方法,还有个性化写作指导。这是学员们第一次系统学习和了解论文构思、写作、加工、投稿整个过程,实地接触了针灸科研论文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学员们收获颇丰,编辑们也在写作培训精品班中受到启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3科技期刊编辑的“两个应该”

3.1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帮助研究生作者充分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科技期刊编辑了解作者在写作的实际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清楚作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够指导作者在科研和写作中如何进行缜密的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应对研究生作者进行点对点指导,诚恳耐心,注重细节,使研究生作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帮助研究作者以高标准将科研成果呈现给世人。笔者在日常审稿、修稿中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在修稿中要求把计量单位“l”(升)改成“L”,我们不仅要求研究生作者修正,更会明确修改原因,即“L”不需要小写,是为了和阿拉伯数字“1”做区别。这样研究生作者更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不再认为我们“吹毛求疵”,而且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有关出版方面的规范要求。再如,随机对照试验类型论文的讨论部分,很多研究生作者不知道从何去写,往往重点不突出,深度不够。编辑不是仅宏观评论讨论部分写作不合格,需要重新梳理或重写,而是会在文章批注中告诉研究生作者,讨论部分需要对研究结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需要包含研究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与其他同类型的研究结果相比如何,是否有无局限性,对今后的研究是否有启发。根据文章内容而具体化的批注,不仅有助于研究生作者明确如何修改完善,也有助于他们掌握相关类型文章写作应注意的要点。

3.2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帮助研究生作者了解编辑出版的流程

学术论文的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每个编辑部的审稿出版流程不尽相同,但是从投稿到发表,基本环节和指导思想是相似的。研究生作者对期刊的审稿制度不甚了解,对外审、退修、校对、授权书等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让研究生作者了解基本的编辑出版流程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期刊编辑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研究生作者了解出版的整个环节。除了常用的投稿须知、官网说明等方式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采用面对面交流[11]、微信公众号发文、微视频、微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给研究生作者普及编辑出版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也会让研究生作者深刻认知期刊个性化的细节要求。“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与编辑面对面交流时表示,培训班的学习,让他们看到了科技期刊编辑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这些都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科研产生长远的影响,培训班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规范撰稿,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做研究、写论文的初心和意义,同时也更加尊重期刊、尊重编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3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种,其中仅360种左右来自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占比不到8%;期刊的学科分布比较全面,涵盖理、工、农、林、牧、医、地质、天文等领域;学术类、技术类、综合类、科普类期刊各有侧重;办刊主体中,高校学报占多数,其次为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少数科技期刊为企业创办。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也逐渐普及了电子版等版本。

(一)2014年CSTPCD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部分地区分布

根据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数排名前三的地区是北京、江苏和广东,分别是66999篇、46555篇和31481篇。民族地区科技论文数以5个自治区为例,排名最高的是广西为9296篇,最低的是西藏230篇,5个自治区科技论文总数为23931篇,比全国排名第三的广东省还少7550篇。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期刊整体上排名较靠后,无论是论文数还是比例均较低。

(二)2013—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CSTPCD)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3—2014年基金论文数比最高的是北京、江苏、广东,5个自治区排名较靠后,单纯从基金论文比上看,差异不大,但从基金论文篇数看,差距极大。排名第一的北京基金论文篇数为40688篇,排名最后的西藏仅168篇。5个自治区合计16289篇,比排名第三的广东少2622篇。

(三)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SCI)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国际论文方面(SCI),排名前三位是北京、江苏、上海,5个自治区排名最高的是广西1400篇,总体来说,均排名靠后。

(四)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科技期刊被引指标等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17个高校自科版科技期刊为样本,统计了扩展总被引频次和扩展影响因子等被引指标。研究表明,17种高校科技期刊扩展库总被引频次平均为805,低于全国平均1419,扩展平均影响因子0.372,低于全国平均0.573。基金论文平均0.66,高于全国平均0.388。一方面,说明民族地区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中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说明民族地区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三个主要问题:经济、科技、文化等相对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滞后,优质稿源不足,使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国内先进同行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办刊团队及人员素质不够高,吸收国内外先进办刊理念的模式与创新不够强;精品期刊较少,影响力不够高。

二、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对策

(一)突出地域优势,提升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影响力

从自然条件来看,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以新疆为例,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我国西北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孕育了棉花、哈密瓜、加工番茄、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十五”规划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10年“中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的召开,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核心区,新疆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围绕和依托棉花、粮食、畜牧业、林果“四大基地”和棉花、粮食、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的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种植业。截至“十二五”规划末,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总产3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的60%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另外,近年来新疆不同地区,结合各自优势发展适宜本地区的特色作物,如打瓜、甜菜、红花和亚麻等。其中,打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甜菜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国甜菜种植面积的1/3左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甜菜糖制糖基地;新疆红花种植面积、红花产量和种籽产量均占全国80%左右;新疆亚麻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是仅次于我国黑龙江的第二大纤用亚麻主产区。随着新疆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十二五”规划末,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不仅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编辑要多了解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跟踪、参与科研工作,向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约稿,使其创新成果得以及时发表。刊出原创性成果会引起同行重视,并能影响读者下一步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和创新方向。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影响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二)适应市场环境,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品牌

