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意义范例

科技的意义

科技的意义范文1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仅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给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正常销售,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遭到重创。通过推广和应用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农产品全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多元化,但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通过推广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不断地融入到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1、思想意识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受长期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保守,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工作者一切以农业增收作为农业科研的唯一指导思想,忽视了农产品品质改良以及产量稳定的要求,没有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指导来进行农业科研,导致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结构性的剩余,不利于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

2、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

农业科技要想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必须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多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必须以政府的推动作为动力,这就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不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很不成熟,农业科技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大大的降低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效率和作用。

3、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民新技术接受能力低下

当进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高科技手段。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仅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的无缝对接,还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利用信息平台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同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

4、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成不合理

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能够准确的看到市场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论是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构成来看,都不尽合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46岁以上的占整体队伍的90%,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断的融入到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也必须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也必须解放思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要积极改良农产品的品质,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规律,积极推广反季节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鲜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

2、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不仅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也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场的需求为引导,合理的分配国家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科技转化经费的投入,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让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主要牵引力,保证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有效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系,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最终的消费各环节相互脱离,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缺失。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推广新技术,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国家政策的导向,了解国家最新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方便农民对国家政策以及最新农业技术成果的学习。

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科技的意义范文2

一、新时代科技期刊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只重视社会效益,而没有过多的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了办刊经费不足的问题。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主要侧重于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包括科技期刊的文章质量、科技期刊的推广力度、科技期刊阅读影响力、科技期刊的号召影响力等。为提升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纷纷采取选题策划、约稿、不收取任何出版费用甚至提供稿酬的方式来争取优质稿件,以内容为主提升社会效益。这种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随着办刊环境的变化以及办刊经费的增加弊端日益显现。大多数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经费支撑力度不够,各办刊单位的经费很难维持刊物的正常运转,影响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迫使刊社和编辑部不得不另寻出路,为了争取创收而四处奔忙,办好科技期刊实在困难。科技期刊在我国的经营模式有3种:(1)很少一部分是独立核算的,自负盈亏;(2)有一部分为行政经费补贴;(3)大多数为由主办单位提供全部的办刊经费,但经费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刊经费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印刷成本、邮发成本增加,编辑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增加,科技期刊为争取高质量稿件的稿酬支出增加,为迎合互联网和新媒体阅读的网络运营成本增加等,而主办单位提供的经费却固定不变,或者经费增长赶不上成本支出增加,不成正比。另外科技期刊传统的主要经费来源的纸质订购减少,导致收入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阅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某些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获取科技期刊上的文章进行免费阅读,导致订购量减少,而付费阅读的习惯还没有全面建立。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一系列变化,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经验受到了打击。科技期刊的办刊费用越来越紧张,入不敷出的状况就会导致有的科技期刊不得不面临停刊的状况,如《中国科学文摘》和《情报科学文摘》等就是迫于因为经费不足而暂停刊的。因此科技期刊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经济效益,只有重视经济效益,才能维持科技期刊的生命力,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否则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再好,也会由于经费缺乏而导致停刊。作为新时期科技期刊的编辑,必须要强化经营意识,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科技期刊编辑重视社会效益是由科技期刊的定位决定着,科技期刊肩负着促进科技创新、传播学术、传播科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要努力把握好选题质量和文章质量,促进先进科技的创新和传播。把握社会效益就是要控制好经济效益的价值限度,不能为拓展经济效益而牺牲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即不能因为拓展经济效益而忽视科技期刊的独立性,不能降低选题策划创新性,不能降低科技期刊发文的质量标准。而科技期刊编辑重视经济效益是为保证科技期刊可持续运转的重要举措。只有科技期刊扩大经费来源,科技期刊才能吸纳高质量编辑人才和高质量作者群,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和出版提供强大的经费保证。科技期刊编辑要懂得取舍,保持平衡,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科技期刊编辑除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出版任务外,还需要有经济创收的头脑。因此,笔者所在期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济创收:打造品牌,形成办刊特色;顺应时代,新媒体时代开创多种阅读方式;以期刊为根本,打造精品会议;规范发展协办单位,合作共赢。

