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音乐教学的被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不论音乐教学发生怎样的变革,其实质目标中包含的审美意识都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小学音乐教育更加提倡一种文化内化的教学过程,这样,音乐教学也应是一种审美的教学,小学的音乐教学应当合理融入审美意识的开发和习得内容,从而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升小学生包括审美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学音乐教育;审美意识;教学理念

审美能力,是一种对事物的判断以及认知的能力,既反映着审美对象的特征,也是对审美主体特点的真实写照。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个人的人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成长时期,教育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学科课程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小学生自身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一、培养音乐审美意识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他们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对音乐的评价,不再以声音的高低为评价标准,而是更注重音色和情感的表达,他们的审美意识开始萌发。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审美表现能力,甚至是审美创造能力。但这时儿童的审美能力还是极为有限的,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也一直存在着忽视审美特性、美育意识淡化的现象。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双基教学”固然是重要的,学生通过音乐手段达到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娱乐目的也是不能忽视的,而从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的宗旨来看,站在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音乐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音乐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读谱、歌唱等音乐技能的过程中将人类千百年来流传的音乐文化承传下去,关键是要通过音乐的传承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与审美情致,使学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之下拥有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健全人格,实现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审美、音乐趣味的交织融合,促进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意识教学现状

(一)美教学理念尚未确立

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定为音乐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虽然新课改政策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制约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的教学仍然尊崇着传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理念,音乐教师仍然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心放在“双基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小学生情感的陶冶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甚至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有的音乐教师把音乐仅仅看成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这从本质上背离了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目的。

(二)音乐教师音乐审美素养不够

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具备的音乐审美素养对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音乐教师的审美水平越高,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质量就越高。而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并不合理,由于高学历、高职称的音乐教师极少在小学任职,使得小学音乐教学中缺少优秀的专业人才来研究和开展更深入的音乐审美教学活动,也缺乏资深音乐前辈对年轻老师的引领,音乐教师队伍的传承略显颓势。

(三)音乐审美教学环境不足

当前,音乐审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音乐审美教学气氛缺乏是小学音乐审美教学中最普遍存的问题。众所周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是要以具备一定的音乐设备与器材等硬件条件为前提的,缺少音乐设备与器材的辅助,就会在烘托音乐审美的情感和情境方面难以达到一定效果,教师单纯的语言表述也不足与学生产生音乐审美的共鸣。在音乐审美环境方面,许多小学的校园建筑及校园环境布置都十分缺乏音乐审美元素,而由于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不足,在大多数小学的校园里都没有形成音乐审美的文化氛围。

三、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

要将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付诸行动,首先就必须在观念上对标、对等,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需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点突出音乐是情感艺术、听赏艺术以及表现艺术的学科特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新课标”关于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和要求,牢固树立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为小学的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付诸于实践打牢基础。同时应当清晰的看到,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具体的音乐实践,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对具体音乐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设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

在音乐课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下功夫。学校和音乐教师要在音乐课的时间安排和环节设计上精心设置。严格按照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开课,杜绝占用音乐课时的现象,尽量将音乐课设置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间段,确保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审美的课程学习中来。同时,音乐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审美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欣赏或表演舞蹈、乐器演奏、音乐剧等。另外,还应当根据音乐多元化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多样化个性追求,结合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相融互通的关系,以及音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整合音乐审美教学方式,设置多元化、多载体的音乐审美课程,如用肢体律动配合音乐节奏,用情节表演展现音乐情绪与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差异等等。

(三)创造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

音乐审美教学的实现和提升离不开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和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所有资源,积极创造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首先,在学校的音乐教室建设、音乐设备和器材等硬件方面,为满足音乐审美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学校应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加大相关硬件的改善和投入力度,为音乐审美教学的开展打好硬件基础。其次,小学的教师和家长都应提高对音乐审美教学的重视,教师可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来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输送音乐审美知识,小学生家长也应当支持孩子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个性发展,适宜地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养成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和环境。再次,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一方面教师必须精准的掌握音响设备的使用效果,确保音响播放出的音乐清晰、悦耳,这是听觉美感产生的必备因素;另一方面,在视觉上可从音乐教室的布置着手,艺术化、创意性的摆放桌椅和乐器,挂图和歌片的放置也应具有情景融入的美感,并且根据实际课程需要随时予以更换和变动。另外,在多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应遵循有利于营造审美氛围的原则。

(四)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状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其中最受关注的重中之重就是教学质量,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则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确保音乐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开展,就必须保证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准。素质越高的音乐教师,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关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价值、目标以及实施要求的理解越为透彻,尺度把握得也更为精准,并且在创新研究新的音乐审美教模式方面也更具实力。因此,要提高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就应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提高重视,加大对音乐师资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学校可以招聘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教师,还应多为音乐教师提供学习和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定期派音乐老师去进修学校,促进音乐教师素质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也应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主动提升在音乐审美方面的自我修养和教学技能。

(五)拓展音乐审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方法有许多,固定模式和条框思维在解决音乐教育的审美问题上是不可取的,各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对音乐审美教育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基于小学生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拓展空间主要是在演唱、伴奏、赏析等教学活动方面,音乐审美教学活动主要可以做以下拓展。第一,要将音乐演唱教学拓展至学生的生活领域,将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希冀等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生活艺术中感受音乐的美好。第二,可以将美术和舞蹈引入到音乐审美教学中,小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感觉描绘出带有自我个性的图画,设计出形象化的舞蹈动作,让视觉美与听觉美境界相融,这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音乐审美意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三,可以通过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与文化因素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来拓展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可以通过日常音乐审美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来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积极情感。

四、结束语

通过音乐教学影响学生,使其身心健康获益,是音乐教育的现实使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是提高小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更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的必然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突出审美教育,才能使音乐所蕴含的巨大意义更早更充分的被唤醒,使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让相应的社会文化在儿童的意识中适时的存在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论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宋谨.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汪语嫣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