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论文(5篇)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研究

一、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一)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教师只是一味灌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无趣。生活化思维下的政治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

(二)授课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因为教师授课方式相对落后,在传统政治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甚至将一章重点直接画出来,对于学生不甚理解的地方也不悉心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授课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应用原则

(一)必须具有政治性

初中阶段政治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远大政治理想为主。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将国家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国家的解决策略,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思维方式学习政治课程。例如:教师讲述“政府职能”这一章,可以将国家经济危机这个话题充分导入,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思维思考如果运用政府职能解决经济危机,那么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并让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策略。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强化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必须具有实效性

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不够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信息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性地引入与社会相关的话题,对社会现象加以分析,剖析社会现象根源,运用生活化思维方式认识来自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公交车上,看见老人,应不应该让座”?等等这些社会现象充分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讨,再利用政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见义勇为的良好品质,将政治知识与社会事件充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必须具有乡土性

所谓“乡土性”,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本地风土人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初中政治课程通常会涉及很多方面,如当地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教师应该设计一堂富有乡土性的政治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如果是江苏的学生,则教师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文化魅力,如果是东北的学生,则教师应该让他们感受到二人转的相关文化。在我们地区有红山文化、契丹文化等,总之,教师必须结合本地风土人情,能够更深入地对传统文化做出了解与继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必须具有情趣性

初中政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书本上的知识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据此,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例子与政治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激发。例如:教师在讲“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笑话讲给学生听:“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有一次,有一个外国人去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他礼貌地赞扬新娘非常漂亮,新郎听后十分谦虚道:‘哪里哪里。’这个外国人突然吓了一大跳,心想:中国人好奇怪,笼统地赞美还不够,还要举例说明。于是他回答说:‘头发、眼睛、耳朵、鼻子、眉毛都非常漂亮。’结果,全场的人们都大笑起来。”听完这个笑话,学生感到非常搞笑,教师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例子的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黄金阶段,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政治教学模式,采取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例子,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国家政治的基本特点更加了解。教师通过结合时事与实际生活趣事,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效率。

作者:温世明 单位: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二中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探析

1.引言

教学有效性指教师利用不同渠道或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各大院校已逐渐开始重视政治教学,虽然目前已有多所院校对整治课程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状况未得到良好改善,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各个院校关注的问题。

2.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方案

2.1优化教学方式。

在现代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政治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时,教师一味地在学生学习上寻找问题根源,导致一直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与作业压力,使学生出现对课程厌烦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而且与教师教学手段有关,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者地位,因此,大部分教师从未站在客观角度分析自身教学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使我国初中政治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注意自身教学手法是否足够吸引学生,而不是对着教材一板一眼地进行阅读式教学,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现代初中课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初中教师应意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有趣、新奇的事物较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采取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政治教学,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结合与课程知识有关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通过讲解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走向,在讲解过程中,还可对学生不断提问,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并在讲解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政治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了解部分历史典故,又成功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后期政治课程,这种引入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能更成功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政治课程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2.2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课堂常常只遵循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学生看教材、教师讲解教材、学生阅读教材,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对本身就较为严谨的政治学科来说无疑是既枯燥又乏味的。为了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政治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政治教学前可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再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形式。如教师可先为课堂定出一个主题,如辩论赛主题,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组成两个小组,小组形式分为甲方与乙方,并提出本文需研究的问题与对象,再让各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时间到达上限后,教师可让甲方小组与乙方小组各自提出对同一政治问题的看法与结论,甲方可以用政治课程中的信息反驳乙方的意见,乙方也可这么做,通过双方对整治内容的辩论过程,加深学生对政治课程知识的印象,以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利用小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改变以往单调的政治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2.3丰富政治教学内容,重视政治情感教育。

