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范例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范文1

 

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承接的原因   (一)司法考试作为衡量法学教育的一个尺度已深入人心   法律职业具有一体化的特征。法律职业应当是一个同质的价值集团,其培养的路径应当是一致的,接受大致相同的国家法律学历教育,接受大致相同的职业培训,这样有利于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一致的法律职业。[1]然在统一司法考试之前,法官资格考试、检察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三考并行,饱受诟病,不利于一体化法学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录用。司法考试为法学教育提供了大致统一的培养标准,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架设了制度上的桥梁。司法考试施行已有十年,已经成为衡量法学教育的重要尺度。   (二)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应当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为地方社会服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教学更应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中对相应的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等教育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做出贡献”;[2]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发展也有赖于地方社会的支持。目前,地方法律专门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特别是基层的法律服务人才更是严重匮乏,急需一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法律基础扎实、能安心在地方工作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可发挥其特色,有所作为。与名牌高校以及专业性政法院校相比,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无疑都处于劣势,如果一味地效仿重点大学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具体需要,发挥其应用型的特色。如果说重点大学注重法律学术教育和学术训练,那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就应该注重法律职业训练,踏踏实实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培养更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毕业生,必将对地方的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及时就业不无裨益。   (三)社会司考培训铺天盖地,不接不行   近几年社会上各种“培训班”铺天盖地,给正规院校的法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正确应对社会司考培训学校带来的冲击,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在进行法学理论的系统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承接司法考试的具体方法   (一)课堂教学与司考接轨   1、推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概念法学的阐释,而司法考试则注重案例分析,只不过是通过或选择或简答的题型,考察考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承接司法考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多推行案例教学。在讲授法学原理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最新的案例,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过要注意把握时间,司法考试的内容讲得多了,课程的系统性就会受到影响,知识点有可能涵盖不到,特别是诸如民法等理论性较强而体系又十分庞杂的学科。如何应对这种矛盾,考验教师的智慧。   2、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切忌把多媒体当成电子版书或者娱乐休闲的工具,应有效利用多媒体。在案例教学时,所涉案例涉及的当事人多,案情复杂,在制作课件时,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以采集、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配以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使授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3]另外可以通过微博、飞信、QQ群就时下热点法律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养成思辩的法律思维。   (二)考核方式改革   1、考试题型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从题型看,司法考试题由三套客观题(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题)和一套综合分析题(以案例分析为主)组成。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考试题型设计上也应参考司法考试题型的设计,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应如此。而对于传统的名词解释、判断等题型,应尽量减小其比例,甚至取消。选择题实际就是判断题,而且各选项之间又有各种逻辑关系,更能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名词解释侧重死记硬背,实际用处不大。   2、考试难度与司法考试接轨。   高校法学教育考试往往考虑及格率,考试一般难度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通过,这样就必然导致学生的麻痹心理,对他们将来通过司法考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平时的考核中应当加大考试难度。   3、考试内容的设计上也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司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法学理论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的法条少考或不考,简单明了的内容也不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学校实行题库制,教考分离,这种做法很好。以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实很多重点院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考前划范围,学生也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学风。实行题库制,实现教考分离无疑是解决这个症结的良策。   (三)实践教学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直接走向地方基层工作岗位,因而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作为承接司法考试的进一步准备,实践教学意义重大。首先,与当地有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其次,开展诸如“送法进社区”等基层普法活动,进行模拟法庭演练,适时开展法律诊所[4]等实践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法律思维,增进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考核方式范文2

大学语文课程的最终考核在不同学校、相同学校不同老师的设定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尽管综合考核比例有所规定,但是就平时成绩来看,教师的随机性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成绩的高低,由于作品完成情况、学生课下动手操作能力、期中考试等相对复杂,无论是从对成绩统计还是从汇总分析角度来看,均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因此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教师所摒弃。大学生的逃课率在近些年的调研中已经成为一项无法控制的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人为因素,但是对此而出现的课堂提问式考勤核查法并没有在所有高校中普及,相对来说很多语文教师会使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作为日常出勤率的依据,从根本来看,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新思维下大学语文考核的创改

