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保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运用

护理保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让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比较长护险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结果: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护险的实施可促进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对护理员照护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照护能力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给付条件标准为年满60岁的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2~6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法》(沪府发〔2016〕110号)的有关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金山区及徐汇、普陀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该方法共梳理了42项适合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项目,形成了长期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并对每个服务项目制定了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原《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虽然规定了护理服务要求,存在对个体服务标准不细化、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等问题,常难以达到预期护理效果[1]。而长护险重点为失能老人提供所需的护理项目,着力解决失能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该方法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资质要求,引导长期护理专业化发展。因此,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护理对象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让失能老人真正享受到有质量、有尊严的住养生活[2-6];同时也能够实现养老机构自身发展。我院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对长护险进行试点,通过近2年时间的探索学习,我院护理部在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照护能力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以评价长护险在养老机构中的实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长护险实施前(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选取长护险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员年龄33~50(44.72±4.15)岁;工作时间:1年6人,2~4年16人,5年以上21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2人,专科2人;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2人,中级18人,高级3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8人。观察组护理员年龄32~55(44.02±4.01)岁;工作时间:1年7人,2~4年16人,5年以上20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1人,专科3人;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0人,中级19人,高级4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7人。两组护理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护理员根据分级护理规范相关要求提供护理服务,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1.2.2观察组。根据长护险相关42项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对护理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培训,制定老人专属护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的相关服务项目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服务。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进行服务项目的实时调整,使护理服务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动态情况制定。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①制定服务计划:根据长护险护理服务相关规定,结合老人身体情况,由长护险分管护士制订初步服务计划,向老人监护人进行服务计划意见征询,并进行签字确认,确定护理服务计划;把提供服务的护理员代码、服务计划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②服务频次与时间:根据护理服务项目内容,结合老年人不同身体情况及护理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频次。③护理服务安排:服务计划确定后,组织具备资质的护理员根据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服务对象由相对固定的护理员进行服务。每月监护人或家属对提供的护理服务进行签字确认。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中可将“互联网+养老”作用发挥出来,家属利用网上打分的形式监督护理员的服务情况,定期满意度测评,并确保投诉通道的畅通性,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落实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运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表”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考核表”对长护险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护理细节、护理安全、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服务质量越高。护理员照护能力评估内容包括照护技能、护理沟通、应急处置3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员照护能力越高。所有资料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收集与填写,以免资料收集的偏倚。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并在月底汇总数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表2两组护理员照护能力得分比较

3讨论

3.1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影响。养老机构床位紧张,床位安排无法完全做到按护理等级或护理需求进行分配,存在不同护理等级老年人安置于同一房间提供护理照护的现象。护理员实行两班制倒班,虽同一护理小组由初级、中级搭配上班,但实际工作仍按房间落实责任分管,对住养老年人进行日常护理多以机械化、“流水线”操作为主[7-9],无法很好地体现不同护理资质护理员的工作差异性。因此,护理对象缺乏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0-13]。长护险的实施促使养老机构护理工作更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使得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针对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护理服务,并动态进行增减,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服务项目;对长护险所涉及的各项护理操作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并明确规定护理员的职业资质,对符合护理服务项目所要求的人员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根据护理员职业等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设置不同的培训年限、学习等级、学习方式,以使护理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14-15]。长护险的实施强化符合时代变化的养老机构服务理念,要求我们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服务与护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这是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助推养老服务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3.2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护理员照护能力的影响。由于新入职的护理员综合素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虽然都经过机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但短期的机构上岗培训无法使护理员掌握全部的养老护理相关内容,针对养老机构住养老年人的各种疾病所需的不同护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护理工作按部就班,技能掌握存在局限性;同时护理员缺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是阻碍个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18-19]。长护险的实施要求提高护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长护险服务项目及人员资质的要求对其进行多形式、多途径与其资质相匹配的培训学习,提高本院护理员对长护险制度、流程、操作要求的掌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竞赛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员对养老护理培训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护理员投身于养老服务行业的热情,达到增强理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20]。围绕长护险将护理培训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培训中帮助护理员形成敬业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强化对护理操作技术的精益求精精神。同时,不断修订适用于本机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使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建立护理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三级培训体系,逐级管理考核,护理部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不断提升护理员的照护能力水平,从而适应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护险的实施可明显提高护理员的照护能力。

4小结

长护险实施后通过对住养老年人制订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计划,做到了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动态调整护理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规范的业务培训,提高了护理员的照护能力,从而提升了老年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同时,长护险的实施可规范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行为,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使住养老年人得到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姚志芳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