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方案范例6篇

媒体传播方案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1

目前学界对全媒体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论述,但在相关研究中已有相对经典论述。全媒体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符号,如文字、图像、声音、光线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传输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资源的多渠道采集,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全方位多业务系统的支持,多渠道的资源共享。本质上讲,全媒体是一种将各种新旧媒介相融合的新的传播形态。至此,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相对明晰:在信息资源采集方面,由于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技术的快速提升、信息网络技术的全面覆盖,传媒行业信息采集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使得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采集多样化、自由化、覆盖全面化,各种在旧媒体时代可能不为人知的讯息在全媒体时代被迅速挖掘并广泛传播。信息采集的方便、高效、快捷、全面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更加难以保证: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使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在公众面前呈现,诸多名人八卦爆料、娱乐一手信息出自自媒体。例如,娱乐行业中诸多新闻的原始信息爆料都出自一名微博名为“长春国贸”的网友;再如,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部分官员对媒体的把控使得相当多的举报、上访事件最后不了了之,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该类信息得以被采集并传播、产生影响。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也在网络泛滥。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采集来源广泛、覆盖面全,但部分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全媒体时代下的传媒行业能够实现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及统一加工,全方位多业务系统的支持,同时利用立体化传播渠道实现对目标受众的大面积覆盖。以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为例,除纸质媒体外,日报社还在各大视频网站投放相关视频,开发电子版期刊,拥有网页,并在新浪微博中设有官方微博、在微信中设有公众订阅号,从而实现了自传统媒体至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全范围覆盖。相较于传统媒体,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增加了微博转发、微信关注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受众更为广泛,也正因如此,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大的“爆发力”,一条引人注目的信息往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超大范围传播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例如:“雷政富”相关信息在短短一天内在新浪微博就有过百万的转发量,在柴静《穹顶之下,我们共呼吸》的会召开后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视频点播数量已达到千万级,引发全社会讨论,甚至引起环保部长的注意和回复。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全媒体时代对档案文化的影响

全媒体是一种将新旧媒介相融合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采集覆盖更加全面,部分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影响力更大。由全媒体的定义及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采集与传播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全媒体时代对档案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内容、媒介及档案文化的影响力。

