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费管理范例

科技经费管理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1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会计核算

科研经费,是指科研小组或科研单位从财务部门或财务部门以外的单位或者主体取得资金。它有着指定的科研项目用途,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报送项目基金用途决算,使用书面报告进行资金流量汇报的一种专项资金。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科研项目的专项资金管理普遍有些混乱,没有相对的支出制度和结余制度,对其加以约束。特别是支出没有规定的报销范围和具体的报销标准,导致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普遍过低,部分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去。科研小组负责人与学校财务处缺少有效的沟通,财务处也很少真正参与后期科研项目小组的科研经费管理,没有一份科学的预算情况分析系统、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系统,以及后期的会计核算系统。导致科研团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一些随意性,有些开支甚至不能正确匹配科研项目,使得科研经费账目混乱不堪。科研项目完成了,但是科研经费的报表却没有完成,所以对科研经费进行查证时,混乱的账目就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给了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钻管理制度的空子,从而套取国家的财政专项资金,以权谋私致使国家财政蒙受巨大损失,一些真正需要科研资金的科研团队却没有得到帮助。因此,综合来看建设严格、科学、系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科研经费的支出过程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随意,经费下拨到高校时,高校扣去基本留成经费后,其余款项就交由科研项目小组自由支配了,当中因为缺少财务处的监督,造成了某些科研人员只要是和科研项目有关的活动就随意支出,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混合在一起,给后期科研经费的全成本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

(二)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出现一些违规现象。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大多实行项目组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有权对科研经费进行支配,部分项目负责人自行审批,使大量不合规范的发票和不在科研项目的开支都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尤其是“其他”项目支出比例不清不楚,支出比例过大,致使财务将官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查证和监督无处下手。科研项目完成后不及时对科研经费进行结算,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结算工作。

(三)科研资资金的浪费和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科研工程的重视,高校经费大幅度上涨,有的导师将从社会争取到的科研项目资金挂靠在学校账目外,避开科研单位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并将这个账户内的科研经费以各种名义转出,甚至据为己有。在科研设备上,除了每个高校科研团队“专用设备”的采购,还出现各课题组存在着重复采购科研设备的问题,使得高校的固有资产和设备没有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了科研经费不必要的浪费。

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完善惩戒制度和管理方式

高校要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费管理制度,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切实推广下去,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来做,使科研经费的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有章可循,同时,高校财务监管部门应当完善监管体系,充分指导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支出,对违规使用的单位和人员绝不姑息。科研课题小组要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经费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可以以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

规范科研经费预算,为了规范和约束科研项目的财政支出,科研项目在进行立项时,高校财务处要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和本课题专业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对科研资金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预估。财务处要加强后期对科研工程的帮助和监督,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科研经费进行系统的跟踪服务,协助科研人员从繁杂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的投入到项目研究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任务的进展。

(三)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结余管理和会计核算

目前,部分科研单位虽然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但是却忽略了对科研项目结束后的结余管理和会计核算,部分科研项目存在着项目完结但是科研经费没有结余的情况,影响了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会计结算工作。对此我们可以鼓励高校将科研经费结余主动上交,作为该科研单位的下个项目的启动资金,利用结余资金进行自主科研项目的研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四)会计核算信息化

高校可以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每一笔的科研经费都有源可溯,及时了解到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和项目经费的结余情况。并进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对从中想投机取巧者严惩不贷,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三、结语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2

关键词:科研经费;特殊性;内部审计

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国家每年对其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付,因此,在管理和使用上面呈现出很多特殊性,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重申报轻管理、预算执行难、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特殊性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高校科研经费应与高校的其他收入一起纳入高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科研经费本身具有特殊性,如果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简单地搞一视同仁,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高校教师申请科研经费的积极性。高校科研经费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经费来源渠道广,项目数量多但金额小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纵向课题的国拨资金、横向课题的社会资金、高校本身的自筹资金。不同的资金来源,对应不同的监管依据。首先,对于国拨资金而言又分部级、省级、地市级的科研资金,这部分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高校申请到这部分财政资金后,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直接把资金转到学校,这部分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监管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对于横向课题的社会资金,按《民法》及《合同法》的规定,属于高校教师通过承揽合同收到的合同款,与财政资金有本质区别,监管方式应以社会委托方的要求为主,目前主要是通过社会审计的方式确定资金支出的合法、合规性。经费来源构成的多样性,使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具有复杂性。其次,不论经费来源如何,高校科研经费项目总是呈现小、散、乱的特点。这与项目经费申请以教师个体为主,除个别团队外,很少有人能具备承担大型课题能力的现实状况相吻合。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的这一特点,导致对其进行内部审计时很难捕捉审计重点,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项目变动概率大,经费预算编制困难

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体现在项目预算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开始做预算时很难对未来的走向进行准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变动可能性大。同时,由于申请科研经费的多寡不仅是考核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也对教师评定职称、评先选优影响巨大,这就使得教师在科研经费项目编制预算时漫天要价。最终造成在后续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另外,按照《预算法》的相关规定,预算一旦审批通过便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预算变更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若未经审批变更预算属于违法行为;若预算频繁地进行变动审批,又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率,这就使科研经费预算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使预算环节成为内部审计中问题的多发区。

1.3忽视智力成本,经费管理体制脱离实际

科研项目研发是一项高度依赖智力投入的工作,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组的科研能力及劳动付出。但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一般具有事业编制的课题负责人不允许从科研经费中列支自己的劳务支出,只有不具有工资性收入的群体如在读研究生或外部聘请的专家,才能以劳务费或咨询费的名义从科研经费中列支报酬。这一规定不符合科研项目以智力主导的特征,也是导致出现课题负责人套取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的诱因之一。二是科研完全成本与高校收付实现制之间存在矛盾。按照相关规定,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需要按科研项目进行完全成本归集。要做到这一点,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高校适用事业单位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对与科研有关的机器设备等不提折旧,造成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高校管理层,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审计工作,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内部审计在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从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构成看,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部分。其中内部审计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在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出表现在利用内部审计全过程监督的优势,在服务高校科研工作的同时,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从预算编制、执行到决算提供了全过程审计监督服务。内部审计由于处于被审计对象内部,有条件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程有效监督审计,能够克服外部审计事后审计的弊端,加强对中间过程的问责。同时,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举,为落实科研经费预算制度做出了贡献。目前,高校在校级和学院一般会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岗位负责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控制及决算工作,但课题组层面缺乏熟悉预算制度的专门人才。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属于高校的内设部门,其独立性受到较大限制。同时因为科研经费的申请关系到高校与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保护教师申请科研经费的积极性,高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审计在揭露相关违法违规问题方面积极性不高、在执行审计制度方面不够严格等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由于科研经费审计有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1内部审计对相关违法违规问题揭露力度不够