(1)以教改内容为立足点,实行灵活的考核机制

首先要转变现有教学思维和观念,从汉语的自身魅力和应用需要入手,相应加大日常测试的频次,不一定必须通过期末和期中两种答卷式考核来完成最终统计,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等均可以在日常情况下按照教师的课堂内容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主题型实践项目的调研,学生对调研进行的前期准备、调研过程中的步骤规划、调研结果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均可作为大学语文考核的方法之一。重视日常测试的设计,加大日常成绩与教改之间关联点的紧密度,可以作为保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措施。

(2)建立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考核方式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操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会计专业高年级开设,虽然课程名称各高校不尽一致,但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会计软件应用而开展教学的。笔者多年从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践和研究。在此,作如下论述和探讨,以供交流。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缺点

(一)考核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般通过期末一次性考试来确定成绩,而且大多数课程采用纸质试卷进行闭卷考试,以卷面分数为主,并辅以平时的考勤分和课堂表现分。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对于教师的操作来讲相对简单方便,适应大部分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但是对于以学习操作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就显得太单薄,不足以达到以考核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考核内容与教学脱节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在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上开设,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应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虽然课程里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但重点内容还是落脚于掌握操作技能。所以传统的纸质的、期末一次性的考核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无法起到与课程内容相匹配、反哺教学的作用。

(三)考核效果不理想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传统的考试方式把考核和评价这一环节放在学期末,忽视了会计信息化课程的重视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把控力度不够,难以发挥考试的导向与反馈作用、难以全面地评价与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优点

过程性考核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评价,将考核和对学习效果的检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考核方式灵活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由若干阶段性考核和期末综合性考核构成。阶段性考核在每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进行,考核方式可以是回答问题、操作展示、实验报告等形式。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考核,不但可以为特点不同的项目找到最适合的考核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过程,让学生有了形式各异的体验,一改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参与热情。

(二)以考核促教学

将阶段性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无形地为学生制定了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鞭策他们脚踏实地的把握好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的教师唱主角的一潭死水的课堂情形。通过定期对各个项目进行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进行修正,促进教学效果。

(三)考核结果更全面有效

课程总评成绩由数次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综合性考核成绩共同构成,不但考查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还考查了学生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考查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核结果更全面有效。

三、基于过程性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一)合理制定过程性考核方案

合理制定过程性考核方案,将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1、平时成绩,占比20%,由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构成;2、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比40%,由每个项目学习结束时的考核成绩取平均值构成;3、综合性考核成绩,占比40%,由期末综合性考核成绩构成。在学期初,向学生宣布该课程的考核方案,让他(她)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中来。针对课程特点,适合采用小班教学,但实际工作中无法满足小班教学,所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名学生,其中一人担任组长,每次考核时负责给组员打分,组长由教师打分。

(二)分项目教学和考核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11个项目,分项目进行教学和考核:会计信息化概述、系统级初始化、模块级初始化、总账模块业务处理、工资模块业务处理、固定资产模块业务处理、供应链系统初始化、采购及应付业务处理、销售及应收业务处理、库存及存货业务处理、报表管理。每个项目内容相对独立和完整,相当于一个知识点。除了“会计信息化概述”这个项目主要考查概念和理论知识外,其他项目的教学和考核主要围绕实践操作来进行。阶段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该模块的应用能力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软件系统的整体应用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合理利用案例组织教学和考核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应用性强,所以课程教学要借助案例来进行,不能空对空地讲理论。然而对于案例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教学环节的要求,内容上必须要囊括系统所有的模块,所以首先要利用一个大型案例来进行各个项目的教学,案例里要包含各种类型的业务,数量要多,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的需求;并且在这个大案例中对每个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然后对于综合性考核,要设计一个小型案例,这个案例内容应该是小而全的,强调的是对软件系统的综合协调和应用,并且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操作。

参考文献:

[1]徐林,李鸿儒,于霞.面向专业课程的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

考核方式范文4

文章阐述了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内容,分析了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我校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