二、打造强势品牌,形成办刊特色

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期刊必须在提高精神文化质量上狠下功夫,刊登精品文章。近年来我刊对行业的发展动态关注密切,准确地捕捉和获取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并对紧密环绕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后续报道及跟踪,同时根据热点提出有意义的预测和展望。由此《日用化学品科学》一直良性发展,并获得中国百强包括和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的殊荣,有效彰显了自身的价值[2]。在注重打造自身品牌的同时,编辑部坚持公正公平原则,牢记期刊的社会使命,认真对待所有来稿,尽可能吸引更多优秀稿源,严把稿件质量,执行稿件的三审制度,注重编辑和校对质量,做出精品内容,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编辑部在期刊品牌和文章质量上双管齐下,使刊物受到作者和读者非常高的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精品内容从来都是稀缺资源。随着网络普及,各种新兴媒体出现,我刊编辑部坚持给读者提供精品内容的同时,及时了解和适应读者在信息时代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整合多种平台优势,形成平面媒体、互联网和移动阅读终端的立体出版模式,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求。2015年本刊对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封面和内文进行全方位改版,由黑白印刷变为全彩版印刷,封面和目次选择精美图片,充分调动读者兴趣,增强阅读的艺术性和趣味性;2016年对官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集稿件处理系统、专业信息、已刊发文章免费浏览和下载、为广告客户免费进行广告宣传和链接服务等;开通期刊微信公众号,读者可定期接收本刊推送的最新论文,随时随地接收年度最新会议动态和行业热点。通过以上立体出版模式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扩大了在本行业的读者忠诚度,投稿文章逐年增多,版面费收入稳中有升;随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点击率和注册人数的增多,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客户和赞助商,带动了平面广告和互联网广告效益的增加。期刊在保证其“内容为王”是全媒体时代立足之本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新媒体,最大限度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以期刊为根本,打造精品会议

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等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在期刊上的交流,是通过纸质和网络出版物中的图表及文字来传播与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专家学者在出版物的交流中,若想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换学术观点,着实有些困难,无论纸质还是网络出版物都是侧重“学术”,缺乏实时交流的平台。而举办学术会议,则可以为科技工作者、专家乃至学生提供实时交流、面对面探讨科研成果的平台,从而使大家侧重学术的“交流”。学术会议与科技期刊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发展,还可使期刊在业内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想而知。本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举办行业学术会议,会议模式包括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行业专业细分的小型会议三种,经过多年运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较大影响力。通过举办会议,扩大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给期刊带来巨大的收益,为办刊提供了经济支持,同时使更多的研究成果得以及时发表和交流,为科技期刊编辑提供了与作者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编辑便能获得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这样可以更敏锐地捕获新的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专业知识,进而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刊物搭建平台,会议促进影响,活动带动经营,为期刊广告和赞助收入的提高增加了机会。

五、规范发展协办单位

随着科技期刊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科技期刊办刊压力增大。在大力拓展广告业务、搞多种经营的同时,科技期刊不约而同地通过设置协办单位来筹集办刊经费,设置协办单位已经成为科技期刊重要的办刊手段。我刊在紧紧依附于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品牌优势及资源积极与第三方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目前和我刊建立协办关系的单位约有50家,主要包括原料和终端企业及设备厂家,通过与协办单位的合作,扩大了期刊的局部品牌效应,其影响力在协办单位显著提升,扩大了社会效益;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协办单位为我刊筹集到一定的办刊经费,缓解经济压力,提高了期刊的广告和发行,增强了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

科技的意义范文3

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对于“开放式教学”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教育家认为:开放式教学是“不同理论研究的综合概念,涉及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组织的开放等等,目的在于为变化了的学习概念组织变化了的教学情景。”2000年7月1日至8月6日在东京召开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日本学者桥本吉彦提出“开放式教学——思维开放,题目开放,过程开放”,这是对开放性教学的明确解释。综合以上理论,笔者认为开放式教学广义是全球课堂教学,即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校外、网络进行;开放式教学狭义是学校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与传统式、单一式、封闭式教学相对的教学理念,是指以知识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轻松活跃、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在理念上更加强调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方、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目标上更加强调学生在实践、创新等方面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境上更加强调开放性,不再把教学活动囿于学校、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围绕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层次性和个性化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无定法、因材施教,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工具的选择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上强调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二、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科技信息融合的数字时代,各种高科技手段和信息融合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当前日益兴起的开放式教学改革正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受这一影响的体现。尽管现代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已起步并有了一些基础,但在地方高校中,广告设计课程明确提出并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情况还没有过。地方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由于地域、经济、设备条件等原因普遍存在着:广告设计课程目标含糊空洞,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宽泛;许多广告设计项目是由教师虚拟的,教学训练内容与社会广告设计活动存在差距;教学方法封闭、僵化,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等等。相对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常常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这些矛盾在面临数字时代的冲击时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如何引进开放式教学,发展与创新,形成科学而合理的教学体系及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已经非常迫切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同时也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要求的高质量、适用型、创新性广告设计专门人才。