首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许多明显违规的问题由于司空见惯,在内部审计中见怪不怪,相关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改。例如当前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上,依然沿用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基本由项目负责人一人负责,他们对于经费如何列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当内部审计指出科研经费中不合规的开支,但在课题负责人强烈坚持的情况下,高校为保护教师申请科研经费的积极性一般会支持课题负责人,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又如,科研项目结题后长期不结账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重视程度不够,对科研经费的效益性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当前,高校财务部门的角色基本是科研经费的出纳,只要课题负责人要求支付,不论合理与否皆予以支付。高校科研部门专注于项目经费的立项申请,对项目经费管理知之甚少。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项目费用支出与项目是否有关,支出是否合理、真实等方面,但实际审计中很多只是查看报销发票是否真实合法,对实际支出去向缺乏监管的动力和有效的手段,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另外,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课题研究费全成本核算不但要求包含与科研有关的直接成本,也应包含相关水电费及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费用。但目前高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下,对于间接成本的构成却一直没有准确的计算和分摊方法。虽然这一问题是由高校会计核算适用收付实现制造成的,但这一问题长期存在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内部审计仍然负有一定的责任。

2.2执法不严与无据可依同时存在

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审计制度,执法不严与无据可依同时存在。首先,部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现行制度并不能有效约束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中不合规的支出仍大量存在。内部审计对这部分问题的监督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合规问题的长期存在。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中缺少相应绩效评价指标,内部审计缺少依据,导致科研经费绩效审计中形式大于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由于科研项目的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在项目成果不佳时,高校教师付出的智力劳动得不到承认,许多内部审计部门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反映,但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2.3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与科研项目类似,都是高度依赖人的智力的工作。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勤勉工作,才有可能揭示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较深层次的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堪忧。首先,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堪忧,在内部审计中尚不能完全做到严格执法。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合规审计,存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无可厚非,也不用非得坚持原则对问题进行反映。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部门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其次,从专业能力看,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很多高校对于审计工作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用事业编制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一些事业单位的不良习气,比如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重心放在研究领导喜好上而对钻研业务知识缺乏耐心和动力。另外,由于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的限制,在进行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过程中缺乏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导致审计工作很难深入。科研项目本身具有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与之相适应。

3内部审计优化与创新路径研究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监督引导作用,是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要转变高校领导层观念,不能把内部审计看成科研项目开展的阻碍,而应看成是查错纠弊的助手。另一方面必须建章立制,严肃内部审计的纪律。同时要注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创新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果意识,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3.1加强宣传,转变意识,配齐内审力量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高校管理层及科研项目组人员意识到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经费审计氛围。同时,高校层面应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投入力量,从人员配备及经费预算上给予保障,为审计部门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3.2确定内部审计的依据,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针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先行。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细则,将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区分开来,明确内部审计的制度依据。高校应该从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入手,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实际,对经费申请、管理进行制度落实,确保各个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防止出现问题后各部门互相推诿扯皮。同时注意相关制度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最后要强化制度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内部审计必须严肃审计纪律,对重点领域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在内部审计中必须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问题多发的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关注,比如重点关注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关注科研经费中劳务费的支出,关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被私分滥用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另外,可以试行在内部审计中引入考核机制,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理念,提升工作能力。

3.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部门管理

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素质,只有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有所提升,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审计效果,因此,可以在高校内部试行轮岗制度,让内部审计人员到科研小组中挂职锻炼,了解科研项目流程,熟悉科研项目的背景知识。此外,还应该从审计工作整体出发,加强政策性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规定,在内部审计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科研经费审计模式的创新。比如可以试行科研经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科研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也可以探索跨年重大科研项目经费的年度审计模式,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进行分阶段评价,减少结题审计的压力。同时可以试行在科研小组中配备财务审计人员,强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监控。内部审计作为学校的内设部门,兼具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能够积极指导课题组完善相关预算,能够有效落实科研经费预算制度。另外,内部审计弥补了政府审计覆盖面低、社会审计成本过高的不足,成为科研经费审计的主力。综上所述,与其他类型的财政资金相比,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本身有其特殊性,由于目前一视同仁的监管策略,导致内部审计在科研经费监管方面存在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力度不够、执法不严与无法可依等问题。只有配齐内部审计力量、严肃内部审计纪律、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创新审计方法等多管齐下,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管理层应进一步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注重审计整改状况的跟踪,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使内部审计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小玲.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J].中国市场,2016(29):245-246.

[2]熊枫,李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困境及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6(10):121-125.

