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农村养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积极为本地“三农”服务,努力缩小城乡差异,同时为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提供多元化且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本文先对江苏省农商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然后对江苏省老年人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

在商业银行遍地开花的今天,银行业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能提供良好且有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必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老年客户这一“蓝海”市场尚未被各商业银行所重视,然而若能为这一客户群体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对于老年客户群体的养老金融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已有领域内学者着手研究如何做好养老金融服务这一课题。虽然养老金融服务尚处于前行摸索阶段,但对于江苏省各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既是一份社会责任,也是拓展业务、提高竞争力的良好机遇。

1江苏省农商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1.1农商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优势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而来,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永久存续的股份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该行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办行宗旨,加快发展步伐、增强支农实力。从存款、贷款所占当地市场份额来看,县域农商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居民通常称其为“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江苏省部分县域的农商行了退休金发放工作,掌握了大量的老年客户,该类客户群体黏度强、忠诚度高,为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在“金融+养老”业务中,句容市农商行举行了一次“给爱一次表达机会,为父母代扣水电费”的活动,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举还得到其他农商行的称赞和效仿。

1.2农商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劣势分析

1.2.1尚未意识到养老金融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县域农商行养老金发放工作并拥有大量老年客户,但在金融服务工作中并未对“养老+金融”业务引起真正的重视,体现在既没有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没有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例如,缺乏完善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在跨界合作经营日益流行的今天,农商行尚未抓住机遇开展相关业务,例如与保险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为其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从而收取费等。同时,农商行的合作方较单一,开发产品的拓展面较窄,并未触及与民生相关的医疗卫生、保健体检、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也未能发挥产业间的中介作用。此外,在人员设置上各部门并没有成立养老金融业务的专业团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流于形式,并未体现针对性和差异性。

1.2.2尚未推出适合养老的理财产品

近年来,在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策略的重点,众多商业银行已将理财业务视为经营转型的需要,并在资源配置、经营策略、市场营销、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然而据了解,目前部分农商行仅通过销售投资贵金属的理财产品获取收益,并未开展自身的理财业务,且与养老相关的理财产品也尚属空白。由此可见,农商行在理财业务中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这对于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推动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是不利的。

1.2.3尚未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机制

目前农商行的营业厅内大多设置了老年人优先的窗口,并配置老花眼镜等设施,但是这些关怀大多流于表面,未能真正引起老年人的情感共鸣。每当到了领取退休金的日子,营业厅内人满为患。在服务渠道上,该行由于人员有限,未能给予听力、视力、理解力都大幅退化的老年人特殊关照,对服务“眼花、耳背、手抖、钱少、事多”的老年人缺乏耐心。在网上银行业务中,银行也尚未给予理解能力欠缺的老年客户热情指导,因此许多老年人错失了金融业务“线下线上”不断融合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不利于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

1.3江苏省农村老年人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口金融服务的现状,本文对各银行针对农村老年客户的服务情况进行研究。大部分受访者,尤其是年纪较长者并不了解且不会使用该项业务。根据笔者得到的相关资料来看,“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电商平台。以工商银行为例,在较短的两年时间里,工商银行专属电商平台的线上产品“融e购”实际交易额已经超过了8700亿,使用人数也突破3000万人。此外,工商银行为手机用户提供了“融e行”产品,下载使用该APP的用户数已超过1.8亿,年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因此,大力促进线上业务将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受访者对银行的服务反映一般。尤其在对农村老年客户介绍网上银行如何使用方面尚未做到细心、耐心。如果能指导老年客户学会使用网上银行,无疑会给其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他们从此不用再排长队来领取退休金,同时也会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减少服务投诉事件的发生,为养老金融业务的线上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

2关于江苏省农商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2.1积极开发以“储蓄类”为主,“投资类”为辅的养老金融产品

我国农村居民有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老年客户,他们早年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但没有固定退休工资和养老保险,因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这一类客户通常会在银行开设账户进行长期资金管理,长期有小额资金流入,并对资产的流动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农商行可以根据该类客户的需求,设立专门的养老金融业务资产池,开发“安全保本、使用灵活”的特色理财产品。另外,银行业要树立“养老金融服务应从未老开始”的观念,将养老金融业务拓展的目光延伸至农村具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可针对退休前任何年龄段的客户推出低风险、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例如农商行可以推出固定小额理财产品,即客户在农商行开设专门养老理财账户,根据自身情况每月将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该账户。农商行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将资金投资政府的PPP项目,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其养老理财储蓄的收益。

2.2抓准投融资方向,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转型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5年约有1295万老年人将选择养老社区,未来养老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地产行业已然进入下半场,房地产企业在积极寻找一切可能的转型路径,因此进军养老地产行业势在必行。目前约有80多家房地产企业已将触角深入养老地产领域,以绿城、保利地产、联想控股、香江国际、复地等房地产企业为代表。这些房地产企业利用自己在投资决策、融资运作、拿地建设、项目经营等方面的经验,转移到养老地产领域的运作中,已经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养老业态。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江苏省农商行应积极探求“养老地产+金融”的业务模式。目前部分银行开展了养老按揭的服务。该项服务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老年客户或者法定赡养人将其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对此进行市场估值,再按月固定向老年客户提供养老金,这就解决了有房老人的养老资金的难题。农商行可以针对农村老年客户,专门开发该项业务,已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此外,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已积极开发养老型地产,部分县市也进行有益尝试,将商业型地产向养老型地产转变,以顺应当前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农商行可以积极与养老地产、养老社区项目联系,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助力养老地产以及相关养老服务产业的开发。

2.3积极建设养老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

近年来全国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逐步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趋势扩大了养老金规模并将推动养老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江苏省农商行应尽早介入,积极开展老年人专业金融服务的工作。首先,应建设养老金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配备或培养一批管理型人才,对现有业务架构和流程进行整合扩充,并做到精细化管理。其次,该团队还需配备一批咨询服务人才,承担对投资者的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其正确理解养老金产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区别。针对农村客户的知识水平、资产状况、风险接受程度、资金流动性等不同因素,设计推荐理财方案以实现客户的长期理财目标。

2.4积极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质量

在提升农村老年人金融服务质量方面,江苏省农商行需从细节入手,除了在营业厅内准备老花镜、优先座椅、无障碍通道等,还应做好老年人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可以对年龄较大的老年客户预留家人联络卡,以备在突发状况下及时联系其家人,妥善、有效处理该类事件。对于行动不便按照规章制度又必须本人办理的业务,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在老年人授权情况下委托代办。此外,在当前“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下,农商行应根据农村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缓慢等特点开发针对性的养老金理财版块,该版块应具备操作简单、字体较大、内容易懂等特色,有条件的农商行可以开发一款适合农村老年人专用于养老金理财的“老人机”,以减少其他信息的干扰。这就需要农商行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细心、耐心,“三心”皆具的营销服务人员专门服务老年客户,能够亲自指导其对线上产品的使用;定期为老年客户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投资风险教育等讲座,使老年客户真正了解金融产品的特点,增强其对金融产品及农商行的信任,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老年客户进行分层营销,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做好日常客户的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建宇,张学成.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现状[J].大众理财顾问,2018(10).

[2]张艳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金融体系建设[J].福建金融,2018(07).

[3]刘华.农商银行可积极竞逐养老金融新蓝海[N].农村金融时报,2018-07-02(B07).

[4]赵鑫.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

作者:王晓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