政治是一门牵涉范围极其广泛的课程,由于我国政治教材内容有限,学生无法完全从政治教材中学到与时俱进的政治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前,可利用网络搜集与现代政治有关的信息内容,其信息内容需要与政治课程知识相贴切,在搜集政治信息后,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搜集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外教材政治信息,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与实事政治的理解能力。在政治情感教育上,教师可根据政治教材内容提供相关典故素材,利用各种典故故事开展情感教学,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政治教材的含义,利用典故素材中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受到感染。如教师在讲解祖国建设类课程时,可利用多媒体中的播放技术对我国壮观的长城建设、军事武器及文化传统等影像进行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我国建设与发展,了解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改革状况,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灵魂文化,培养学生形成爱国意识,最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3.结语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政治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面对初中政治教学效率一直低下的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意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完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引入式教学逐渐把学生引入政治正题当中。教师还可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比赛与小组合作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培养,利用课外知识讲解,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此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程桂芬 单位:莫力达瓦旗达斡尔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策略探微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思想境界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方针,自这一理念被提出之后,便在教育领域当中迅速被普及,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兼顾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可以说在每个科目的教学过程当中这一理念都是十分适用的。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阶段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融入素质教育理念,采取素质教育模式,多数都只是单纯的利用传统应试教学方法去实施思政教学,这样不但无法达到思政教学的育人目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成绩优秀就代表着思想素质优秀,而且也无法将积极的观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但是如果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便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政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思政教学的教育目的,了解到积极的心态与正确的观念对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将自我提升、自我约束的理念贯彻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思想境界,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①思政教学的目的。

二、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政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渗透素质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思政教育,本就是一门致力于改善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正面心态的课程,而并不是一门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好成绩的课程。所以作为思政教师,应当做的是将素质提升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对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与教师关注的是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并非是考试的成绩。比如在讲解到关于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时,教师可以暂时不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城市内的污水排放点,或者事先预备一段关于当前生态情况的讲解,在有了这样的直观了解之后,学生自然会了解到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是处于怎样的局面,人类的生活面临着多么严重的威胁,我们的一举一动对于周遭环境有多大的影响。学生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对于自身乱扔垃圾、摘花踩草等行为进行反思,并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渗透式教学要比刻板的讲②解更加有效。

2.渗透素质教学理念,转变考核体制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却并没有任何提升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将学生脑中固有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排除出去,让学生真正注重自己观念的转变而并非是对于成绩的一味追求。这一改革应当从改变考核的体制开始,思政课程重在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正面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与生活习惯,所以教师应当向学校申请,改革思政教学的考核方式。摒弃以往以成绩为标准的审核方法,注重学生自身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思政观念。比如可以适当减少试卷中的概念性考核内容,加入一些陈述题,让学生表达对于某种观点或某一事件的看法,以此来衡量学生的思想观念。此外,还应当针对学生平日的言行表现设立日常考核制度,将其列入总分数内,让学生注重在平时对于自身一言一行的约束。

3.渗透素质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参照对象便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与观念对于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素质教学理念当中,需要约束自身行为,提升自身素质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任课的教师,这也是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渠道之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榜样,并且还要转变自身的定位,将自己视作学生的好朋友,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与思想需求,这才是为人师者应有的③教学状态。

三、结语

总体来说,素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关乎思政教学的效果,更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只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功利化思想,真正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革,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这才是思政教学真正的目的。

作者:何日平 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探析

一、引言

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部分。而案例的搜集和讲述主要由初中政治老师负责。初中政治老师要明确三点:第一,案例是教育主题的论据,只要符合教育主题,教育案例的来源并不重要,教师可讲解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从生活中或网络上搜集案例;第二,案例并非要完全真实,政治老师可对案例内容进行加工和润色,只要符合教学需要即可。

二、案例教学法用于初中政治学科中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案例内容要具针对性,也就是说,政治老师要搜集的是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案例,不可偏离课本主题,同时案例中的主人翁需涉及青少年,使初中生更易接受案例内容。另一方面是案例内涵要有针对性。换言之,政治老师要搜集具备教育意义的案例,让初中生学习后有深刻体会,而不是搜集仅有故事而无内涵的案例。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教材中,第七篇文章的主题为“防患于未然”,在此主题下,教材设计了一个典型的真实案例,案例主人翁是年满13岁的李某。李某一直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心目中的三好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人很勤快踏实,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社会上的几个不良青年。在这几个不良青年的怂恿下,李某学会了抽烟喝酒和打架,自此以后,李某无心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也是迅速下滑,而李某的家长和老师对此却并未察觉,导致李某在一次打架中将被害人致残,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个案例的教育意义在于:一方面告知初中的青少年学生要断绝与不良青少年交往,以免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告知家长与老师要注意初中生的日常行为变化,防患于未然,避免其误入歧途。