普通物理实验考核;创新;改革

普通物理实验是各大高校理工科专业一门传统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风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1-2]。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考核中,实验课与其它课程相比也不够重视[3]。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者对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做了很多研究,有的强调操作考试的作用,有的强调多元化考核的作用,有的推行无纸化在线考核[3-6]。本文就我校近几年对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7]。

1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与其它课程一样,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查。对学生而言,应考查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具体来讲,应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根据实验仪器的规格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实验误差的基本理论、不确定度,相关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在杨氏模量实验的逐差法(作图法)、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最小二乘法等,并会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简单实验。2.是否会正确使用与相关的基本仪器、设备。比如会调杨氏模量实验的直尺望远镜,能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是否具备了完成物理实验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包括实验前的预习是否充分,实验原理是否理解,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读数是否正确,数据处理、实验分析是否正确、合理等,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准备、设计和初步的分析实验能力,是否具备初步的实验科学思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从实验过程的情感态度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纪律和爱护公共财产、保持实验场所干净整洁的优良品德。

2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虽说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我国从中学到大学,实验考核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在中学,几乎所有考试都采用笔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有少数的竞赛有操作考试。因此,许多学生有种思维定式,认为实验不要重要,实验过程不积极参与。上大学后仍然不重视,不提前预习实验、不明白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认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不认真检查实验是否满足的理论要求,不积极思考各种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是为了追求实验结果正确,以便完成一份完好的实验报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当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因而客观合理的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校的普通物理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主要是考核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基本都采用笔试或笔试加简单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形式太单一,考查学生的能力太片面,特别是笔试,基本考查不到学生的实验水平,创新能力等更高层次的能力更无从考核。这使得学生没有信心去参加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即使在老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参加,设计的作品以及取得的成绩都不理想。

3我校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和以前有很大的改革,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3.1科技制作

科技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简单材料,制作出具有物理原理的作品,写出简单的物理原理和制作过程,然后统一在课堂上演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并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提问进行评价。科技制作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不限,具有富含科技、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特点,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大一新生期中考核常用的方式。

3.2拍实验微课

根据教学计划,我校的普通物理实验Ⅰ、Ⅱ各开设12个实验,期末考核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拍微课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十二个小组,每个组认真研究一个实验,并将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拍成视频记录下来,拍摄过程中同时要讲解所研究实验的原理、所用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拍完进行剪辑,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各组完成拍摄后各小组成员和老师一起观看视频,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互相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总评。

3.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普通物理实验Ⅰ、Ⅱ、Ⅲ完成后,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很大提升,所以期末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设计。这种考核方式是老师安排一些研究性实验课题或自己找到一些创新性、研究性课题,提出具有灵活性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设备、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写报告。这种方式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选题阶段,学生根据两年所积累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兴趣,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提出创新性实验研究课题、设计研究实验,二、实验探索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在自己探索配合老师的指导,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三、实验总结阶段,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优化验证,得出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或研究结果后,然后针对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四、考核,采取论文答辩的形式,答辩过程先演示讲解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提问,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当然以老师的评分为主要部分。

4各种考核方式的比较

4.1科技制作

这种方式主要是启发学生尝试着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相对较单一,没有考核到学生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能力。

4.2拍实验微课

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4.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

这是要求比较高的一种考核方式,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选取到实验的组织实施、数据采集处理和撰写实验论文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完成课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实验真正做到正确、严谨、完整和规范,使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种方式与实验设计大赛的要求一致。

5结语

本文提到的考核方式是针对物理专业的学生,是建立在独立设课的基础上的,每种考核方式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逐步让学生做到正确、严谨、完整和规范,使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完成实验课题的能力、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物理实验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物理专业的学生的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经以上改革后,学生参加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比赛的成绩更是有质的飞跃。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的获奖率在逐年提升,由以前的一个二、三等奖上升到今年的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说明这种实验考核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着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余善好,孙权海,吴诗芬.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47-149.

[2]聂妍,王东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003.

[3]李林,施芸城,宏杰.物理实验课不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0,29(2):43-46.

[4]张显悦,常艳杰,等.对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130-132.