1.全媒体时代对档案文化内容的影响。在档案信息的采集方式与存储形式方面,形成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倒逼档案采集方式改革”的局面:由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大范围传播,传统的纸质档案在传播、交互方面存在先天劣势,例如:微博可以实现大众对相关信息的点评,但大家却无法将相关评论写到档案馆的纸质档案上;一份电子文件的传输可以在几秒内完成,而一份纸质文档的跨区域传递则需要少则一天,多则数日的时间。纸质档案的先天劣势使得档案信息若想在大数据时挥作用,必然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传播,由此,其所承载的信息必须完成数字化存储。因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档案文化的承载内容形式由“纸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向“数字化存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进行转变。在采集方式与存储形式发生改变的同时,档案信息的采集内容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悄然发生着变化。档案作为历史的原始记录和存贮,真实反映着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档案蕴含文化,档案记载历史,档案传承文明。承担“记录人类思维和活动”功能的档案,其记录的内容也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充实、扩展并受到公众愈发严格的检验。例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信息爆炸,及传媒二次革命,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受到关注与推动,为历史档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李刚案”、“李天一案”、“醉驾入刑”等社会事件的背后,都不难看到全媒体所提供的助力。由于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飞速传播,使得档案新的素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与此同时,档案的内容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更加严格的检验,这在官员履历、官员政绩方面尤其明显:陕西省志丹县县长黄华的履历在网络公布后,有网友按年龄推算,这位县长在三岁就上了小学,其中造假嫌疑明显,同时,学历造假、政绩造假、工龄造假等原本校核成本高、查处工作难的档案真实性问题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变得不再是问题。全媒体背景下的社会已然形成“阅读信息———校验真伪———形成舆论压力———责成改观”的相对稳定的舆论推动模式,在全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档案信息真实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提升的同时,其权威性也在全媒体时代下受到冲击与挑战:每一次公众发现档案真实性出现问题,公众对官方档案的信任程度便下降一分,随着全媒体时代信息源的多样化,官方档案不再是获得相关信息的唯一主要渠道,因而使得官方档案信息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2.全媒体时代对档案媒介的影响。人类传播发展史经过了前语言传播、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直至现在的电子传播,对应的媒介演变则是肢体动作、语言符号、甲骨泥板、纸张、电话、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近乎全范围普及,我国大部分乡、镇、村都实现了网络覆盖,“云存储”成为网络热词“,互联网思维”成为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也不再仅仅是官方的一种记录,档案信息真正意义的充分建立、管理、应用在企业大部分普及。全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的存储、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2000年前,我国的主要档案存储方式为纸质档案,主要调阅方式为直接调阅或复印,纸质档案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纸质媒介也曾数千年占据信息传递的主要地位。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的信息传播媒介变得更加多元:微博、微信、电视、报纸、网页等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使得公众对纸质档案或光盘压缩档案兴致缺缺。这就使得档案信息要想发挥自身价值,其自身的存储、传播媒介必然发生变化。例如,我国百余所高效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情报服务”功能,我国新生儿身份登记全部入网,身份档案全部电子存储。全媒体时代所注重的交互性更注重受众的用户体验,这就意味着,若档案信息不随之进行调整,将不再是公众的最权威信息获取源头。同时,全媒体时代下的“全方位多业务系统的支持,多渠道的资源共享”使得档案信息云共享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相对成熟的产品为公安部的身份证管理系统,配备其终端的任一部门可实现对所有在籍持有二代身份证的公民快速身份识别。在商业领域,全媒体时代下的共享“云档案”也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通过对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等多个平台用户的信息整合,建立“芝麻信用档案”,成为我国业内首家商业信用评估机构,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使得其档案信息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的存储、传播媒介逐步由纸质为主过渡到“数字化、云盘化、共享花、交互性强”的新媒介,同时媒介的持有主体逐步由政府官方机关占据绝大部分转变为官方机构与商业机构共同持有。媒介的优质化促使档案文化加速传播,通过研究档案文化传播与媒介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传承的规律,全面挖掘档案的载体文化内容。

3.全媒体时代对档案文化影响力的影响。诚如前文所言,媒介的优质化促使档案文化加速传播,进而进一步扩大了档案的影响力。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媒介全面升级,档案的存储、传播媒介也相应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改变。由于网页、云盘、微博等新媒介的传递的高效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以及产品本身的高互动性,使得群众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度,也正因如此,全媒体时代下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具有更大、更广阔、更深远的影响。以BTV《档案》节目为例,栏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收视率持续上升,居同类栏目前列,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关注档案、揭秘事件真相的狂热之风,为“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工作树立了典范。首先,栏目利用新旧媒体交叉互组,实现了档案立体化宣传。该栏目不仅通过栏目直播向观众以全新的形式传递档案文化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实现实时网络评论与留言互动,在观看节目后,还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与此同时,主创人员开通新浪认证微博与观众进行互动,更是极大地通过新媒体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与扩散。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递愈发开始遵循传播学规律,全媒体时代使得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也更加偏向考虑“受众的关注程度”因素,因此《档案》节目在节目内容方面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大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并进行相关档案信息的呈现。例如,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档案》就推出了“辛亥革命”系列专题,再如,利比亚问题为公众所关注之时,节目即做了“沙漠狂人卡扎菲落幕”的专题,通过呈现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全媒体背景下自媒体的多维度互动,观众大范围参与讨论,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档案文化,关注档案的建立过程,关注档案的存储,关注档案的管理与取舍,去伪与存真。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新思想、新方式也为《档案》影响力的扩充做出了极大贡献。全媒体时代下,原本相对隐秘的档案作为消费品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全媒体时代下以新的思路进行档案信息传播,也使得原有的档案信息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全媒体时代一方面使得档案信息的内容获得了充实,另一方面也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经受了更为严格的考验。尽管全媒体时代下部分官方档案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但与此同时全媒体所提供的新的传播媒介使得档案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迅速,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意识及传播手段使得档案所传递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讨论,扩大了档案信息的影响力。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2

