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创新和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创新和实践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化增长逐步转为内涵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市场增长速度逐渐放慢,高职教材出版中的问题逐渐显露。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职教材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建设理念创新、建设主体创新、市场需求创新、开发模式创新、呈现形式创新和推广方式创新等高职教材出版的6个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立体化建设;主体整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0年以来,高职教育规模基本稳定,年招生数约320万人、在校生数约980万人、校均规模在6000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教材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36家出版机构出版职业教育教材,占全国583家出版社的40%以上[1-2]。教材出版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无论是在品种的丰富还是质量的提升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以下简称“高职教材”)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化增长逐步转为内涵式发展,高职教材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联系偏弱,知识更新较慢、不能及时跟上新兴产业和技术需要,教材形式单一、缺少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问题日渐凸显,面临发展的困境[3-6]。如何在传统教材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规范高职教材建设出版流程,打造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紧跟时展需求的高职教材,已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工社”)在高职教材出版方面的多年探索,总结出版的创新路径,提出高职教材出版建设的原则及对策。

1建设理念创新

自2001年初大工社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开始,就创新性地提出了教材建设理念,即教材建设应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7]。首先,它强调教材建设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其次,教材建设是一个过程,一个从编写、使用到修订完善的循环往复、持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大多数出版社都找本科知名教授进行高职教材研发的大环境下,大工社坚持由高职院校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来进行教材建设,并投入大量资源,对出版的教材进行跟踪调研,收集反馈信息,加快修订步伐。由此,打造出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以及商务英语类课程规划教材等品牌特色产品系列教材,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认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2010年,大工社对教材建设理念进一步更新,提出“教材是优秀教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或资源”,并开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解决方案。该“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首先按照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初始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借助于高职院校教学范围内的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而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为依据,凝练整改并形成“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例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系列规划教材”按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初始实践能力目标,以数字化仿真模拟操作系统为主线,辅之以手工实训包、动漫、微课、音频、视频、测评系统等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率先构建出实践课程体系。依据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测算其所占用的有效教学时间,倒推可用于理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时间及内容,按照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规律,实施实践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整改完成理论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据此,全面完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彻底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该套教材全部入选2014年教育部组织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建设主体创新

大工社基于对高职教材建设理念的深刻认知及对教材编写目标实现路径的理性分析,提出教材出版建设工作需要由4个相关主体协同推动实现:一是出版主体,它是高职教材建设启动和运营的推动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教材建设的运营主体以及教材建设不断深化完善的保障主体;二是编写主体,它是高职教材出版建设的核心力量,是确保教材出版保持高水准并有可能推进到极致的基本依托;三是市场主体,它的推广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教材进入教学过程的基本前提;四是用户主体,它是高职教材的“最终顾客”,其信息反馈是教材不断修订完善的重要依据[7]。这4大主体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其有效协作、周而复始的完整循环过程是高职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出版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材建设4大主体力量关系如图1所示。

3市场需求创新

市场调研是教材出版工作的源头,是教材选题策划的基础。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用户的深层需求,才可能策划出科学的教材选题。为准确研判用户需求,必须有效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与高职教育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通过各种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网”等)、各行指委或教指委的专业性学术会议以及高职一线教师获取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需要等信息。只有紧跟高职教育发展动向及专业教学改革,才能为教材选题策划提供有力的依据。2)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包括某一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课程设置情况、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招生人数、学时数等,为确定系列教材选题的具体架构做准备。《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以及《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都是教材选题策划的依据。其次,在高职院校官网上可以直接了解该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一些精品课程网站,会有某一课程更详细的信息,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3)了解同类教材出版情况。启动一个新项目,要先了解市场上同类教材的出版情况,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了解市场占有情况,明确新选题的特色在何处。现在市场上教材品种甚多,同一专业教材,估计能找出上百套甚至更多,由于受时间和精力所限,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不可能全面或深入了解,但是对几大教材出版社或专业出版社的教材应有所了解。策划编辑(项目负责人)根据以上信息拟定所要开发的系列教材选题名称,再征求一些在本专业实力较强的一线老师的意见,最后确定本项目的具体选题。如大工社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系列教材创造性地分成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基础实训模块、出纳实训模块、财务会计实训模块、成本会计实训模块、纳税会计实训模块、会计信息化实训模块、财务管理实训模块、财务分析实训模块、审计实训模块、会计综合实训模块)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会计基础、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企业成本会计、企业税务会计、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原理与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了教材选题的科学性,完善、科学的系列化教材开发推动和引导着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