[5]张春平,初建崇,胡慧.大学物理实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23-225.

[6]邵建新,刘云虎,等.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J].物理通报,2010(2):46-48.

考核方式范文5

【关键词】慕课;多媒体网页设计;考核方式;互评

一、引言

慕课学习时代的到来,对目前互联网的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在线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并且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几乎推翻了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对现有的高校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任务,对高等学校的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应用质量和能力的培养指明了需要认知的前进方向。那么在慕课形式的教学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课程的考核方式能不能运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和学习平台建设一起进行,怎样利用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在此之上我们进行慕课视域下《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背景

《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是我校大一下半学期针对全校文科和部分艺术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必修课。目前课程的设置为4学分,60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组织方法,课程考核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终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指日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和平时作业情况,一直不能全方位考查学生日常展现;“期终成绩”多数采取的考核形式是以制作一个主题网站大作业的方式进行的。大作业的评价方式是由任课教师在收取学生所刻录的作业光盘基础上,逐份的进行打开文件夹和文件、浏览、测试的模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在进行课程成绩评价时任课老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重复性的劳动。不但如此,由于任务量比较大,在批改的过程中容易疲劳,并且还存在一些不同的任课教师的标准不一样,导致课程成绩有失公允,可能不是非常的公平。这些现状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以适应当前的现状,以达到更加公正的评价,最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体现培养人才的要求,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以适应当前的现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的考核方式的现状,应该在新的慕课视域下改变这种考核的方式,应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考核重点放在教学全过程上,要注重考查团队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1、全面能力的考核逐渐替代传统中“点”的考核

全面能力的考核不仅仅可以着力于部分的知识点,还将包含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它包含了学习过程中的课上的学习状态和课堂下的学习状态,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全面能力的考核”也是教学评价中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作为一种考核模式。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借助于慕课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习记录来完成。

2、考核个人向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转变

在对学习者的课程考核中,不但要考虑每一个人的单独因素外,还需要加入团体因素的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的展示出团队的合力。在教育过程中是需要这种合力的,如果把学习单独的划分为一个一个的独立的个体进行考核,那将展示不出团队的力量及合作的能力,更不符合协同创新的能力展现。向团队的考核,可以最大可能的调动团队中每一个任务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整体课程的认识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在分阶段的作业中引入分小组的形式来完成。

3、多元化的评价逐渐代替对个体“点”的评价

考核元素的多元化其实也就是评价过程中元素的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要考虑的元素和指标要多样化,进行综合考虑。在考核过程中,分组布置任务,分组完成任务,小组内部也要考核,在体现教师的考核的评定标准,也要体现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有量的考核还要有质的考核,总之多元完成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多元化考核体系。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引入同学之间的互评来完成。

4、课程考核的改革不只是老师的事情,也是学生的事情

在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实施过程中,不但对老师提出要求,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要参加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学生允许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作为最终的考核依据,形成有效可行的课程考核方式。

四、研究的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该课程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30个学时上课和30个学时上机,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实际情况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教材和分配学时,制定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找到一个尽量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2、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以往的《多媒体网页设计》教学中,课程考核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终成绩”的形式,往往都是重结果、轻过程,这样进行的结果与我们现在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对人才各方面的素质和知识要求很高。因此,对《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首先,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其次,对任务量比较大的考核内容,我们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来进行设计和制作,完成之后再分组进行汇报自己制作的成果。在考核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典型的项目,我们一般在提交考核内容之后,通过案例教学法对核心操作用一些能够展示其功能的案例进行演示总结,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间对案例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让其有一个开阔的思路,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成效。例如,我们讲到课程中Flash部分时,在课堂上学习完各种绘图工具及动画制作方法之后,要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核,比如针对绘图的知识点考核,首先布置一个任务———绘制花朵,接着介绍要完成该任务需要用到的工具———椭圆工具、渐变变形工具、任意变形工具、铅笔工具等等进行准备,最后让学生完成绘制该任务,完成后待大家都提交之后,找出比较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明白怎么做,并且能够做出来看到做的比较好的同学的效果,这样通过知识点的考核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灵活应用,对课程的学习也有较大的驱动。