1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特点

1.1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自媒体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媒介有一定区别,其是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自媒体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体等兼容性新兴媒介传播也有一定差别,其不止能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浏览的场所,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聚合的特点,其可以将信息划分为多个圈子,是核心与边缘共存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中,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全面,其不但包括个人的档案资料,还包括政府机构以及国家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其传播信息的速度比较快,可以提供共享与交流的服务。

1.2 档案信息的更加自由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相对较简单,其淡化了信息把关人的作用,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在自媒体平台中,利用微博等媒介工具信息,而且信息不会遭到屏蔽或者过滤,信息的也更加及时、便捷。有的传统的媒体运营商对信息的把关比较严,限制了一些资源的与利用,而自媒体这种大众媒介,具有言论自由的特点,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性以及价值取向偏差的档案信息资料。

1.3 信息传播的范围比较广

在自媒体时代中,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非常多,很多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者,其具有传播主体与客体融合的特点。自媒体时代中,很多信息的与传播不受到专业机构的控制与管理,也不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就可以直接。所以,自媒体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媒体平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

2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可利用与传播的资源比较少

档案馆馆藏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的基础,其为档案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是由于档案馆馆藏的数量有限,所以,自媒体档案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可利用资源不足的问题。档案馆中的资料信息虽然比较全面,但不是所有的资料都适合被传播,有很馆藏中存在保密文件,这类资源是不允许传播的。另外,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传播的文件必须是电子形式的,有的档案馆中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比较少,大部门档案信息还是以纸质的形式保持的,所以,自媒体时代下,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比较少。

2.2 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待考证

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平民实现了从媒体的“旁观者”到“当事人”角色的转变,实现了平民对档案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分享过程。在利用自媒体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引起质疑,首先,自媒体的用户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的消失使得自媒体传播的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道德屏障。而且,由于网络屏幕上再现的文字、图像是经过转换的档案信息,经常会被多次复制、迁移或网络传输,档案信息不稳定,易更改,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动的几率很高。其次,由于自媒体很少受到信息传播机制的管制,导致信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制度屏障。最后,有些自媒体用户为了增加关注度或者点击率,故意虚假信息,损害信息的真实性。

3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创新服务研究

3.1 立足现有馆藏,改变传播策略

档案馆档案数量虽庞大,但档案信息具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突出,能进行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很少。面对目前档案馆馆藏中的问题,在传播档案信息时,主要采取两方面策略:

第一,挖掘现有馆藏,此为传播的“生存之道”。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因此,传播内容可以集中在具有地方特色或其他档案信息不可替代的档案信息及珍贵档案信息上。

第二,从长远上看,优化馆藏结构,采取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与资源开发并举战略,及时开放档案。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有价值的档案;在开发策略上,应采取独立开发、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能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吸引用户的眼球,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3.2 对档案信息进行“把关”,保证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没有必要像纸质档案一样强调档案的“原件”。无论其载体形式如何,是否具有原始性,只要该份档案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当时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表达的内容信息一致,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以上两种内容信息确实是一致的,就可以认为该份档案是真实的。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3

网络作为传播媒体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网络舆论有其产生的特殊环境。网络是交互性极强的媒体,其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因而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而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中传播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和受传者有着严格的区分。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如黄静案中,涉案双方都利用网络传播有利于自身的信息。由于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因而这些信息没有经过“验证”和“把关”。因此网民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客观的基础上的,他们的观点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随意性。因此在网络上形成的舆论往往会出现“一边倒”或“偏执”现象。

