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资本配置

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资本配置

内容提要: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银行资产端的重要管理抓手,经济资本配置不仅对于银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举足轻重,也是银行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研究表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我们亟需认识到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与计量水平,经济资本配置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商业银行应通过全面优化风险计量,建立全方位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优化经济资本传导与调控,提升经济资本配置水平,在业务发展模式上有序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风险定价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达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相关机构和交易平台的清理整顿,取得了积极成效,地方监管的各类机构和交易平台风险正有序释放,地方金融风险呈整体收敛态势。然而,地方监管的各类机构和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的事件不会仅仅只是个例,传统规模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商业银行亟需提高认识,从更深层次的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效率入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银行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协调一致,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的整体导向。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无论是针对银行高质量发展,还是银行业的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国内学者都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周时钰(2019)从银行业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色入手探讨,提出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调高自身效率,又要支持经济动能转换;麦志英、韩国栋(2019)认为,在我国宏观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释放技术内在动能和价值,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陈双(2019)以28家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营绩效最大化两个维度,探索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李健、王丽娟、王芳(2019)在梳理国内外现有关于商业银行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商业银行稳健和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了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彭建刚等(2013)通过改进Denault研究方法,构建以一致性原理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方法。张敬思、曹国华(2016)研究发现,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均存在门限效应,且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蔡逸仙、蔡跃祺(2018)建议,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基于经济资本的计量体系、资本分配制度、预算管理体系、授信审批体系和业绩考核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隋晓丽(2019)着重讲解了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以及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途径。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方向往往较为宽泛,较少从一个侧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方向的研究又往往局限于银行自身,鲜少涉及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本文在弥补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对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趋势变化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国际经验,针对性提出业务层面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较具实践意义的研究事证。

二、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与经济资本合理配置的现实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与经营环境复杂的形势下,银行业经济资本配置与风险防范必须得到应有重视。2019年我国银行业风险暴露不断,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中国建设银行组建托管工作组,在接管组指导下,按照托管协议开展工作”;同年7月28日,工商银行出资30亿元入股年报难产的锦州银行;随后,中央汇金拟认购恒丰银行非公开发行的600亿普通股股票。银行业因不良资产率高、拨备覆盖率低、资本充足率低等经济资本配置问题而频频暴雷的表象,背后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现实环境。

(一)行业竞争激烈,业务市场集中度下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获准成立,市场竞争参与者数量与竞争强度也由此提升。2015-2018年,民营银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数量显著提升,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冲击。截至201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高达4588家,较2015年增加327家(数据来源于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名单)。机构数量快速扩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资产负债等核心资源在行业内部的重新分配,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的月度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占比出现了明显下滑,市场集中程度显著弱化。资产占比从最高78.18%下降为77.20%,负债占比从最高78.42%下降到77.47%(如图1)。资产、负债集中程度的下滑预示着商业银行的规模效应在逐渐消失,单靠规模带动增长的模式开始遭遇瓶颈,后续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资本的配置有着更高的期许。

(二)商业银行行业层面“低利差”环境下经营或将成为常态化

以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定价方式为重要对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启动,至今已历时23年。2019年8月20日起,我国进一步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贷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根据万德数据,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趋势明显(如图2),从2012年三季度的2.77%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2.03%。未来,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在行业层面“低利差”环境下经营或将成为常态化,长期以来“重量轻质”带来的隐患正在逐步显现。同时,商业银行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协同、平衡的发展诉求也将在客观上促使其强化资金、资本、风险等稀缺资源的经济资本配置。