三、开放式教学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运用

1、开放式教学理念是首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广告设计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广告进行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着力培养学生广告设计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给学生留有积极创作空间和时间,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使广告设计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性发展的需求。

2、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广告设计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广告设计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的,紧扣广告设计课程育人目标,改变传统地方高校教育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含糊空洞的现象,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教育的特点。

3、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环境。一是开放教学空间,根据广告设计课程需要可在多媒体教室、工作室、摄影棚、印刷制作坊等环境进行教学;二是开放教学视野,根据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求,创造超越广告设计单一课程背景的开放式的教学结构,满足学生跨越专业和系科获得更具综合性广告设计的知识;三是开放思维空间,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允许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的问题,营造“敢想、敢说、敢问、敢试”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思维空间;四是开放师生关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重构师生角色地位,民主、平等、健康、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基本保证。开放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4、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内容。要实现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首先要进行开放式的教材建设。可以说广告设计书籍与网络资源是教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是教材,学生猜测和想象是教材,发现问题是教材等等,在广告设计开放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材料式教材观,视教材为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一种辅助材料和工具而非教学的全部,在遵循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调整结构顺序、整合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体现大设计、大美学观念,主张从传统与现代、国内和国外、学院和民间汲取营养。

5、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方法。随着数字时代广告设计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学校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追赶上其更新的速度,教学方法是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一大目标和重点。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教与学的方法。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广泛采用“情景创设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6、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手段。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束缚于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强于实践,眼高手低,对学生的就业和适应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的手段需多样化、现代化,在教学中可选择多种手段:具有黑板、粉笔、画架的普通画室、广告设计工作室、摄影棚、数码输出制作室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手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自由选择和应用。

7、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评价。开放式教学评价应注人的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发展过程,应将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广告设计课程标准也要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知识、能力、行为)、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创新思维、口头表达、协作程度、作业等表现),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

四、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参加权威广告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参加实战型广告设计竞赛项目,实战型竞赛即赛事的所有选题均面向社会征集,将企业营销的真实课题引入比赛,使学生广告实践有更广阔的舞台。竞赛项目由企业拿出商品或服务的策略单,策略单上写明了企业或品牌理念、广告主题、传播/营销目的、目标对象、宣传场合/传播时机/使用规格、建议列入事项、参考网址等,让参赛学生选择策略单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企业营销理念,为创意实践设计奠定基础。实战型竞赛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学院奖等,这些竞赛所有选题均是企业营销项目,参与竞赛既可以接触到社会实战项目,又可以了解本校和其他院校的教学情况,调整不足之处,促进广告设计开放式教学发展。

2、加强广告设计工作室建设,整合企业资源,使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实践教学。充分调动社会企业资源,把企业项目带入学校,让学生组建团队,一起以竞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汇报,邀请企业广告设计决策人员参与到汇报课堂,并进行当场点评与选择。给学生以真实的项目体验,促使其广告设计能力与市场接轨。

3、针对广告设计课程开展系列课堂讲座,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在广告设计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可开展相应的项目讲座,如:客服心理分析、实践项目案例、获奖学生经验体会、印刷配色知识等。让每个老师或学生分享自己擅长的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广告设计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们的实践提供储备能量。

4、结束课程时进行作品汇报和展览,及时交流,公开公正评分。广告设计课程结束时进行PPT汇报,每个学生与老师都是听众,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并指出优缺点,给出建议。作品整理后进行广告设计课程作品展,要求各年级学生进行参观,也可在留言本上留下意见或建议。

科技的意义范文4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遵循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基础上,始终高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旗帜,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者指出:“科技进步在现代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成为社会重要经济支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及生产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的质量,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为内涵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水平,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曾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2]P375。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经济领域、科技体制领域的不断改革进程中,促使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生产组织及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科技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导因素。科技的迅猛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要达成的目标及意义所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开展科普工作,使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恩惠,从心底自发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技文化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创造出新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加快我国的教育发展

