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探析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探析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发挥的作用也在逐渐扩大,对国家税收、社会就业有着巨大贡献。而在社会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加,部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失或者不科学,增加了风险管控的难度。本文阐述了目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特点和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为民企内控管理水平提高做点贡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我国民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规模的局限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此,民营企业也意识到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出建议。

一、民营企业业务特点及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民营企业的业务特点。1.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由个体户和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当初投资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和员工文化水平都较低,随着国家不断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不断的引进生产技术和学习过程中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到如今多数民营企业还是规模相对较少,管理水平较低。2.企业管理者大多以家族成员为主。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初期,都是以家庭成员和比较亲近的人合伙组建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企业的规模有了一定发展,但以家族成员为主的民营企业还是居多。3.企业组织架构简单,管理模式粗放。民营企业在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在发展初期企业管理者都是身兼数职,组织架构基本不成体系,所有经营决策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管理模式粗放,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非常高。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亏损,甚至血本无归,使企业很难稳定发展。

(二)民营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1.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就势在必行,发展初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阻碍企业的发展,如果不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继续延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程度。2.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合理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人为出现一些不必要失误,特别是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重大决策,可以通过内控流程的签批相互制衡,把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降到最低。3.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使企业在各个部门和各生产环节明确职责,各项业务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合理降低舞弊风险,从而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晚,在发展初期,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管理都是粗放式管理,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舞弊风险的防控等缺乏充分的认识,拟定的内控制度不够全面合理,少数民营企业即使有管理制度都是碎片化的制度,比较粗放简单。因此,在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没有经过集体会议决策,而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管理者拍板决定,一些重要岗位由家族成员或者亲近的人担任,这些人的岗位缺乏监督,也容易产生管理漏洞。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还不够熟悉,在管理中,照搬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没有以自己的管理模式制定与自身业务流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地。因此,内控制度就无法执行,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二)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好多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也没有规范的组织架构,缺乏内控管理专业人才,主要生产环节聘用几个技术人员就进行生产经营,也没有相应内控流程。随着企业发展,员工数量在增加,需要的管理部门也在增加,但管理者还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对各岗位的业务流程不加改进,导致职能部门管理脱节、效率低下,加大了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再加上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导致管理层职责不能落实,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只要财务把钱管好,企业盈利就行。也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企业经营目标制定过于粗放,考核指标不够具体,在考核过程中无法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适应,导致企业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员工的工作成果得不到公平的考核,员工没有参与内控制度实施的极积性,即便是有内控制度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随之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隐患增加,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缺乏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管理。我国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但只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执行和运用,并有专门的审计机构。而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监管,少数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即便是设立了内审机构,只能是参照国有企业的内控规范及指引,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专业水平也不高,对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控制进行审计,对企业的其他部门未纳入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全面、切实有效的落实,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得不到很好控制。

(四)信息与沟通制度不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而民营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或者有信息系统但不能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的收集、处理和传递,员工发现的内控管理问题不能及时报告,尤其一些重要信息不及时传递给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也不能及时反馈解决,使企业的业务和事项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操纵的风险,舞弊成本也随之加大。

三、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全方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培训,提高管理层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规范企业组织结构,全面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内控制度,确保全体员工能够在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中参与到内部控制,并将内部控制的各控制点以及责任和权限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罚结合,进一步强化员工对内控风险的防范意识,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习惯。对企业的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避免出现“一人掌权、任人唯亲”的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形成企业内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二)加强管理层内控意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民营企业经营决策权基本集中于一人,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这在初创阶段还可以对企业进行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规范,设置的部门越来越多,风险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前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和经验已不能适应,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管理层要有内部控制的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其次建立健全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权利,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流程,同时提高员工整体文化素质,让员工也能参与到企业内控管理的流程中来,使企业各个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企业更好的规避经营管理风险。

(三)建立内审机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岗位。内部审计部的负责人要慎重任免,并保持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及时沟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对企业的财务审计,还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重大投融资决策、内控风险评估等均纳入审计范围。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同时要对内控制度存在漏洞提出整改建议,并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的特权,有权提出处理和处罚建议。同时应定期和不定期向内部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报告,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四)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建立和制定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各项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运行。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管理层收到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特别重要信息或者关系到企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将内控流程设置在信息系统当中,尽可能的实现对业务流程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同时建立反舞弊机制,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的信息渠道畅通,使舞弊风险能得到及时补救程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在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民营企业的特点以及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民营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营企业内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组织架构,加大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信息与沟通制度和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民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史莉洁.浅谈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27):131-133.

[2]张乐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7(12):72-73.

[3]柳建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7(04):282+284.

作者:党中卿 单位:北京盛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