[3]张浩,王瑞龙.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6(34):78-80.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大学;绩效管理;优化;问题

一、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国家新政在间接经费的规定上,参考国外的先进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间接经费进行了重大创新,包括提高了间接经费的比例、取消了绩效经费在间接经费中的比例限制等。通过前文的研究可知,在A大学的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中,制定了清晰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并明确了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发起,科技处、二级单位审核备案,财务处发放的管理流程。但是,缺少了审计部门职责和绩效考评方式的制定两方面内容。针对以上两方面内容,依据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提出如下绩效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方案。

(一)审计部门职责

考虑到研究团队个人的绩效经费已由项目负责人考评,并由二级单位和科技处审核、审批,建议赋予审计部门审批与备案的职能,并可加入到《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中。

(二)绩效考评方式

绩效考评主要发生在研发团队内部,因此可以由学校统一下发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各研发团队进行细化实施,建议指导意见如下。从工作分工方面,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并按周期组织内部绩效考评,按照管理流程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绩效奖励发放。研发团队负责提报绩效考核材料,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从考核周期方面,包括年终考核、课题中期考核和课题结题考核三个阶段。从绩效考核证明材料方面,包括任务年度进展报告、任务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阶段性成果证明材料、文档材料(技术文件、会议记录等)、其他需提供的材料。从考核方式方面,绩效考核方式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平衡计分卡理论强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查团队的业绩,结合课题研究团队的研发特性,主要是平衡研发团队与研发任务下达者的利益关系。因此,编制课题研究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见表2),具体分析如下。在财务维度,科研团队与企业管理不同,关注的主要是科研团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的支出和与经费使用相关的票据文件。因此,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合理的使用经费、控制经费的使用进度、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财务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客户维度,研发团队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项目的来源单位,纵向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是科技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应当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科研团队在获取科研项目后,要按时、保质和保量的完成研发任务书承诺的科研学术成果,并保证研发的相关理论、设备及系统达到承诺的技术要求,力争达到先进水平是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内部流程维度,研发团队通过有效的组织程序,合理组建团队成员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研发工作进度和研发任务质量,按时、保质的提交各类技术文档是内部流程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只有不断的提高团队的个人研发能力,利用各种绩效激励措施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增强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因此团队个人能力和团队执行能力是学习与成为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四、结论

随着科技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各项旨在进一步释放科技动力的新政策陆续颁布,极大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本文主要依据科研新政策的新要求,从高校的实际科研管理制度出发开展高校绩效管理制度专题研究。针对研发团队的绩效考评工作,提出工作分工、考核周期、绩效考核证明材料、课题绩效奖励兑现的建议,并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编制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Z].2011.

[2]财政部,科技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12]502号)[Z],2012.

[3]王军,李敏.高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06).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4

一、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特点

首先,相对于其他审计工作而言,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同时涉及多项部门,一般情况下,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审计时,需要实施专项审计,从工作计划和项目合同开始,逐渐深入项目组织,工程拨款以及项目经费应用等多个环节,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同时涉后勤部门,内部审计纪检部门,财务核算部门,质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仓储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预算单位,计划部门以及关联单位等各级部门,同时,财务部门资料相对集中,需要在办公现场设置财务部门,组织开展审计工作。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专项审计需要高度明确在凭证下,各项经济活动的必要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和相关性。其次,经费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如果科研项目具有不同的来源,则其科研经费具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在签订财务合同,进行财务核算,需要严格遵循各项管理要求,避免对其项目验收和专项审计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国防科研项目,不可预见费,收益和计价成本是其项目价款的重要构成。其中计价成本具体包括管理费,工资费,固定资产费,试验费,专用费,外协费,材料费,设计费等八项内容,需要严格基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对其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核算。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经费具体包括项目收益和项目成本,而对于科研项目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实施单独核算,使其科研工作实现专款专用,并对其经费管理和应用科学制定追踪问效机制。来源不同的项目,允许开支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各个环节,都需要科学设定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严格把关。最后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根据科研项目经费的具体应用情况,具有不同处理方式,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年度剩余资金转结到下一个年度,在项目工作完成任务目标之后,同时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信用评价,对于项目结余资金,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统筹安排,直接用于科研活动支出,并向项目主管部门上报使用情况。如果项目工程没有通过验收,同时承担单位具有相对较差的信用评价,则需要按原渠道收回结余资金。

二、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具体内容

(一)人员费

首先需要确保支付范围能够高度满足管理办法提出的规定,严格遵循单位工资总额。对科研人员支出的劳务费为工资,需要严格基于工资表坚强发放,在对劳务派遣人员支付人员费时,需要提供派遣单位和课题承接单位之间签订的劳动派遣协议。对于临时聘用人员,还需要在劳务费开支内合理融入社会保险补助。而对于兼职人员,则项目经费中不能列支社会保险补助。从原则角度而言,发放劳务费需要采取银行转账方式,提供工资明细清单和人员工资表,确保签领单上有本人签字,牢固时间负责工作,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和领取人姓名等多项信息。最后按实际开支进行劳务费的列支,不能以分摊或计提的方式进行劳务费列支。

(二)专家咨询费

首先需要对咨询费人员的标准和范围加强重视,不能将专家咨询费发放给课题组成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凭证附件内的发放标准签字表,会议突出等加强重视。同时,需要全部签字表,同时具有银行账户,身份证号,职称,专业姓名等信息。在具体发放该部分费用时,可以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保证原始凭证上具有本人签字,咨询时间,咨询内容,身份证号,工作单位,领取人姓名等各项信息。最后还需要对其发放标准加强重视,不能超范围,超标准发放,需要设置专业部门,严格进行支出审批。

(三)会议费

对于会议费支出,需要确保手续齐全,具体包括会议预算单,签到表和发票的。与此同时,不能随意开支旅游费用,礼品费和招待费。最后还需要科学制定内控制度,与集团公司和国家规定保持一致

(四)设备费

对于合同书内明确提出需要增添的各项设备,办工设备和通用设备,不能列入设备费。与此同时,同时还需要对其设备购置合同进行科学完善,在采购,入库和领用各项设备时,保证手续齐全。在具体购置设备时,需要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其经费支出不能超出预算,如果实验室没有获得预算批复,则不能随意支出。对于仪器设备日常应用过程中的维修费和实验室以及办公室维修改造的费用,不能作为科研项目经费列支。除此之外,在支出设备费时,需要在研究周期内,不能在结题之前进行突击采购。对于预算外设备不能随意列支,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对科研设备和生产性设备进行严格区分。最后还需要对设备加强管理,对其进行定期清点,确保账实相符。