品牌是期刊质量和品位的象征,它代表着出版单位的信誉、实力和权威。由于受地域、学科、专业技术的影响,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不容易吸引大众读者,影响力不够高,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打造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品牌。要不断创新,以质量为本,靠上乘的学术质量来树立期刊品牌形象,培育期刊品牌文化,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赢得良好声誉。努力开发期刊的特色品牌栏目及优势学科,品牌声誉与期刊的发展能够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更新办刊理念,服务地区科技进步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既是作者发表科技研究成果的平台,又是读者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服务于科技事业的交流中心。因此,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的办刊方法,多刊发基金项目论文,尤其是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产出论文,多刊发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论文,充分利用科技期刊的信息来源展示科研成果,推进民族地区科学技术进步。

(四)培养优秀期刊人才,壮大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编辑团队

胜任编辑工作的人员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对人员能力要求很高,他们应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能清楚认识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一方面,要对编辑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编辑参加培训,并及时进行责任编辑注册;另一方面,要鼓励编辑部人员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为编辑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在交流培训中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成长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产业的重要力量。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4

一、科研传播功能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的媒介,是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功能,稿源是关键。在丰富的稿源中优中选优,提高办刊质量,才能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在扩大刊物受众面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从而使刊物进入良性循环。期刊稿源的多少和读者受众面的大小直接影响期刊科研传播功能。

(一)多途径拓展稿源

科技期刊编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向本刊稳定作者群和潜在作者群组稿约稿,为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到位的服务,激发作者科研写作热情,为刊物赢得高质量论文。省级农业科技期刊多为本省科研院所主办,期刊编辑除向本单位的科研专家约稿外,还要调动编委与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可以定期向本刊聘用的有较高学术素养的编委约稿,并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希望编委多向其同事、同学、校友等宣传刊物,并能积极给刊物荐稿,借助编委的影响力为期刊组稿。还可通过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向各地参加会议的专家约稿。或利用刊物的重大活动组稿约稿。约稿要注意约稿技巧,并长期坚持,保持约稿的连续性,与科研人员保持长期、有效、深入的联系[4]。编辑部可经常性地组织科研专家参加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座谈会,听取专家的办刊建议。由科研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建议主办单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并鼓励本单位的科研人员为本刊撰写论文,从而为期刊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二)重视区域外同质同类稿件的刊登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地域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信息也具有地域性。农业科技信息必须符合相应的农业生态条件,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本身的价值[5]。作为刊登农业科技信息的省级农业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本省区相应的生态、气候条件,但又不能局限于只刊登区域内稿源的传统思维定式,要重视区域外稿源收集与挖掘,特别要着眼于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同质同类科研稿件的收集、刊载,为本省科研工作者了解区域外农业研究动态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刊物在本省的影响力与受众面。

(三)缩短时滞,重视网络优先出版

周期的长短,是影响科技期刊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提升科技期刊在科研创新中的传播功能,首先要提高刊物的时效性。缩短时滞,帮助作者及早确定科研论文的首发权至关重要,其关系到信息自身的价值,以及能否尽快得到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问题。因此,编辑部应建立高效的出版流程,加快稿件送审、退修、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缩短稿件出版同期。纸制刊物因其来源可靠、数据准确、论证充分、结论明确、查询方便等特点,是农业从业者获取目标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传播时效性不及网络的特点。期刊编辑部在注重纸制刊物出版的同时,也应注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的期刊网站上同时进行网络传播。对时效性强的创新性研究论文,组织专人进行优先审稿、校对,迅速、准确地完成网络优先出版,可以提高论文出版时效,加快论文上网速度和文献传播速度,提升科技信息的传播功能。

二、科研导向功能

要提升刊物的科研导向功能,一要在办刊过程中密切关注科研新动态,打造刊物特色栏目,及时报道科研新成果;二要提高编校质量,保证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先进性,不出技术性差错。科技期刊科研导向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刊物的知名度和受众的认可度。

(一)加强与学科创新团队的联系,激发立题新思路

科技期刊上刊载的文章,如能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在研参考,使其了解前人相关研究的成效、利弊、得失,可以使科研人员少走弯路,激发其立题新思路,在同领域研究中选立更新、更深、更好的课题。这是科技期刊导向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编辑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与部级、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联系渠道,定期与科研专家联系,了解其执行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并积极约稿。对学术水平高、有创新性的论文,制定“优稿优酬优先发表”等优惠政策。如能及时刊登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可提高刊物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刊物影响力,提升期刊科研导向功能。