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传统媒体,有“地位授予”的能力,即“媒体报道可以赋予个人、群体、制度、事件或问题以显赫声望,并且通常还使它们的威信合法化的能力”。“地位授予”是美国功能论学者用于分析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它表明,媒体可以授予地位,或者说可以提升那些在媒体报道中占有优势的对象在社会中的位势。在黄静案中,传统媒体将网络舆论的影响扩大了。最先报道黄静案的是传统媒体,而且是把“裸死”作为卖点进行报道。黄静家人利用网络信息以后,迅速引起网络舆论的关注。接着是传统媒体的跟进,传统媒体扩大了网络舆论的影响,直接将一个普通案件升级为社会事件。这可以说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利用网络的一般模式。任何一件事如果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马上就能在传统媒体上看到,而且一般会冠以“众多网民认为……”把网民的观点和态度不加任何“把关”地传播给广大受众。本是网络虚拟社区上的个人言论,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在受众眼中就变成了媒体的观点,代表媒体的立场。由于媒体具有的“地位授予”能力,使受众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这个案子有司法腐败,肯定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如果这个案子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个案子肯定有司法腐败。”更由于在受众的传统意识中,传统媒体的可信度要高于网络媒体,如在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报告中,认为网络内容多数可靠的网民只有48%。因此传统媒体的报道对受众的态度和观点影响极大。于是在受众眼中黄静成为受难圣女,而姜某则被妖魔化。

传统媒体在把网络和网络舆论作为新闻源的同时,没有按照新闻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来报道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要从正反两面严格把关,同时对新闻传播的量进行科学调控。黄静案报道的原始推动力是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网民获取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即大量的信息是由黄静家人的,而姜家在信息上处于弱势,这就形成了传播学上称为“沉默的螺旋”的现象,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黄静家人。在滔滔的网络民意下,姜家和警方的声音被淹没了。传统媒体的介入放大了网络舆论,是使此案成为社会事件的主要推动力。如果传统媒体按照新闻的基本原则,深入全面地调查采访,客观真实地报道此案,就会改变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面,在引导受众舆论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很多记者受网络舆论的影响,对此案的判断先入为主,而且没有深入采访,致使传统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的简单复制品。媒体大规模地报道,但“他们没有采访过我”,姜金有(被告人姜某之父)说,也有少数媒体的记者找过他,但质问罪犯的语气令姜金有愕然。黄静案,黄家、姜家都是重要的当事人,而且黄静之死,只有姜某是唯一在场的当事人,却鲜有记者采访。可想而知对这个案件最关键的当事人还没有采访的记者,是怎样报道该案件的,其对案件的态度和看法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从一个普通的法律事件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社会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媒体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根本原则。

一个案件,由多方组成,如果仅仅报道一方的信息,势必会造成舆论引导的偏差。黄静案宣判以后,很多人认为司法腐败。也有学者指出,司法部门应该就舆论所关心的问题作出回答。这固然反映了司法机关对公共知情权的漠视,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新闻媒体没有尽到责任。新闻媒体没有站在受众的立场。受众关心的问题,应该也是媒体所关注的。媒体有责任对于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以解决受众的疑问,引导舆论。在黄静案中,很少有媒体和记者就舆论关心的问题去采访司法机关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而单单去指责司法腐败。

黄静案可以说给传统媒体上了一课,如果仅仅把网络当作报料台,依靠“复制”、“粘贴”进行新闻报道,那么新闻失实等严重违背新闻基本原则的事件将不可避免。其实在坚持网络舆论自由的同时,传统媒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没有经过“把关”,有很多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在误导受众。传统媒体可以借助自己拥有的专业新闻队伍进行全面调查采访,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以其权威性和强大的影响力,来正确引导舆论,包括网络舆论。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宣传;信息化

档案宣传工作是拉近档案机构与社会公众距离,提高社会公众档案意识,普及档案知识的有效途径。各档案机构馆藏丰富,公众对其馆藏内容也有极高的需求量,但往往因为落后的宣传和传播方式,使得馆藏资料“养在深闺人不识”。2014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创新宣传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档案精品”。