(五)差旅费

首先,需要确保出差人员都是本次课题组的成员,同时,对于列支差旅费,还需要提供原始票据和出差审批表,完善出差人数,事由,出差目的等各项信息资料。其次,还需要严格执行公司和国家针对差旅费提出的报销标准。此时还需要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使其高度符合公司规定或国家规定。与此同时,严禁列支景点门票。旅游费等与课题无关的各项费用。最后,如果课题任务中存在考察内容,则差旅费中需要进行科学考察费的列支,但是需要确保能够高度符合预算书中针对考察工作提出的标准,参加人数,次数,地点和任务。除此之外在科研人员境内出差时,还需要在差旅费额中列入会议费。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在进行经费管理时,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是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深入分析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科研项目管理提出的各项规定,同时,根据科研项目具体特点进行项目管理办法的合理制定,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审批权限和使用原则提出明确规定。同时还需要针对各级部门制定协调机制,科学梳理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级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单位在进行科研项目中,具有明确的工作依据,进而避免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项目承担单位还需要时刻关注国家针对科研管理提出的新规定,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更新,并对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对各项制度的变化具有充分的了解,进而确保能够有效落实管理制度。

(二)强化预算控制

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预算控制管理,首先需要编制预算,科学应用财务助理模式,设置专业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使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研究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科研人员需要和财务助理进行有效沟通,财务助理通过深入解读项目任务书,分析科研项目的研发时间,经费来源和预算批复的各项内容,从编制财务预算,使用经费和验收财务决算等方面科研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财务助理在具体编制预算时,还需要对其科研项目具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预算编制流程可以高度符合项目工程预算标准,使其科研项目预算实现更高的标准化,进而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编制预算,使财务账务处理和预算实现有效衔接。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落实,能够确保更为全面的开展预算管理,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在年度预算中合理融入科研项目经费,同时突出重点,确保能够实现统筹兼顾,在具体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需要覆盖整个业务范围,跟踪整个管理流程。在执行预算时,财务助理还需要针对科研项目进度,科学探究项目预算和经费使用情况之间的差异,向科研人员提供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使科研人员对其具有明确的认识,制定预算调整方案,使其验收前出现突发花钱的状况得到有效避免。

(三)构建信息平台

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和部门需要科学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为科研人员,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平台,确保能够使其实现信息共享。例如,在对科研项目进行立项之后,财务助理需要对其项目预算科目进行分解,确保能够高度匹配会计核算科目。在财务软件报表内,通过科学应用相关软件所具有的自动读取功能,实现项目一览表的生成,具体包括经费结余,经费累计使用,经费当年使用,设备购置,预算调整,项目调整批复等各项数据。因此同时还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赋予一定的权利,确保科研人员可以对其项目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查看,该项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决算和预算无法匹配的问题,财务部门各流程都可以对其预算支出情况和支出范围进行查阅,在报销项目经费时不仅需要对其原始凭证进行深入考核,确保其合法性,同时还需要对科研人员及时提醒,确保能够有效避免列出费用超出预订范围。科研人员不需要再做财务核对,准备查单,记录支出数,预算数等各项工作可以在科研活动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四)提升单位资产

项目承担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强化资产管理意识,进行资产共享制度的科学构建,科技管理单位在审核项目预算时,需要统一规划资产购置,并对单位既有设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科研项目具体需求进行设备购置预算的审核与批准,确保单位设备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与此同时,在申请,购买,使用,维修以及报废等方面还,还需要科学完善管理制度,并对各部门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科研项目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需要严格执行设备购置合同,同时还需要设置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入库。最后对其各项设备的备品备件还需要加强管理,项目科研人员在离开之前,还需要对其各项设备做好交接手续,由所属部门单位领导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离职,避免单位资产流失或闲置。

(五)改进结余管理

在对科研项目进行结题验收之后,科研单位需要向财务部门及时通知,确保财务部门能够详细分析项目成本,并对其结余进行严格核算,认真清理账目,确保能够使其科研成本虚增,长期挂账等情况得到有效避免。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财务结算手续的办理,向财务部门及时提交和项目经费财务相关的各项资料,由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出具相关报告,为结题资料盖章。在项目结题之后,科研单位不能占用结余经费,避免科研经费流失或浪费。如果科研人员不能及时提供正当理由,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结算工作,则需要直接收回结余款,同时还需要进行使用经费的追缴。与此同时,在对科研项目进行结题之后,还需要科学评价经费支出,科学对比研究耗费和科研成果,对其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确保能够对科研经费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使其科研经费具有更高的应用效益,使其经费浪费或损失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与此同时,在科研项目完成之后,科研单位还需要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科研评价指标,考虑科研结果是否可以使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有效提升,对其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还需要对相关经费科学制定追踪问效制度,确保能够使其经费使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通过该方式,可以使科研单位更为规范的进行科研管理工作,进而保障科研项目成果具有更大的价值。

(六)优化考评机制

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评价时,并不是简单审查项目投入经费和验收项目成果,也不是单一评价某个指标,而是对其项目组织和整体规划进行评价。项目承担单位需要根据各项制度建立考评体系,同时,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考评结果。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奖惩机制的科学制定,如果项目工程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同时产生重大科研成果,需要使其体现与考评结果上,同时在间接经费方面,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如果科研人员长期占用经费,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则需要将其绩效奖励适当扣减,科研单位需要使绩效评价,发挥重要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保障科研人员能够专心研发。

四、结语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科研经费;会计核算;规范

一、前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的发展与国内的发展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创新,因此,我国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不仅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目标,而且也逐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在这一发展环境之下,有效运用科研经费成为企业在经费管理中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科研经费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影响了多个方面的发展,为此,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研经费,从概念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指的就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以无偿的形式给企业拨付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企业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此,在提出解决对策之前,这一章节首先对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一方面内容的明确,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1)预算编制意识淡薄,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预算之于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正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于预算方面工作的落实却没有采取重视的态度,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编制意识淡薄,不仅表现在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将申报项目争取成功就算成功,从而没有对项目进行精细的编制与测算,而且也表现在于财政部门沟通不够,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第二,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原先估计过高的预算会遭到削减,而原先估计过低的预算会遭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良好开展。(2)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缺少高素质人才。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工作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质量,因此,在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拥有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得到良好开展。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在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经费管理其实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项目,二是财务,这两个层面都具备的人员是较少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顺利开展。第二,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工作人员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胜任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而影响了整体的进步与发展。(3)制度不完善,管理难度系数增高。科研经费管理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企业中,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是还没有有效建立,导致实际的工作不能在制度的作用下进行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相关的激励制度也不符合发展,无法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科研经费的来源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会计核算出现复杂化现象,进而导致会计核算以及经费管理的难度系数得到增高。第三,与纯科研单位相比,企业还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生产单位,因此,日常的生产核算与科研项目一般而言是同时开展,若出现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难免会出现混用的现象,假若企业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三、做好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及促使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措施探讨

