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创新范例

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1

本文主通过举例的方式对科技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教育的方式及制作过程谈了笔者近几年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的反思。

关键词:

创新;教育;科技教育;科学培养

社会的发展与日俱新,仅靠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时代很快翻篇,在新形势下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创新性人才普遍受到各种行业的青睐。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展开探讨。

一、创新教育的目的性

创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让参与的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更多时候靠自学钻研),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创新教育其实只是激发了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敏感力、应变力、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动手能力。在创新教育的研究中教师也能迅速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鼓励学生脱离束缚回归现实去发现和思考

鼓励学生善于劳逸结合,多走进自然,走进科技馆,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有节制的玩游戏。我们就可以发现身边很多有趣的事情:(1)我们每次开酱油瓶盖时,酱油盖的凸起是否会刮痛你的大拇指?(2)看《旋风小子》电影发现可以滑冰上学时是否眼前一亮继而又发现这不现实?(3)当你看到老人拄着拐杖依靠在大树上时是否想过此刻要是有把凳子就好了?(4)爱美食制作的你若没有插电的酸奶机是否也可以吃上自制的健康酸奶?(5)当我们懊恼于骑自行车常忘了踢支架时是否想过可以车身扶正支架就自己升起来?(6)五叉路口五组红绿灯管制使得车辆通行过慢,能否建立一座便利的五叉路口立交桥?……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能带动学生观察、思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许多作品,常常会出现反复“翻炒”或“撞车”但同一个创意如何提出突破常人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经历,知识面不同的学生对创意的解决往往很不同,例如我们来看看3个学生关于一个智能门创意的设计:要求这个智能门既要对门内的贵重物品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又要对容易忘记钥匙的人提供免钥匙服务。A同学指出用电路完成,但串并联电路多方设计都没能完成这个创意,并在查新的过程中发现电路完成已做到顶峰;B同学指出用单片机程序完成,但在免钥匙功能上安全性不高,反应不够快,主要是运算速度不够快,并且查新发现也近乎做到顶峰;C同学因早期购买了kinect装置玩体感游戏,就提出用kinect装置来完成免钥匙服务和贵重物品保护。对于kinect装置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学生却已把完了三四年。Kinect装置能够自动扑捉人体骨骼运动及面部信息,然后通过c#语言编程就能完成面部识别实现免钥匙服务,在安全保护方面可以对Kinect的载体安装一个有源接收器,对贵重物品安装一个有源发射器就像超市出入一样能识别贵重物品是否被带出,若带出立刻对该人进行面部扑捉,以便在侦查中提供证据,并实施报警,当出现误报警还能及时通过Kinect用手势密码进行解锁。这一项目在查新中发现尚为首例,并申请了实用新型。

三、多种交流工具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老师站讲台学生下面听的模式普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适合创新教育。疑问才是科技创新过程进步的阶梯,可是现在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不爱问,不敢问,这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交还给学生,善于利用通讯软件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1、丢入深水炸弹“炸出”潜水者往通讯软件的各类群里丢入一个发现或者问题再或者是任务,“潜水”的学生就会被“炸出来”发表各自观点,我们要做的只是旁观,适时给予解答和补充即可。2、转发或自创关于科技创新的文章转发一些创意,或者一些能激发创意的文章,或者阐述某个原理的文章到通讯群,引发学生讨论。例如有一篇关于最速曲线的文章中提到无论从最速曲线的哪点下滑的物体最终都是同时到达终点,并给出了S-t图象证明,但一个学生立刻提出图象的真伪性引发大家的思考,最终以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自学“变分法”证明才结束这场争论。学生的许多的创意就在这种争论和探讨中形成雏形,例如开篇的四个问题学生的实现方案如下:(1)学生用塑料胶粘了一根牙签在酱油瓶盖的凸起部分顺利解决刮痛大拇指的问题;(2)将增高鞋底挖一个洞,用按压式圆珠笔原理安装滑轮就可以实现多功能溜冰鞋;(3)利用拉杆行李箱的拉杆部分制作一个便携式拐杖,附带收纳凳,收纳袋等功能;(4)将装上牛奶及酸奶菌的密封玻璃罐架在焖烧罐或者保温锅的开水上方,第二天早上便有可口的酸奶;(5)一团“蜗牛状”的弹簧加在自行车支架的踢杆上,自行车扶正时,弹簧自动恢复原长带动支架自动上升;(6)利用数学逻辑和数列关系建立五叉入口立交桥免除红绿灯,并尽量缩短每辆汽车通过的路程。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2