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慕课教学平台,建立慕课课程,辅助我们进行课程的考核,补充原有考核方式的不足。在慕课平台中充实课程学习资源,展示案例制作步骤,建立学习论坛,以促进该课程的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大部分的课程考核任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改进的课程考核方式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学生在教学及考试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和自主能动性的权力。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帮助老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改进凝练教学,并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时间上,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把课程要考核的内容分布到不同的时期来完成;空间上,知识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把课程要考核的内容分布到不同的知识点来完成,最大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在课程的考核方案的选取上,要尽量避免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注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不科学性,以达到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目的。结合着这门课程,期末考核既是完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也是对所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也可以检测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以达到更高更好的学习能力水平。比如,在平时考核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德、勤、技、能方面等做全面的考查。“德”主要指学生对待课程态度,表现在方方面面;“勤”主要指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和遵守纪律情况;“技”主要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状况,包括完成情况,有无问答问题、创新型的设计等;“能”主要指回答提问、讨论和测验、测试等。期末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以课程大作业的形式来完成。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

教学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我们进行的改革内容要成为检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都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从考核方式的形式等改革的内容,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4)以便捷的提交方式为前提

课程考核的形式是不是便捷,对最终考核的结果也是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尝试多种考核作业的提交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体验。比如,课程考核的大作业,是以一个综合网站的形式进行提交的,在以往的处理方式上是学生以光盘的形式提交,这样处理起来相对比较麻烦。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通过ftp的形式提交,这样的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在线网站的体验形式查看自己的作业;另外我们还尝试通过学校的MOOC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让大家把作业提交到MOOC平台,以互评的形式给自己的同学作业一个客观的评价,既可以供教师参考,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通过慕课视域下《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课程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作用。首先,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锻炼,并且给本人的事业进步及研究方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次,通过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使学生对《多媒体网页设计》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为自身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再次,通过课堂内学习和课堂外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多媒体网页设计》教学不再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而开始朝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大为改观。在上机实践课上,学生们有事情可以做,并且现在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以往不知道做什么,一上机就玩的情况大大减少。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通过研究和开展,《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无论在学生方面还是在教师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在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慕课视域下《多媒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顺利开展和实施,借助于课程慕课平台的立体化实施评价方法的研究已顺利完成,并对教学起到了更好地应用和推广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进行在线互评评价方式的实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手的积极性,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要科,郑秋生.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5):118-121.

[2]牛文颖.《网页设计与制作》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脑迷,2018(1).

[3]韩陵宜.《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模式的几点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

[4]张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探讨[J].才智,2015(2).

考核方式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考核

引言

现代高等教育,需要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时代科技优势,并在适应时代资讯条件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以此实现教育工作中的高速率、高质量人才塑造。而为了完成这一教育升级发展目标,需要加深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使这一内容的解读,可形成具体的实践指导。

一、大数据思维对于考评工作的影响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考评工作中,需要对传统工作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化课程发展状态,并在具体内容与形式上,保证整体课程的建设效果。而对于大数据思维模式的应用,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这一思想内容与课程的关联性,并补充课程指导思想条件。第一,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之前,考评工作收集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且表现出明显的低信息量特征。在有限的数据条件下,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或误差,都会在数据系统中得到放大,并影响整体数据的判断准确性。应用大数据模式后,可以在数据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优化调整,使数据资料可以在展现代表性的同时,形成整体化的全面性特征,以此降低单一化数据的负面影响条件。第二,艺术设计课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并不是的单一的量化确认,带有明显的多元化条件,由此,势必会在内容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条件[1]。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可将大量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在形成模糊神经网络分析模式的同时,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交叉与转换,使其能够在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中,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条件,并在多方面内容的确认中,定位艺术设计的最终考核。由此,为其提出相对较为客观的评价内容,以提高评价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指导。