一、新媒体及其优势

新媒体(New Media)其主要形式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三大缺憾,第一,传播方向大多是单向的,即受众被动接收信息,无法做到及时互动;第二,传播时间有滞后性、传播地域有局限性;第三,传播容量小,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受众多样性的需求。

而新媒体在档案宣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首先,新媒体传播具有交互性,平台既可以是档案宣传媒介,也可以是受众反馈媒介;第二,新媒体传播具有及时性,档案信息通过微信、微博传播远比通过报纸传播来的迅猛;第三,新媒体传播具有内容的海量性和共享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在知识传递和文化宣传方面有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加多样性的内容、更加广泛的受众。

二、新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途径

(一)档案馆综合网站

档案网站是各级地方档案馆建设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是我国各地地方及组织普遍采用的新媒体档案宣传方式。档案网站作为新媒体,在档案宣传中的优势有:第一,网站使得馆藏档案通过互联网共享,打破档案查阅的时间、地点限制;第二,网站使得档案管理由单向变为双向,通过网站的留言窗口等栏目,阅读者可以与信息提供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三,网站具有内容的系统性,这一点是相较于微博、微信等碎片化媒体而言的。

(二) 档案馆博客、微博、微信

博客平台目前在档案馆领域利用较少,大部分档案馆没有开通官方博客。但一些学者个人的博客有较高的访问量和评论数。知名档案学者利用博客平台学术界或个人的思想观点、档案文化等内容,对档案宣传也有侧面的推动作用。

微博是传播简短信息的快速平台,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信息及时互性强。目前,很多地市档案馆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如抚顺档案、佛山市档案局等,其粉丝量都在三万以上。这些档案微博可以借助当前时事、特殊纪念日等,相关历史背景的档案图片和影响资料。还可以对本机构的开放日等活动进行宣传和组织,拉近档案和社会大众的距离,推动档案信息在受众中的渗透。

微信是近几年兴起的,以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截止2015年底,我国微信注册量已经超过了8亿人次。目前很多档案馆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如浙江省档案馆、江苏档案、山东档案等。微信公众号比档案网站信息查询更方便,比档案微博内容更系统,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档案机构的认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档案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开展,设置馆藏介绍、档案利用、档案法规、掌上展厅、档案故事、工作动态等多个栏目,定期推送信息,有目的、有系统得开展档案宣传工作。

(三)档案类手机软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度)》,我国网民上网渠道中,智能手机占据超过80%的绝对比重,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载体。档案类手机软件是档案机构自主研发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目前浙江档案、深圳档案、广州档案等都开发了自己的手机APP。以浙江档案为例,其档案数据库中可以查阅馆藏的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等电子档案,还可以查阅图书期刊、声像资料,软件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更加了解浙江的前世今生。“武汉档案”除了介绍馆藏资料之外,还提供查询服务,其馆藏资料基本做到了数字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与武汉历史和建设相关的图片、视频、史料等资料,其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在各档案APP中也属前茅。最具特色的是“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该馆 APP采用了旅游类软件的陈列方式,场馆概况等资料通过语音的方式导览。

三、开展新媒体宣传应注意的事项

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宣传并非越多越好、越密集越好,而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和受众出发,有目的、有策略得开展此项工作。

第一,新媒体利用要做好维护及管理工作。明确新媒体宣传平台的管理者和管理职责,对所的内容和宣传的信息把关负责,有价值、有效用的信息。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及手机软件中的信息要做到内容和时间的一致性。

第二,丰富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开展多层次互动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然不再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利益相关者。这就需要档案机构在宣传自身工作时,要兼顾受众的“口味”、倾听受众的“声音”,吸取微博评论、微信反馈等公众信息,尽可能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

第三,理性选择新媒体宣传载体。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在档案宣传方面各有利弊。档案机构应抓好侧重点,而非全盘皆用。比如,上文所述博客,需要撰写人员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专业的思想角度;微博、微信则需要管理人员有敏锐的媒体素养;手机软件则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成熟的网络操作技巧和数码知识。这些都需要各档案机构从自身人员、硬件等方面综合考量。