一、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剖析

由于我们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尚未上升到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高度,导致科技教育探索力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因考试和人才选拔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学生评价很难有机对接科技创新素养,导致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要内涵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往往隔靴搔痒,难有实质突破与建树。不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只以考试加分和提升学校形象为原动力,平时挤占科学课,考前集中训练学生参加科创大赛,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和教育规律,更扭曲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与个性潜能。

二、科技教育的实践策略

历年来,顺南街小学培植了丰沃的科技创新土壤。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有多件作品在全国科技“三小”比赛中获奖,并小有名气,但是随着兄弟学校科创教育意识觉醒和理念更新,仅靠屈指可数的学生获奖,难以撑起科技教育的特色与丰碑。于是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基础课程到拓展课程,从校园科技节到校外实践活动,从学生明星科技队到教师创新工作室,从要素保障到考核评价,全方位建构起学校科创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课程全覆盖、活动重体验、拓展科技+家校总动员”的小学科技教育新路。

(一)课程全覆盖

课程是确保全员参与、人人成长的主渠道,我们根据科创教育的特点,设置了科创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社团课程。一是基础课程,即国家《科学》课程,各年级配备专职科学教师,除按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外,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发两个以上科学课程资源,进入学校科学资源库。二是拓展课程,学校购买校外服务,特聘遂宁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专业辅导员开设科技小实验课程,以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增强探究意识,提升动手动脑及创新创造能力;运行校外科教基地课程,我们挖掘身边资源,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走进民航飞行学院,参观雷达站、气象站、畅游流动科技馆等,将科技课堂无限拓展开来。三是根据学生个性成长需要设置的社团课程,包括“三模”社团、创客社团、科学影像社团、科技发明社团和研学旅行社团等,学生经常性展开训练、开展活动、参加比赛。三个维度的课程设置,既确保全体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又为有科创激情、潜力和梦想的学生提供了科技教育的选择空间和发展可能。

(二)活动重体验

小学科技教育固然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普及,但是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绝不能靠单向讲授和灌输,根本途径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实践体验活动。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尽量设计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悟、动手动脑、乐在其中,在不经意间激发探究热情,提升创新、思辨和实践能力。如我校科技节活动以“我探索、我创新、我收获、我快乐”为宗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力四射。在我校六年,每个孩子都6次亲历见证科技节日的狂欢,体验20余个科技项目,既丰盈了人生底色,更激扬了个性潜能和科技创新精神。

(三)拓展“科技+”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有限,小学科技教育不适宜加载过高的科技含量,否则师生会望而生畏。我们把学科性科技拓展到生命成长、生活实践等广阔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创新潜能,发展科学素养。科技+生命。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它们同生共长、相互依存,长期蜗居城市环境的学生难有深切体会。我校开辟了科技种植园,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种植实验,亲身经历开垦播种、锄草施肥、采摘收获、现场加工、成果分享的过程,既把生命情感扑入大地,更从中获得历练、灵性与劳动创造价值的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生长,以及创新潜能的自然喷发。科技+生态。遂宁以绿色经济、生态宜居久负盛名,身处其中的小学生往往并不知其背后的奥秘。我们组织学生登上圣莲岛、席吴二洲,寻找观音湖畔的湿地,认识“地球之肾”与气候生态的关系;深入海绵城市建设现场,调查缓解热岛效应的原理,增强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自觉性,坚定用实际行动捍卫地球家园的意愿。科技+生活。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校带领学生开展“绿色骑行低碳生活”体验,感受共享单车运行管理的“互联网+”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调查城市道路树木的利弊,探究城市路灯喷雾降尘的奥秘,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习惯,以及从小敢于寻求改变的胆识与勇气。