二、应用大数据思维优化考评工作的执行方法

(一)考评内容多元化

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需要在创意内容、思维模式、表达方式、塑造方法等多方面内容中进行糅合,才能创作出最终的艺术内容。对此,相应考评工作也要作出必要的调整,在开展内容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艺术设计作品在创作中的多元化特征,并于学生的能力塑造上,提高课程评价的指导效果,完成学生在学科思维模式与综合实践能力上的成长塑造。方法上,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模式,从其中凝练出多元化工作方法,对考评工作内容进行升级建设。例如,在具体教务考评工作中,需要将以往的整体化的考评进行切割,根据课程进展状态与不同阶段,分别设置阶段性的考评分析。在这一工作模式下,可以更好地突出阶段课程内容的重点内容,并在形成指导条件的同时,使学生可以在项目不断推进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定位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课程评价内容,对后续的学习方式方法作出调整。由此,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培训,使整体课程的考评,可以更好地形成指导,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观察效果。同时,为了补充艺术设计课程的指导作用,教师还可以针对人文化内容,作出适当的引导式评价,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在关注美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同时,从中吸收精华内容,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

(二)考评主体多元化

考评工作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执行,需要以任课教师作为主导条件,在其他教务工作人员参与的前提下,补充整体考评内容的客观性,使其展现出更具综合性、客观性特征的优势条件。同时,在具体的考评工作中,受到大数据思维模式的影响,还需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加入学生自评、互评的模式,使其与教师点评形成系统,保证考评主体的多样化平衡[2]。通过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的学习状态,并能够从专业化的视角,对艺术设计内容作出分析。由此,也可以对其创作思路造成影响,并深化其创作理念,有效地提升艺术设计内容的专业性状态。另外,在艺术设计考评的内容中,还需要尝试引入竞赛性元素,在形成开放化环境的同时,补充考核评价的内容与质量。而这一活动,也可以由学生参与到高质量的艺术设计竞赛项目中,通过真正的竞赛活动,对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进行检验,以此保证自身设计内容的市场化发展状态。

三、总结

综上,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构筑上,通过对大数据思维模式的借鉴与应用,在形成多元化考核工作体系的同时,于考核的内容与主体上,都进行了多元化的应用升级。由此,在消除发展局限性问题的同时,使整体艺术课程考评,可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需要,并在促进艺术设计课程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阳,贾荣玉.“互联网+”背景下传媒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2):116-117.

考核方式范文7

【关键词】中西文化比较;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一、研究背景

“中西文化比较”属于大学英语提高类课程,本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其文化比较与文化翻译的能力。因此本课程主要涵盖文化的基本含义与特征、中西文化的起源、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联系、跨文化翻译的策略等。本课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翻译与沟通的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逐步培养学生全球化视角与国际化视野。

二、“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作为我校2014年首批针对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之一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近三年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主要集中在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上,注重与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根源和思维方式,只停留在对外在知识层面的识记,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推理和反驳。因此,探索评价与测试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方式和价值,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评价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为:提倡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和同伴三方评价;更加重视对学习整体过程的评价,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评价目的过于单一,偏重于对学习的测试作用,而对学习的发展作用不足;形成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难有针对性全方位地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因此,“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仍需设定更加符合教学需求、更加合理的评价目标,采取更加丰富多样、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

三、“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1.改革理念及总体思路

(1)端正评价目的,问责和发展相结合,突出测试的发展目的。Weir&Roberts(1994)指出,语言教学项目评价的目的是问责(accountability)与发展(development)。目标取向的评价者重视以问责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而管理取向的评价者更重视以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黄嘉雄,2010)。目前“中西文化比较”评价多以前者为目的,即检验课程或教学最终取得的成效,对发展性评价重视不够。通过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分值(60%)使其高于终结性考试的分值(40%),使学生意识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同时采用多维度的评价内容,摆脱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意识到测试的目的是在于反馈和发展,是从“对学习的测试”逐步转向“促进学习的测试”。(2)丰富评价方式,主观和客观测试相结合,增大主观测试比例。当前的“中西文化比较”评价无论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终结性考试,客观题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无形中使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的学习就是背诵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没有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与测试对教学的发展作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改革后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如采用线上线下讨论、课堂演讲、撰写反思报告、辩论等方式,增大主观测试比例(70%),并根据学生的努力和能力评分。例如,传统的写作测试属于命题类作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相关知识,但无法检测学生运用理论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写作测试属于案例分析类作文,学生不但要了解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更要根据实际场景去解决问题,因此能够相对客观地体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实施以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校本评价为主、其他多样化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能够兼顾知识与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估与测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较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3)充实评价内容,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加强测试内容的思辨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近三年“中西文化比较”测试中基本考查的是与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却很少涉及对相应知识的实际运用。建立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考试模式,使考核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能够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评价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方向和目标,如课堂演讲部分,可以增加与文化比较相关案例分析与辩论,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所学相关知识。

