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特点初探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特点初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启发性、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激励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原因也来源于很多方面,根据这些特点也可推断其原因。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情感性。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案例讲说与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目的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显著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原因分析;学生特点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有启发性。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情感性。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可以打动学生内心;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可以激起学生对“美”的享受。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语言特点还应有其他学科语言特点的共性,如教育性、激励性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本身必须在持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培养教学语言的意识,在丰富自己教学语言的同时,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活泼高效。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2.1从教学过程的性质来看

教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他们的品德,促进其全面发展。

2.1.1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这一任务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知识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精通多门学科知识,贯通古今,还要多读书,积累知识文化,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时,都能应对自如,用专业的知识给予解释和启发。

2.1.2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才能的过程

才能即指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这一任务决定了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问题进行探索,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拓展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2.1.3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

这一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师语言应具有审美性。美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一任务也决定了教师语言应具有情感性,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性的语言可以打动学生内心。充满情感的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心理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1.4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是继承和发扬文化的桥梁。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是经过深思熟虑,可以启迪学生心灵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语言素养,明白自己的教育使命。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尊重学生,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2从学生学习的特点来看

2.2.1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的接受过程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相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接受学习,可以在课上,在讲述新课的内容时,像对古文或者古诗词语的讲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举一些相关的例子,并自己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2.2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认知、建构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大脑和思维的转化。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系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重新的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里需要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新课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合,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

2.2.3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教学讲究以人为本,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始终要围绕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身心发展特点等来精心选择与安排。总体来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并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整个思维的发展带动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步发展。中学生的世界观在此开始逐渐形成,但还很不成熟,对人和事物的看法还有很多局限性。在这一阶段就需要老师在语言交流中给予思维和情感的启发,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使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可以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健康发展。综上可知,从学生学习的特点中主要突出教师语言应具有形象性和激励性的特点。另外,在教学中运用教师语言潜移默化地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师经常做的。

参考文献

[1]翟雅丽.教师口语技巧[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谢书民.浅谈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J].语文建设,2012(8x).

[4]戴凤君.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J].成才之路,2012(25).

[5]熊瑛.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陈湘豫 杨膳瑜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