(三)风险经营能力或将成为市场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为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水平逐年上升,但各细分领域差异巨大,数据显示(如图3),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稳中有升,但民营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尤其是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24.98%下降到2018年第四季度16.55%,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显著下滑暗含规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隐患,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短板问题刻不容缓。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自2002年起开始逐步探索建立经济资本预算及分配体系。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国有银行分别在2004-2006年出台了内部经济资本配置方案或管理办法,规范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在不同行业、产品、客户等方面的配置与调整办法。2012年6月,为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符合国际规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和监管检查内容及程序。2014年,在银监会批准的前提下,我国开始使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计量资本,要求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从定性为主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升精细化定价管理水平。尽管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从启动推进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且相关方法与技术随着国际与国内监管办法不断丰富;但值得关注的是: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来看,经济资本管理至少还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不足之处:1.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不够。风险的精确计量是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从实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计量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部分商业银行采用“内部系数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由于内部评级系统不完善,历史数据缺失等客观因素,致使“内部系数法”计量的经济资本并不精确。其次,信用风险划分不够清晰,现行的分类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所处的行业水平、客户信用等级、风险缓释措施间的具体差异;再次,在风险评价体系划分标准上,多数银行依然采用五级分类①进行评级划分,十二级分类②并未得到有效运用;最后,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模型不成熟,作为外部数据来源的社会信用体系仍存在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的空间,客户风险评价和债项评级信息滞后、准确性较差,制约了各类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经济资本指标配置方法仍要进一步优化。目前,RAROC配置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经济资本配置的关键指标,Smithsonetal.(2002)调查的41家大型国际银行中有32家运用RAROC配置经济资本。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同国际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商业银行风险计量能力和产品业务部门绩效考核技术有待提高,加之在数据基础上天生不足,非预期损失数据样本量不够。所以,无法运用RAROC进行经济资本配置,而采用系数法进行经济资本配置。其配置系数设定基本上是一个主观、先验形成过程,不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上形成的,加上配置系数仅按产品大类进行设置,未对单个客户、单笔交易的具体风险差异细分,因而资本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3.风险管理体系化程度不足。受传统体制运营模式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仍然以信用风险为主,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尤其在以信贷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中,信用风险计量和应用是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持续深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业已习惯在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双重管制下运营。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让商业银行在自主报价、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较少考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不全面。极大制约了经济资本配置的有效性。4.业务策略传导不畅。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应由多个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协作完成。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下属机构的资本回报水平和资产质量,结合资本充足率等情况,下达经济资本增量指标,下属机构将增量额度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在此配置模式下,总行依据各下属机构自身风险估测、利润情况、RAROC等指标,将经济资本配置到各下属机构。但是,由于商业银行风险计量并不能精确到系统内最小颗粒度,因而分配至下属机构以下层级的增量,是“虚化”的经济资本增量,这将导致下属机构丧失经济资本分配功能,经济资本往下传导渠道受阻,导致基于RAROC的业务策略无法推行。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配置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计量精细化程度、配置方法选择、风险体系构建以及政策传导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阻碍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对照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银行业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举措方法和成熟经验,笔者做了梳理。1.风险计量。目前,对风险进行量化可采用的数理模型主要分两类:一类被称之为监管类,主要与监管资本相联系,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供;另一类称之为市场类,是国际先进银行用于满足风险管理市场要求,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自主研发的。其中,信用风险度量的模型分为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两种,内部度量模型主要有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KMV模型和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四大类;市场风险的度量方法也有标准法及内部模型法两种。内部模型法是指银行建立自身的计量模型,以模型来评估市场风险值,有关市场风险的指标多以险值(VaR)制度;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方法主要有基础指标法、标准法、内部计量法,市场类方法有损失分布法。2.资本配置。美国信孚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风险调整资本配置观念。此后,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上活跃的各大银行,成为金融理论界和实业界公认有效的核心经营管理手段。资本分配模式是将银行承担的特定风险与获得的收益直接挂钩,充分考虑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本配置。3.绩效评估。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促进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国际先进银行已建立起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计算银行整体、产品、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以及客户的EVA,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估体系中的核心指标进行衡量。相较于国内商业银行,国际银行在经济资本配置管理领域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研究深入,已逐步摸索形成了包括风险计量、资本配置以及绩效评估的完整体系,可以用于指导国内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实践安排。

五、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下对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的建议

通过借鉴国际成熟的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经验,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建立全方位的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经济资本配置是基于经济资本的准确计量,在加强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的同时,应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纳入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范畴,并制定相关方法和细则确定如何计提经济资本,预防风险的发生。2.完善经济资本配置方法。银行经济资本配置需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以及业务部门制定的业务经营计划,评估各业务单元的经济资本占用。为了充分利用经济资本,满足银行间部门发展需要,应建立各业务单位之间经济资本的动态调控机制,及时根据产品、机构的RAROC考核结果,对各业务单元占用的经济资本数量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应加强经济资本预算与配置管理的适应性,在经济资本总量的约束下,适当下放一定调节权限,保障经济资本配置、调节等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相适应。3.持续优化风险计量模型。对系数法进行改进,使根据平均水平设定的系数测算结果与银行实际经营尽可能贴近。一方面,可以根据产品、业务风险与收益特征,细化产品经济资本配置系数。另一方面,在各项业务经济资本配置系数的基础上,增加客户维度经济资本配置系数的设定,使银行的经济资本确定方法,由原来的资产敞口和相应经济资本配置系数的简单相乘,变为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加权求和,使提取的经济资本更加真实反映该项业务的实际风险。4.构建有效传导的考核体系。商业银行要尽快改变以规模指标、短期指标为主的长期考核导向,建立以RAROC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体系,实现对产品、客户、部门、机构经营业绩的科学考核,从而引导各级机构将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低、收益高的业务上,实现集约化的业务增长模式。同时,通过正确、有效的考核评估,引导相关机构正确认识考核目标,调整经营策略,改变忽视风险、盲目追求收益或规模的经营方式,正确识别、计量、监控和管理风险,审慎经营。

作者:刘迪 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