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领域的改革。当下,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民族声乐教学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了推动民族声乐教学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对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技术语境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以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各行各业当中。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民族声乐教学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的植入有利于优化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重点讨论信息技术语境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便为相关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基本采用的是“一对一”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单一化的特点。现阶段,也有一些高校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分段教学”“分组教学”等模式,但这些模式也仅仅局限在对学生个体专业素养高低进行划分,其本质还是单一的。这种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一)重技术,轻内涵

当下民族声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让声乐教学出现了重视歌唱技术、轻视文化内涵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授歌唱的发声技术为主,对作品地域风格、民族特色的把握讲授较少,甚至把这一层面的教学留到学生课下自己完成。这无形之中使学生时时以发声技术为第一前提,忽视民族文化内涵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体现民族特色的发声技术,以此技术去表现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审美单一化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西文化的碰撞时时刻刻都在冲击着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目前民族声乐教学大部分是以意大利美声唱法为基础和标准,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歌曲、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在认识与把握上存在不足,这就限制了民族声乐教学审美多元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让教师“走出去”或者请专家“走进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教师先掌握我们原汁原味的传统声乐艺术作品,再去教授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在这一基础上,民族声乐教学势必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二、信息技术引入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深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它引发了各个领域的行业变革,信息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供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靠的是教师在琴房的口传心授,学生在声音上、演唱风格上往往是模仿自己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技能,单一的教学手段远远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民族声乐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多种音频、视频等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听觉、视觉刺激产生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提供自由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地点在琴房,查阅相关资料需要依靠图书馆。信息技术引入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查阅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网络学习。这就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灵活的教学环境。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传统民族声乐教学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陈旧、更新慢,信息技术引入后,新作品的传播速度更快,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新曲目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演唱特点进行新曲目的教学与传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曲目。这对学生演唱个性的塑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想唱好地道的地方民歌等,就需要语言的准确性。信息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快速并准确地进行语言传播与教学,大大降低了学习地方语言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辅助发声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人员,首先向观众传达的就是优美动听的声音,只有具备良好的“发声”能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传统声乐训练不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发声训练更能让学生清楚准确地训练自己的发声系统,将自己的发声锻炼得炉火纯青。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抽象内容,比如:训练学生的呼吸、发声器官的运用和腔体打开保持的能力时,完全可以采用三维动画来展示,促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认识并运用自己的身体,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发声体系,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喉咙、口腔、舌头等部位的变化都能通过动画很直接地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各种声乐发声技巧,进而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演唱技巧,最终达到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信息技术感知作品

现阶段,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可或缺,其突出作用还在于帮助学生直接感知作品内容,克服了以纯文字展示为主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在音频、视频的帮助下领悟作品内涵。声乐教师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引入民族声乐教学中,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比如:在学习少数民族的作品时,可以通过最直接的视频了解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特点,让学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二是可以使学生在演唱课堂中,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录音、录像,方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再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改善自己的发声。

(三)以信息技术整合资源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各行各业都有了整合资源、共享资源的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积累,达到与时俱进。在声乐教学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下的资源整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声乐学习与声乐演唱内容,大大拓展其思考和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构建与民族声乐有关的图文音像资源数据库,然后科学地梳理这些资源,不断促进网络声乐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接触到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声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名师资源,然后将其在网络平台上,以名师的影响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更好、更经典的声乐作品。

(四)以信息技术鉴赏音乐

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意识日益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使得演唱人员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针对民族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当让声乐学习者鉴赏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鉴赏音乐,加强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作为声乐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民族声乐鉴赏课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将一切顶级的民族声乐演唱资料都引入课堂,既要图文并茂,又要声情并存,努力营造雅俗共赏的民族声乐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并且直观地掌握声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如此一来,民族声乐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加深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声乐教学已然是一种新的趋势。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传统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传承下去。当前,信息技术语境下的音乐领域已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音乐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一切都让民族声乐教学不能再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作为高校声乐教师,更应当肩负起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使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民族声乐结合起来,促进民族声乐在当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孙万婧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