总之,新媒体在档案宣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便利性和及时性也决定了未来档案宣传的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体形式也会不断革新。档案宣传必须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合理利用最恰当的媒介渠道,立足馆藏,推动多元化、人性化的档案资讯,提高公众档案意识,丰富公众档案知识。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数字媒体; 技术解决方案; 发展; 展望

 1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概念

数字媒体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数字媒体已成为社会各部分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为了满足各行业的用户对数字媒体交流互动的需求,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有关的信息技术,以及针对行业的特点来构建数字媒体互动、和存储管理的平台。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将数字媒体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它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广电系统、广告展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行业。

2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快速的成长起来,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信息传播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开始数字媒体是由文字、图片来向视音频传输的,随着流量的增加,信息网络的带宽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信息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而解决数字媒体技术的方案也因为数字媒体网路的融合程度、普及程度以及带宽大小表现出了三个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视音频等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用与广电领域。在我国的宽带网络中,广电网络的宽带一直都很好。自从我国2003年启动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试点以后,视音频等数字媒体就主要是用广电网络来进行传输,这时的数字媒体大部分都是数字电视节目,这个阶段主要是播出数字媒体,再由地方电视台和广电总局向用户播放制作的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单向的形式传播,数字电视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信息,不能搜索和点播电视节目,这个阶段的数字媒体主要是受到家庭的欢迎。第一阶段的数字媒体解决方案主要是满足数字媒体播控与管理的需求。

第二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多行业运用。随着通信IP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普及,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在不断的增加需求,政府企事业单位、科技博物馆、高等院校以及广告行业这些广电以外的行业也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构建交流平台,传播文化、知识和新闻,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这个阶段内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要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开发,以解决管理和的问题。

第三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跨行业跨网络阶段。这个阶段实现了三网的融合,打破了网络的传统界限,三网融合使行业应用的空间更加的广阔。应用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用户,可以随意的选择承载网络来运行系统,也可以随意的选择终端来进行沟通交流。交互式数字媒体系统和双向电视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交互时传播。数字媒体的服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服务,集结了广电网、互联网以及电信网这三个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定制节目,实现个性化增值服务、实现了多渠道、多终端的服务模式。目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

3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带宽在不断的增加,融合了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数字媒体产业都在迅速的成长。在美国,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成支柱产业,美国内容产业所创造的收入占全年GDP的4%。英国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迅速,每年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占到了GDP的8%。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的数字摄影、影视广告、数字音乐、动漫等一些相关的产业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内容产业结合了人类的创意和高科技,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03到2008这几年中,仅仅是上海的数字媒体产业就是大丰收,产值从原来的200亿元增加到了600亿元,平均年增长达到了27.1%。

    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可以有效的调节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上海、长沙和成都都成立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制定了863计划。数字媒体主要是以文化为主,以科技为辅,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体指的是数字化的视音频和文字,是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而文化产业又是又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仅2009年一年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就达到8000亿元人名币,而文化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占到额GDP的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本来就发展很好的娱乐、广告、影视等文化产业为数字媒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艺术和数字文化推动着媒体传播方式的改革,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数字媒体应用、管理以及传播系统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解决方案行业的成长。据调查,2010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0.6亿元,它的年增长率达到了26%。数字媒体产业和数字媒体承载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估计2010~2014年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将会超过27%,在2014年将会有258.3亿元。

广电系统对数字电视的发展一直都很重视,从2003年开始,我国运用平移的模式对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我国的电视数字行业在经过了试点平移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平移”的阶段,截至到2009年底,全国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市有163个,县(市)有451个,启动整体转换工作的地方有102个,县(市)有612个,从整体上看,全国79.6%的地市、37.4%的县(市)启动和完成了整体转换工作。截至到2009年我国有1.75的人在使用有限广播电视网络。使用有线数字电视的人数达到了6321.72。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在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的三网融合。2010~2012年要对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进行重点开展。2013~2015年实 现三网的全面融合。将各种融合业进行普及应用,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网络产业格局。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会因为NGB战略的推进以及广电数字化改革的深化而具有更稳定的发展空间,2010年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2.7亿元,估计2011年至2014年这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会超过20%,预计2014年的规模会达到126亿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就得到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彦.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及展望. 中国新通信,2011(3):23-27.