4开发模式创新

编写主体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主体。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初期,大工社创造性地提出并坚持高职院校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来进行教材建设,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唯有他们对高职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知,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为恰当的把握。大工社的经典品牌系列教材(如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和会计专业系列教材),是这一创新成果的最好体现。同时,特邀请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且在众多专业老师中有一定权威的、具有多年该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的专业行家、教学名师作为组织者,统领编写人员,集思广益,整合和把握各种意见,统一编写思想,共同实现编写目标。例如,邀请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经济类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丽生教授和全国首批高层次人才国家教学名师领军人才、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负责人高翠莲教授担任大工社会计专业系列教材总主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中遴选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讲授本课程8年以上、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有独到的见解并能付诸实施的、认真负责的高职老师,如很多学科带头人或部级、省级精品课或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加入了编写团队,承担主编工作。总主编与各本教材主编讨论沟通后,制定系列教材编写的总的指导思想、编写目标、编写思路及要求,确保系列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互补性。此外,通过长期的教材研发及出版实践,大工社发现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甚至是“双师型”教师,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的特点,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的把握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还是有一定差距。2009年,大工社及时调整编写队伍,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由行业、企业人员和高职一线教师共同建设教材。编写成员发挥各自所长:高职一线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其对人才素质及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教材整体策划、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并编写成稿;行业、企业人员主要负责提供企业用人标准及岗位标准,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对技术、设备、材料等问题进行审定,录制企业一线的工作流程等[8-9]。这样,使教材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性和时效性。

5呈现形式创新

随着教学实践中教学技术的提升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近几年教材建设中,大工社在重视主体教材出版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积极努力地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建设。部分教材开发了包括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在线测试系统、课件、通用主题素材库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同时作者团队也积极配合,为教材提供电子教案、微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习题答案、模拟试卷等立体化配套资源,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如《基础会计(第八版)》《企业纳税会计(第七版)》《税收实务(第八版)》,在纸质教材中知识点的对应位置配上二维码,用户使用手机扫描后能生动地展示视频、Flash动画、微课等,这样教师参考这些资源讲解时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学习这些资源后能快速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一些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大工社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研发了配套的“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可方便、自主地学习与训练。如上面所说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学平台”能够很好实现教学功能、作业功能、实训功能、考试功能。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或者通过平台完成具体实训项目;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重难点辅导,还可以利用平台题库随机生成试题,实现教考分离和无纸化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可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6推广方式创新

好的教材需要积极有效的推广,只有让更多的师生使用、受益,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大工社在全国设有25个办事处,拥有一个由100余名院校代表组成的营销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这个团队已日趋成熟完善,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为教材出版后的宣传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编辑也会凭着其对教材内容、特点等的深入了解,在各种场合进行积极推广,如各种学术会议、技能大赛,或走访院校。每一种教材投入市场后,并不意味这本教材出版工作的结束,它仅是迈向“精品教材”的第一步。接下来,教材的修订完善也成为专业系列教材项目负责人的重要工作。大工社在教材出版过程中尤为注重对系列教材的研发与修订完善,项目负责人定期深入高职院校征求用书意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或学术研讨会、各级技能大赛,及时追踪教改前沿动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督促作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与形式,积极推进教材的持续化建设。

7结语

在近20年高职教材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中,大工社认为,好教材源于好教学,教材出版只有植根教育、服务教育,才能谋求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兼具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要想获得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兼具实用性、科学性与时效性的高职教材,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就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出版理念,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并持续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大工社坚持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整合出版、编写、市场和用户等主体的力量,通过准确的编写主体定位和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等形式探索了高职教材的出版路径,形成了一种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模式。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教材出版机构必须研究并探索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高职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形势下高职教材的出版建设规律,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促进自身转型升级,不断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规范化、立体化教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志研.高职教育:如何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5-11-24(14).

[2]华平,常玉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借鉴[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57-59,63.

[3]束云刚.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6):83-85.

[4]崔青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2):51-53.

[5]陈琪琳,鲍浩波.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出版广角,2014(9):78-80.

[6]徐默.高职高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5(10):199-200.

[7]张剑宇.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75-76,87.

[8]王兆国.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6(2):51-53.

[9]刘丹博.地方出版社开发职业教育教材路径探究[J].现代出版,2016(4):31-32.

作者:赵晓艳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