(二)多渠道吸引优质稿件,打造期刊特色栏目

要提升期刊的科研导向功能,关键是多渠道约到优质稿件。优质稿件是指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发展方向、能代表该领域研究前沿、有创新性、内容真实的稿件。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取决于来源质量,优质稿件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保证[8]。编辑要重视与重大及重点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建立长期联系,加强平时的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其项目进展,力争在其科研成果产生的第一时间向其组稿。编辑应密切关注科研动态,挖掘热点和主题,多渠道设法吸引优质稿件[9]。根据稿件内容,结合农业科技期刊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结合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特色栏目,或分专题出版专刊等。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并及时到位地为作者服务,以激发科研人员撰写科研论文的积极性,便刊物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

三、科研提升功能

科技期刊主要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只有提高期刊的载文质量,才能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提高期刊被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程度,提升科技期刊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选择优质的审稿专家,严格把关载文质量

科技期刊审稿过程包括编辑初审、审稿专家二审、主编三审的环节,其中,专家审稿是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审稿专家可以从投稿作者中选择,从编委中选择,从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中选择,从项目负责人中选择等。要选择活跃在科研一线、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精力充沛、乐于将部分时间奉献给期刊工作的科研专家作为审稿专家。将稿件送给研究方向相近的审稿专家二审,才能保证稿件送审后能及时获得准确高效的审稿结果。稿件送审期间,编辑要及时与审稿专家交流沟通,要尊重专家的意见,也要仔细倾听作者的申辩意见。如能将审稿专家对稿件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及时反馈给作者,则更有利于稿件学术质量的提高[10]。期刊在录用稿件时,可优先录用近3年内下达的基金项目论文,对非基金项目论文择优录用。无论是否为基金项目论文,都要严格执行制度,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尤其要重视稿件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把关,确保载文的学术价值,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二)增大研究论文比重,优化刊文研技比

农业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包括研究类论文和技术类论文,提升期刊的科研功能,须强调刊文内容能紧跟目前农业科研大趋势,能充分反映当前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科技期刊要在载文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研究性论文的比重,压缩技术类论文的刊载量,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判断稿件学术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等方面。优化稿件学术水平主要途径就是向高水平科研人员约稿。

四、人才培养功能

优质的稿源来源于优秀的作者,优秀的作者需要科技期刊编辑用心发现与培养。科技期刊不仅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摇篮。科技期刊编辑应将培养作者科研能力作为自己的重点业务工作之一,依托期刊日常的编辑工作,做一位善于发现潜力作者的有心人,并尽己所能将其培养成优秀作者。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工作严谨、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队伍,不仅能保障刊物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对作者的成长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一)通过培训提高作者科研能力

农业科技期刊作者群中,大多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科研人员,他们工作经验丰富,研究内容实用性强,有推广应用价值,对生产的指导意义大,但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尚待提高。编辑可以就有关申报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培训班,对包括科研选题与设计、课题申报、论文检索、科技查新、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结构与撰写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可以就作者在研究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作者提交的科研课题进行评价与引导,对作者提交的科研论文进行点评与辅导,从而在提高作者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刊物影响力,为刊物吸纳并培养作者,不断扩大本刊作者群。

(二)通过稿件处理培养优秀作者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在日常的编校工作中,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尽己所能为本刊培养作者群。尤其对学术领悟能力强、思维活跃、有科研热情但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作者要进行重点培养。在稿件退修过程中,要耐心指导,经常沟通,关心作者成长,对作者的合理要求予满足,努力为作者提供高质量且舒心的服务,从而赢得作者对编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退修的稿件经多次交流沟通并往返多次修改后,作者的写作水平会明显提高。

(三)通过样刊使作者掌握写作规范

编辑加工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量环节,编辑要对稿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加工整理,做到内容准确、逻辑清晰。农业科技期刊的部分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对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和国家标准了解不够,加之写作水平有限,在论文内容、撰写格式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需要编辑对论文摘要、讨论内容进行完善,对数据、参考文献进行核实,对图、表进行加工整理等等。通过编辑对稿件内容进行新的加工和整理及作者的配合性修改,使文章内容结构严谨,论点论据一致,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待样刊返回到作者手中后,及时与作者交流写作规范,也能为作者的再次投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基层医院;论文产出;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医学论文则是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医学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名医务人员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2]。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瓶颈,从而找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方法和对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某基层专科医院的最近五年论文产出的相关因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作为检索源,检索某基层专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时间为2013—2017年,同时结合该院科教科登记发表的论文,该院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共43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优质期刊目录。后文分别简称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

2结果

统计得近5年该院共发表文献437篇,其中中文429篇,外文8篇。

2.1期刊年度分布

从该院2013—2017年总体情况及期刊分布来看,近五年总数未见明显增多,同时科技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量占比也保持平稳状态。

2.2论文收录及被引情况

评估科技论文的产出指标有很多,2005年,J.E.Hirsch提出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用以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3]。“被引论文数”指本机构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的论文篇数。“被引频次”指这些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总次数。科技论文被引情况是从被他人引用的角度来评价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也是评价卫技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4]。从表2看出,被中国知网收录192篇文章,被引用论文107篇,被引总频次365次,篇平均被引1.9次,说明文章质量还可以,但是科技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五年始终在20%左右,整体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进行培训,应该可以发表在更高级别的期刊上。