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本身就属于会计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在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也体现着这一方面,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将会计核算规范化也予以有效落实。为此,这一章节就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为实际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一)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质

为了做好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及促使会计核算规范化,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以此来有效落实目标。针对工作人员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对外的人才招聘环节红,企业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争取从社会中招聘到“不仅懂技术也懂得管钱”的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从多个角度去衡量前来应聘的人员,以此来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对内的人员管理环节中,企业针对内部已有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不仅要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也要融入技能的锻炼,希望在培训活动的作用下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和激励力度,促使工作人员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学习,以及积极学习和运用新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以此来更好的胜任相对应的工作。

(二)立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为了做好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及促使会计核算规范化,所能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能够发挥保障作用,从目前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在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具体来讲的话,就是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由于企业的科研经费来源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将科研经费纳入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二,需要根据科研经费的不同来源进行不同的合理分类,并且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相对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制度的作用下能够明确各自职责,以此来做到有章可依;第三,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针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表现不合格的人员,给与一定的惩罚,以此来发挥警告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以此来促进整体发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安排

为了做好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及促使会计核算规范化,所能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安排,从而促进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表现在预算方面,因此,要想解决预算方面的问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意识影响行为,行为的做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意识的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意识领域上真正认识到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预算编制要坚持“三性”原则,也就是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之后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第三,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从而保障科研项目经费安全、高效的使用。

四、结束语

科研经费管理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发展时代下,做好科研经费管理,促使会计核算规范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此为探讨点,提出了上述几个对策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长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解读[J].新理财.2015(12).

[2]赵心宇.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专项科研经费管理研究[N].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4).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系统

1引言

教育是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在教育事业基础研究和科学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高校不仅承担教育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开展科学研究的任务。在科研项目的竞争压力下,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在诸多挑战形势下,高校科研项目存在一系列问题: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重视科研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的质量、重视项目立项和申请环节却轻视项目实施和验收环节等等。如何缓解上述问题,本文引入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理念,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中也提到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中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单位开展支持力度更大的“绿色通道”。由此可见绩效管理对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科研项目从绩效管理角度,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整合自身优势,提高学术水准,推进科研事业稳步发展。

2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概念界定

上世纪70年代,绩效管理的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地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核心是首先达成主体目标,然后利用目标订立绩效管理规划,并开展必要的绩效辅导,分阶段进行绩效考核,最终完成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职员的业务能力,激发职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公平竞争起到关键作用。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公平的评价体系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要能契合企业单位的发展需求,适用所处行业环境的竞争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一经提出就被各国的管理学家推崇,并在科技管理中广泛应用。科研专项经费绩效管理即在高校科学研究的项目中,利用现代的绩效管理技术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提升科研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合理规避科研项目中的部分风险。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要用途是针对科研经费所支撑的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对资金配置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研究的深入,绩效管理理论在企业的管理中获得了积极的成效。周宇霞[1]等人提出了利用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方法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研究层面的支持。于此同时,与高校教育、日常工作等相关的绩效管理的研究也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刘思月[2]提出了将绩效管理应用于大学后勤的管理中,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高校改善后勤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孙永进[3]提出将绩效管理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管理中,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李恒[4]等人通过研究表明:绩效管理对工会资金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邱琳[5]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以a高校为具体分析案例,对该校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设计,突破原有绩效管理体系的障碍,重新建立以四个维度、多项指标为核心要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杨杰[6]等人研究了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绩效管理,分析了高校财政专项经费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高校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高波等在基于BSC视角下,对科研类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绩效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配置,对高校的绩效管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科研项目立项前:科研项目立项前,需要科研人员根据学科特点和当前环境,进行一定的前瞻性分析和调研以及一系列准备工作。但是,在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下,更快更多地获得科研项目和项目资金成了考核指标的一部分,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前期准备不足,缺乏足够的现状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导致在科研项目整个周期内,投入和产出效率低下,科研项目实际的转化成果较少,学术水平未有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项目的预算经费虚高,预算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出来。因此,在现有的科研资金绩效管理前提下,资金不能真实反映出项目需求,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占用。在科研项目实施中。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首先,项目资金的滞后问题。由于项目在申报通过之后到项目资金到位存在着6个月左右的时间长,有甚者当年申报的项目,要到下一年度资金才能到位。在缺乏科研项目合理规划和相关项目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造成对风险的规避不够,导致科研项目进展不顺利、项目预算不明晰。其次,在项目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合理的制度,导致在科研中科研资金的浪费、科研资金分配不均。最后,由于科研人员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和专业财务知识,导致在科研项目的进展中,相关人员不能统筹协调好资金的使用,影响科研效果和产出,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在高校的科研资金管理中。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及监督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目前,高校决策层在制定政策和规范的过程中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建立合理的科研绩效管理系统,在资金的使用中依然依靠财务部门的专业财务人员指导;在整个项目中,没有形成有效的与项目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对科研资金的使用者进行有效地管控,达不到监督资金使用的效果。其次,部分高校为了避免项目资金的结余,科研项目资金的挪用、占用等问题时有发生,试图通过改变经费用途或扩大经费的支出范围,将专项经费用作基本日常事务开支,弥补其他专项资金的缺乏,甚至通过虚开相关票据套现专项资金。

