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环境中舆论变革的哲学思考

媒体环境中舆论变革的哲学思考

摘要:纵观当下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正持续发生着双向流变,促使民众对待各类话题的舆论热情持续走高,使得舆论对民众思维的引领和发展已是一场不可失约的革命,舆论在话题与民众之间产生了更大的可变性。那么,发生这场变革的根本原因何在呢?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媒体环境对舆论的重要推动作用及舆论变革过程中民众主流意识与事件的观点碰撞,并对舆论变革过程的特性加以总结。同时,也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展开哲学的思辨性探讨,进而提出对舆论本体问题的新方向。

关键词:媒体;舆论;舆论变革;哲学思考

一、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智能手机对公众的渗透率已从2011年的16.6%上涨到43.1%,PC互联网的渗透率已从2011年的37.5%上涨到46%,而电视媒体依然占据着主流姿态,从2011年的93.5%到2015年的94.8%,虽状态稳定,但增长疲软。由此可见,以电视为例的传统媒体虽依然占据民众信息接收的主流渠道,但由众多智能产品所开辟的新媒体时代正乘东风强势为人们打开新的接收方式,并结合当下媒体环境的发展,快速开启人人传播信息、人人接收信息的新局面。

二、当代媒体环境

说起当代媒体,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媒体,二是新媒体;而其中存在的最主流的趋势,始终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双向流变,传统媒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正在向兴起的各类新媒体途径融合过渡;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是实力不容小觑,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自媒体的广泛介入,众多网络直播平台和手机直播APP的诞生,网络剧及网络综艺遍地开花,这一切都使得民众在媒体环境中的身份不断转变,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途径被充分地扩张和开拓;匡文波先生在其所著的《新媒体概论》一书中曾明确指出:新媒体的特征就是数字化与互动性,跟随智能时代产物对生活的不断深入,从书信邮寄到一键点评,民众对媒体的参与程度正在逐步提升;而媒体环境的不断开放,也使得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并提出个人观点,在众多个人观点的累加中,逐步形成派系,而每个言论派系之间在相互融合或相互倾轧的过程中,最终形成消除意见差异的结果,就是舆论。

三、舆论变革

1、舆论是什么

给舆论一个定义始终有诸多难处,原因在于它受控于民众心理而反映出的对某个事件的社会评价,而个人与团体自我语言的集合,本身就决定了舆论的特征极难统一。同一个体,在事件的开始持有正面立场,也许在事件新的走向中就倒戈反面立场,归根结底,百度百科给了舆论一个简单的定义:舆论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意识形态的多数人的意见。这也说明,形成舆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事件、民众与其共同意见。

2、舆论三要素

舆论三要素对每一个成角度的言论风向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最客观的情况下,民众对一个事件的出现会以言论的形式来表达态度及观点,在观点的相互讨论和发酵的过程中,事件有无出现新的变化,都会对舆论倾向产生影响;而在民众观点统一的过程中,又会受到更广泛思维基点的牵扯;综上,在媒体言论环境更加开放的同时,舆论三要素的范围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首先是民众的职业、家庭环境甚至受教育程等个体差异都会反映在个人言论上;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冰山理论”,用以形容人类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冰山在海面上的部分并不是它的全部,而只是它深扎在深海中所有根基外延伸的一小部分,人类亦是如此,人们所体现出的修养与谈吐,往往是来自于众多根基日积月累而成的庞大体系。新媒体的火速崛起,使更多的民众加入到舆论的行列中,从纬度上扩展了舆论的方向;其次,在当代,事件的产生琳琅满目,使民众措手不及,话题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态势的不断更迭使民众无暇对众多的舆论观点进行追踪和探讨,增加了在消除意见差异的过程中合理而公正判断的风险。三要素的量变催生质变,舆论的变革仿佛早已开始了它的表演。