科技的意义范文5

1科学文艺类期刊需要明确发展定位

科学性和文学性兼备是科学文艺类期刊的两大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一般科普类期刊和文学期刊的基本特质。科学文艺类期刊应在明确自身特质的基础上,走分众化、专业化、特色化之路。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是国际期刊业在“二战”后就逐步显现的态势,目前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曾经辉煌的大型综合类期刊慢慢走向沉寂,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性期刊却奇军崛起。例如,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家《鞋带》杂志,专门介绍各种鞋带的制作、质量和使用方法,杂志创刊五年,就成为一家拥有2500万美元资产的公司,赢得不少读者。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期刊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获得一席之地。分众化和专业化要求期刊“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地选择传播对象与受众范围,分清核心读者、非核心读者与潜在读者,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科幻世界》的发展与更名为例,1979年该刊创刊时名为《科学文艺》,办刊宗旨是“以文艺的形式普及科学”,栏目设置有报告文学、传记、小说、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幻电影剧本、科学诗、随笔、科学家故事、文艺理论、科学史话等,内容驳杂,科幻小说仅是其中一个栏目。1991年,《科学文艺》正式更名为《科幻世界》,定位为面对中学生群体的科幻期刊。“这并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把一个面目模糊的刊物,变成一个定位明晰,宗旨明了的市场杂志”[5]。明晰的定位是《科幻世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随着市场不断延展,《科幻世界》杂志进一步分众分层化,相继创办《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科幻世界•少年版》和《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2016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在“科幻文学馆”书系的基础上创办“时尚新锐科幻杂志”《科幻Cube》,这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成人读者群的时尚科幻刊物,每期策划一个科幻主题,非小说栏目围绕主题组织,其读者定位较为明晰地锁定在白领读者,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与老牌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的受众定位发生冲突。

2版式设计、稿件内容的表达要遵从“三性”原则

科学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稿件内容的表达要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这三条准则是辩证的统一体内的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体现了科学文艺中真善美的紧密关联,共同构建了科学文艺作品的独特质地与景观。

2.1科学性

由于科学文艺涵盖姓“科”和姓“文”的作品,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对其科学性要采取分别对待的方法。姓“科”的作品,诸如科学小品、科学故事、科学传记、科学考察记等,必须严守科学性的要求,即这类稿件中的科学知识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深度,表述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思想、方法和内容,必须正确、准确、先进,避免出现科学硬伤。姓“文”的科学文艺类作品,如科幻小说、科学童话,也要注意科学性,不能违反基本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常识,还要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同时,应考虑科学文艺作品的特殊性,它既不是数理化教材,不是科学论文,也非一般的科普文章,对其包含的科学内容,决不能以精准缜密来要求,因为这里的科学已经是艺术化了的科学。围绕科学文艺作品的科学性的争论时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围绕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引发的论争就是一例。当时叶永烈的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描写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恐龙蛋化石并孵化出古代恐龙,被古生物学家批评为“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26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小说里200万年前的猿人能制造陶罐“无论如何也讲不通”,“是对人类发展史和考古学的极大不尊重”。无独有偶,2016年也有一场关于科学童话的科学性的论争,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一篇科学童话——《会上树的鱼》,里面提到海边一棵大树上有一群小蜗牛在吃树叶,弹涂鱼爬到树顶,将这群“害虫”全吃光。故事所讲的“弹涂鱼上树吃蜗牛”遭到国内相关专家批评,认为这一说法违背科学,内容“不靠谱”。该篇童话的作者张冲则找出例证反驳:弹涂鱼的视力很好,在看到树上有蜗牛时,是有可能爬到树上捕食的。之所以发生这种论争,是因为公众乃至专家没有廓清科学文艺作品的独特属性,即作品中表现的科学是艺术化的科学。这要求编辑在编校科学文艺类稿件时,对其涉及的科学问题要拿捏好分寸。对于对科学性要求较高的“科”类稿件中涉及的较为专业的知识或是新兴学科知识,慎重起见,应该请相关专家审阅,把好科学性这道关。