4政策建议

4.1建立完善的科研资金绩效管理体系

目前,缺乏一个有效和完善的专项科研资金管理体系是造成高校专项科研资金使用混乱的主要原因。首先,高校需要更为周全的专项科研资金绩效管理以及更为具体的实施路径等。其次,以学校的特色和战略规划为基准,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建立开展专项科研资金绩效考核的问询。最后,加强高校财务专业人员和科研人员的信息同步,并通过培训和学习等方式建立起绩效管理的意识。专项科研资金的绩效管理要能覆盖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等全部环节的内容,确保每个环节在合理绩效管理制度的保障下有序地开展。

4.2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提供便捷的管理通道

建立一个合理的专项科研资金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提供便捷的管理通道。目前,部分高校虽然已建立初步的绩效管理制度,但是依然需要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较为复杂的协作才能落实资金的管理,工作效率难以保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票据自动填写服务,通过互联网将管理流程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办理,真正利用新的技术实现无纸化的便捷绩效管理。以达到通过降低绩效管理的实施复杂度提高专项科研资金绩效管理的推广效率的目的。

4.3加强绩效管理监管团队建设

由于科研环境和相关政策瞬息万变,因此一个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团队。该团队首先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专项科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并形成有效地反馈机制,公平地落实绩效奖惩等。此外还需要对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科研能力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绩效管理系统运作的过程中,根据变化及时提出绩效管理系统的变更需求,保证高校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系统始终符合高校的战略规划方向,不断适应外界的科研环境变化,最终建造一个合理的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专项科研资金的使用问题,从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实施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急需一整套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将资金使用乱象进行规避。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即建立一个合理、可变、便捷的绩效管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宇霞,龙腾,张勇波.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综述———基于企业实践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9.

[2]刘思月.B大学后勤集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孙永进.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2019.

[4]李恒,姜丹丹.浅析新时期高校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75.

[5]邱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高校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9.

[6]杨杰.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4):55.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7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纲要不断推进实施,国家陆续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放管服”工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不断进步。公立医院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阵地,也是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学术研究的重要战场。公立医院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综合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增加投入以支持公立医院加强和发展医疗科研事业。在“松绑式”“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拥有了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来源途径更多了,金额更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内涵也更丰富复杂了。与此同时,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医学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经费收支管理等的监管,也对科研项目执行与绩效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收入与奖励分配等逐步提高了管理要求。因此,简单的经费支出管理以及仅仅针对科研财务收支开展审计工作都已不能满足要求,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者必须将管理目标向科研内控、科研诚信、科研绩效等转变,在防范管理漏洞、杜绝科研腐败的同时,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医学科研政策,以绩效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利于公立医院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医院科研人才建设,进而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以及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现状进行阐述,指出相应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深入思考,探索提升科研经费规范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效益方面的路径和方法,以期能为相关领域实务工作献出绵薄之力。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按照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承担国家、地方政府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由政府财政划拨的科研经费,即纵向经费;二是承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合作完成科研课题、转让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询等获得的经费,即横向经费;三是由公立医院用自筹资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的经费,即配套经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大多由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实施部门与医院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因为资金来源不同、渠道多,其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也存在差异,而科研项目周期较长,支出范围较广泛,因此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效率效益不高等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建设方面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支出标准因政府文件和合作方不同存在具体执行要求上的不同,对不同经费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许多科研人员不仅承担临床工作,还要进行科研学术研究,业务繁忙导致他们往往只注重科研成果、只关注科研任务是否完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则无暇顾及或忽视。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不能理解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部门管理要求、业务流程设计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要求,并且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也有所欠缺。另外,科研项目和经费数量能提高医院影响力,医院也把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作为考核内容,为了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搞科研,往往对科研经费采取非常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和缺失、科研管理部门审查管理淡化、内部监管不到位等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的状况。

(二)预算管理方面

一方面,医院科研管理往往存在“重立项、轻预算”“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比起预算编制,他们更关注项目立项申请,只因预算为申报项目的一个必经流程而进行经费预算,不深入了解具体经费的开支范围,导致编制项目预算经费时缺少论证测算,科学性、可行性分析不深入,未经过全面的考量,直接依靠经验填报,随意性相对较大,从而造成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进而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可评价性较差。医院财务部门往往在科研项目通过财政部门审批下拨后,才参与经费管理。这导致预算的编制缺乏财务部门对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解读。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出现实际与预算无法匹配、部分项目超范围开支、经费额度不足、未能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在其权限范围内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等不能很好地控制经费支出等的现象。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较为粗放,中期检查或者临近结题时“拆东补西”“突击花钱”。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的管理往往也侧重于科研经费的预算完成情况,片面注重预算执行率,结题验收时候,是以通过验收为目的进行审计确认,对如何合理、合规地使用科研经费关注度是不够的。即使放管服政策出来后,逐步放宽了对预算编制的限制和调整范围的限制,也应从源头上做好经费的管控,减少出现科研经费的使用与预算编制出入较大等情况的发生。

(三)采购管理方面

医院科研经费采购制度不健全,采购流程管控缺乏,并没有做到严格规范,科研物资采购缺乏监管。大多数公立医院往往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规定科研物资采购遵守医院采购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中并没有完全照此执行,如项目组自行采购项目用设备物资,或者虽然通过医院采购部门采购,但供货商和采购价格均由项目组指定;多数医院没有配置相应的实验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实验试剂耗材自行指定供应商采购后,货物直接送到实验室,也没有在采购部门办理相应的入库出库手续;设备、软件等资产采购后未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结题后相应资产管理归属不明;结题时突击采购设备或材料,而这些设备和材料并没有针对该科研项目发挥作用;医院采购部门仅仅是配合科研项目组签字报销,并不对其自行采购的物资的价格、验收等进行管控,造成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及采购价格虚高等各种问题。