(四)家校社总动员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全时空开放的学习生活场域,需要家校社一体化的支持环境。我们通过理念认同、评价考核、家校共育、校企合作等途径,确保科技教育全面开花。学校首先让全体教师读懂校史,认同办学理念,正视严峻挑战,看到发展前景,达成共识———把“科技践真知”作为学校第一育人特色。其次,通过综合评价,激励师生、班级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如科技节以参与率和优秀率确定团体总分,学生在科技节、科创赛、科学实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既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影响班级荣誉。教师绩效考核、成果奖励、晋级评优等加大科创成果的分值权重,激励教师踊跃加入科技创新工作室,成为科创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与参赛者。家长卷入科技教育,予以情感和智力支持,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不可或缺的力量。我校全面动员家长支持孩子科技学习与实践创新,如课堂未完成科学小实验,学生可将器材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探究完成;学生报名参加某项科技社团或科技实践活动,家长须写出认识和理解,递交申请书,提供相关时间、物质和智力支持。社会层面。一是争取各级政府、教育局、科协、科技局、科技活动中心等机构支持,校内增设科学小实验、儿童创客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二是挖掘科创教育资源,广泛开发科普实验基地,让学生尽可能多走出校园,在社会大课堂里增强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科技教育的启迪反思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3

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领会了中央关于加速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的精神实质,认清了黑龙江省科技学院科技工作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高校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我国高等学校科研几乎从零起步。1956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在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直接关怀下,我国制订并实施了科技、教育十二年规划,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校的科研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60年代初,高校科研纳入了国家计划,作为科技事业重要方面军的地位基本确立,科技工作便迅速发展起来,为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和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十年“”,高等学校经历了一场大劫难,使得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缩小了的差距又拉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77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对科技、教育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邓小平同志关于“高等学校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要从教育抓起”、“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等论断,指出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使命,揭示了科技与教育的内在辩证关系,突出了科学研究应当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更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预见性的论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指针。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最具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教育理论,为我国制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教育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一直是高校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

1982年,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1985年,又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依靠、面向”方针的贯彻,体制改革的开展,大大地解放了科技生产力,把科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为科学技术发展开创了广阔天地和有利环境,使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高等学校的科研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蕴藏于高等学校的巨大科技潜力得以发挥,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一支主力,成为了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召开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与经验,部署了新时期的科技工作。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赋予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1998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又说:“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给予较大投资,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最近又指出:“形势发展很快,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相当不少。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在创新中寻找更好的办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朱基总理在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关键”。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必须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因而教育观念不能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突破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就必将极大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超常规跨越式抓好学科建设,发挥高校建设的龙头作用,促进学院人才培养上水平

大学是为社会的未来培养骨干人才的教育基地,它应当是综合性的和多学科的,即在同一所大学中应当包括文、理、工、经、管等众多学科。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在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上培养出多种多样的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的骨干人才,因此,大学要进行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代表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各学校都在把硕士点、博士点的申报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这项工作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存在与发展。黑龙江省科技学院作为没有硕士点的院校,要实现零的突破,必须突出学科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更新观念,统一思想,超常规跨越式抓好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下面谈谈我对我院学科建设的看法。

(一)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

1•学科结构的基本调整和优化。单科性学院不利于人才培养,实现我院由工科向多科、综合性科技大学转变,是学科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2•对已有学科内涵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因此,学科内涵要提高,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把我们已有的矿物开采与加工等特色及强势学科提高到省内乃至国内前沿水平,这是学科内涵发展的目标。3•对已有学科宽度的拓展。没有宽度很难有深度,我院已有学科所含专业太少,因此,我们的学科建设要从本科人才培养和增加专业数抓起,这是学科建设的基础。#p#分页标题#e#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1•把国家、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点。2•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贯彻好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3•从院情出发,从已有基础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选择地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三)学科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延伸、拓展的办法。主要是在现有学科内拓展专业,如矿业学科拓展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机械学科拓展材料工程、工业设计专业;电气及计算机学科拓展电信工程专业;管理学科拓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2•交叉、综合的办法。使不同的学科交叉、综合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交叉、综合,形成相应的理学学科专业,建筑与管理交叉、综合,形成工程管理专业等。3•自我提高的办法。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将专科专业发展成本科专业,从而增加新的学科,如文、法等学科专业。4•分化、发展的办法。从母体中分化出新学科,并加以发展,如从管理学科中分化出经济学科等。5•引进、兼并的办法。为早日建成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不能亦步亦驱,要跨越式前进,利用一校两地三校区的优势,引进外校已建成硕士点的学科,直接为我所用,兼并有特色的中专、专科学校,扶持其成为我院新学科,如艺术类等。

