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分析技术范例

计算机分析技术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可分类为不同的技术类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控制和编程的辅助设计与联动设计技术,或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的仿真与建模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种类,其能够有效结合不同技术,融合提升整体的功能效果,从而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实际效率,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探究,提高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由多种技术和工艺融合的综合性门类,通过将不同的工艺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设计与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的建设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正不断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分析,逐渐提升机械设备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强化整体设备的设计效果。目前,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渐提高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机械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提高设计效果,使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灵敏性,并通过逻辑程序设计,帮助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在该方面我国还有较为漫长的路要走。目前,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限,无法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进行更深度的融合。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功能的研究,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频率,降低设计难度,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制造更为便捷,从而提高整体机械设备的建设质量。

2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内容

2.1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在VR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计算机对软件进行编程和调整,使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变革和调整,整体的仿真可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实施,构建机械零件后进行组装,形成仿真模型,便于设计制造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零件的功能进行模拟,了解整体机械设备的设计效果,进一步保障机械制造质量。在对大型机械设备,如内燃机零件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仿真技术对内燃机零件的运行情况进行仿真模拟,确保零件与整体内燃机构造相契合。对系统进行定义时根据机械设备的设计需求来对系统边界进行设计,并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如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对机械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需要结合通信需求对约束条件进行设计和规定,避免系统仿真模型受到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设计情况,将其转化为客观的数学表达公式,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型转换,将构建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使机械设计人员能够直接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调整,实现对仿真模型的控制,顺利完成模型转换[1]。在仿真实验中,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对内燃机运行的原理进行模拟和构建,构建完毕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和调试,最终得到计算机语言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内燃机内部零件运行过程的还原和仿真。设计仿真实验,通过实验要求进行信号输入,信号通过模型后,根据实际的设计情况对参数进行处理。参数处理完毕后将其加载到仿真模型中,实现模型加载,得到仿真模型。通过该方式进行整体实验。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中,为完成实验方法,使用动态系统对模型进行优化,对于实验中的不确定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随机模拟,提高实验统计的概率,提高整体的实验效果。按照实验输入代码,通过模型变化进行验证,完成实验要求。仿真实验完毕后,得到实验结果,并对仿真实验进行验证,最终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完成对内燃机零件的仿真设计。

2.2辅助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能够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或通过构建软件等方式来辅助机械设计制造,从而使整体的设计流程更加顺畅,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相比传统的人工辅助设计构建,计算机技术的实施使整体设计的难度得到降低,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效果。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辅助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机制中的软件功能,如CAD等,通过软件进行制图或者三维设计,对机械构建过程中,不同零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控制,根据需求调整零件的设计参数,提高零件的使用效果和整体机械系统的设计质量。如对大型机械设备中简单的齿轮传动进行设计,使用计算机技术深度研究和掌握传动需求,并结合材料以及系统运行荷载等参数进行计算和辅助设计。在选择齿轮材料时,参考内燃机设计需求,选择能够满足大型机械设备的材料种类,使用计算机技术对齿轮强度和韧性等进行计算,最后考虑经济性原则,选择合金钢作为齿轮材料。由于齿轮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其满足机械设备对其荷载、传动精度等相关参数,此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复制计算,以便优化整体方案设计效果。对荷载系数进行计算时,使用公式:其中:K为齿轮的荷载系数;KA为使用系数,该数值受到电动机减速器运行状态影响,一般平稳状态下为定值1.1;KV为齿轮动载系数;K琢齿轮之间的荷载分配系数;K茁荷载分布系数。在计算过程中,将机械设计手册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自动对内燃机运行条件下的参数进行选取,最终得到计算答案。对齿轮传动精度进行设计时,明确其精度分为13个等级,在选择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对设计需求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最终确定内燃机中齿轮传动精度。根据齿轮运行需求,选择相应的设计参数。