2.2文学性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文艺……失去了文艺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6]。有人更以吃菜作比喻来说明文学性在科学文艺中的重要性,“我们为了取得营养而去吃一盘菜(科学知识),如果这盘菜看上去颜色鲜美,闻一闻,气味芬芳,吃起来味道可口(文学性),更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足见文学性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作用。文学性的高低往往是儿童科学文艺作品质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文艺是科学和文学的结合,文学不是它的外衣,应是它的实体,科学也是它的实体。编辑科学文艺类作品,从标题到内文都要仔细打磨,尽力做到语言的惟妙惟肖,叙事的深入浅出。数学家王梓坤写过一篇题为《林黛玉的学习方法》的文章,不看内容,光是出现在标题里的“林黛玉”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事实上,这篇文章写的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问题,如果起个“板正”的题目《自然科学方法之我见》,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是生物学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科学小品,文学性很强,比如他描写蜘蛛:“我就留心这八条腿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一般不费力气。”[7]此外,还要考虑科学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对编校的不同要求。例如,科学诗除了科学性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符合诗歌韵律及意象的审美要求;科幻小说除了要求有一定的科学创意,还要符合主流文学小说的要求,精巧的故事架构、紧致的叙事节奏、对人物及内心的把握、优美的叙事语言等。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说:“直到今天,文学性依然是评判科幻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8]

2.3思想性

科学文艺作品在描绘科学的现在和未来时,会自然表现出某种科学思想或倾向。一般来说,科学文艺作品或者颂扬一种事物(如科学小品《祝螳螂南行》),或是赞美一种精神(如科幻小说《和平的梦》),要么表现一种哲理(如叶永烈的科学童话《圆圆和方方》),或是跨越思维边界的科学创想(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优秀的文艺作品应有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样是科学文艺佳作的应有之义。科学文艺作品要为公众提供审美对象和意义,拒绝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

3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要做到文理兼抓

科学文艺类作品在组稿工作上有特殊要求,要发掘那些既有一定文学素养和写作才能又有坚实的专业科学知识的作者。未必是专家教授,但至少拥有比较坚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材料。不懂科学和科学素养不高的人,很难写好科学文艺作品。科学文艺作品的写作和一般文学作品、科普作品都不一样,它要求作者有大胆的想象力、丰富的幻想、叙事的本领,要文笔隽永、文字生动活泼,能把要写的事或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因此在组稿时,要物色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的作者。目前,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往往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以致文理兼备的人才并不是那么充裕。科学文艺期刊的编辑要主动走出去挖掘人才,自由投稿来的作品很难尽如人意,挖掘非主动投稿的作品十分必要;除了刊发成熟优质稿件,也可以刊登不成熟的作品,让评论家看到问题;发现对科学文艺创作感兴趣的科学家,条件成熟后可考虑请科学家就其研究方向写文章辟专栏;有的作家不是科普作家,但参与重大的科学项目,可以邀请他们写报告文学;还可以为文学家和科学家结对写作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文艺类期刊要转变杂志的单维办刊模式,要有放射性发展的思路,利用新媒体增值,从而创立品牌。依托杂志,建立人才聚集地,通过培训、沙龙等形式,组织科学家、作家来学习、结对子,引导调动主流文学作家参与,互相学习。培养杂志自己的作者和人才,吸引科学文艺作家加入圈子。编辑还要增强组稿的方向性,为确保充足稿源,要开门办刊。可以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例如建立微信作者圈,把当期需要的稿件主题在群内,并派专人运营微信,随时随地交流信息,借此把月刊、双月刊、季刊变成经常性的刊物。编辑还要留意科学文艺相关的研讨会,主动参与进去发掘作者。

科技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企业形象设计;塔里木大学;实践教学

一、校园VI设计的概念

1.校园VI设计

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是针对学校形象中各类视觉因素全面、统一的设计,要求在宣传过程中按照规范实行。校园VI是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抽象概念具化为符号,通过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展示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形象。VI系统是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达学校整体面貌的最佳手段。VI设计体系是使学校品牌化、形象化的重要一步。

2.塔里木大学简介

塔里木大学创始于1958年,位于新疆阿拉尔市,被称为“塔河明珠上的沙漠学府”。学校以胡杨精神教育学生,为兴疆固边服务。学校校训是“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塔里木大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利用塔里木大学特色文化和胡杨精神塑造的属于塔里木大学的识别系统,为塔里木大学成立60周年特别定制。