(四)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学院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我院要把以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人才战略”列为学校的一号工程。对学术带头人和回院、来院工作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上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如:扩大住房面积;在北京、哈尔滨建博士、博导住宅楼及相应的研究所;对回院、来院工作的博士给予5~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设立硕、博联谊会,联络感情,交流学术,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对愿意来院工作的博士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安家费;给学术带头人和博士配备工作室或研究室及科研助手;提高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的津贴;创造条件安排学术带头人和高学历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访问、进修和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使他们继续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学院及科研主管部门下大力气为学术骨干争取纵向课题和科研工作条件。

(五)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把我院由矿业型院校转向科技型的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不懈地认真抓好。已有的四个重点学科特聘岗位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组织领导本学科的建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术带头人,更是学科建设的组织者,对外联系的公关家。不仅仅是系主任,更重要的是学院委派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能只局限于本系内部,应按学科跨系部联合。学院将大力支持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权威,在学科建设上使他们真正成为核心。2•重新制定2002年前的建设方案和长远的学科建设规划。2002年前的建设方案的核心就是确保硕士点申报成功。按照申报要求从学术队伍的主要带头人、有明显特色的科研方向、高质量论文、出版专著、教材、科研获奖、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方面,一项一项制定出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按照科技学院向科技大学升级的要求,制定出长远的学科建设规划。在制订设备采购计划时既要考虑近期需要,也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3•四个重点学科的论文质量、专著和科研项目有较大提高,并达到申报硕士点条件。科技处协助各重点学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每年至少有一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每个学科必须在部级学术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2篇论文;学院将资助出版学术丛书,2002年前每个学科至少出版1本学术专著。4•狠抓成果获奖工作。一方面,科技处和教务处要重点协助各重点学科申报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另一方面,借助外力,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在短时间内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上硕士点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办法,引进科研成果丰富、有一定影响的博士和博士生导师为我所用。6•加强评估与管理,为学科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学院将对重点学科进行立项管理,签署责任状,制定相应的检查与评估体系,进行学期和年度检查、评估。7•加大汇报、走访与宣传的力度。积极与国务院学位办和省教育厅学位办及有关专家联系,收集最新动态和信息,及时沟通汇报我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避免工作上的漏洞。定期出版《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科建设动态》,报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宣传报告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8•选用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到学科办工作。给担任系主任的学科带头人配备助理,负责日常管理。让学科特聘岗位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领导与组织本学科的建设。9•学院在2002年适当时间组织模拟申报工作,聘请学科专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对申报材料进行预评估,提出差距和不足,加深与专家和领导的信息和感情交流。

三、突出与强化科技工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我院科技工作一是科研整体水平还不高,具有优势地位的科研主攻方向、科研特色还不突出,科研条件和实验手段还比较落后,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令人满意。二是科研队伍的结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学术水平增长不快,学术梯队建设还不够深入,科研队伍之间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形成合力和规模。三是成果水平不高,获奖项目数量少,代表学院特色并在本行业、本地区占领先地位的成果较少,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和高水平的论文不多。四是科研潜力还没有真正充分挖掘出来,项目经常是由少数几位教师承担。五是科研开发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能代表行业和地方优势特点的项目偏少,加之地方经济环境发展较慢等因素,制约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未来几年是我院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工作都要上水平,尤其是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必须靠强有力的科研支持。从我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看,把科技工作搞上去是当务之急。

(一)强化科学研究,提高办学水平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全员的科技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地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让广大干部、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深刻理解科技工作对学院素质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支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各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同时要创立新机制、出台新政策、创造新条件,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瞄准国家、省、市急需发展的科技攻关新领域,研究承担高水平、规模大的科研项目,推广和转化科研成果,创办高科技产业。通过科技的牵动作用,逐渐形成新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p#分页标题#e#