2.3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深度学习过程是对计算机技术深度挖掘利用的过程,通过与网络进行连接,提高搜索能力,将数据和公式等按照一定规律和表现层次等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学习,提高对多功能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效果,实现对不同领域知识内容的识别和解决。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机械设计制造中,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等级,使其逐渐向智能化设备中发展,提高设备的学习能力和识别效果。在对机器人抓取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功能,提高抓取系统的设计效果,使机械设备实现智能抓取控制。设计人员应明确机械设备的抓取需求,如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或者对垃圾进行分拣等过程中,需要设备在混乱无序的环境下,实现准确的抓取和移动,同时保障环境不受影响,不造成堆叠物体倒塌等情况[2]。机械设备应具有精准识别和定位的功能,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对不同类型物品的学习和分类效率,同时提高坐标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相机图片中的坐标,对自己坐标和物品投入位置坐标进行顺利的转换,提高抓取分类投放的效率。计算机技术更多体现在学习控制系统中,对识别和抓取运动进行控制,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先将设备移动到抓取环境中,准备待抓取目标。在设备相机对环境进行拍照,将图像照片传输到系统中,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的帮助下,对周围情况进行归类,识别其中存在待抓取目标。以自身位置为原点,对目标点的空间位置进行分隔和计算,得到该点坐标,判断抓取的方式以及抓取的成功率。调整抓取位置和姿态,系统下达命令,控制机械臂以相应的形态,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抓取,抓取成功后。系统应进行判断,按照抓取目标分类对其放置位置进行规划设计,完成整体操作流程。在抓取的不同环节,均需要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识别后的反应,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控制。深度学习技术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进行数据获取和运算,因此设计时应满足硬件需求,随后进行相关的软件设计,提高机械设备设计的效率。

2.43D建模技术

3D建模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越发普遍,3D建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与零件具有相同参数的虚拟模型,其在分类上具体分为NURBS和多边形网格,前者对于模型构架的要求较为精细,能够对较为复杂的模型进行构建,后者更适合进行效果图的设计,整体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相对良好。使用3D建模技术的过程即是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的行为,计算机软件通过利用数学方法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保存和使用,实现对模型的构建。在对机械设备的转动系统进行建模时,应基于机械设备中内燃机传动系统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实现数学关系转化,最终形成相关的模型构建。大型机械传动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传动、控制、辅助,各个部分进行细分,如通过传动系统,控制传动部分,并对其中的轴系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使设备按照控制要求执行。内燃机模型构建时,首先应明确传动知识集合,将知识属性集合设置为Xm,该集合表示为:,在结合中选择n个属性样本进行设计构建。在传动知识集合中建立信息系统,表示为:,其中的子集有相应的论域和取值范围,并在各个范围内形成相应的信息函数。通过对集合的计算,得到集合的边界区域。其次,对不同条件关联的属性进行计算,了解其中的组合重要度。在边界区域范围内,对不同属性进行计算,结合DEMATEL方法,对不同环节属性的权重进行计算,确保属性的可靠性。根据可靠属性权重来对计算决策属性的关联性进行计算,得到其重要度。最后,通过不同集合之间的相关数据以及参数控制情况,生成相应的档案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建模,模型能够对大型机械传动过程进行展示,并将细节化部位进行扩大,提高模型构建效果。

2.5数控编程技术

数控编程是机械设备加工阶段的操作,通过对系统进行编程,使设备按照系统要求进行相应的加工,提高整体工程加工的精准度。在编程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机械设备的实际加工需求,根据加工需求进行编程,确保系统对命令的执行效果符合相应的加工需求。其次,根据编程步骤,根据图纸和加工工艺等设计相应的程序,如对加工路线进行设计,对刀位坐标等数据进行合理的编程设计,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编程。最后,对编程的程序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数控编程的程序加工效果符合要求。数控编辑控制机床作业过程中,坐标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一般为零件和机床静止,通过控制移动刀具的方式实现对材料的切割加工。在进行程序编辑时,使用右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来对刀具的坐标进行明确,围绕X、Y、Z轴的坐标旋转方向进行调整,对运动方向进行规定,确保刀具的相对运动保持准确。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向自动化编程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复杂的机械零件进行编程,随后通过恰当的处理和加工,完成对数控机床的程序编辑,使数控编程的难度不断降低。

3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发展方向

3.1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机械自动化有效节约了劳动力,使机械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机械设计和制造将会进一步的减少对人力的需求,提供整体的建设发展效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较多,不仅能够满足设计生产需求,同时能够对相关生产设计中的专利技术进行保密,提高技术得到安全使用效果。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等过程进行高效辅助,提高整体的设计效率。数字化机械设计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帮助进行模型构建,提高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并行化发展,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并行化指的是在对复杂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共同进行设计完成,提高对机械结构的设计效果,降低不同团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差异化,加强不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效果,从而使整体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协调并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效果,从而保障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高效性。

3.2微型化

机械设计微型化不仅是对事物极限的探究,更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微型化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在尽量小的体积下,完成系统的搭载,使微型机械实现可控。目前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对于微型机械的需求较大,通过微型机械设备的研发,提高对环境的深度探究,通过简单的指令,控制微型机械设备完成相应的任务,帮助解决不同领域中的问题。目前微型机械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正向进一步方向迈进,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进行结合,对微型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机械设备的功能特点。在计算机系统的升级下,能够在更小的体积中,有效容纳更多数据,并提高计算能力,使微型机械设备不断向更加微小的方向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目前影响机械设备微型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微型机械设备的构建材料,材料不仅要向微型发展,同时需要保持相应的功能作用,并且能够实现技术搭载。其二,微机电系统构建。微机械中电力系统的连接以及内部系统的构建是控制机械设备驱动的主要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超精密架构设备中的搭载技术,提高系统控制的效果和精密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控制效果。

