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中学体育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1.讲授基础知识,转变学生态度

通过教师对体育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正确地对待体育,形成正确的对待体育的态度。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理论上的讲课,要避免枯燥的课堂,更注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讲课方式,达到多元化的效果,并且希望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例的说明,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演讲、小组表演等模式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将与体育相关的内容更多地展示给学生。

2.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

如果能够改变之前单纯的训练或者是单纯的讲课的教学方式,应该就会有好的效果。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变得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去关注体育课,更不用说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就意味着讲课的实际效果是极差的。因此,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参与,才是培养体育意识首先要做的。在开展室外的训练时,课程越丰富多彩越好。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生活环境优越,刻苦精神和意志力都有待加强。夏天和冬天,因为天气的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的训练。如果教师能够开展多类型的体育训练活动,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会慢慢喜欢上这些体育活动。

3.培养兴趣,享受体育的快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够注重学生的兴趣在哪里,也不够细心观察学生的潜力,更没有想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兴趣能够让学生产生动力,没有兴趣就会有可能出现有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并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对日常的体育训练也会有兴趣,这样培养体育意识也不再困难。长期在这种氛围下训练,也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够健康地发展。

4.培养合作意识

日常的体育训练中,有很多活动都需要团队合作。合作意识与体育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训练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且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不至于太自我化。反之,也是因为合作意识,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与他人共同努力,得到集体的胜利。这种靠团队取得的胜利比个人得到的胜利更有价值,更值得被称赞。

5.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在学校的体育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但这种锻炼不是为了锻炼而锻炼,应该将锻炼视为一件持久的事情。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教导学生锻炼技术相关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培养。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才会主动地并且能够坚持地进行自我锻炼。在课堂上的训练中,教师应该更加细致地关注学生,当学生有所突破时,要及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当学生对部分训练项目出现畏惧心理时,要及时鼓励。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锻炼学生越来越勇敢,敢于挑战突破自己。在这种潜移默化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也能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6.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的交流

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道路上,教师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角色。不只是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榜样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为人师表,能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陪伴着学生,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向教师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从而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及态度,如果能够做到学生出现问题后主动与教师沟通,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培养自身的体育意识。

7.学校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否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师在落实的过程中就会浮在表面上。现在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需要的也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型人才。如果只是文化课优异,但是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这种类型的学生并不能被称之为人才。学校除了在对待态度上要有所改变,也应该在资金的投放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投放资金能够完善体育设施,开展更多丰富的体育训练项目,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另外,学校在选择体育教师时,也要严格挑选。通过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当前被大众关注的话题。教育体制改革后,国家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需要的人才必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要过硬。因此,学校应该通过种种方式,从细节入手,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学生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合作意识、刻苦精神,能够突破自我,并且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型人才。

8.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绝不是为了锻炼而锻炼,应更多关注怎样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黄伟成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