二、塔里木大学VI设计的基础应用部分分析

1.基础应用部分

标志是视觉形象标识系统中最重要的识别元素,通过图形化的形式向公众传达品牌的行业属性和气质。在塔里木大学的校徽中,大楼图形是塔里木大学建校初期第一栋楼原貌的建筑形式;标志中的梨花图形喻示塔里木大学桃李满天下;校徽颜色为绿色,喻示让荒漠变绿洲;中英文组合使用,象征塔里木大学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图1)。标志与标准字组合(标志与各学院名称的标准组合)是品牌视觉识别的核心内容,保证了标志与标准组合的权威性与识别性,加强了塔里木大学的形象识别性。标志设计需要一个标准色,以集中体现品牌精神与品牌文化。塔里木大学的标准色深沉绿代表兵团、生态、希望、绿洲。标准色彩的辅助搭配为辅助色彩,增强色彩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沙漠黄象征着丝绸之路,中性灰则象征包容、温和、未来,使塔里木大学的形象统一而富有变化,体现出学校的丰富内涵。标志的拓展是辅助图形,发挥丰富视觉效果、统一视觉形象的作用。辅助图形一象征着新疆塔里木的地域特征、人与大自然的结合,地球的运动轨迹喻示莘莘学子未来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辅助图形二运用标志的外形,做出前进的动势,代表塔里木大学运动向前,畅想未来,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辅助图形三由标志中花朵形态演变成沙漠中沙丘的形态。塔里木盆地地处丝绸之路地带,喻示塔里木大学是文化的传播者。

2.塔里木大学使用VI设计的优势

(1)一致性

塔里木大学VI设计具有一致性。设计师采用统一的设计和独特的大众传播方式,以视觉整体设计的方式将信息个性化、清晰化,各种媒体中的图像是一致的。通过加强学校对胡杨精神的宣传,形成塔里木大学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视觉形象,培育具有胡杨精神的人才。

(2)差异性

差异性表现在塔里木大学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VI设计中突出了塔里木大学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思想特色与文化理念,使塔里木大学形成独有的形象特征,便于识别。

(3)美学性

校园VI识别是通过视觉交流完成的,需要具有美感,否则无法唤起公众的共鸣,影响设计效果。因此,塔里木大学校园的VI设计坚定遵循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和谐与对比、比例与大小、色彩与联想、情感与心理等多种美学原则,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4)有效性

有效的学校VI设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理念。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基于本身情况——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阿拉尔市的学府。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学校牢记初心,铭记使命,弘扬南泥湾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形成了勤奋、团结的优良作风,形成特色办学理念。专业学校和人才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塔里木大学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区域优势,建立了综合性大学。塔里木大学研究塔里木盆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突出了胡杨精神,立足服务祖国边境,形成鲜明、跨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这条道路也明确体现在塔里木大学独特的视觉系统之中,以帮助人们快速认识学校的特点,在树立学校形象、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塔里木大学VI设计应用

塔里木大学VI设计的部分辅助色彩、辅助图形在校园指导系统、校园文化墙,徽章、信封、名片、包装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校园导视系统主要使用木板、丙烯酸钢板和铝复合板,特点是个性新颖、时尚感强、施工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材料上,使用钢板是最合适的,钢板上刷木纹漆,不易掉色,耐晒、抗风,符合塔里木大学所处的地域环境特点。导视系统模板的多样性运用于不同的位置,体现出塔里木大学追求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塔里木大学的导视系统,从设计到制作均由人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完成。校园文化墙位于建筑墙壁和2号教学楼的走廊,主要内容是剪纸艺术、中国画等,展现塔里木大学教学综合发展的成果。文化墙的模板巧妙结合辅助图形和辅助颜色。文化墙中的VI设计是一种精神交流的媒介,起着文化教育的作用,以胡杨精神突出塔里木大学的道德教育特点。文化墙所用的材料是铝合金板,优点是氧化慢,绘画质感良好,板材厚度高,平整性好,上色能力较强,不易脱色,重量轻,便于安装。

1.VI设计在塔里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VI设计让人们直观体验塔里木大学的校园文化,使人们更加容易融入校园环境。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立体、色彩鲜艳、有吸引力,是学生培养情感、美化灵魂、激发灵感的重要平台。VI设计的引入丰富了校园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减轻教师的心理疲劳,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1)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塔里木大学校徽、建筑、引导系统的设计突出了塔里木大学的教育精神——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2)突出校园文化个性

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突出了区域优势,树立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色研究,突出了胡杨精神。2.提升塔里木大学的品牌价值校园VI设计有助于吸引人才,拓展校园内在和外在的发展空间,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集成了学习优质的形象元素,构建了独特而统一的学校形象,提升了塔里木大学的价值。