2.预期目标

(1)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讲解与分析,尽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探究现象可能引起的结果。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比较意识与文化素质,提升文化翻译与跨文化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改变当前目的语文化教学的霸权地位,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使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能够达到动态平衡。(3)能够或者基本能够学会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文化相关的网站、手机APP和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外在的“被动学习”向内在的“主动学习”转变。

四、“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

1.注重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出勤与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课堂翻译测试及译文比较,批改网、蓝墨云班课APP与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课堂演讲与书面反思报告。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及评价体系。(1)课内外活动的参与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讲解课文、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情景对话、线上线下的提问回答、访谈、讨论、辩论等形式。(2)课堂英汉互译测试及译文比较以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3)批改网、蓝墨云班课APP与网络教学平台测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4)课堂演讲多样化,如文章归纳总结、角色扮演、电影配音、主题发言、短剧表演、才艺表演等形式。

2.成绩构成

期末总成绩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试(40%)。(1)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内外活动的参与(10%)、课堂演讲与书面反思报告(20%)、作业与测试(30%)。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演讲是学生的语言面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展现。反思报告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帮助学生实现了在中西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鉴定和决策的多重功能。作业与测试采用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方式:课堂翻译测试及译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翻译能力;译述、选择、判断、填空测试能够提高学生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意识,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学生中西方文化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与比较的论述思辨题型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深层次理解。(2)终结性考试包括汉英翻译(10%)、英汉翻译(10%)、论述题(20%)。汉英翻译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汉英翻译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接触母语文化的渠道并且有效增加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输入。英汉翻译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需要译述的文章中选取一个200词左右的段落,难度相当或略高于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考试。英汉翻译能够扩充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文化比较与文化翻译的能力。论述题是从所学七个主题中任选某一个小话题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论述不少于200词。论述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结论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作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最感兴趣和选课最多的大学英语后续课之一,具有宽广的覆盖面和众多的学生人数。因此,本门课程的评价与测试适用于所有选课学生并能为其他对本课程感兴趣的校内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改革成果也可为其他后续课程乃至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嘉雄.课程评价[M].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2010.

[2]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2015,(3):4-13.

考核方式范文8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试模式,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达到结果和过程考核并重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通过本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可探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有必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项目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近几年,不少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与之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作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塑料模具设计》,以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讲授常见的模具成型工艺、原理,注射机型号及选用、塑件设计要点、常见的模具类型、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等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模具的主要结构及设计要点,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模具相关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通过此次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本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后来结合了多媒体教学,引入了大量的动画实例,但由于条件、资源有限,缺乏真正的实践练习,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汇总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知识点多,模具结构图也比较抽象,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模式无法涉及所有的知识点,并且考试受题型、题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客观反馈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考试成绩会有所偏差,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学风的下降。其次,对于传统的期末考试,大部分学生是期末临时磨枪,在考试前的几周内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击复习,这些应试型的学生虽然能应付考试,但考完就忘,不能及时反馈问题和总结经验,知识点根本没有理解透,更别说融会贯通了。考核方式改革后,可以督促学生对重视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项目化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次考核方式的实施,以项目化的方式引入考核内容要求,教学过程结合“模具设计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某一塑料制品为例,以产品的模具设计为任务进行驱动,以模具的整个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求学生提出设计方案、优化方案、确定关键零部件结构及尺寸、最终完成设计的思路完成考核项目。通过模具设计过程加强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不仅能够客观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教考结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课程具体考核方案

