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

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

一、引言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寿命只有3.4年,全国经营时间超过十年的民营企业只占总数的15%。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管控民营企业资本营运中的风险是民企管理层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宏观风险

在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某种小概率事件的出现或因素会造成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失,这即是民营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同成因,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有微观风险以及宏观风险两种类型,其中宏观风险分为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社会性风险三类。政策性风险的产生有三种原因:第一,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能获取融资的渠道较少,获得优质融资的难度较大,融资渠道不畅;第二,当前的法律法规未能给民企提供较为完备的营运环境,其运营主体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第三,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和政策对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进行保护。市场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不稳定的市场行情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另一方面,相比于国有背景的企业,民营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劣势,无法及时获得准确、充分、有效的信息。社会性风险是指宗教、民族文化习俗等的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风险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风险,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创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民营企业管理层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不足,民营企业营运方法不正确,导致民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不具备准确的认知能力,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运行状况,给企业的资本运营带来风险,特别是考察项目不到位、论证不彻底而产生的盲目投资风险。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其拥有的技术多以仿制为主,欠缺独立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管理层过于关注企业的运营收益,对技术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创新的长周期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家族企业模式或合伙人模式,这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封闭产权,但也让公司丧失了一定活力,外部的正面因素很难进入到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而无法有效吸引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上述风险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能不会立刻造成重大损失,但随着长时间的累积可能会形成系统性风险。若是遇到经济危机等非系统系风险会逐一引爆民营企业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使企业立刻陷入经营困境。

(三)民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对于资本运营性质工作具备一定的重视,但相关的风险防控意识构建水平较差,无法在资产重组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对风险和效益维护意识的认知,无法在风险防控相关举措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对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掌控。部分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因素缺乏足够的关注,没能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实现对风险意识构成情况的研究总结,导致风险意识的具体培育工作无法在适应民营企业客观需求的情况下发挥自身作用。部分民营企业风险防控意识的构建对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层次缺乏科学的分析,没能从计划和执行不同阶段实现风险因素影响力的研究,导致风险意识的培育举措难以与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保持一直,无法为风险因素的规避控制提供必要支持。

(四)机构调整所带来的资本运营风险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部分民营企业集团对于收购兼并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有效的关注,尤其对于资本扩张所带来的收益缺乏有效的掌握,导致机构调整工作的利益关联因素难以得到有效的识别,无法为机构调整相关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必要支持。部分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举措对于行政机构的参与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结合行政机构的实际影响实现对资本运营风险的完整掌握,不利于机构调整相关风险的有效规避。

三、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策略

(一)关注国家政策走线完善政企沟通渠道

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不是指企业的营运完全依赖政府,更不是通过构建暗箱关系网络和权力寻租的通道。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民营企业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并推动民营企业营运结构的革新。借助良好的沟通渠道,民营企业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行业政策信息,并针对行业政策的内容向上级反应自身的声音。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的建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

民营企业应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与时俱进,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学习并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规范、专业、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财务制度,借助财务信息及时获悉企业的营运状态、现金流水平、盈利情况、投资回报等,通过准确的账务核算,充分了解企业的营运质量。完善的财务制度能够为民营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并充分盘活资产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三)建立严格风险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客户与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现代民营企业的营运活动不仅依靠自身的运营情况,还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营运情况关系密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营运风险会通过行业产业链传递到民营企业,进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情况。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收集客户与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归档处理。通过信息数据的变动且能够看监控其风险性,并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向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人员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客户或供应商自身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单是对企业制造的产品进行质量把控,更应将管理深入到产品研发、试验等环节,对产品生产的各项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控和评估。

(四)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诚信建设

我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其信息、资金和技术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拟。目前,新兴产业更具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创新优势,民营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着较低的经营成本和高效的经营流程。因此,民营企业需要依靠并发展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稳固并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进而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同时,企业应重视诚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依托优质的口碑逐步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在对待众多消费者、供应商、投资人以及自己的员工都应信守诺言,严格兑现。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进行诚信建设,才能得到行业和全社会的充分认可,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创新潜力,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是涉及到多方面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活动,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系统性的金融、投资、财务、证券等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在日常事务处理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同事、公司、行业间的利益问题。我国较为缺乏上述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而德才兼备的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对于这方面人才匮乏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应进行企业内部人才挖掘,开展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制定科学的遴选标和录用标准,学习并借鉴大企业的人才政策,结合企业优势和特点,广泛招贤纳士为我所用。

(六)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意识构建水平

民营企业需要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作为主体工作进行定位,并结合民营企业主体业务的运行情况,对风险控制相关举措的作用进行规划研究,使风险意识的构建可以为民营企业的高水平创新发展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风险意识的培育工作必须实现对企业工作结构调整创新情况的分析,尤其要对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加以总结,使风险意识的构建能够完整的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为风险意识培育价值的全面开发提供必要保障。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组成层次的研究,从计划和执行两个方面实现对民营企业风险培育举措的创新设计,使符合民营企业经营性工作实际运行需求的风险防控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并保证风险防控相关措施的价值能够借此得到体现。

(七)提高对机构调整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视程度

民营企业目前普遍适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资本运营的相关风险控制工作的关注,在民营企业集团充分实现机构调整相关的风险控制情况下,对机构调整相关风险实现完整有效的控制。保证民营企业集团可以顺利的推进机构的兼并重组业务,并保证机构调整性质工作的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通过对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特征的研究,民营企业可以采用完善政企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建立严格的风控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防范民营企业资本营运风险,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郭有村 单位:山东兰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