四、VI设计在塔里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塔里木大学是茫茫戈壁中的“沙漠学府”,肩负固守边疆、育才留才的重要使命,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学校要加快发展步伐,面向全国,让更多的人知晓。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首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系列文化元素,旨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旨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涵盖学术、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塔里木大学引入VI设计,进一步支撑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高新科技组织、管理团队的能力,增强其合作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弘扬办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塔里木大学的VI设计以胡杨精神和办学理念为核心,将学校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理念融合,利用优美、准确、丰富的视觉符号,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办学思想传达到学校的每个角落乃至社会的各个地方,获得人们的认同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铁男.略谈校园景观艺术品设计与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小学教学研究,2015(23).

[2]郭鹏,吴杉.VI设计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现代园艺,2016(18).

[3]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品牌研究,2018(3).

[4]杨梦冰.VI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美与时代:城市,2013(8).

科技的意义范文7

1.隐蔽性。历史课程中德育的价值内容一般都隐蔽于历史知识内容里面,如布鲁诺等历史人物呈现的真理观,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课程里边还有许多的道德故事等,这些道德价值内容的传授和学习一般都呈隐蔽性,它散见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2.渗透性。历史课程德育功能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提高学生的智慧和理性能力,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物古迹等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是不自觉地接受了道德价值的影响,形成渗透。

二、历史课程中德育的实践意蕴

历史课程中德育所具有的间接性、隐蔽性和渗透性特征,体现出历史课程独特的德育意义,从而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因此,历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具有一种独特的实践意蕴,对于道德教育使命的达成发挥着特殊的、有价值的影响。其实践意蕴主要有如下方面。

1.历史课程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专门的思想德育教育往往比较“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倾向于进行知识化、灌输化的道德教育”。这样的道德教育方式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束缚了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建构”。历史课程中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这种道德知识灌输的风险,它通过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德育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如史学家司马迁惨受腐刑而忍辱负重,谱下历史巨作《史记》;李时珍用毕生的经历,尝遍百草,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谭嗣同在变法失败面对捕杀以血酬国的抉择;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舍弃逃生以死殉国的壮举;等等。这些鲜活的例子,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操的最好教材。因此,中学历史课程中利用这些道德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历史课程教学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爱国热情,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通过历史课程德育渗透,历史课程可以向学生传达求真、求实、求美以及全球史观、人生意义等的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在“求善”方面给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道德、智慧和理性。历史课程中的很多历史人物如孙中山、华盛顿等,其道德品格是学生天然的道德榜样,历史课程中的很多隐性的价值因素,将对学生的德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历史课程中德育的实施途径

历史课程在德育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根据历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特殊性,我们在历史课程中实施德育,主要有以下种途径。

1.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三维目标,进行德育渗透。赫尔巴特特别强调:道德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它与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历史新课程的三个目标是层次递进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学习目标的角度出发,历史教师应该以品德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导向,在知识传授、智力培养的同时,挖掘历史课程及校本课程中的品德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的总体目标。例如:在学习长征一课时,教师不是对这一事件再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而是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挖掘隐藏在这一事件深层的教育因素,把重点放在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上。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正确的路线与政策、广大红军将士体现出的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因素促成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自然而然的从心里产生了对红军和党的崇敬,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可以说,道德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废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因为,过去的一切,不可能重演,后人也无法亲自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很多曾经感动过一代人的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变得遥远既而陌生。而要使他们真正理解、接受、领悟古人的情感和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一个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例如:在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一课时,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播放影片《南京梦魇》,其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片断,把学生带回1937年12月那个充满血腥暴力、恐怖紧张的场景。当这段影片播放完毕后,学生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眼里充满了震惊和愤怒,双拳紧握,恨不得冲上去同残暴的日军搏斗。在这种氛围中,大家对日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牢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更自觉地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增强他们关注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为祖国发展努力学习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在道德价值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和强化的作用。

3.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来进行情感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因此,利用杰出历史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去熏陶学生,必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升华,这正是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长处和优势。我们可利用历史人物挫折而奋起的事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吴;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可以让学生知道谦虚谨慎、艰苦创业、积极进取、坚毅果断、为人真诚等是多么可贵的品质。还可利用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这些名言、名句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亚里士多德的“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康德的“人非工具”;等等,都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动材料。

科技的意义范文8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