2.3论文科室分布

该院45个科室共计437篇,表3是数排名前十位的科室,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质量主要以重点学科和专科为主,其中省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学科科技核心以上论文产出50篇,占65.8%,市级重点学科科技核心以上期刊数占到该科室发表总数的90%。有一普通科室由于注重学科的发展,近两年发表文章较多,已经在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科。

2.4核心作者群分析

核心作者,也即多产作者。普赖斯定律提示,只有当核心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达到论文总数的50%时,核心作者群才算形成。根据普赖斯公式计算,最高产人员发表科技核心以上数N=8,得出M=2.12,即2013—2017年间,该院人员发表2篇以上的这些作者,构成核心作者。表4提示,该院的核心作者近五年来发表科技核心以上论文数占总数的57.14%,由此可见,该院科技核心以上论文的核心作者群已形成。对核心作者群的年龄、职称及学位情况进行分析,年龄段在35-45岁、45-55岁人数共占比81.8%,数占比75%,高级职称人数占比90.9%,数占比89.28%,博士、硕士人数占比81.82%,数占比89.28%,说明该院核心作者群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为主,年龄、职称及学历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核心作者群人数11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

3分析与讨论

3.1单纯依靠激励政策提高论文产出效果不显著

近五年医院总数平稳,科技核心以上论文数占比较低。该院为了激励医务人员发表高质量的论文,2013年出台了对高水平论文的奖励政策,大幅提高对北大核心以上论文的奖励力度,但质量和数量还是并无明显提升,激励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基层医院由于科研氛围不浓,很多医务人员缺乏选题和写作技巧,不知道如何从浩瀚的临床资料提取写作素材,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仅单纯依靠激励政策,很多医务人员往往有心无力。要通过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文化内涵,引导全院医务人员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反思。在全院和科室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4],提高学术活动的临床针对性,更好地提升医院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5]。

3.2文章被引情况良好,但整体论文级别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普性、有针对性的论文撰写培训,及时公布中华系列、北大核心及科技核心目录,鼓励医务人员尽量发表目录中的期刊杂志。各科室可设立科研导师,结对帮扶,对组内成员辅导,带动年轻成员一起做科学研究,产出高水平论文。

3.3学科和专科的建设对论文产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重点学科的水平和数量是一所医院科研水平、临床实力的重要标志[5]。从该院论文科室分布来看,体现出学科建设对高质量论文产出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大对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的投入,同时甄选有建设意义的普通科室进行扶持,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打造。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估,对完成质量高的学科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且经费使用范围更加自主。

3.4培育核心作者群

针对核心作者群的问题,首先要加速引进人才;其次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科研人才采取不同的政策,年龄较大的要做好传帮带的引领和指导工作,中青年科研骨干要继续发挥科研热情,增加高质量的论文产出,扩大影响力,同时要发掘年轻的科研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制定科研学习计划,加入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给予课题经费做预实验等。

[参考文献]

[1]赵镇,赵醒村,刘辉,等.南方医科大学(2005~2010年)SCI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248-250.

[2]刘晖,杨雪,黎莉,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医院科研能力回顾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7,30(6):448-454.

[3]刘晖,杨雪,黎莉,等.某院论文核心作者群回顾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51-1053,1061.

[4]陈舒盈,黄晓光,禹艳平.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408-411.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6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新疆农业科学》近五年(2012-2017年)刊登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与评价:包括刊登论文的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作者构成、基金项目来源及分布、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获得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论文数等的分析研究。抽样统计近三年(2013~2015年)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的农业奖项产出论文在《新疆农业科学》数量和比例。

(二)方法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出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提升省级科技期刊创新及其影响力新模式

1.提高传播效率,大幅度提高文献检索效率

在原有的基础上,除与万方数据库签订《新疆农业科学》DOI注册与解析链接服务协议取得单篇论文DOI号协议外,签订了投审稿系统、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ScienceCitationIndex、CSCI)、网络首发期刊、淘宝店商及单篇论文二维码的协议,增加了快速检索文献的路径,例如2018年第一期第一篇论文DOI号(doi:10.6048/j.issn.1001-4330.2018.010.001),检索该论文直接输入DOI号即可查询到,或手机直接扫码即可阅读,亦可在微信公众号上全文阅读及下载。目前经过单篇标注已完成《新疆农业科学》DOI标号6874多篇,方便快速检索。出版正刊52期(1355篇),编辑字数3000万字;网络首发期刊数字出版(1395篇)、网络版(1395篇)、开放获取平台(1395篇)、域出版(1395篇)、DOI标识(6874篇)、网络首发(419篇)、单篇二维码(300篇)。在省级农业科技期刊中排名前列。在题名、摘要、关键词、图表题及注释、参考文献均配备中英文对照;改变了以往通过网站才能到检索到单篇论文的落后方式,手机扫码即可阅读全文。签订OSID、CSCI等数字出版协议15个,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实现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期刊出版,符合国内外数字库收录规范与标准,全新的数字化出版有利于交流和管理,大幅度提升省级科技期刊的国内、国际和地域影响力。