二要通过政策导向,完善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院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设备配置等方面创造出更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对承担高水平大规模项目、获得高层次科技成果奖,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按政策给予重奖。对科技工作好的单位,学院将在项目立项、队伍建设、实验设备投入上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抓好抓实各级人员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严格执行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和办法,实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

三要加强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形成学术水平高、攻关能力强、协作精神好的科研群体。学院将对各学科和学术梯队提出具体要求,实行定期考核,滚动管理,论功行赏。同时加大各研究所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组建力度,主动出击,内外联合,多方挂靠,发挥特长,加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集团军,以便承担高水平、大规模的科研课题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四要抓住科研发展战略和主攻方向,形成我院自己的科研特色。要紧紧围绕煤炭工业、黑龙江省和鸡西市经济发展需要,选择我院基础好、实力强的锚杆支护技术、煤矿安全技术、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粉体工程技术、洁净煤技术、新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矿山机械及其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与管理技术等,继续扩展研究范围和服务领域,加大配套经费的投入力度。矿业学科不能仅局限于煤炭,还要在石墨、硅线石、钾长石等重要资源上研究攻关。其它通用技术学科要找准自己的研究层次和位置,下苦功夫,在本研究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同时,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洁净煤技术及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研究,要敢于探索,适时抓住我国环保政策的趋势和走向,积极快速地进入环保研究领域。促进这些研究方向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使我院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基地,为在更多的研究领域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做出我院应有的贡献。

五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巩固已经打开局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承担基地科研任务时,要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深入现场,千方百计提高这些基地所占的科技工作份额。同时还要解放思想,开拓性地挤入其他经济环境好的科技市场,建立新的科研基地。要充分利用学院科技优势,与企业联办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成果推广中心等产、学、研联合体。尤其要组织实施几个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竞争能力强的产品,打出学院的品牌。

六要大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学院每年将拨专款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各系部也要从创收中划出专款给予支持。重点学科要在学术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各学科建设带头人、专业建设带头人、课程建设带头人,每学期都要在学院或本系、本教研室内交流本学科的学术动态,通报最新科技成果,要举办面向全院师生的学术报告会。有步骤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及开展其它科技活动。继续利用以往建立的校际关系,扩大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的交流,争取在矿业、化工、自动化、机械、复合材料、切削技术等领域寻求合作,促进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使我院“十五”前期年科技经费达500万元,末期达到1000万元,“十五”期间争取完成科技经费3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出版学术专著10部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篇以上,进入SCI、EI、ISTP、CA等著名检索的论文要有新的突破。力争完成一批对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加强园区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学科教学;融合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也应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实施了科技创新教育,并融合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基本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其目的不在于推动创造发明的数量多少、质量的高低,而应该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实施。学校应该把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领导重视

我校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意发明竞赛和创新发明体验活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对创新发明教育成果予以奖励,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还积极地鼓励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奔赴科技工作先进区县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我校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把科技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我校在学科教学中,坚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初二物理《托盘天平的使用》一课上,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构造,演示“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分组交流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如,在《物质燃烧》一课的教学时,化学教师演示物质燃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和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坚持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其中。比如,语文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时,利用幻灯片、图片等方式展现诗歌内容,让学生对“想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想象”有关的知识,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请问,如果由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想到什么?美丽的星空、绚丽的夜晚,等等。虽然答案不一,但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从学科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常常针对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以一题多解、数形结合、画章节思维导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四)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

思维速度反应到学习上,就是思维反应的快慢。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养成了拖拉的习惯,解决问题精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限量的任务,或者限定任务量而不定时间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搜索和处理各种信息,快速解决问题。这样反复训练,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处理问题效率的目的。