2.1指导思想

项目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体现在考核过程中,与学习密切相关,是对学习态度、效果的一项综合考评,更能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够帮助老师总结难点,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是一种可持续的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考核方案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采用学习过程的开放式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认定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模具设计制作成绩两部分组成。

2.2.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主要有由课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几部分组成。根据了解理论知识、重在实践培养目标主要,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课堂考勤、作业、讨论和课堂提问等项目组成:平时成绩=课堂考勤(40%)+作业(40%)+课堂表现(20%),老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不同的成绩评定。课堂出勤率保证教学环节的首要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严抓考勤,特别是自制力、约束力有限的学生,必须严抓、狠抓。因此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说明考勤制度,并公布了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以督促监督学生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人在课堂、心在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本门课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管理制度相结合,随时和辅导员沟通上课出勤实况,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完成作业和课堂的学习态度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讲完模具设计基础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作业,启动项目。首先是发散性的让学生自己想题目,汇报设计思路,然后老师对题目进行筛选,并给出建议与评价,最终确定题目及方案。对于作业及时上交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种人人参与的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启发,更有利于筛选合理的题目和方案。另外,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反之,学生若学习态度不端,缺课或作业量缺交,到一定程度便可按照学院的规定,取消其考核资格。须进行重修申请方能重新学习、参加考核。

2.2.2项目考核

项目考核即模具设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对某一塑料产品的模具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按环节给分,具体操作流程环节及评分标准如下:(1)方案设计(20分)。根据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制定出设计方案,要求方案合理,能清晰的体现出设计思路。(2)设计说明书(30分)。根据给定的塑料产品外观尺寸、生产纲领、工作条件等等要素,选择模具类型、确定型腔数目、确定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等关键机构,并进行尺寸的计算和校核,并且以说明书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出来。(3)图纸绘制(30分)。根据已确定的模具结构尺寸,绘制出模具装配图和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要求总图纸量不低于2张A1图,绘图规范、技术要求合理。(4)教师评价(20分)。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表达出设计的思路、模具结构的设计原理等设计要点,并能表述出模具工作原理。展示任务实施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及团队精神。

3项目考核效果

3.1课程实施项目考核的优势

课程本次实施项目考核之后,不仅反映出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考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容易查漏补缺,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通过查阅课本、参考书的形式来加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重难点。鉴于本次的考核项目是模具设计,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设计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练习了UG、Proe、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由于这些软件没有专门的讲授过,使用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讨论问题,所以也培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蹭进了感情、促进了相互间的友谊。由于对学生有绘制模具图的要求,在本次课程考核过程中还巩固复习了机械制图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中的易混知识点,真正做到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通过此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也利于教师发现问题、总结难点,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最终达到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不断修正、不断改进”的项目考核方式,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科学设定考核项目

该课程的考核项目取自常见的塑料成品,并且是学生经过调研分析选定:如电脑音箱外壳、打印机外壳、电子秤底盘等常见的塑料制品,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这种灵活设定考核项目的考核方式,不仅大大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课程考核采用项目化后,在教学开始阶段,仍采用随堂讲课的方式进行,先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随着项目的引入,方案的细化和深入,需要学生自己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对问题的分析也越来越细,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点、管理课堂,还要把关进度,分析方案、结构,并且提出合理建议并反馈给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到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点评,集中讲解一些难点和共性问题,以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和问题。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对教师的责任感和综合素养要求的更高。

3.4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的实施,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最终才顺利的完成了考核。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了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少、老师讲授时间有限,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并且没有消化时间,单纯的依赖考核来巩固知识点有所被动,并且时间紧、任务量大,难免会有所顾及不到,建议增设课程设计,通过练习巩固、理解知识点,这样就能和考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次机械类专业模具课程项目化的改革考核方式的革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其中、学在其中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真正起到了“以考促教”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李学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陈璟,谢帮灵等.过程性考核在《塑料成型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5.

[4]汪定妮.基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核方案设计[J].职业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