3.3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与其进行融合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网络化支持,实现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网络化的发展,使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效率得到提升,一方面,通过与不同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形成全覆盖设计制造网络,能够了解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优缺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的信息交互,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向远程机械设计制造方向发展,使机械设计制造安全性增加,同时克服了设计人员异地的情况,提高机械设计的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整体设计和制造过程更加简单且高效,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不断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升级,充实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效果,强化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9(9):2.

[2]赵磊.论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应用中的重要性[J].信息系统工程,2020(4):2.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维护;故障解决

0引言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运行系统中的机械、电子、光电元件等共同组成的物理装置,计算机硬件系统包含输入和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等。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硬件是计算机的生命源泉和重要基础,硬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性、稳定性[1]。但是受计算机系统操作的复杂和所遭受的外界干扰较多,计算机系统硬件敏感性增强,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故障,由此就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探讨计算机硬件故障表现和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就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问题进行探究。

1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表现和原因分析

1.1计算机自动重启。第一,电源出现问题。如果计算机本身带有电池,在长时间没有连接电源的情况下,会在计算机内部配置不理想、系统功率低、主机运行负荷较大的时候出现计算机重启或者停止运行的问题。第二,内存不充足引发的问题。在计算机长期使用之后,会因为内存芯片损坏而出现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出现后如果得到及时的处理,将无法影响计算机系统的运作,可以让计算机按照自检的方式运作。但是伴随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隐性故障的作用,计算机会出现重启的问题。除此之外,计算机内存数据加载过高、金手指氧化、主板和内存接触不良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计算机出现自动重启。第三,CPU引发的问题。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CPU运行不顺畅的情况下会使得CPU的电路出现损坏。但是如果电路的损坏程度不大,那么就至于重启计算机。但是如果是计算机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下,散热不充分,就会诱发计算机重启[2]。

1.2显示器图像出现色差或者抖动。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CPU、显示器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为此,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测维修工作。即在设备工作的时候要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适当环境的营造来规避因为计算机硬件长时间工作所诱发的功能不畅通所引起的计算机不稳定运行问题。

1.3死机。第一,主板故障。计算机死机问题的发生和主板出现故障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主板长时间的使用下会使得计算机的一些后功能缺失,最终导致计算机程序遭受破坏。第二,硬盘故障。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硬盘长时间使用或者使用方式不恰当,硬盘的坏扇区域和坏道区域就会出现问题,最终会出现死机的问题。第三,硬件之间不兼容。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如果各个硬件之间不兼容就会深刻影响到计算机的稳定运行。这个时候如果计算机没有正常安装程序软件,整个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就会出现死机的现象[3]。

2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

2.1直接诊断方法。直接诊断方法是指充分调动眼睛、手和鼻子等器官来及时识别计算机系统运作出现的硬件故障。第一,用眼睛看。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使用眼睛去观察计算机,对肉眼可见的计算机故障及时做出诊断。第二,用耳朵听。耳听主要是指通过耳朵去感知计算机,通过耳朵聆听来判定计算机的故障位置,根据故障位置去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在出现硬件故障的时候会出现类似风扇的声音。第三,用鼻子闻。鼻子闻到的是计算机出现运行故障时所出现的烧焦的味道,顺着这个烧焦味道的产生位置能够找到计算机故障所在。第四,用手摸。摸主要通过手来对计算机的活动芯片实施按压处理,通过按压处理能够及时检查到芯片是否出现了不良现象和松动表现。这个期间,还需要逐渐使用手去靠近和接触计算机的硬件部位,去感受计算机硬件的稳定是否正常。

2.2插拔诊断方法。通过使用插拔诊断方式能够精准地找到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位置。在使用插拔诊断方法之前需要提前关闭计算机,在关闭计算机之后将计算机的机箱打开,这个时候如果找到了故障的主板卡,就需要对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但是如果是在取出主卡板后,计算机仍然可以运行,则是可以判定出取出的主卡板出现问题。

2.3电阻测试分析方法。电阻测试分析方法也是测试计算机硬件故障的重要方法,即可以通过万用表去测试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元器件,对容易出现故障点位置开展全方位的测试,并将测试获得的参数数值和检测点过往平均数值进行对比。通过电阻测试方法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为精准地判定计算机硬件故障。