[2] 严洪.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概况. 中国新通信,2011(3):76-79.

媒体传播方案范文6

论文关键词:档案信息整合传播传播效果

论文摘要:无论是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定位还是某一次特定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都可融入整合传播的思想。具体方法包括档案新闻传播、档案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以及标识系统传播等。

整合传播主要研究如何从受众需求出发,将多种传播手段整合运用,以实现最优的信息传播效果。笔者借用整合传播的概念,宏观上可以将其作为档案馆组织传播的发展策略,微观上也可使之成为某次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具体运作方法。

从总体上看,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可以从三个层次着手:

宏观上,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正确地为档案信息传播作角色定位。这种整体的定位在整合传播中非常关键,所谓“用一个声音”说话,无论是传播者还是传播内容,都要符合统一的形象定位,即服从统一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合适的定位将使社会对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态度和认同度有所改观。

中观上,借助阶段性的社会热点来确定传播主题,即针对一些已经呈现或预测会出现的社会需求,将有关的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形成多元化、系列的档案信息产品,并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引起社会关注。

微观上,着眼于具体问题,即根据一些具体的档案需求实施传播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如为特定的受众提供档案凭证、咨询服务或是信息加工等。

从实际操作方法上看,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系统性地进行。主要包括:

1档案新闻传播

适时地将档案信息制成新闻,借助各种大众媒介让档案信息走入千家万户,能使档案信息的影响力增强,而且档案新闻传播活动本身即为档案宣传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社会对档案的认知度,提高全民档案意识有积极作用。以往,档案宣传只注重档案馆机构及其各项职能介绍,殊不知馆藏档案信息内容的传播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宣传。“从来自国外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外国媒体涉及档案的报道多是解密或揭密档案内容的,他们对档案宣传的角度大多定位在档案本身,常常使让档案以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作为毋庸置疑的证据出现,以此来印证史实,再现历史……对于档案部门而言,揭示档案内容恰恰是新闻媒体热衷、百姓好奇的新闻宣传的合适的契合点。”

将档案信息内容制成新闻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背景新闻、揭密新闻、追溯新闻。

常见的档案背景新闻如在电视新闻中于右上角标明的“资料”,英文译作“file”,实际上就是指档案,一般来说,选择与新闻事件的历史和环境相关的档案信息作为背景新闻出现。有时档案背景新闻穿插于现场新闻之间,有时则以单独成篇的形式,更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内因和外因,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形成的历史分析,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有些事件由于种种原因在发生时期没有公之于众而是作为档案保存下来,但是其中包含的不为人知的、长期被掩盖的信息仍然是新的,一旦公布即成炙手可热的“揭密新闻”。相当多的情况下,因为这些信息能够揭示历史真相,透露鲜为人知的内情,各大媒体往往趋之若鹜,竞相转载,反响热烈。

有些作为新闻传播的档案信息,与当前发生的新闻没有直接联系,也不一定是所谓的“秘闻”,而是为了满足回忆和追溯历史的社会心理需求来重温档案中的故人往事,故可谓之“回溯新闻”。典型的例子是纪念性新闻,最常见的如历史事件的“周年报道”。此外,还有根据社会信息需求将过去人们不甚关注的档案的相关内容予以公布,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某些历史事件及历史细节。