2.搭建期刊网络平台,扩大读者群及信息

实现期刊数字版、网络版、网络首发、单篇论文二维码、微信公众号、淘宝店商店及手机移动出版全程数字出版流程和数据开放获取。例如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期刊采编软件及网刊系统”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ScienceCitationIndex、CSCI)、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万方数据优先数字出版首批网络首发中国学术期刊(CAJ-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4188;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6037/z,中国知网;《新疆农业科学》独立网站,通过期刊网络平台《新疆农业科学》有关信息,如期刊介绍、编辑部联系方式、投稿要求等,积极开展期刊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例如签订OSDI协议,逐步适应市场化对期刊的新要求,以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增强期刊的时效性和显示度。(见图2、图3)

(二)数字化对近20年载文的CitespaceⅡ可视化分析研究,被引用次数大幅度上升

近20年来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数字化后载文在CSCD数据库中共被引用10870次。被引用次数呈现逐年稳定的上升趋势,增加200.29%。(见图4)期刊载文主要关注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干旱区农业,棉花、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作物产量及其相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扩大近年来农业生态环境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焦点的论文。近20年来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载文在CSCD数据库中共被引用10870次。被引用次数呈现逐年稳定的上升趋势,2001年被引用仅54次,2004年达到113次,2008年达到了561次,2012年达到1000次,到2017年达到了1149次,是2001年的近20倍。SCI数据库2005年开始有引用《新疆农业科学》期刊CSCD收录论文的记录,2005年有1条施引记录,2008年为11条,2015年为51条,2018年截止检索日期已经达到82条。施引记录数呈稳定的快速增加。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载文在SCI数据库中的施引记录数呈稳定的快速增加。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1]。

(三)基于数字化完成了载文所辖区域

农业科研团队和个人的科研动态和科研产出的年度报告,为科研领域的科技产出和科技绩效提供依据

1.增加省级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的区域特色栏目和重点学科内容,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区域性

数字化期刊吸引了重点学科的投稿量,载文的9个重点学科占总数的91.10%,使得期刊更具权威性和区域性[2]。

2.吸引高水平作者群,提高期刊的内在质量

数字化期刊吸引了高水平作者的投稿量,高职称、高学历通讯作者占95.21%,提升了期刊办刊质量与水平[2]。(见图8、图9)

3.提升省级科技期刊刊载层次和水平,使其更具有创新性

基于数字化出版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引高层次和水平的基金论文稳步上升,部级、省部级项目产出论文刊载率由93.63%上升到100%。

4.加大刊载新疆省级排名靠前的综合

性农业科研机构的论文,挖掘相关信息,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相关依据顶尖科技机构和高校刊登论文的数量和比例是提高期刊文章影响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措施,近五年,《新疆农业科学》充分发挥省级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展示区域农业科研最新成果、科研动态的平台和窗口作用,着重增加了新疆主要涉农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刊登比例。

(四)基于数字化省级科技期刊影响力

提升的创新与实践,历经10年在全国综合类农业核心期刊的排名从Q4区冲刺到Q2区,大幅度提升了《新疆农业科学》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线性回归分析期刊载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提升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排名

线性回归分析,期刊载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提升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排名,期刊CSCD影响因子稳步上升。2001至2017年,《新疆农业科学》载文CSCD收录4339篇.期刊载文在CSCD数据库中共被引用10870次。被引用次数呈现逐年稳定的上升趋势,2001年被引用仅54次,2004年达到113次,2008年达到了561次,2012年达到1000次,到2017年达到了1149次,是2001年的近20倍[1]。

2.遴选审稿专家队伍,落实论文审查制度,提高刊登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018年召开《新疆农业科学》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换届产生了涵盖全疆农口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第9届《新疆农业科学》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团队。论文统计表明,各学科专家对《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进行了严格审核与把关,刊登的稿件质量明显提高,以刊登论文的通讯作者档次为例,通讯作者中高水平作者由80%上升至95.69%以上;大幅度提升了《新疆农业科学》计量指标。通过约稿组稿出版全国体系论文专刊的形式,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的论文比例。经统计分析可知,在《新疆农业科学》的获得2013-2015年新疆科技进步奖项的数量稳定增加,项目总数量为41项。2013-2015年度新疆科技进步奖项目在《新疆农业科学》数量快速增加,由2013年51篇增加到2015年108篇。《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数量由339篇增加到351篇,期刊刊登论文数量保持稳定[3]。

3.关注期刊在SCI中的被引动态,施引记录数量呈现稳定增长

数字化后载文在SCI中施引记录数呈稳定的快速增加。被引用频次明显迅速增加。SCI数据库2005年开始有引用《新疆农业科学》期刊CSCD收录论文的记录,2005年有1条施引记录,2008年为11条,2015年为51条,2018年截止检索日期已经达到82条。施引记录数呈稳定的快速增加[1]。