3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

3.1中央处理器的维护。CPU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门共同组成。中央处理器是确保计算机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期间需要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会和计算机处于一样的状态,如果计算机开机运作,中央处理器也会运作。期间,计算机质量的优劣会直接体现在中央处理器上。如果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较慢,就很容易出现中央处理器问题,在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诱发计算机系统运行瘫痪,为此,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内置来强化散热保护。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热度超过了规定的荷载,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关闭。但是如果中央控制器长时间处于高温和高时长工作状态,中央处理器也会长时间处于一种运行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释放热量[4]。为此,在选择散热器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根据中央处理器的特点来选择质量和频率较好的品种,确保中央处理器的温度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因为中央处理器温度较高所引起的计算机系统无法运作

3.2计算机主板维护。要点是防范灰尘进入到计算机内部。计算机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零部件会被安装在主板上,这个时候如果主板进入较多的灰尘,那么就会影响零部件功能的发挥,最后会干扰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3.3硬盘的维护。计算机硬盘的维护不仅需要为计算机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还需要做好计算机系统的防尘防潮工作。同时,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不适合使用直接断电的方式来关闭计算机,因为如果是直接关闭计算机,会使得计算机的硬盘受到损伤。在计算机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不能够随意打开硬盘盖,如果计算机的运行温度较高,则是需要减少计算机的工作时间,目的是延长中央处理器的使用寿命。

4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的解决对策

4.1死机故障的解决对策。在计算机系统工作遇到阻碍的时候会出现死机的情况,计算机系统一旦出现死机的情况就会让计算机系统无法继续运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引起计算机系统运行死机的原因包含计算机散热速度过慢、内存空间不充足等。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中央处理器也会跟随系统散热,如果这些热量无法通过散热口及时排解出去就会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最终诱发死机的故障。为了能够防范因为散热不顺畅引发的计算机死机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散热。而对于因为计算机内存空间不充足引起的死机,则是需要相关人员将一些不需要的文件和操作程序及时删除[5]。

4.2蓝屏故障的解决对策。在计算机系统运作的时候如果出现了比较多的错误,整个系统就会停止执行命令,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这个时候计算机就会出现蓝屏。计算机蓝屏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虚拟内存和中央处理器超频上。一方面,计算机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内存,计算机系统就会出现虚拟内存占据硬盘空间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就会减慢,进而出现蓝屏。另外,如果计算机系统执行命令超过了CPU的承载负荷,CPU就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热量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将减慢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最终出现蓝屏故障[6]。

4.3内存条故障。从计算机使用情况来看,有时候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能够听到计算机系统的运作声音,但是却无法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画面,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一般是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条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清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条,如果清理好内存条后,计算机系统仍然无法运作就需要相关人员更换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条。

5计算机硬件运行期间的管理优化

5.1为计算机硬件创设理想的运行环境。计算机硬件所在的运行环境深刻影响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能够减少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需要相关人员为计算机硬件创设适合的运行环境。第一,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温度的适宜。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温度需要控制在10摄氏度到35摄氏度之间。同时,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系统的散热,对于台式机需要检查机箱内部的散热风扇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对于笔记本电脑,则是可以考虑为其增加设置散热板,在散热板的支持下来防范因为硬件温度较高所引起的烧损故障[7]。第二,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硬件所在的空气湿度,即将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湿度控制在三成到八成的比重,通过把控湿度来防范因为湿度过高所引起的电路短路情况,为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第三,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的清洁。灰尘的存在会干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别是计算机主板上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会因为灰尘的累积出现散热问题,加速计算机元器件的损坏,最终偶会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甚至还会让计算机系统频繁地出现死机。第四,计算机系统连接电源的安全、稳定。通过保证电源的稳定能够规避频繁断电所引起的硬件损伤[8]。

5.2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环境。第一,按照规范的顺序来设定计算机开关,规避因为频繁开关机、频繁强制关机所引发的故障,特别是规避计算机系统高速度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强制关机问题。同时,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操作者不能摇晃计算机,因为摇晃系统会加剧硬盘轴承的不稳定,剧烈的振动甚至还会损坏硬盘。第二,如果需要移动计算机要做到轻拿轻放,目的是避免计算机硬件因为磕碰出现损坏。第三,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拆卸维修的过程中要注重先断电后操作,在静电释放完成之后才能够启动计算机硬盘,目的是防范计算机的电路出现损坏[9-10]。

6结语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3

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不论是在工作方式、管理方式还是审计管理方面都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金审工程”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工程审计周期长、投资额大,涉及的相关人员较为复杂,因此,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开展。对此,本文结合高校工程审计的实践经验,探究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校;工程审计;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高校审计工作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入手分析,提出高校内工程审计中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文以高校工程审计的具体需求,分析工程审计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设计思路和框架,应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项目的控制和管理。