为了使档案新闻传播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档案人员树立新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有文章指出,目前档案界“缺少的是档案的新闻意识,这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我们所缺少的是从史料中挖掘新闻素材,用档案去补充新闻事件的意识……为何不能由我们来制造新闻由头,用我们自己目光发现的史料去吸引媒体的关注呢?”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还要与社会媒体合作,善于利用社会上的专业性的人力资源。不可否认,专业媒体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使之对传播信息的选择独具眼光和敏锐的感觉,更能准确地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借助专业媒体人员的力量合作开发有利于挖掘档案信息的新闻传播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醒受众对新闻传播中档案信息的认知,达到档案宣传的效果,无论是独立作品还是合作,都应当注明档案信息的来源和出处。

2档案公共关系传播

即使在档案馆努力树立开放形象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档案的利用知之甚少抑或抱有成见。“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各级档案馆仍然以所谓‘国家机密’的理由拒绝对个人开放,查阅者必须出示‘介绍信’和确认政治身份后才能阅读少部分资料,绝大多数旧卷宗都被封存起来,仿佛是一些不可告人的阴谋。”诸如此类的言论无疑造成了档案馆负面的社会形象。这与档案馆自身不太理想的公共关系运作有关。ArleneSchmuland在其文中引用了lohnGrabowski的一个观点,他提到使新的档案馆形象深入人心的一个途径就是,“开拓更广大的受众群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档案人员是什么以及做什么工作,向外延伸服务,开展公共活动以便触及到潜在的受众群并使其知晓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当档案人员提高其曝光率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和一直存有的笼统的刻板印象之间的差距将日渐清晰。”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沟通和协调传播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团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采取的形式和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发传单、贴海报,举办展览等,而大众媒介更是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公关传播的有效工具。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除了档案信息内容本身作为新闻传播的事实基础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公共关系操作,围绕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精心策划、安排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事件,产生新闻事实,吸引大众传媒予以报道。如:开办以档案信息内容为主题的座谈会、组织撰写相关的书评文章、对档案信息内容中的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争鸣、策划组织档案信息知识竞赛、邀请名人参观档案馆或某次档案展览、举办档案开放或档案信息产品发行的新闻会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在这些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档案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更大范围地宣传档案馆及相关的档案信息产品。以央视《新闻会客厅》的一次专题访谈为例。该栏目邀请威海市档案局局长张建国作为嘉宾,制作播出了名为《威海——追回三十余年遗忘的记忆》的专题节目。在节目中,主要介绍了威海历史记忆缺失的情况、张建国历时6年4次远赴英国查找档案的起因和经过、某些档案的内容以及档案的价值和意义等。该节目通过对威海市档案馆档案征集活动的详细报道,对档案和档案馆的作用、档案人员高度责任感的形象都是一次极好的宣传。

3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的优势已无需赘言。前面提到的诸如档案新闻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等各类传播活动几乎都可以同时放到网上进行,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促进传播效果。除了直接通过网络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可以对其他形式的档案信息传播进行网络推介,扩大影响面。对于一些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将其封面设计、扉页或封底上的“内容简介”、“目录”等放到网上,通过档案馆网站本身公布、链接知名的网上商城、联办网上书展、在重点门户网站设置按钮、在通向目标读者的专业网站挂置广告、组织开辟网上书评专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网上推介。此外,在举办档案实体展览的同时,亦可同步进行网上展览,相互促进关注度。

网络传播可以以档案网站为主,也可与其他网站,尤其是知名网站合作。例如,《档案大观》报与新浪网联合制作“Sina文化生活”中的“视觉”栏目,分期“清皇宫秘密档案”、“清末服饰大秀场”、“唐山地震27周年”等多个主题的档案信息。

4广告传播

广告是以付费方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最有针对性与传播力的大面积宣传活动,由于广告一般是在新闻媒介的频道或版面反复播放或刊载,并持续一段时间,因而有较高的重复率,可以加深受众印象。档案部门的广告传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商业广告,如公益广告、公告等。这类广告的侧重点在于与公众进行感情交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它的知名度。例如,上海市档案馆通过在上海电视台做广告,不仅引起了市民关注,同时也塑造了崭新的形象。一般来说,广告中应有醒目易记的宣传语和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给受众以深刻印象。

5标识系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