四、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创新品格

科技教育是不能为社会培养出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才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现在的学生比较孤单、忧郁、易怒、任性、容易紧张、焦虑、冲动等。这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一些负面现象。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等,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良好人格特征的黄金时段。我们从“问题疫苗事件”背后可以发现:人如果没有了人格底线,越是有才,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大。这就需要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我们不能重“才能”而轻“人品”。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中,一方面要“成物”——追求创造新事物;另一方面要“成人”——对优良品德的传承和弘扬。因此,情绪管理能力、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心等,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国庆在《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中认为:“创新教育,应该说是创新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关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不仅仅是创新思维。在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要素当中,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创新品格,其次是创新思维,最后才是创新技能。因此,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品格的培养。

五、发展创新发明能力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5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教育;教育改革;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目前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例如创新创业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实训等。而科技竞赛以项目的形式,涉及知识技术的实时性更强,能够更高效地、综合训练程度更高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教学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通过科技竞赛践行创新教育教学,将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效果。

一、科技竞赛有效促进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

科技竞赛种类繁多,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进行竞赛项目的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综合训练程度不同的项目,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参加基础、专业、综合性、创新型四个竞赛类别,培养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四种能力组成的科技竞赛体系。以邢台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大一为培养学生基础电子电路知识、基本编程能力,选拔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强的学生,主要开展“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二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可参加涉面较广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大三大四学生有了较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安排参加一些科技难度较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

二、科技竞赛促进创新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科技竞赛是践行实践教学的急先锋,科技竞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对科技竞赛项目内容、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涉及的学科知识,将方案论证、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软硬件设计、测试方法等环节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控制类题目中包含控制理论的内容,在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授课过程中可以举例说明控制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等环节在竞赛题目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完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概括八个“微”环节:微视频、微练习、微实验、微知识、微概念、微互动、微实践、微评估。以碎片式的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学生备课互动,作品设计制作互帮互带。原有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性更强的科技竞赛,利用手机App、微信、邮件、QQ等互动交流服务平台,向学生学习资料(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进度、实践指导资料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时互动交流、科技动向推送、科技资讯、独到解读实践创新。创新教育要求加强知识更新,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训实践教学,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竞赛促进新知识的实践应用,以科技竞赛为依托,通过自制实验仪器设备以及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实践项目来达到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金课的知识体系。

三、科技竞赛有效地践行创新实践教学

以“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推广性”为原则,进行探索创新,制作科技作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践行创新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除了要掌握理论和实验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为此通过一系列科技竞赛项目训练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每一项科技竞赛项目基本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要经历项目类型选择、设计要求解析、设计方案制定、元器件购置、电路设计制作、软件编写、系统调试、说明书撰写、视频制作、PPT文稿演示、现场路演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经历反复地修改,硬件电路修改需要软件程序配合调整,文档撰写也要重新编辑,团队分工协作,成员每个方面的知识既要精又要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概念、科学态度、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整个过程都是对创新实践教育的践行和诠释。同时通过参赛作品的制作和现场竞演,推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产品设计、技能与素质、学习与工作、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说明了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四、科技竞赛有效地促进教师修身律己不断提升自我

科技竞赛项目与日俱增,竞赛内容紧跟时代特点,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的应用,教师作为科技竞赛项目的指导者,因循守旧,知识固封是把握不了竞赛内容动向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才能统筹全局,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因此,科技竞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了解社会需求、热门领域,研究怎样将基础科学与新科技相结合,诞生出有意义、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实践项目,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为教师的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申请课题、论著动力。总而言之,努力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学生的思维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创新,最终达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的良好效果。从心底产生对教育的敬畏与忠诚之心,在创新教育教学中能够以智者仁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五、科技竞赛有效地改善了学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以科技竞赛为契机,组织学生强化训练,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实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套“老带新”的长效培养机制。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技术探讨,共同进步,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成绩,收获了快乐。实践证明,参与科技创新、经历了科技竞赛实践锻炼洗礼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上都有突破性的改变和进步。这些学生使自己的梦想走进了现实,成为了宿舍里的领头羊,成为了班集体中的顶梁柱,成为了老师有力的科研助手,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急先锋,并且这批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以2016级自动化2班为例,班级共35人,其中3人为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主力队员;10人参加过蓝桥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班参与率高达90%,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2项,该班级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深受各科教师的认可和称赞。根据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凡是经受过科技竞赛项目训练的同学,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奋斗毅力均对考研起到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凡是有过科技竞赛获奖经历的,在找工作时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容易获得单位的青睐,或比别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六、科技竞赛落“实”于行,在实践中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6