(二)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指的是:初中政治学科的开设是为了让初中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避免其养成不良习惯、接受不良思想,因而政治学科教育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性。例如:在当下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材中,有一篇主题为“珍惜学习机会”的课程,课程案例讲述了一个年满14岁的青少年求学的故事,案例主人翁化名为王某,王某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亲早年因为病痛而瘫痪,无法进行劳动,丧失赚钱的能力,因而王某的学费都是由母亲赚取所攒而来,王某深知家庭的贫困情况,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十分节俭,还常常帮着母亲照顾瘫痪的父亲。王某十分上进、头脑灵活,学习成绩自然优异,但母亲就职的单位效益不好,母亲因此而下岗,一直未找到工作,王某因为没有学费被自动退学,但王某在退学后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初中课程。这个案例的教育意义是:让初中生将王某的境遇与自身的情况进行比较,了解自身所处的优良环境,让学生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这样的案例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用于初中政治学科中的具体方式

(一)案例要符合教学需要。

初中政治老师要明确知道:案例是教育主题的论据,只要符合教育主题,教育案例的来源并不重要,教师可说明教材案例,也可从生活中或网络上搜集而来,而案例内容也并非要完全真实,政治老师可对案例内容进行加工和润色,只要符合教学需要即可。例如:在当下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材中,有一篇主题为“教师伴我成长”的课程。国内一所著名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选取了课堂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加工和润色。案例内容如下:某一天,这位政治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下面有几位学生一直在说话,而且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讲台上的教师听得清清楚楚,因此,这位政治教师就让说话的几位学生站到教室最后面上课,但是这几位学生并没有听从政治教师的要求,而是依旧在座位上讲话。政治教师提出的问题:请问这几位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样的想法,而教师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并让下面的学生对教师及学生的想法进行探讨并发言。最后,这位政治教师将自身的真实想法告知学生,并让这几位说话的学生将自身的想法告知教师。这个案例是发生在这位政治教师身上的真实例子,这位政治教师将该例子拿出来运用,是为了告知学生教师的立场,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促进学生及教师间的和谐交流,渗透“教师伴我成长”这一教育主题。

(二)案例呈现可选用不同方式。

当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成为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不仅可以用口述方式呈现案例,而且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声音、文字或视频方式将案例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此外,这些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教师的工作量。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政治教材中,有一篇主题为“我们维护正义”的课程,国内一所著名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了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内容显示的是:两名年满14岁的初中生在一所小学门口守候,发现一名个头偏小的学生从学校出来,随即上前拦住这名小学生,并向这名小学生索要钱财。在视频播放到这的时候,这名政治教师将视频暂停,随后向全班学生发问,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待学生充分发表自身的意见后,政治教师将视频继续播放。视频在接下来播放的内容是:一名名为张某的初中生正好撞见这种情况,张某上前告知这两名索要钱财的初中生其行为的错误性,并警告这两名初中生,如果要继续刚才的行为,自己会马上呼叫周边的老师和同学过来帮忙,这两名初中生听到张某的劝导和警告后立刻离开,张某随后将这名小学生送回家,并把情况告知小学生的家长,家长表示万分感谢。视频结束后,这位政治教师向全班学生发问,让大家说明自身的看法,并在最后总结,让学生向张某学习,养成维护正义的好品德。

四、结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用于初中政治学科中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针对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其次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用于初中政治学科的具体方式,包括案例要符合教学需要和案例呈现可选用不同方式这两方面内容。

作者:张建华 单位:鄂伦春旗大杨树镇第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思考培养

一、转变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习积极创新

首先,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误区,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真实情感与思想得以表达。这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其次,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鼓励学生不断探究与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正面鼓励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应积极引导,不过分要求、也不过分苛责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大胆探索。

2.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探究欲望得以激发,创新思维得以自由发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结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表演情境、音乐情境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科学设置提问,引导创新思考

1.设置探究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应用的前提是教师对政治教学中容易产生分歧与疑问的课题,通过运用探究性语句向学生提问,引领学生开阔思维,使得他们能够创造性、发散性地去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如在“师友结伴而行”一文的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就好友、师生中哪个关系更好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就此进行大胆思考,促发他们的创新发散思维,最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此问题各抒己见。如此,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认识,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促使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2.设置疑问式提问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如何通过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式的提问,疑问式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怀疑,促使他们就此进行思考,使得他们能够用创新的精神去质疑问题的正确性,勇于对所谓的标准答案进行否定在学生思考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质疑急于否定,应当在认可他们思考精神的前提下进行讲解,如此便可以保护学生创新思考的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音频文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PPT或者动画的方式将犯罪嫌疑人及其特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完毕后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使得课本内容更为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学提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培养并增强其创新意识,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

作者:胡祝秀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河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