1计算机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高校工程审计不健全

高校中工程审计设置都是审计机构与纪检共同办公,没有达到内部审计结构的独立性要求,因而需要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此外,该做法缺乏专业性,部分规模小的学校缺乏审计机构,缺乏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1.2高校工程审计人员技术能力不足

高校基建工程建设中,因工程及修缮项目的管理,牵涉的资金额度较大,并且程序较为复杂。所以说,工程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且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高校工程审计需要高素质、综合素养能力较高的人才。但是当今高校工程审计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多是半路出家,从会计专业教师选拔而来,缺乏一定的业务实践能力,对审计的效果造成了直接影响。

2高校工程审计中计算机系统应用的价值

2.1有助于工程审计流程顺畅,提高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高校工程审计系统地采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它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促使工程审计的工作更加流畅。此外,有助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和建设参与的有效沟通。要想提高高校工程审计效率和整体监控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应充分利用先进可靠的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移动办公等技术手段,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及时掌握工程的管理信息,减少信息沟通量,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便于及时了解高校工程管理现状,及时汇总各种信息,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理的效率。

2.2拓宽审计信息渠道,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高校建设工程总投入大、周期长、利益相关者较多,并且工程管理极其复杂,高校内部审计需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面沟通。倘若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校基建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审计中计算机的应用使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信息流扩展到审计层的交互沟通中,它能够消除工程审计信息孤岛现象。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整合各项远程服务及信息功能,为建设参与各方远程协作办公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它能与建设各方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由于审计信息提供了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及时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使工程审计数据的信息更加准确、统一。此外,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审计制度,内容包括工程审计信息系统的平台维护、系统操作规范、信息使用权限的控制、资料存储及网络安全的运行等方面的内容,有效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审计过程中各司其职,避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风险。

2.3能够实现管理系统创新

高校工程审计中,信息化建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有效结合工程自身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完善和总结。可以说,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思路和信息数据能使内部创新技术更加完善、视野更加宽广,为积极持续开拓工程内部审计创新了发展思路。此外,高校工程审计中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构建,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及高校自身的发展相互适应,从而实现工程审计的科学发展。

3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审计中应用的建议

工程审计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明显,但对于高校而言,管理水平的起点不同,因此,建设过程任道而重远。当今,为加快工程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工程审计条件。具体而言,高校工程审计应转变陈旧观念、提升信息化意识、转变思维。此外,还应采取积极心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发展。工程审计信息化离不开既懂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对此,高校可开展培训,与企业进行合作,用来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改善其知识结构。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未来工程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赵郁茹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石峰.高校工程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管理观察,2015(16).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4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无论从教学工具,还是教学创新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本文首先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滞后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的促进作用,最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以期为有关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代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计算机教学是现阶段高校重要的课程之一,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滞后性

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存在严重的照本宣科现象,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单靠记笔记的方式学习计算机技术,忽视了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学生不能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对整体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的优势

第一,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开拓教学途径,学生学习计算机不用局限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创新了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被改变,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更强,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学课堂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都围绕学生展开。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了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计算机教学不再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考级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加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与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场景,还能够对教学案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展开激烈的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互助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更强,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方便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其主要的教学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演播式教学模式。所谓的演播式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是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多种形式,使用的设备包括音响设备、投影仪设备以及一些其他的投影设备等。通常情况下,演播式教学中,计算机采用单机模式,并不需要连接网络,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即可。采用演播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利用图片、视频、音像等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实现了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了解计算机知识内容,对提升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演播式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够进行相关演示观看,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性较弱。第二,互动式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一般在机房进行,教师通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在机房内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环境,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设备展开学习。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需要在机房内设置相应的网络,同时在每台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师能够利用软件控制学生的上机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任务,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第三,模拟式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有利于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仿真实验室内,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模拟实践平台。仿真实验室主要是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对接,为学生营造出与实践操作同样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掌握计算机技能。另外,仿真实验室模拟式计算机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很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环境,还能够避免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对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变出诸如演播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及模拟式教学模式等,为计算机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王华刚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云.解析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J].信息与电脑,2015,26(2):99-100.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5

在现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贯穿整个办公室自动化的众多环节,为相关校园内的发展起到重要重要推动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而言,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办公自动化环境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予以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办公室计算机应用的几点策略。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方面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应用策略