4.分析在SCI数据库中被引用数量,被引用次数显著提升

数字化的不断扩大,在SCI施引论文研究热点载文领域也不断突显,主要有农业、棉花、加工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育种栽培、遗传多样性、基因表达、土壤、气候变化、长绒棉、烟粉虱、长期施肥等。《新疆农业科学》反映了干旱区农业的研究热点,其影响力、学术水平、学术特色、社会信誉度和读者认可度不断提升。

5.推进国际知名数据库入库工作,大幅度提升省级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加强了《新疆农业科学》中英文规范和标准化,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符合英语阅读方式,更加规范,数字化传播手段更加多样,提升了《新疆农业科学》的国际知名度。在国内255种中文期刊分别被国外数据库剔除的情况下,《新疆农业科学》保持住了进入10个国外数据库(新进2个),且分文摘数达到73个。

6.通过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提升

编辑人员多次参加各类期刊及学术交流,培训内容包括:期刊政策法规,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标准规范,论文的编排格式,稿件(中、英)的编辑加工,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评价,数字出版与国际化,版权与出版伦理,编辑职业发展与编辑学研究等。学习课件PPT200余个,各项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获证书36个。27次参加自治区科协、出版局、部级编辑学会和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会议交流。牵头组织召开编委会换届和审稿专家座谈会及全国编辑行业学术研讨会,使自身的编辑业务和专业知识不断增加。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有关期刊研究工作等动态,包括: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大数据库、自治区相关网站等。通过边学边干边提高的方式,编辑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7

关键词:透明性;学术诚信;协同治理;科技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学共同体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增强,“透明性”通过资助、评价、监管等机构的规则制定、教育培训和调查程序等环节,被引申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认为,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透明性(transparency)最初在出版环节达成共识,即“出版透明”[1]。进一步发展,透明性还包括“研究透明”,即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执行和发表成果等环节保持透明[2];以及“监督透明”,即学术监督机构在规则宣讲、程序合规、专家复审及结论公开等环节保持透明。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发现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应在强化自身保持学术出版规范的同时,开展对透明性的研究和实践,体现其在保持透明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与研究人员和监督机构一道推进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1综述

1.1共识。Gabriele提出应重新思考科研领域中资助、出版、教育、监管、实验技术和学术氛围的关系,以增加透明性[3]。Kretser等提出应通过再现研究、建立开放科学标准、鼓励期刊发表“意外”研究成果和出版透明等,以鼓励负责任的科学研究[4]。Moher等在总结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研究论文中讨论了“透明性”在科研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认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成果、数据共享等核心环节应遵守学术规范、保持透明性[2]。根据以上学者观点,透明性应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基础性概念,它既可以联结科研活动中的计划、执行、出版和评价,也可以联结科研规范的规则、共识、惯例,还可以联结学术监督中的教育、调查、处理和信用修复等环节。失去透明性,则学术机构、科学共同体和监督机构就会陷入谷仓效应,在维护科研诚信的成效上事倍功半。因此,透明性问题也是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关注的议题,其宗旨“促进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出版相关编辑和审稿人等相关各方交流与经验分享,建立协同推进负责任的研究”[5],更为协同治理提供指南。

1.2透明性的特点。首先,透明性意味着共享(sharing)信息。我国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各成员之间要共享信息,并有“重大科研诚信案件应加强信息通报与公开”和“加强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6]的要求。其次,透明性意味着公开(openness)信息。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科研诚信治理的政策并将之到网络上,国内学术监管部门对学术不端案件的通报,期刊通过撤稿、更正和发表关注声明[7],甚至通过撤稿重登的方式[8],向学术界展示透明性。最后,透明性必须是双向(bidirectional)行为。只有公开,不一定透明。例如,在学术调查案件中,隐去关键信息后进行公布,常常会被认为调查处理过程不透明[9]。仅有共享,也不一定满足透明的要求。例如,仅仅在联席会议机构间的共享信息,未对第三方特别是科学共同体共享该信息,则也会影响透明性。忽视这些特点,将会对透明性的理解造成偏差。

1.3科技期刊的透明性。科技期刊在维护透明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期刊通过采用专家评议和独立审校流程的方法,参与科学新发现的过程并向学术界传播其科学价值,并通过坚守学术和出版规范,采用公开或共享等手段,对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错误、不当或不端行为进行纠正,从而维护透明性。表1展示了透明性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显示科技期刊通过维护透明性参与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

2科技期刊在保持透明性中的作用

2.1科技期刊首先是维护出版规范的守门人。出版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指导学术成果公开发表的应用规则和各种要求的共识。各科技期刊的具体规范虽有差异,但总体上仍有较多共识,因而在维护科研诚信中被赋予“守门人”的地位。这一地位在近年来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中有充分的体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10],针对“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存在违背科研诚信要求情形的,应对相应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要求其采取撤回论文等措施,消除不良影响”[10]。一项统计结果显示(表2,多选),在科研不端行为被查实后,科技期刊被认为是应被告知的主要对象之一,尽管不是唯一的对象,但足以显示科技期刊在实现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作用,并被寄予厚望。表2显示,科技期刊同基金管理方一道,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被列为最主要的维护科研诚信的责任方,其地位超过了荣誉奖励部门和机构的上级,并远超媒体的地位。