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的特点就是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浓厚兴趣。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青少年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科技创新型人才往往能将求知欲转化为兴趣。兴趣是学习行为的生理动力。一旦对科技创新有兴趣,那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其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就会很快吸收相应知识,并常常将其应用于实际。在初高中学校学习阶段中,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影响其大学专业选择与以后就业为社会发展、奉献前进的方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求知欲,教师指导使其很好地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兴趣,吸收相应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将其科技创新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对自身而言是一个快乐又富有挑战性的创作过程。兴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快乐学习,快乐创作。

二、运用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兴趣后,教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青少年学以致用非常重要。网络是个巨大的资源库。培养青少年如何搜索、过滤,提取有用信息,是必备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多种搜索引擎查找有价值的资源。利用维普网等大型数据资源网站进行相关材料资源的查找与阅读。利用IE浏览器浏览国内外最新科技创新方面知识。利用邮箱或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彼此间进行交流合作。利用网上视频资源进行视频教程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与丰富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创新

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学习与创作毅力。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与困难。面对难题,高难度的创作目标时,毅力是否坚强,是其能否成为成功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总结归纳要学会学精一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难题难以计数。如学生在软件编程科技创作时,遇到作品一个功能的实现有难题的时候,在毅力的坚持下,查阅各项书籍,在一天中常常查阅知识而忘了吃饭,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在查阅书籍的同时进行大量知识归纳与应用。在多次程序修改与调试后,实现预定的功能目标。中间的调试失败的经历与挫折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毅力坚持,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科技创新作品就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中,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明显的素质特点。

四、途径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7

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要自觉承担起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自身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紧密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质量大学教育和高水平科技创新联动发展,形成“乘数效应”,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土壤,科技创新又会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高校要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把握学科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优特色学科,做精适应战略需求学科,并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眼于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造有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把握基础学科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方式,重点支持基础理科、基础文科、基础医学等发展壮大,推动基础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发挥主动性,超前谋划布局,着力打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勇于发现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营造耐得住寂寞、宽容失败的氛围,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依据国家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面协同建设一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创新高地和高质量大学科技园区,主动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改革科研评价导向,积极培育科研新范式,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围绕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开展联合攻关。主动加强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对接联系,善于从现实生产需求、市场需求中总结和提炼科学问题,转化为实验室的攻关课题。同时,积极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切实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大使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高校应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不断提升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能力水平。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专业教育要精深并重,通识教育要交叉融通,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夯实学生创新基础。有效利用高校科研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积极打造高校、企业、社会育人联合体,提升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实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广泛宣传学校科技创新事迹,弘扬优秀科研人员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心怀科学梦想、树立科技报国志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严纯华 单位: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

科技教育创新范文8

数学是一门思想性强、非常严谨的学科,它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经过课堂教学的严格训练,可以让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曾犯了在教学中不够严谨的错误,在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示范课时,我太在意课堂氛围,教学课堂很随意,教学时随意地画起了草图。因为老师的随意,学生作业时画的“直角”不是九十度而是大概只有七八十度,学生指着不是直角的角讲“直角”“睁眼说瞎话”。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就是对数学的不严谨。

二、以科技创新精神探究数学教学课堂

农村初中学生基础比较差,对数学课感觉到枯燥无味,上课就是听天书,原因是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能将科技创新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也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高度》时,我选择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被测物体的地理环境,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并测出它的高度。又如,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时,我只带了一个易拉罐和两段足够用的绳子及一根棍子(知道绳子和棍子的长度)。向学生提出问题:“不用测量工具你能测出易拉罐的高度吗?”只有少数同学知道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测量出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他们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多参加实践活动,自主探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操作,亲自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并且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以科技创新教育的思维方法激活数学教学课堂

中学科技创新教育都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能穿插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可以激活数学教学课堂。如勾股定理的推导,可以有多种方法:一是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把它们拼成一个多边形;二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多边形,以有多种方法来推导。一题多解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紧迫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并不枯燥,它是生动的、彩色的、跳跃的。

四、以科技创新演绎数学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