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各校园内广泛应用,进而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在办公室中构建完善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并由教职员工完成对其进行维护、更新、收集等工作,从而对办公室的各项工作环节予以有效连接,这对有效提高校园内工作效率、促进校园内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办公自动化环境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1.1教职员工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校园大部分为中小型校园,由于中小型学校园内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等现象,在其招聘职工的过程中,为节约学校财政支出,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低。因此,大部分教职员工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计算机功能发挥受限,也使实际工作量增大,校园内办公自动化难以全面实施。同时,有些教职员工的道德素养也有所欠缺,致使校园内部文件流失,对校园内的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

1.2办公室缺乏科学管理制度

在校园内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充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要求校园内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其做保障。但我国大部分校园内对办公自动化重视度不够,校园内对计算机的运用和管理基本流于形式化,这不仅对制约了校园内对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校园内效益的提高[2]。

1.3办公室工作环境差

办公自动化对于工作环境有一定要求,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保证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得以充分运用,但就大部分学校而言,其对计算机技术认识不足,导致办公自动化应用的环境较差,校园内工作效率也随之下降[3]。

二、办公自动化环境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2.1提高教职员工素养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办公自动化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应用中,教职员工良好的工作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核心。提高教职员工的的整体素质,校园内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形式,加强教职员工对计算机办公技术的掌握,对办公软件和系统全面且细致的掌握。另外,校园内还可以高薪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教职员工,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带领其他的教职员工中一起努力,为校园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校园内效益[4]。

2.2强化办公室管理制度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教职员工应当对计算机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制度,让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运行中有据可依。校园内要根据计算机的应用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考虑办公自动化的构建制度,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功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另外,校园内还可以结合一下国外的先进技术、工作经验和管理制度,以为更好地强化办公室的管理制度[5]。

2.3改善办公室运行环境

想要高效地发展校园内的经济效益,就要先构建良好的办公自动化运行条件。校园内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情况,在办公自动化的系统中,适当的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这样可以对办公自动化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检查,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校园内的时机情况提出了一下建议性的意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方向和机遇,因此,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校园内应当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利用,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多元化的形式,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在有效提高校园内发展的同时也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贾宁 单位:日照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钟玲.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4):64+66.

[2]张洪.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119-125.

[3]张永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应用策略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205.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逐渐贴近生活。从近几年大火的人工智能技术就能看出,人对便捷舒适的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工作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于工作中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的工作本质上都是进行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本文从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的应用、以及未来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及数据分析中的实践应用。

1.信息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1.1信息管理现状

信息管理是人们为了高效率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控制、计划、领导、组织的活动。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的活动,是记录人类活动生产并且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的技术。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信息种类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信息呈几何倍的增长,这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工作量将会十分庞大,对于从事信息处理的人来说是一个大的负担,并且容易出错。比如在此次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推行健康码,每个人只要在特定的小程序录入自己的出行信息,系统就会自己储存下来跟肺炎感染者的出行轨迹匹配,对有感染风险的人进行通知,及早治疗,这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准确。若是采用传统的纸笔登记,不仅对于登记处的工作人员非常危险,效率还非常低,容易出错。目前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以启发,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计算机具备便利和快捷的提点,合理计划信息管理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促进信息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使工作化繁为简。简单举例,老师对全体同学成绩进行排名,若是用传统的方法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在这件无意义的事情上,现在的EXCEL在极短时间内就能筛选一切老师想要的信息。但是计算机应用于信息管理时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能够熟悉所应用的系统和所收集信息的性质,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具备所收集信息的相关知识。现在社会上对于此类信息管理的人才需求也较大,专业的人才才能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管理。

1.2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管理的促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也是依托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大量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更加的简单快捷。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除了高效、准确、简便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保密性好。在进行信息管理上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加密,保护信息安全性。应用计算机建立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才能将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且充分突出系统的优点。专业人员运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优化和应用。比如在进行学生档案管理时,传统的方式是纸质材料,在学生升学时自行转到新的学校去,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学生的一切奖惩情况,转退升学情况一目了然,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可以跟随学生本人去到新的学校。整个过程是计算机自行完成,工作人员只要批准档案调出和接受档案即可,这种高度的自动化呈现出计算机应用于信息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化。