2.2科技期刊要当好严守审校流程的控制人。科技期刊一般通过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编审流程,加强对学术论文的质量控制,维护科研诚信记录。一旦该流程失控,极易导致不透明的处理结果并提高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2002年《科学》杂志编辑部拒绝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撤稿请求,坚持发表塔式(RusiTaleyarkhan)有关的“气泡核聚变”论文,导致3位匿名审稿人公开亮出身份,批评这一做法[11]。未严格遵守流程也可能导致人情稿、关系稿增加,降低论文质量。这已在科研诚信治理历史上的多起案件中有所印证。虽然有学者认为《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赋予了科技期刊编辑部在科研失信行为查处中发挥主体责任的权限[12],但实际上基于治理实践和手段,科技期刊编辑部仍应专注严守审校流程,以便与其他机构共同推进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表3)。

2.3科技期刊要做维护同行评议权威的责任人。与其将某些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责任赋予科技期刊编辑部执行,不如强调编辑部应谨守学术定位,保持独立判断并强化信息共享,通过维护透明性完成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科技期刊除了公开撤稿,还可通过论文勘误和关注声明的形式维护科研诚信记录。当然,也可以参照期刊同行的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公开采取撤稿重登的方式,以展示尊重科学发现、维护科研诚信的专业主义精神。按照《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在治理实践中较为稳妥的做法是,科技期刊在公开操作撤稿、更正和关注声明的同时,将信息共享给第一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由后者实施调查处理,从而实现双方各自权利边界的无缝对接。同样,有关责任单位也应将调查核实的有关失信信息共享给科技期刊,以便期刊能及时做出维护科研诚信的应对举措。无论何种方式,科技期刊和机构均保持了相应的透明性。表4也显示,相较于科技期刊,机构仍是维护科研诚信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科研失信行为的信息共享负有较高的责任。科技期刊对此应保持高度关注。

3科技期刊保持透明性和参与治理的途径

总体而言,科技期刊通过保持透明性,参与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途径,一是加强对学术规范、出版规范或相关规则的概念、罚则等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公开处置违反出版规范或学术规范的科研论著并共享相关信息。三是在学术共同体中带头倡导和执行诚实守信的行为。具体有以下4种途径。

3.1推进分类教育培训。科技期刊应积极践行2018年中办、国办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并在“科研人员、教师、青年学生等”不同人群和“入学入职、职称晋升、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等”[10]重要节点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科技期刊在此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应积极参与并融入科研诚信的分类教育和培训工作中,以保持自身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学术威望。同时,科技期刊还要利用自身优势,就科研诚信治理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概念、重要举措等进行研究和讨论,以便形成规则或达成共识。例如,组织学术共同体关注并分辨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为[13],给出专业而客观的判断标准,进而给科研人员以正确的指引。或者参考机构总结科研活动中的常见错误或问题,以公开诚信提醒的做法[14-16],对研究人员予以学术共同体的善意提醒。

3.2开展诚信承诺审核。科技期刊应紧紧把住科研诚信承诺和诚信提醒的关口,对拟发表的论文,在形式审核中增加对其诚信承诺签署情况的审核程序,并对“项目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导师等对拟发表的论文严格把好学术关、诚信关”[17]的情况进行核验。鉴于科技部将未履行科研诚信承诺作为判定“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获得科研活动审批”[6]的科研失信行为,科技期刊应特别关注此类特定失信行为的存在。同时,科技期刊应采取多种方式,善意提醒机构和科研人员“科学、理性看待学术论文,注重论文质量和水平”[17],而不是仅仅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论文的科研原始数据进行必要核验,以保证科学发现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可追溯。

3.3共享调查程序。在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中,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规则(试行)》规定的情形,科技期刊应积极介入机构调查方案的制订并推荐调查专家,或提供期刊编辑部已经开展的调查过程及结论等材料供机构参考。在调查实施期间,科技期刊应配合机构提供撤稿、更正或关注声明等相应证据,以便机构进行集中核验。在对重大科研诚信案件实施联合调查时,还应主动参与跨部门联合调查机制,进入联合调查组以第三方的身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进而保证学术调查的程序合规、证据确实和结论清晰。

3.4善用舆论监督。国际科研诚信治理的实践显示,各国对重大科研不端事件的调查处理能够为维护本国科研诚信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11]14。国内自2017年“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发生以来[18],通过网络曝光多起突发科研舆情,其中不乏科技期刊撤稿的内容,引发全社会对科研诚信的高度关注,对推动协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突发科研舆情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期刊仍应主要通过符合学术规范的操作,在保持透明的前提下,与学术共同体一道实现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在此基础上,针对那些阻挠治理或推卸责任的机构,再适71当联合媒体进行必要的监督。同时,还要防止一些学术自媒体在科研舆情中的推波助澜行为,以维护科技期刊在协同治理中的独立性。