3、舆论变革

上文说到,媒体环境正经历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流变,而言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由化,舆论也逐步丧失了单一性的状态;仅2016年,年度热搜榜十大焦点人物中文体领域占了六位,而年度十大百科词条中,文体领域也占了六个,事件种类虽丰富多彩,但更多的还是看出了泛娱乐化的味道,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说: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结合数据,也恰恰说明了权威舆论指向正逐步走下神坛,民众更倾向于对周边的人和事来自我发声,而当代的媒体环境更是大力促使社会快速进入了“全民发声”的阶段。可以说,舆论变革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三个变化,即小范围到全民化、权威化到平民化、专业化到娱乐化。在变革中的舆论,不再是媒体评论员的专利,时至今日,微博评论、热搜上榜等民众直接参与的方式层出不穷,更有部分公众人物为登热搜而“搜肠刮肚”;在影视作品上则表现的更加明显,民众从对一部作品书写影评或者发表博客,发展到现今的弹幕,使观众可以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直接评论,如果众多民众对同一画面均要发声,也会出现画面被弹幕覆盖的情况。娱乐话题也屡见不鲜,从去年的热搜榜单来看,明星等公众人物在当代舆论中始终占有相当的比重,舆论民众也更多的趋于年轻化。在催生舆论变革的过程中,舆论也对媒体环境实现了反作用,舆论开辟了民众的言论自由,进而加速了人们通过新媒体互动性方式来增长见识,互通有无,可触之地变得深远,可思之地变得广阔,媒体环境的过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学习方式;各类新媒体、自媒体工作室创作的作品也为行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媒体的边界被扩展,逐步攀上舆论的枝桠,民众的论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舆论变革对媒体环境带来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诚然,在良性发展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弊端:由于话语世界的大面积开放,舆论也容易出现负面作用,很多民众为某一事件的观点不和在网络上恶言相向,极尽诋毁;更有部分民众收受利益,形成舆论之后在网络上拉拢其他民众,以达到不良目的,“黑粉”、“水军”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网络暴力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一系列摆到网络桌面来说的事件,利用社交网络方式,双方或单方发表观点,坐看民众舆论导向,有很多本应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深入探讨的事件,经过几大派系的舆论争夺,反倒可能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等等;究其根本,还是往新媒体过渡的过程中,守门人、把关人的缺失,舆论是否有规则?舆论的结果是否等于事件判定的真相?民众对待舆论应持以怎样态度?都是在这场变革中要深思的问题。

四、哲学思考

要深入探讨舆论变革的根本原因,还需追溯到社会格局的更改,经济的蓬勃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民众的需求从追求物化到追求精神化,精神世界的满足来自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的个体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说明,每个人对待同一事件的理解截然不同,表现出的舆论态度更是见仁见智。回顾现今的网络暴力事件,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道德和法律是否互补?法律规定人类行为的边界,而道德是去规范人类的行为,行为各异,但边界相同,舆论变革冲击着个体所选择的态度与行为,是否不触及边界就可以在界内随意发挥?在许多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里,从最开始的舆论本身变为舆论倾向问题,再演变为各个舆论倾向的拉锯战,民众对于事件的舆论观点也在变化,往往将发酵、扩散后的舆论认为是舆论本身。在人的哲学思考上,其在社会环境中内在思维的成长是不可控的,兴许独立思考,也可能一拥而上,这其中变数太多而基数又大,从根本上讲,众多民众的言论模仿行为也促成了变革的产生。民众的思维不可控,那舆论本身是否可控?上文说道,我们仿佛很难给舆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时至今日,舆论的特性也没有被总结出来。我们必须归根到舆论的本体问题来探讨它的变革,在哲学的范畴内,舆论的本体究竟是意见,还是态度,这是值得商榷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态度,还是大多数人的态度形成舆论的走向,从思辨的角度来说,从言论形成舆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民众对待事件的态度都会参考一个基数,他们往往会选择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态度,而忽略小部分人的不同意见,直到最后不同意见的消失或两个相反的派系独立成长,继续进行戏剧化的场面。从当前媒体环境的舆论表述来看,舆论既是意见,也是态度,它的可变性强烈而明显,舆论一旦形成,很容易成为民众话语的风向标;从事件本身的角度来说,舆论并不能更改事件的原貌或真相,它存在的意义是民众话语权的解放还是以煽动性的言论反作用于民众的思维,舆论变革既已不可失约,那是通过理性的方式、手段督导民众对舆论的合理看待,还是任由弊端野蛮滋长。在哲学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变革,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在消除意见差异的过程中消除掉了有效的意见、言论和真正敢于抱持真理的声音。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所著的《沉默的螺旋》一书中曾清晰指出:人们一直在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当他们发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支持,就会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被丢弃了,他们就会始终保持沉默。的确,舆论变革也正在加速这个“沉默的螺旋”,某些已经形成的舆论,高谈阔论、慷慨激昂,往往比事件本身显得更有说服力,而那些没有被拿出来说的观点相比之下变得无足轻重,于是,一部分民众进入观点摇旗呐喊,另一部分民众则陷入沉默,直到最终,所有争论的结果被作为观点确立下来,其他的声音均消失殆尽。民众在参与言论的时候都忽略了舆论的本体与事件本身究竟是什么,而关注事件本身才是能够获得正确舆论导向的最佳途径,也是这场舆论变革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出路。

五、结语

在2016年2月19日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新闻工作者要“顾大局”,也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更深刻指出要“围绕中心、把握主流和正面引导”,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当代媒体环境中舆论变革的主要方法和导向,恰逢媒体流变与过渡的革新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民众在接受信息并传播信息的过程中,经过自身的消化和理解,更多的思考如何有利于舆论变革正确导向的方式方法,如何客观而公正的为事件或话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将会成为舆论变革发展和改进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15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3]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沉默的螺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

作者:纪景文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