2.数据分析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2.1数据分析现状

数据分析是利用某种统计分析数段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理解找出规律并对未来做出预测。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总结生产生活规律,追求利益最大化。比如说,某公司要对某一产品进行促销,要求得到促销方式和销量的关系。这时就要求整理对比前几个月的促销方式和销量的关系,简单的数据并不直观,对数据进行分析,制成图表进行分类整合以便制定此次的促销计划,使利润最大化。还有现在很火的大数据推送,人们在网络上买东西,商家数据库会记录他们每一次消费内容和浏览的内容,然后给他们推荐可能感兴趣和可能需要的产品,使自己利润尽可能最大化。其次利用数据分析还可以进行公司未来方案制定。公司要达到什么目标,提出假设,让假设变现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环,之后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结论而得出的。除了企业里应用数据分析进行规划,在科研中数据分析也有很大的用处。比如研究某一钢材的组织、保温时间和断裂韧性的关系。此时得到的数据有三组,用origin进行绘图和分析能够一目了然的得出结论。这个是实验得出结论,在经验公式的探索中数据分析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物理学中测试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实验中,对于大量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结论。这种结论由于实验数据个数的限制不一定在未来是完全准确的,但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就叫数据拟合,是数据分析的一种。数据拟合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最开始是用纸笔进行计算,这种原始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比进行信息管理更加复杂,数据分析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分析的软件更强大的功能,需要专业人员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目前在各行各业大量的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已经成了潮流,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职业,数据分析师。数据分析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

2.2计算机对数据分析的促进

计算机参与数据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公式和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还有更重要的预测作用。人们分析数据和管理信息最终目的都是研究某一人或物的为了发展方向,计算机的加入使数据分析的范围扩大了,数据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种行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现象。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计算机参与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是类似的。信息管理更加偏向分类,利用,数据分析更偏向预测。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有了计算机的参与后应用更广,对于信息和数据的理解更加宽泛,不仅仅是局限于数字。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特性,应该对信息进行数据化,把现象转化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方向。这就要求信息管理分析人员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信息进行转变。在未来的发展上,计算机会一直应用于数据分析,并且会扩大它本身的应用范围。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凡事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均为数据。计算机现在已经可以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这一切均可转换为数字进行处理。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及数据分析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3.1完备性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于信息管理及数据分析中将会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软件的发展,它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完善。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MATLAB作为数据拟合的入门软件可以进行函数分析或数据拟合,但是对于更高级的数据预测就不能做了。为了发展就希望某一软件尽可能的涵盖所有可能用到的功能。当然这里的完备性是相对的,人类的需求无止境,永远不会有完全完备的软件。

3.2简便性

虽然要求进行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专业高效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聘请专业人员增加了人力成本。此时操作系统的简便性就十分重要,操作系统应用简单,对于众多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的操作,这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也有很大的好处。要发展“傻瓜式操作”,毕竟对于大部分只使用系统的人来说不需要了解原理,傻瓜式的操作降低准入门槛,压缩数据库进行远程服务能够扩大应用群体。

3.3快捷性

计算机之所以被应用到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机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比如在医院中实行信息化,医生用电子处方不仅让其他各部门更快的收到信息还节约了资源,有利无害。

3.4系统性

计算机有记忆功能,能够全面分析和处理数据。不仅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处理细节还能纵观全局,查看整体的数据走向和信息倾向,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力分析处理的不完全性。计算机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提示,防止漏掉关键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在未来会有更优质的操作系统和性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服务于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林辉.解析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127.

[2]向?毓,杜西杰,张源源.研究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商讯,2020(12):103-104.

[3]刘旭颖,李欣.智能运维下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0(04):121-124.

[4]李宏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营业工单标准化管理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8):69-71.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7

近些年来,计算机科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计算机教育中引入计算机科技,根据实践反馈可知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水平,可以说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本文中重点探究了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其应用的发展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应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计算机技术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并且应用效果极佳,可以说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其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高。开展计算机教育是为了更好的推广计算机技术,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国民计算机应用水平。文章简要概述计算机教育发展现状,并具体探究了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应用的价值,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1计算机应用的价值分析

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实践应用验证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自身具有如下特点:集成性、交互性、可挖性。这种技术是将以下信息元素叠加,主要包含文字、动画、声音等,对于教学而言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供多种选择性,与此同时,能够进行学习成果验证,学生信息反馈,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充满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从目前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功效,为教学给予更广阔的平台,强化教学管理工作。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给予更为丰富的资源,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计算机激素在计算机教育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2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策略

2.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他们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计算机教育同样如此。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慎重选择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计算机教育,从某种程层面来说必然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有全面的认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开展计算机教育,从学生实际需求层面出发,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继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进行PS图片教学时,探究真假图片技术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资源,如网络热点问题,然后将这部内容放入到实际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带动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通过挑选网络热搜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技术辨别照片真伪,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极为感兴趣,并且更为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2.2课前预习应用

学生在进行新内容的学习时,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课前进行预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这需要学生自身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并且需要家长的督导,最重要的是对新内容了解甚少,这也直接导致学生预习效果相对不理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此外,教师可以自制电子版的预习内容,并且标识重点及难点部分,然后需要加以备注,然后将这部分预习资源放到学习平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档案的指引下对于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方向,增加对新知识的认知,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设置预览状态,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过程有一定的监督。