4数据和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梳理、调研统计的方式,对作者所述观点进行论证。文献梳理主要通过“透明性”和“科研诚信”2个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搜索获取。其中,外文文献再从必应国际搜索中找到期刊原文或PDF文件,个别文献从其官方网站获取,从中选取典型观点。中文文献以CNKI文献库中的论文为准,其他资料以官方网站公开的为准。调研数据来源于作者所在机构的科研人员、管理者,系笔者平时授课时在课堂上获取,以微信小程序形式收集并进行IP限制,同一IP只能填写一份问卷。截至2020年10月10日第一次投稿前,共获取126份有效数据。同时,本文还根据需要对部分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责任主体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

科技培训论文范文8

一、影响因素

(一)作者。作为影响科技期刊英文水平的最根本因素,作者的教育程度、科研水平及写作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教育程度是影响科技论文英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与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息息相关。教育背景和科研水平所提供的是基础,写作能力则是浓缩、提炼、表述和总结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优秀的写作能力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有些作者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自身学术水平较高。但受个人写作能力限制,或者英文水平限制,无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好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而一些作者的写作能力虽然不错,但受教育背景和科研水平制约,或者不通晓科技论文的写作规则,写出的文章没有科技论文的语感,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水平。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句总结出来,提炼精进,避免赘余和口语化表述,使文章更符合科技论文的要求。有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也仍需英文写作能力的支撑。英文不是简单的从中文到英文的转换,而是要根据语境和科技论文的要求进行转译,切不可生硬直译。应注意第三人称、科技论文常用的词汇和时态的使用,保持行文通畅,语法准确。注意中英文差异,从行文差异、语法结构等方面考虑英文的行文和句式,以表达清晰、流畅为主。英文的参考文献也是影响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用得当,尽量选取可信的一手资料,以提升文章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英文的原版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在引用时应尽量选用原文,而不是只看转译或转引的资料。

(二)编辑。除作者外,一篇好的文章也离不开编辑的贡献,好的编辑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虽然不直接参与文章的创作,但编辑在编排和文字处理上可以依靠编辑专业知识和文字处理技巧,帮助作者对英文部分进行加工整理。作为编辑,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对其进行整体判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编修方案,以确保文章的英文质量。部分作者不重视英文摘要,会选择用翻译软件一键转换,也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翻译软件虽然在专业词汇上有一定优势,但不了解中英文的语句结构的不同,翻译较为生硬、机械。翻译软件容易因为程序化断句,把不相关的词语拼凑在一起,翻译出来的文字也就与原文相去甚远了,这就需要编辑对英文质量进行整体的把关。其次,科技论文对词汇和语法也有一些特定的要求,编校时需帮助作者进行核对。由于科技论文专业词汇较多,涉及的专业性较强,所以进行修正的时候要保持与作者的沟通,避免发生偏差。编辑科技论文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应有清晰的判断。英文编辑的英文水平虽然较高,但科技论文的专业词汇偏多,专业科技英语的应用并不一定熟练,需要在关注英文的基础上,注意科技论文的特殊性,表述应简洁客观。再次,英文参考文献也需遵从国家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可缺失必要的著录项目。编辑需认真进行核对,填补缺漏,同时要确保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沟通和交流。文章的成功与否与作者和编辑的沟通也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沟通交流有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使文字通顺,也可以提高专业性和准确性。对于编辑而言,一方面需要核对文章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与作者的交流,避免误改、误译英文摘要。编辑的工作依附于作者及其作品,工作的创新性也离不开作者及作者本身[1],因此更应注意与作者的沟通交流。

二、结论与建议

(一)坚定文化自信,做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要做好一本期刊,尤其是一本英文科技期刊,就要首先有自己的“底气”,树立良好的办刊信念,从精神的层面先做好“走出去”的准备。打好思想基础,明确目标和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综合学习中外办刊理念的精华,遵循国际编辑出版的要求和规范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刊道路,建设符合新时代新需求的英文科技期刊,为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努力向通往出版强国的道路奋进。

(二)调整资源配置,发挥英文科技期刊优势。作为文化的窗口,英文科技期刊始终站在新业态的最前沿,诸多研究新动态、科技新成果、高新技术领域的探索也都是通过英文科技期刊走向世界、为全球所认知的。科研工作对于英文期刊有一定的依赖性,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英文期刊的发文量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也造成了大量优质论文和科研成果流失海外的情况。我国的英文期刊起步较晚,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发挥英文科技期刊的优势,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调整。在进行期刊升级和转型的同时,面向实际需求,服务于科研需求和学科建设。一方面要“走出去”,与时俱进,与国际学术期刊接轨,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创办一流的国际化期刊;另一方面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特色化、格局化、目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