(四)财务资产管理方面

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一般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课题承担部门共同监管。医院往往制定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但或陈旧或和政府文件规定不符,给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规等现象提供了空间。医院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审核只着重检查票据是否齐全、规范、完整、手续是否完备等,对于项目经费执行、使用是否真实合理等相关情况监管不严,医院年度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财务监管。很多公立医院科研人员既缺乏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培训,也存在有意无意地挤占、挪用、扩大开支、虚列支出等现象导致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不符。由于不同科研项目对于劳务费发放的制度办法不尽相同,容易造成违规发放。项目终止、结题或出现变化时,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规范填写结题申请结清项目费用,但很多公立医院科研人员为了回避项目经费被收回存在过度支出的现象,如违规发放工资绩效或发放比例不符合规定、超标准发放等导致经费的浪费。项目结束后,项目开展期间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由于科研资产是通过科研经费购置的,特别是那些通用或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存在监管缺失。事后监管不足,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科研经费的浪费,以及医院资产流失。

(五)信息化与沟通方面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并未真正打通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财务管理两个管理模块,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也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平台。很多公立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依然采用手工登记方法记录科研项目的使用明细并对经费额度等进行审核管理,而财务部门则根据科研项目人员填报的各种费用报销单据进行经费列支和账务处理。科研项目组关注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的进行,不注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财务部门也不掌握科研项目研究进展,不能实时有效地监督预算执行、支出进度等信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财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不足,协同不足。

(六)内部审计监督方面

科研经费审计是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决算及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审计。公立医院对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是有所欠缺的。科研经费审计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持。很多公立医院关于科研管理的制度中并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或者即使有相关制度,也往往是将审计的工作简单定义在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上以及结题环节,科研经费审计缺乏全面性,审计范围也狭窄。多数公立医院只是对科研经费的决算进行审计,忽视了执行以及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关的审计,审计方式、审计评价指标单一。多数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依赖财务部门监管。很多医院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几乎没有开展,或者只是在年终组织财务报表审计时候一起对科研经费的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监督是滞后、受局限的。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审计大多依赖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科研课题数量多、周期长、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专业及力量制约、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面了解课题进展和开支情况,也不参与其项目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如果沟通与协作不畅,导致内部审计监督效果不佳。

二、内部审计视角下加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放管服”新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优化了科研经费管理策略,建立了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通过对新形势下国家及地方政府文件精神政策的研读,梳理科研经费管理中可取的路径和方法如下:

(一)完善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系统深入分析国家对科研经费在投入与支持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扩大预算编制调剂自主权、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扩大结余经费留用自主权等方面提出的各项规定,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合理更新,根据科研项目性质特点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的使用办法、重新明确使用范围和使用原则。同时,制定协调机制,梳理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和审批授权,确保医院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具有明确的工作依据。

(二)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管理以控制为基本思想,“放管服”改革后,科研经费管理转变以绩效为目标。在放管结合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应更关注编制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当前政策改革下,政府下放预算的调整权利,预算编制的灵活性也更强了,但预算批复后一般不做调整,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研究人员应注重预算内容的实际可执行性,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相关要求编制,切实结合所申报的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评估间接费用和劳务费情况、估算间接费用比例、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及分配、概算项目总经费的支出方向与支出范围、减少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避免可执行性差和降低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三)设置科研财务助理,规范填列各项费用支出

科研经费的各项支出必须符合医院财务管理要求,其填列和办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例如:在具体购置设备时,需要严格执行论证、审批以及招标等采购流程;设备采购后需签订合同并办理登记、领用、付款等多项手续;劳务费需要严格基于工资明细清单和人员工资表等发放;劳务派遣人员支付费用要基于提供派遣单位和科研项目承办单位之间签订的劳动派遣协议;劳务费、咨询费实际支出时需要编制签领单,需要有本人签字并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工作单位和领取人姓名等多项信息;差旅费、会议费有严格开支标准和列支范围;会议费则是会议预算单、签到表、发票等各种原始凭据都应齐全规范。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其实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因此设置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作为财务助理,一方面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专心做好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财务助理通过和科研人员的沟通熟悉项目,能够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标准、财务账务处理要求规范编制项目预算书和规范办理各项费用支出的同时,能够有效落实预算控制管理,结合科研项目进度,分析项目预算和使用情况之间的差异,向科研人员提供预算执行的具体建议,确保科研项目执行的统筹兼顾。

(四)构建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科研项目负责人保管课题经费本、科研管理部门手工记账、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结题报销等才登记账务的粗放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管理的需要,公立医院应为科研人员、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平台,以满足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拨款到账信息、经费累计使用、经费结余,设备购置、材料购置、直接间接费用支出等各项数据查阅需要;为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明细查询和统计报表等功能,使各方都可以对其预算支出情况和支出范围进行查阅。信息平台能及时提醒和预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五)重视项目结题和经费结余管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应将项目按预计时间结题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考核指标之一,对其按期结题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医院应重视结余资金管理项目,在规定结题验收时候,财务部门应详细分析项目成本,对其结余进行严格核算,然后由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后出具相关报告,办理结题手续。在项目结题之后,科研项目组不能占用结余经费,避免科研经费流失或浪费。公立医院应强化科研项目资产管理意识,统一规划资产购置,尝试构建资产共享制度,结合科研项目具体需求进行设备购置预算编制和购置审批时,应对既有设备进行综合分析;项目结题后,需要对项目有关设备材料按照归属及管理做好交接手续,避免医院资产流失或闲置。

(六)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绩效综合考评机制

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公立医院应重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出高质量的医疗科研成果。医院应根据各项文件和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和制定奖惩机制,对其项目经费支出、组织和规划、支出和成果等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结题验收之后进行追踪审查。对于管理有效、使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的科研人员,应在间接经费方面进行有效的激励;反之,对长期占用经费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则应适当扣减其绩效奖励。此举将促进医院更为规范的进行科研工作,进而保障公立医院科研成果具有更大的价值。

(七)建立科研信用管理体系,防范廉洁诚信风险

“放管服”以来,科研人员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经费使用环境,因而也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廉洁风险防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应通过建设科研诚信制度、建立经费使用承诺制度、信用评级等手段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信用管理,并形成科研信用管理体系,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违纪违规等现象。公立医院应通过加大违纪违法成本的办法,从源头上解决科研廉洁诚信问题,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诚信风险的防范工作。

(八)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进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发展