2.3丰富课堂教学,降低教育成本

计算机教育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专业术语、操作方法、程序等等,相对来说学校内容较为复杂,而且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学科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弊端,教师将书本知识通过另一种形式呈现,比如文字图片,再比如动态视频,这样学生可以学习到整体操作过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教学更为形象生动,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知识,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计算机技术于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给予更宽广的学习空间,进行资料收集,同时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下达考试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节约教育成本。从整体角度分析,不仅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节约成本。

2.4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根本无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计算机互联网来说,基本上不受空间及时间约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筛选不同的题型,并将这部分知识放置在网络学习平台,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按照难易程度对内容进行划分,然后再进行权限设定,待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线上操作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实施反复操作,直至掌握全部计算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其他方面的教学,比如筛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资料,将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操作,最大程度提升计算机教育人才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结语

总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其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得以有效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应用功效,这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可行性。文章简要概述了计算机发展概况,具体论述其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促使计算机教育更具实际意义。

作者:姚靖 单位: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市卫校)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

[2]胡成娟.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1).

[3]吕云芳.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

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8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即:机密性与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可控性。所谓的机密性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无法进行非授权性访问。保密性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不会被泄漏给非授权用户;完整性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不会在存储或者是传输的过程中被蓄意修改、删除、插入插件,而遭受到破坏;可用性就是指授权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自身访问需求享受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可靠性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条件之下使规定功能特性得以完成,本文笔者所说的可靠性不仅包括软硬件的可靠性,更包括环境、人员的可靠性;不可否认性就是指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互过程中,参与者的真实性是肯定的,任何参与者都不能对曾经做出的承诺与操作进行抵赖与否认;可控性就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内容及其传播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无论是系统漏洞,还是线缆连接、身份鉴别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源头所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别,即偶然威胁与故意威胁。偶然威胁主要指的是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这种安全威胁的出现会对计算机网络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坏,使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故意威胁主要来源于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其中主动攻击会主动的篡改与破坏计算机网络信息,被动攻击则只会对计算机信息进行监听,但不会主动的破坏与修改计算机网络信息。从攻击对象角度入手对网络攻击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则可以将其划分成为两种类型,即通信本身攻击与利用网络计算机。其中攻击者通过网络窃听获得他人的通信内容;攻击者对网络传送信息进行恶意的篡改;攻击者伪造虚假信息并通过网络将其传送出去。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始终攻击者对网络通信的攻击形式。而相应的攻击者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展开的攻击,也分为很多形式,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特洛伊木马都是最为常见的恶意代码攻击形式。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3.1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确保操作系统安全可以说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所在。尽管现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几大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都相对较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未知漏洞,这些未知漏洞会使入侵者有机可乘。为此计算机网络安全人员就必须要对操作系统进行全面考量,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从而有效防御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威胁。

3.2做好数字加密技术

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人们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密码技术对即将要发送的网络信息进行数据加密,等接受者受到密文后,在使用密钥将密文解密,从而获得其中的信息。而使用这种数字加密技术恰恰能够避免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信息被盗取,大大的确保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同时还可以用来鉴别接受密文者的身份。DES对称加密技术、PGP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都是目前最常应用的几种加密技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加密技术的应用,针对加密而言之出的密码破解机制也一直紧跟其后,因此也给数字加密技术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这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自身的技术,方能长久。

3.3加强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可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第一道防御结界,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对网络内外数据的流入、流出加以把控,通过被同意的数据,禁止不被同意的数据,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计算机内部网络受到入侵威胁的可能性。过滤防火墙、应用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三种防火墙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漏洞,网络协议漏洞面前防火墙仍然难以防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还应该配以其他的防御手段实施共同的安全防护。

3.4强化入侵检测系统

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入侵检测系统就是其第二道防御结界,位于防火墙的后面。也就是说当外部攻击行为成功的穿越防火墙进入到计算机内部系统时,入侵检测系统就会发出报警,执行阻断操作。也正因如此,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对非授权使用系统资源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继而向网络管理员进行报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入侵检测系统误报、漏报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要对入侵检测技术加以完善,进行不断的升级改良,使其能够更好的识别黑客,更为准确的鉴别漏洞,发挥全面的防御作用。

4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且人们也加强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这是因为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遭遇到威胁,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带来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基于此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就要不断的探索全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发展情况改良安全防护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始终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之下,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工作、生活所需。

参考文献

[1]陈瑞.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与防御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8(13).

[2]李竞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防御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