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企业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策略剖析

水利企业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策略剖析

摘要:随着我国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水利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城镇化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以及绿色能源发展都离不开水利行业的支撑,因此水利行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支柱。项目成本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治理模式变革的主要内容,能够保障水利企业平衡收支,提高财务管理效益。然而目前我国水利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以及成本评估不科学等问题。在水利行业竞争程度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水利企业只有构建一体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且落实全生命周期的预算管理才能够提高项目资源配置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全面成本管理对于水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水利企业项目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的可行策略,以期促进我国水利企业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优化成本管理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收支平衡;水利企业;项目资源

配置水利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城镇化建设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以及工程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高我国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水利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资源禀赋。图表1展现了2015年至2019年我国水利行业建设的投资额,可以看出我国水利行业的投资规模在稳步增加。2019年全国水利行业的总投资规模为7462.2亿元,相较于2018年6598亿元增长了13.10%。截至2018年底,我国水利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共有27家,相比于2017年增加了2家;同时具有一级资质的水利企业共有263家,同比增长1.04%。尽管近年来水利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为激烈,行业生态处于完全竞争状况,但是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优质企业数量较少,水利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波动上涨。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核心内容,是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水利部等国家监管部门的重点扶持对象。2016年国土资源部联合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水利工程是促进我国农业生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并从适应水利水电工程用地特点、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安置等方面做出了水利工程的用地政策优惠。水利行业对于我国社会建设而言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且水利行业的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因此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水利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水利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不仅能够促进水利企业实现全过程的成本收支管理,还能够有效降低水利企业的现金流管理的风险敞口,进而助力水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

一、全面成本管理对于水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在水利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成本评估的重要性不够凸显。多数水利企业往往尽在项目初期对项目建设成本进行评估,并没有在项目中期以及后期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工作,以至于水利企业无法有效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优化资金管理效益。全面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不仅涵盖项目建设初期,还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后期竣工的成本管理,因此全面成本控制能够对水利企业的预算收支阈值、预算执行、成本评估、成本核算以及成本考核进行一体化的监控管理,从而能够最大化水利企业项目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协同化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要求水利企业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障了水利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而使得水利项目的成本能够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执行。因此全面成本控制能够对水利企业项目成本做客观地评估,以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水利企业在落实全面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执行管理,对业务经营、资产配置以及现金流规划等模块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项目资源配置。[2]

(二)提高水利企业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全面成本控制能够在项目投标前以及项目施工前这两个环节对项目的施工成本作最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且设置严格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而平衡水利企业的收支状况以规避财务风险。全面成本控制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成本支出管理。因此任何偏离预算编制以及成本支出管理要求的事项都能够为水利企业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从而提高水利企业的综合风险识别的管理能力。全面成本控制要求水利企业在项目前景分析过程中应该利用现金流贴现法、权益资本隐含成本模型、股利贴现模型以及相对估值法等估值方法对未来现金流健康程度进行合理估计,并且在预算编制中设定合理的资金收支阈值以平衡项目开支,因此能够保障水利企业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以及财务收支的平衡性。在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更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都已经基本成熟,因此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水利企业资源优化效益的关键标准。然而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至于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编制结果相偏离,进而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敞口。而全面成本控制不进要求水利企业构建一体化化的成本管理系统,以实现项目成本评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划拨等模块的高效率管理,从而降低了由于项目现金流问题而导致的项目终止风险。[3]

二、水利企业项目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策略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水利企业项目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指导水利企业开展效益最大化的项目管理活动,还能够提高水利企业成本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水利企业首先应该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水利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往年的业务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制定包含资源配置计划、资产负债计划、现金流规划以及成本控制在内的本年度发展规划。预算编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方针,同时也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促进企业实现业务经营规模效应的基础。水利企业应该开展开展前景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历史经营成果对企业未来的项目发展规模、收支情况、资产规模以及利润收入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此外,水利企业只有全面落实预算执行工作才能够切实提高成本控制效益。预算执行工作的全面性不足将直接影响水利企业开展集约化、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因此水利企业企业应该加强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执行管理,对业务经营、资产配置以及现金流规划等模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水利企业应该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开展预算执行工作,并保障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保持一致。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水利企业应将项目收支与既定的收支阈值相匹配,杜绝形式化的预算执行管理。[4-5]

(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制度是水利企业优化成本管理效率、实现成本控制全覆盖的制度基础。健全的成本评估机制不仅能够优化水利企业的成本结构,还能够推进水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转型升级。水利企业应该基于长效治理原则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完善,例如明确立项、施工、维护等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成本管理目标。水利企业应该建立成本管理考核机制,从而保障成本管理结果能够与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相一致。水利企业还应该逐步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依据预算管理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估,进而提高企业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是水利企业规避由预算成本控制不当引发财务危机的机制基础。因此水利企业应该根据成本管理指标以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周转率等财务分析比率对成本风险实施的监控。同时水利企业应该完善成本评估模块,构建涵盖采购成本评估、项目建设成本评估、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以及投融资成本评估等四大模块的成本评估机制。其次,水利企业应该基于市场化机制,在预算编制的收支要求下对项目建设成本以及运营成本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降本增效。[6]

三、结语

在我国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对于水利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认同,我国水利行业迎来了较好的市场机遇。全面预算管理是水利企业优化成本控制质量的前提条件。缺乏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机制不仅无法促进水利企业平衡项目收支,还会增加资金管理的流动性风险。因此水利企业将预算管理工作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并实现预算管理的全覆盖。水利企业还应该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并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完善。

作者:鲍丽莎 单位:杭州睿博水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