1.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审计重点,构建绩效审计新目标

传统定义的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审计是指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国家科研管理有关政策法规、财务审计相关法规以及医院内部科研、财务管理制度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监督。医院通过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切实加强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在“放管服”新形势下,各项权力的下放为公立医院科研人员使用经费带来诸多自由和便利。同时,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从严格细化预算、严格按照预算项目执行、严格调整审批流程转变为重点对科研项目绩效、科研诚信和科研能力的管理考核,转变为防止科研经费的闲置与浪费、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传统的基于财务收支的科研经费审计已不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重点向效益审计转变,是对包含了资金使用效益在内的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审计评价。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转变审计重点和审计理念,关注绩效导向、绩效评体系、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相关负面清单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等,构建绩效审计新目标。以通过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2.尝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审计结果可信度

对审计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在合法合规基础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先是可以直接由财务数据获得的,如:经费到位率、经费投入的总产出率、专利成果的转化率、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预算执行准确率、经费开支合规率等指标。其次是科研成果获奖数、专利数量、论文著作被引用和下载情况、影响因子等。再次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制度是否及时修改完善并认真落实、如科研项目立项相关的资质是否严格审查、内控制度制定是否科学、科研团队是否存在结构不合理人力不足现象、是否有对科研成果审查不严或因科研成果使用不当引起的法律纠纷等。最后是重视科研人员的能力,注重对科研团队方面,如参与学术研讨会层次和次数、科研团队博士生与硕士生人员数量等。

3.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工作的协调和沟通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在科研经费监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公立医院也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职能,结合国家各经费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成果、医院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日常监管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工作的协调和沟通,可以降低医院层面的监管行为对科研活动干扰,发挥审计作用,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结语

科技经费管理范文8

关键词:内部审计;科研经费;经费管理

科研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具有核心作用,是项目以及企业的一项刚性支出,同时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根本。受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在科研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获取科研经费的方式由单一演化为多元。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科研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的发展战略,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如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的价值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切实针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深度优化是现阶段我国科研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1内部审计视域下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国民生活条件以及物质条件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科研企业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的态势下,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渐提高。科研经费是企业科研项目研发,提高科研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支撑点,同时也是科研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基于内部审视域,对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以及模式进行优化,对强化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以及提升科研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2]。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可针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动态以及针对性评估,结合科研项目与科研计划,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可以帮助科研企业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此提高效益。因此,基于内部审计视域对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依托统计学、会计学以及管理学的知识对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合理化、规范化以及严谨化,促进科研企业可持续发展。

2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科研企业管理人员深刻认识了依托内部审计工作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优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经费管理过程中,企业没有明确、规范以及系统建立有关管理机制和管理形式,导致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缺乏通畅性,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科研经费来源存在差异,导致财务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在实际的科技研发过程中,财务人员不能及时核查各项指标,比如经费来源、研发指标等,给经费统筹调动与合理分配等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明确科研经费的实际应用与管理情况。在财务项目决算审核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研发过程判断经费流转是否合理。以相关审核标准为基础,财务管理人员对研发工作实际流程的了解程度较为关键[3]。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工作的情况缺少明晰化认知,导致核算阶段无法系统、规范化处理经费流转。同时,科研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加上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时过于“糊涂”,且部分科研人员的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知识不足,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从上述情况来看,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流程以及研发缺少一定了解,项目科研人员对经费的使用缺乏合理化,出现了经费审核过程中具体经费开支无法核实的局面。(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完善性。科研企业科研项目结算时,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差异的情况。其中,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主要原因。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编制规定,科研项目预算主要通过科研人员进行编制,在立项过程中,需要将各项科研项目的费用明细体现出来。但在实际的预算编制阶段,科研人员缺少应有的资金管理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仅依靠科研经验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导致预算规模较大,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在对预算编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应建立在对项目研究周期、内容、计划节点以及投入产出等信息有明晰认知的基础上,但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运作流程不熟悉,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进而造成审核工作出现较大偏差,导致预算失去了可信性以及准确性。

3内部审计视角下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措施

3.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是保证企业科研项目创新速度,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过程。通过建立严谨、明晰、规范以及系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进行完善,能够促使内部管理向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基于内部审计视域,应着重分析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具备完善性,其内容体系是否与我国科研要求相符,并针对制度设计中的内部控制原则进行探析,在实现部门制约化的同时,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精准化原则,使某项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对科研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管理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经费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在建立相关制度的过程中,应加强审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落实设计与执行中的有关责任[4]。

3.2加强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交流,建立经费管理沟通机制。科研企业领导人员应将各项科研活动以及涉及经费行为的活动一一落实到实处,明晰权责分工。在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科研项目人员都有专门的职责,企业领导以及小组领导定期、不定期了解科研经费预算、使用内容以及统计情况,组织人员协调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较为关键,应全过程参与项目申报、审批等,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费用信息。建立并完善经费管理沟通机制能够解决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人员沟通,提高沟通的时效性。针对科研经费,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可展开深入讨论,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跨越式提升,优化费用使用以及项目完成效果,同时能够实现科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

3.3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建立预算编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应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在科研经费编制阶段,应鼓励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参与,以此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可行性。根据科研的总体思路以及完成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财务人员应协助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涉及的经济活动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在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4规范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和支出管理。科研费用的成本核算以及支出管理是控制科研经费的关键环节。财务部门应全面加大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力度,为不同的科研项目建立不同的明细账本[5],大力推广项目核算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对产品成本、科研成本等费用进行明确划分,遵守科学与合理原则,对间接费用进行深度分析,依托科学化、规范化的处理方式,保障科研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5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审计人员要核实科研项目各项经费支出是否属实,判断实际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制度或相关规定,是否按实记录。在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中,应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全面性进行深度分析,分析项目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挤占的现象。此外,审计人员应对审计策略进行优化,加强与被审计人员的沟通,发现计划中的不足,出具针对性的优化方案[6-7]。企业领导人员应明确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使用以及管理经费的权责,以效率、效果、节约为基础,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查,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经费控制力度,切实保障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8]。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