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探究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评价、欣赏、理解和感受的能力。写作则是学生使用语言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都是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直接体现。通过有机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两方面教学的相互促进。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意义,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1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意义分析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书是学生的世界,这种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世界是学生的语文书。阅读和写作是带着学生了解世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问帮,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真正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比较重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相互通融。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兼顾写作训练,让学生借鉴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为自己的写作增光添彩。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连的,学生在阅读中能获得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阅读时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而达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思想深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分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是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重要方式,只有学生掌握了有效阅读技巧,才能发现和吸收文章中的养料,进而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也在提升,碰到了类似的主题时,可以在写作中完美、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融合阅读和写作,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主动掌握多元化表达手法。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能力,一直有教师和学者呼吁,为了提升写作教学的地位,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加入独立的写作训练模块,或者直接编制专门的作文教材。其实,当前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提升了写作教学模块的指导性和活动性,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一定的提升。在教材中,写作和阅读是相呼应的,教师可以有效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路

2.1优化课堂朗读,为写作做好准备。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正如叶圣陶说过的:“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可以选择提升感兴趣的文章组织朗读训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深度体会作者中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在带着问题和情感朗读的过程中,关注文章的语言特征、表达模式、写作表达思路和风采格调,这样的朗读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有助推作用。如果学生的写作过程中,碰到了教材文章类似的话题,可以自然而然想到曾经朗读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组织学生朗读的文章多种多样,教师应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类并且收集课文素材,在朗读中把这些素材转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比如,归纳“亲情类”文章,包括《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等等,归纳“励志类”文章,包括《愚公移山》等,也可以归纳“哲理类”文章。学生在自己的写作笔记本中记录相关的范文材料,摘抄精彩的句子,这样可以在写作中举一反三。例如,对于亲情类主题写作,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和思考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写作亲情类作文的时候,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思考和表达亲情,不会觉得无从下笔。

2.2分析写作技巧,让学生模仿写作。第一,学习教材文章的谋篇布局。教材中的文章有着出色的谋篇布局,学生可以借鉴相关技巧来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写作的时候,一些学生常常是看一眼主题就下笔,没有提前想好文章的整体架构,所以常常是像挤牙膏一样写作。这些学生往往是有上句没下句,磨蹭了半天把字数凑够了,但是发现自己的文章头重脚轻,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中心主旨。这些学生不懂得构思,在布局谋篇方面能力不足,所以他们的写作思路比较凌乱。针对这样的问题,应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谋篇布局方式,帮助他们形成谋篇布局的好习惯。例如,对于《背影》这篇文章,全文的线索就是“背影”,在文章的开头使用了倒叙的方式点题。在文章中间部分,阐述了自身的家庭状况,描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照,从这个部分,学生可以看到父亲的爱子情深,这部分内容其实为后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利用动作、体型、衣着描写体现了父亲的爱,最后在文章结尾抒发了对父亲的想念。学生在创作写人的文章时,可以借鉴这篇佳作,因为这篇文章在构思和语言两个方面都是经典作品。具体来说,学生可以把某个事物当作线索,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通过指导学生模仿教材文章的构思方式,学生以“妈妈的头发、爸爸的脚步声、爷爷的手”为写作线索,能写出精彩的文章。第二,学习教材文章的语言表达。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表达,能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注入“血液”。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作品的时候,许多学生的语言总是显得极为空洞,他们的语言如同白开水一般,毫无魅力可言。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活泼生动的语言呢?在教材文章中,我们能找到答案。教材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活力的,不管是富含哲理的议论、淋漓尽致的抒情、生动形象的阐述、朴实无华的描述,都能当做学生的模仿、学习对象。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能写出优美的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模仿语言是必然的过程,尤其要关注文章中富有艺术感染力、有形象性、生动、鲜明、准确的语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作者情感、语言风格、修辞方法、遣词造句方面品味文章。比如,对于写人的文章,指导学生模仿教材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描写,可以为文章增色。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任务描写的片段,指导学生关注写作技巧。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部分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文章的语言表达特征是什么?利用这种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写一段关于人物描写的片段。通过这样的写作指导和范文阅读,学生能掌握写人的技巧,可以利用相对朴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3依托文本内容,组织随文练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依托文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续写、改写、扩写等多元化写作活动,让学生提升创新思考的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比较低,在古诗词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白话文形式扩写古诗文。在教学《夜雨寄北》这个抒情古诗之后,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从丈夫或者思妇的角度扩写诗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的结尾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这个时候可以组织随文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进行续写。例如,对于《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指导学生续写文章的故事,写出后来水生的成长经历。学生能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思考水生的命运。如果水生还是维持原来的生活理念,无法突破家庭成员的思维局限性,那么他将来的生活和父亲将会是一样的。如果水生在机缘巧合之下,人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生活环境出现了变化,那么他可能会迎来另一种命运。写作方向和思路并不是固定的,学生能够自圆其说、符合逻辑即可,利用这种开放性的续写任务,能让学生借助这个机会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所谓改写,就是把文章的格式和体裁换成另一种格式和体裁。比如,讲解《次北固山下》的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分析古诗的中心思想,而后把古诗改成散文格式。在描写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并且融合自己的思考。利用这种创新的随文练笔模式,能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2.4开阔学生视野,指导课文阅读与写作。由于课堂语文教学时间有效,课文学习是学生提升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想要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文阅读,让学生实现量变和质变。第一,培养学生的课文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课前或者课余时间组织语文趣味活动,可以是主体演讲活动、读书活动、讲故事或者辩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创作奠定基础。在活动中,学生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抒发观点,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此外,为学生推荐经典的课文阅读问帮,包括各种世界名著和散文作品,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或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李敖的小说集等等。这些名家的作品有较大的魅力,能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形成读书和交流分享的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课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课文阅读则是深化、拓宽和延伸,有着一样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形成终身读写的习惯,需要给学生定下阅读指标,要求学生每月或者每周阅读一步作品,要求学生做出读书笔记和摘抄。在班级内组织读书分享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换素材,谈论自己的读书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形成终身读写的习惯。综上,阅读和写作,属于借鉴和创造的关系,通过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针对课内外的经典文章,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比如,文章有什么语言风格特点、使用了什么写作技巧?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在阅读之后形成自己的感悟。仅仅依靠思考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有意识使用自己学习到的技巧,在写作过程中主动使用相关写作方法,才能在应用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

作者:孙铭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旺藏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